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988节

  “城门开了!城门开了!”

  “完蛋了,咱们要完蛋了!”

  守兵们顿时惊慌失措。

  这时,孙策也顾不上与周尚争执,高喝一声,直接提剑杀向城门,与汹涌而来的笮融军战在一起。

  冷兵器时代,有时一员猛将就足以改变战场形势,孙策显然正是这样的猛将。

  城门口,面对节节推进的敌军,孙策挥剑如电,左右冲杀,竟以一己之力扭转了颓势。

  在他的带领下,城门口的守兵们稳住了阵脚,甚至打出了一次反击,把笮融军逐出城外数里之地,不但彻底的粉碎了笮融通过内奸开城一举消灭周尚的企图,还一举震慑了隔壁的薛礼,逼得他后退数里扎营,以避其锋芒。

  “伯符真猛士也,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周尚看着城外败退的敌兵,满脸感慨之色。

  他就知道孙策武艺不凡,若能为己所用必是一大助力。

  眼前的局势显然证明了自己眼光不差。

  但是

  “这下子,咱们虽然暂时渡过了难关,但大将军那里,怕是彻底没法交代了啊。”

  一时间,周尚的脸色阴晴不定,也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

第914章 荆徐来使

  “说是不知道孙策的下落?”

  八月十五,寿春婚宴上,苏曜收到前线战报后不由发笑:

  “那这绝地翻盘的战绩难道是他周尚自己打出来的?他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苏曜将战报随手扔在案几上,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目光扫过满堂宾客。婚宴上丝竹之声未绝,觥筹交错间,众人却因这一纸战报而屏息。

  袁绍捏着酒杯的作深呼吸,心中暗自庆幸早早归降,否则此刻怕是要与周尚同病相怜。而淮南诸豪强更是脊背发凉,偷偷交换的眼神中满是惧意。

  他们谁不知道,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大将军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不过显然,苏曜没太把这份丹阳的战报当一回事,只是按照既定计划,派出太史慈率五千精兵出击,渡江南下收拾残局。

  然后,他便把目光重新放回了这场婚宴之上。

  上层阶级的婚礼,从来就不只是大家伙吃席喝酒凑热闹那般简单,更别提这次大婚是万人之上的大将军亲自主持,其意义更加不凡。

  借着这场婚礼,苏曜一方面加强关羽的忠诚度,另一方面也是提高自己亲信班底的威望,更是要借此向淮南周边的诸侯豪强们展示自己的实力,震慑宵小,更好的推进自己的统治。

  就这种意义来说,这场大婚活动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在八月十五这个最后期限之前,所有豪强世家都将隐匿田亩悉数报备,遣散奴婢的契约整齐堆放在新政衙门案头,私藏的兵甲也在被络绎不绝运往官府仓库。

  曾经在淮南盘根错节的世家势力,在苏曜的雷霆手段下,彻底被驯服。寿春城张灯结彩,关羽与冯氏的婚宴在万众瞩目中盛大举行。

  大将军亲自主婚的消息,吸引了无数达官显贵、不但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就连周边诸侯也都纷纷送上贺礼。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则要数荆州刘表与徐州陶谦的使者。

  且说苏曜改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对地方进行军政分离,昔日太守职权被一分为二,行政归郡长,军事则归当地卫所长官。

  在此思路下,之前因天下大乱而被灵帝大派送的州牧一职被取消,不再另设,刺史也被重申恢复其最初监督职能的本意,禁止插手地方军务。

  但是,地方行政州-郡-县的三级制度苏曜也没有废除,重回郡县二级,而是对州一级另派中央官员——权知X州民政事,是为知州,主管一州行政。

  如这次拿下袁术后,苏曜便调来了荀彧,兼领扬州之地。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突破,以中枢宰相之贵,总领一州民政,足见苏曜对此地的重视。

  但,也仅仅只是民政而已。

  因为,在同时,军事方面大将军府的职能也扩编了。

  苏曜在大将军府下另设大都督府,协助他节制中外诸军事,同时负责对全国各地因时制宜的划分军区,选派中央奖励,统领地方兵马等。

  皇甫嵩也因其威望与之前的功绩荣升首任大都督,负责帮苏曜处理各种杂七杂八的管理事。

  而吕布则是继续之前的任务,都督关中,关羽则将在皇甫嵩回京后接过他现在的任务,都督江淮,维护治安,打击贼寇的同时,监视这片新归降的领地。

  而在这套体系外,刘表和陶谦则属于另一套系统。

  由于他们并未被苏曜武力征服,故而虽然他们仍然表示尊奉朝廷,但却依然在沿用之前的旧制,以刺史之身,行州牧之权。

  如此一国两制,显然不能持久。

  这一点,是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故而,陶谦与刘表麾下两位道贺使节的出现,也引来了众人围观的目光。

  “荆州刺史刘景升贺关将军大婚,特献上黄金百斤,蜀锦百匹,明珠十斛!”

  “徐州刺史陶恭祖贺关将军大婚,献东海珊瑚树一对,珍珠百颗,良马五十匹!”

  随着礼官高声唱喝,两位使者缓步入场,向主座上的苏曜和新人关羽行礼。众人目光灼灼,都想看看这两位封疆大吏的使者会如何与大将军周旋。

  荆州使者蒯良率先上前,拱手道:

  “大将军威震华夏,关将军勇冠三军,今得良缘,实乃天作之合。刘荆州特命下官前来道贺,并转达对朝廷的忠心。”

  苏曜微微颔首:“刘景升有心了。不知荆州近来可好?”

  蒯良神色一凛,谨慎答道:“托大将军洪福,逐术贼出南阳,荆州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只是近来荆南诸郡仍有些豪强不服管束,刘荆州日夜忧心,恐生变故。”

  “哦?”苏曜挑眉,“既如此,何不请朝廷派兵协助?”

  蒯良额头渗出细汗:“这刘荆州以为,些许小事,不敢劳烦朝廷.”

  苏曜轻笑一声,不再追问,转而看向徐州使者:“陶恭祖近来身体可好?”

  徐州使者陈登上前一步,恭敬道:“多谢大将军挂念。陶使君虽年事已高,但近来身体还算硬朗。”

  陈登顿了顿,继续说:“陶使君常教诲我等,朝廷乃天下正统,大将军更是众望所归,徐州上下皆以遵奉洛阳朝廷为己任。此次关将军大婚,陶使君本欲亲自前来,无奈政青徐黄巾复起,无暇分身,特命在下务必将贺礼送到,以表诚意。”

  黄巾复起这倒是不假。

  本来青徐黄巾在前些年就开始作乱了,前一段他派太史慈坐镇青州也只能说是稍加遏制,近来他抽调青州军南征北战,当地空虚显然又给了黄巾贼发展的空间,不过嘛

  “我闻陶恭祖仅凭个人好恶便挤走了彭城相薛礼,这便是尔等尊奉朝廷的表现吗?我怎么不知道刺史还有这个权利?”

  陈登面色微变,额角沁出冷汗,却仍强作镇定,沉声回:

  “大将军明鉴,薛礼治下无方,彭城百姓苦不堪言,陶使君此举实乃顺应民意,为保一方安宁。”

  “那薛礼前往丹阳后,陶使君便已上书朝廷,恳请重新委派贤能治理彭城若大将军不知情的话,许是使者路遇贼寇,我徐州愿再派使者,将此事详细禀明朝廷!”

第915章 双双归顺

  面对苏曜的质询,陈登额头是冷汗涔涔。

  没办法,苏曜的话可谓直接打中他们的软肋。

  这是一个根本没法反驳的事情。

  彭城相乃是朝廷命官,他徐州刺史有权利监督问责,但却绝无善自处置之理。

  然而,在当时做这件事的时候,谁能想到,那个濒临破碎的中央居然会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就浴火重生,并且威望更胜往昔,还有大将军这么个手段强硬、能力卓绝的人物。

  如今苏曜旧事重提,分明是在敲打徐州。

  若是他们知道今日会是这般模样,就是借他们十个胆子那也不敢如此放肆啊。

  陈登心中暗自叫苦,表面上却仍保持着恭敬的姿态,目光恳切地望着苏曜。他深知,此刻稍有不慎,便可能给徐州带来灭顶之灾。

  不过显然,红白喜事的活动就有这一点好处,它并非正式的问政和外交场合,不需要非得争个是非黑白、分出个高下对错。

  于是乎,苏曜很轻松的便转移了话题,以关将军大喜之日,不谈政事为由权且揭过此事,让他们俩之后准备个详细的报告,把荆州豪族作乱还有青州黄巾以及彭城相薛礼的问题都做出说明,送大将军府上。

  陈登与蒯良如获大赦,齐齐躬身行礼,额角的冷汗顺着下颌线滴落在绣着暗纹的衣摆上。“谢大将军宽宏!我等定当如实禀报,不敢有丝毫隐瞒。”陈登话音未落,礼乐声骤然拔高,舞姬们广袖翻飞,将这场暗潮汹涌的对话掩入丝竹声中。

  婚宴散场时,夜色已浓。

  陈登与蒯良在驿馆外拱手作别,两人目光交汇的刹那,都从对方眼底读出了一丝紧张与焦虑。

  “元龙兄,此番归去,怕是我等要日夜赶工了。”

  蒯良说着是抚须苦笑,而陈登则望着远处苏曜府邸的灯火,叹息一声:

  “不止文书,陶使君恐怕也得重新掂量掂量与朝廷的分寸才好。”

  数日后,徐州刺史府内,陶谦捏着陈登带回的朝廷责令文书,身子微微颤抖:

  “苏曜这是要算我旧账啊!”

  陶谦将信纸狠狠往案上一拍:

  “当年薛礼无能,彭城匪患横行,本刺史撤他官职那也是为民请命!”

  糜竺俯身拾起信纸,看了两眼,劝说道:“使君,如今局势不同往日。大将军既开口索要详情,怕是已握有证据。依属下之见,不如……”

  “不如什么?”陶谦瞪圆了眼睛。

  糜竺深吸一口气:“不如主动上表请罪,将彭城相之位让与朝廷指派之人。再献上钱粮以请朝廷平定青徐黄巾,或可平息大将军怒火。”

  “荒谬!”陶谦拍案而起,浑身颤抖,“老夫经营徐州多年,岂能因小儿一言便俯首称臣?!”

首节 上一节 988/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