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578节
每次拿起这把刀的时候,朱高煦都在想,要是时光就停留在那一刻,该有多好。
自己不需要考虑其他,只要打仗,杀人,干这些自己擅长、喜欢的事情。
父皇永远是自己坚强的后盾,而大哥则坐镇后方,根本不需要担心后勤。
情况是怎么一步步变成现在这样的?
自己是在什么时候,居然要和大哥兵戎相见。
朱高煦有些恍惚。
“王爷,探子回报,在运河边找到了曾经战斗过的痕迹,但没有发现伍校尉他们。”
“知道了!”
朱高煦淡淡地应了一句。
他不懂政治,但很懂军事。
大哥入京,自己那位力求稳妥的老师,肯定会派重兵保护,极有可能就是那只神秘的暗卫。
最终他还是选择派出两百精兵,其中有谋士撺掇的成分,更多的还是内心的不甘。
朱高煦自认为大明流过血,出过汗,也是父皇的血脉,为什么就不能去争一争?
其中还有一点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小心思。
朱高煦就是想向老师示威。
我手上有力量,我可以做到很多事情,你不能忽视我!
男人至死是少年,这两百人的性命,就是在为朱高煦的冲动热血买单。
谋士们也聚在了一起。
队伍派出去以后,他们比正主还要紧张。
事成当然开心,大家封官晋爵。
要是失败了,他们这些在最后出谋划策的,能够速死那都是皇帝开恩,更大可能就是九族消消乐。
至于汉王,那是别人的亲兄弟,一家人。
有靖难经验,建文对自己几位叔叔的苛刻行为在前。
汉王的下场,最终很有可能只是削去王位,最后被幽禁。
刚刚的情报谋士们也都听到了,一个个面露忧色。
汉王现在这种平静的状态,也让他们很不适应。
相比之下,那个咋咋呼呼的朱高煦显得可爱多了。
擦完刀,朱高煦才穿上了蟒袍,回首看着几位谋士。
“放心好了,哪怕是大哥登基,也不会找你们麻烦的,这次不成功,大家先偃旗息鼓吧,蛰伏以待他日。”
朱高煦太清楚自家大哥了,宅心仁厚,顾忌兄弟之情,对自己诸多忍让。
有时候他宁愿大哥强硬一点,可能自己就不会有这么多心思,对那个位置总是放不下。
北京,紫禁城。
文华殿,当年朱元璋处理政务所在之地,已多年不用。
最近徐闻一直住在文华殿偏殿。
运河沿岸州府的汇报,还有暗卫的消息,差不多同时到了他手上。
漕运乃帝国第一等大事,心腹之地出现大批马队,本地州府并没有处理能力,只能选择加急汇报。
而暗卫走的密报途径,加上需要把所有的信息整理一遍,再行上报,才造成了两份消息,先后手送到。
官府的消息,徐闻只是扫过一眼,然后就交给杨士奇,照例回复一下就行。
他相信以暗卫的素质,如果这些马队是针对朱高炽而去,应该已经得到妥善解决,也给当地的各级政府一个交代。
徐闻现在更好奇事情经过,他也想过,自己在拒绝了朱高煦以后,对方会不会搞事,搞什么事,搞多大?
现在来看,对方终于还是动手了。
暗卫的情报展开一看,熟悉的行文风格让徐闻微笑起来,这臭小子在尽量模仿自己的风格,但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总是要有点自己的风格,后面还得继续教他啊。
徐华用尽量精简的文字,把当时的情况描绘了一遍,徐闻看后长叹了口气,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置朱高煦,他要是真完全造反,把自己府上精锐亲兵全部出动,那就直接以谋逆论处。
可是出动这样的小股部队,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能把他们和汉王府联系起来,就很难办。
算了,这些不是自己需要操心的事情,交给朱高炽吧,徐闻要做的,就是让这大明朝平稳过渡,平民百姓再不需要遭受一次刀兵。
结局徐闻已经大致能猜到了,朱高炽已经定了调子,这是流寇袭击,那就是打算不再追究,随他去吧,等到了北京,他是皇帝,自己不过是个臣子,管不了那么多事情。
“太子不日将进京,你们拟个章程出来,另外太子的登基大典,礼部的人也上点心,都准备好,不要出什么问题。”
吩咐完,其他政务徐闻也不再过问,回后面房间补觉去了,四十多岁的人,养身最重要,劳心劳力的事情,就交给年轻人去做吧。
遭受袭击之后,反正都已经暴露,徐华干脆就放开了,整个船队日夜兼程,本来还有五天的路程,缩短到三天。
最终朱高炽,这位大明朝的太子,即将登基的未来帝皇,终于回到他忠诚的京师。
以杨士奇为首的都出城前往漕运码头接驾,朱高炽四处张望,却没有找到自己希望看到的那个身影,便询问道。
“杨学士,怎么不见越国公。”
杨士奇恭敬地答道。
“国公爷听闻殿下到京后,就解除宫禁,嘱咐我们要辅佐好殿下,然后卸印回家,说他的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路,由我们陪殿下继续走。”
“唉,师父啊……”
徐闻的良苦用心,朱高炽如何不知,今天如果是他带头来迎接自己,君臣师徒之间,很多事情都会显得不协调,徐闻干脆选择自我隐退,把舞台全部交给朱高炽。
“带我去见见父皇吧。”
感叹完恩师,想起朱棣,朱高炽言语悲切。
上个月父皇身体不好的消息,已经传到他的耳中。
他曾上折,想尽自己的孝道,亲自在病床前照顾,却被朱棣直接批回,让他好好休养,自己还撑得住。
却没有想到,这却是两父子间的最后一封书信。
朱棣一直被安放在寝殿之中,从冰窖中取出的冰块环绕四周,身边还铺着各种香料,显得他更加苍白。
第697章 主持大局
内侍给朱高炽加了一层厚衣服后,他跪倒在父皇跟前,眼泪止不住地流,却什么话都说不出,也不能说。
他马上就将是这天下之主,担负着天下生计,泪水也只能对着自己父皇。
转身后,他朱高炽,就要变成无情的天子。
朱瞻基陪着父亲,跪倒在皇爷爷面前,磕着头,同样泪流满面。
对于这个太孙,朱棣几乎是带在自己身边教导的,把他当成帝国的接班人来培养。
两人之间的感情,远超一般的爷孙。
杨士奇守候在一旁,老师急流勇退,甩手不干。
他作为内阁大学士,只能把这副担子挑起来。
等太子和太孙两位情绪宣泄得差不多后,杨士奇才低声说道:“殿下,陛下的身后事还需要你来做主,另外新朝相关事宜,也要你来一一决定。”
朱高炽在朱瞻基的搀扶下,缓缓起身,语气中满是疲惫。
“终于轮到我来挑这个担子了啊。”
朱瞻基则问杨士奇道:“能不能让越国公来宫里一趟,很多事情还是需要他主持大局。”
太孙明显感觉到父亲在见到皇爷爷时,整个人的精神差了很多。
往常他搀扶只是给父亲一个借力点,虽然吃力,但他还是能靠自己的力量起身,方才他用尽全身的力量,才勉强将父亲扶起来。
虽然从小皇爷爷教了他很多,但真正遇到的事情时,朱瞻基还是情不自禁地想起徐闻,有他在,自己确实很安心。
杨士奇摇了摇头。
“国公爷已经交代过了,殿下的家事,他处理这么长时间,已经是僭越。”
剩下的话,就不用再多说,大家也都明白。
徐闻为了避嫌,只会在群臣出现的公开场合才会露面了。
朱高炽缓了缓,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后说道。
“让公爷休息吧,我在路上的这段时间,他顶着各方压力,已经很累了,不能再麻烦他。”
杨士奇深以为然。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毕生难忘,徐闻虽然下令秘不发丧,但那只是不公开宣布。
整个紫禁城多少侍卫,宫女,内侍,妃嫔,以及那天在场的官员,皇帝驾崩的消息,根本瞒不住,大家都心知肚明。
只是慑于越国公的赫赫威名,不敢公开讨论罢了。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