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568节

徐闻拍着胸脯保证。

他也很急,有大量的投资在北京。

男人,没钱的可以玩玩模型,有钱有权的造个城玩玩,那才是顶级享受。

迁都北京,此等大事当载于史书,流传后世。

于是徐闻也创造了大明官场的一个奇景,以兵部尚书的实职,行工部尚书之实。

但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翁婿二人行事一贯如此,官职并不重要,徐闻那个越国公才是最关键的。

不知道是第几次来到北京。

这次,徐闻是铆足了劲,大搞建设。

现在他拥有几百年后土木老哥们最羡慕的施工环境,资金近乎无限,人力无限,自己就是上级,没有其他部门的掣肘,那还不大干快上。

而徐闻前期栽下的树,现在也结出了果。

门下第一批弟子已经能够利用各种科学方法开始对施工进行规划,土方的统筹调派,人员的流水作业,各项物资的进度控制。

整个北京城虽然变成了大工地,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官员们也乐意在这位公爷手下办事,要钱的,徐闻不会吝啬,洪武朝立下的祖宗之法虽然不能变动,但是各种福利给足,对比同品级的其他官员,待遇足足是别人的几倍。

要权的,公爷放手让你干,负责权责之内,除了行使监督职责,其他绝不过问。

你要问这些官员有没有想借这个巨型工程捞一笔的心思,那当然是有的,但不敢动啊。

锦衣卫的赫赫大名,那是用滚滚的人头堆出来的,没人想用自己的柔软的脖子,去挑战冰冷的钢刀,老老实实拿该拿的钱不好吗?

当然也有例外,总有人利令智昏,妄图伸手,以为事情做得隐蔽,就不会有人知道。

最终,这些人都化作了四九城一天天加高城墙上的装饰品。

风干的人头高悬在旗杆之上,震慑其他宵小之辈。

永乐十五年。

一座崭新的紫禁城已经初具规模,最重要的承天门竣工落成,也就是后世的天安门。

接下来的一年。

当人们的目光都被日新月异的北京城吸引。

在南京鸡鸣寺中,一名面容枯槁,长须皆白的老僧,盘坐着,一言不发,永远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是夜。

徐闻正在书房中挑灯夜读。

融入这个时代越久,他就越觉得这些古书之中蕴含了太多的智慧,总能引发自己更多的思考。

房门被人轻轻敲响,这节奏和力度,已经让徐闻熟悉得知道是谁了。

“进来吧。”

周昆面无表情地推门而入。

“姚广孝没了。”

徐闻掩卷长叹,那位亦师亦友的老和尚,自从靖难之役后,就很少再参与朝政,为了避嫌,甚至专门选了鸡鸣寺落脚。

世人皆称他为妖僧,却不知他是以自己的方式,来求心中的那尊佛。

“陛下知道了吗?”

徐闻能想象自己的老岳父有多落寞,自己的老兄弟一个个地离去,老和尚算最后一个了,也驾鹤西去。

“陛下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正召集礼部官员进宫,拟定姚公身后事宜。”

“走吧,随我进宫。”

简单收拾一下,徐闻不等朱棣的召见,就开始准备了。

他知道这时候帝王肯定会找他,也庆幸自己刚好因为家事回了南京。

想想或许这就是老和尚算的最后一卦吧,老朋友们都在,他也能安心地去了。

他做好准备,宫中的内侍也到了。

“传陛下口谕,宣越国公进宫,有要事相商。”

进宫后。

徐闻在偏殿见到了朱棣。

“老和尚的身后事,就交给你了,朕累了。”

朱棣身披素衣,未着朝服,满脸疲惫地盘坐在椅子上。

此刻他不是一位帝王,只是一个失去老友的花甲老人。

徐闻垂首接旨。

他清楚,这位满怀雄心壮志的帝王不是累了,而是老了。

这副躯壳已经有些撑不住他那日益老去的身体。

第685章 迁都北京

礼部很快出了章程,拟定姚广孝的谥号。

也难为这些饱读诗书之人了。

老和尚底子上就算乱臣贼子,哪怕是成功了,这些也都在史书中记录着。

想给他弄个好点的谥号也不容易。

翰林院那些笔杆子绞尽脑汁,在最短时间里把东西送到徐闻手上。

谥号“恭靖”。

“恭”指他功成身退,不贪念权势。

“靖”这是暗含靖难之役,也算是把姚广孝一生的功绩浓缩在这两个字里面。

徐闻过目后,觉得不错。

将奏表交给皇帝。

朱棣也点了点头,同意用此谥号。

“就这样吧,追封他为荣国公,他可以不要,但朕不能不给,生前给不了的,身后收了吧!”

“另外,朕想给老友亲手立神道碑。”

“一切遵照陛下的旨意。”

这是帝皇给自己老兄弟的身后之荣,徐闻能做的,就是尽力办好。

遵照老和尚的遗愿,哪怕是朱棣给他极尽哀荣,但还是不摆灵堂,不接受吊唁,静静地葬在了鸡鸣寺的后山。

跟随朱棣,徐闻来到老和尚的墓前,一个小小的土包,埋葬了一位十多年前威震天下的大人物。

徐闻看到后,难免有些唏嘘。

朱棣更是一屁股坐到了坟前,在土包上拍了拍,轻声说道。

“老伙计啊,你就这么走了,这世间的熟人又少了一位,说不定什么时候朕也下来陪你咯。”

徐闻忙进言。

“陛下春秋正隆,大明还要靠您千秋万代。”

“哈哈哈”

朱棣爽朗一笑:“你居然也会学拍马屁了啊,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朕戎马半生,一生的伤病,现在有时候晚上痛的睡不着觉。”

“有时候想想,这样活着,还不如随先皇去了,就我现在的功绩,见了老头子,应该不会骂我,欺负侄儿了吧?”

徐闻沉默不语,这时候他说什么都没用。

面前这个已知天命老人的在发发牢骚罢了。

他可是永乐大帝,藏着一颗永不服输的强大内心。

“走吧!”

说完体己话,朱棣也不是那种婆婆妈妈的人,掉头就走。

刚刚徐闻的话里,有句他很认同。

大明此刻还需要自己这个皇帝,他没时间去感怀伤秋。

姚广孝的故去,只是在大明官场泛起了一层小小的涟漪。

他已经脱离朝廷太久,新进的官员只是听说过罢了,并不知道这位妖僧的厉害之处。

而老臣们则清晰地认识到,老和尚的死,代表一个时代的落幕。

以越国公徐闻为代表的新一代勋贵,才是朝廷的主心骨!

虽然此前徐闻已经隐隐有一代文臣之首之势。

首节 上一节 568/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