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958节

  “有意思。“苏曜嘴角微扬,“看来这位袁家小姐,并非袁绍之前说的那般心甘情愿啊。“

  荀彧见状,连忙劝道:“唐公,联姻之事关乎朝廷体统,若袁氏女心怀怨怼,入府后恐生事端。不如.“

  “无妨。“苏曜摆手打断,“既然袁本初诚意相送,本公岂能辜负?传令下去,三日后在府中设宴,我要亲自见见这位袁小姐。“

  见苏曜主意已定,众人也不好再劝。

  卢植摇了摇头,只得把精力转向其他方向:

  “袁家女的事情可以放上一放,但南方军情却是时间不等人。”

  “不管唐公是否要收下袁氏,朝廷都需要尽快决断是否派兵增员庐江的事宜。”

  “兵自是要派的。”

  苏曜走到沙盘前,凝视江淮地形,下令道:

  “传令下去,此战以云长挂帅,带张郃、麹义还有高顺领一万卫所军,移师汝阳,以为策应,同时再命太史慈提督青州与辽东水师,随时待命。”

  “诺!“贾诩躬身领命,立刻开始拟旨。

  卢植则忧心道:“唐公,光派卫所驻军,是否有些不够?万一“

  “卢公放心。“苏曜胸有成竹,“袁术看似势大,实则乌合之众。我卫所驻军虽不如禁军精锐,但也是严格操演,装备精良,且有关羽等强将带领,必不会落于下风。”

  “况且,此战也不是仅我们一家,袁绍既然想当这个急先锋,那就让他先去碰碰袁术的锋芒。若是给他这般支援他都收拾不了袁术,也不配在这乱世称雄。至于庐江.”

  他手指重重按在沙盘上的皖城:“陆康若能坚守待援,自有他的功劳;若守不住.本公也不介意亲自去会会这两兄弟。“

  话音一落,苏曜的语气变得冰冷而严肃:“袁本初不是想跟我演忠臣吗?那就传诏他,封袁绍讨逆大都督,节制江淮诸军,救援庐江,讨伐袁术。告诉他,若此战能擒杀袁术,本公自会为他向朝廷请功;若敢阳奉阴违,贻误战机“

  苏曜冷哼一声,眼中寒光闪烁:“本公不介意亲自南下,将他们袁氏兄弟一并收拾了!“

第878章 监军都督

  把袁氏兄弟一并收拾了?

  苏曜的话听得众人皆是心头一凛。

  贾诩立刻会意,补充说:“唐公英明。依某之见,我们还可派出一位监军都督赴其营中监视袁绍动向,同时联络徐州刺史陶谦和荆州刺史刘表动员其兵马出战,对袁术形成合围之势。”

  “监军都督?这倒是个好主意、”

  苏曜听了微微一笑。

  监军,乃是古代战争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初现端倪,主要肩负着监督军队行动、确保军令畅通以及防范将领拥兵自重等多重使命。

  在军队出征之际,监军如同高悬的明镜,时刻监察着军队的每一个行动环节。

  小到士兵的日常操练和行军途中的纪律执行,大到作战时的战术部署与战略决策,监军都需密切关注,若有差池还有权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

  对于将领而言,监军的存在宛如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来说,监军可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与丰富的经验,为主将提供参谋和建议,避免因将领个人的疏漏或偏见而导致战略失误。

  而另一方面,监军的监督也是对将领权力的制约,分其事权,无法一言专断,不敢肆意妄为,尤其是对于有拥兵自重嫌疑的将领来说,监军的存在就更是碍眼。

  故而,当中央威严不坠时,朝廷的监军便成为了维护军队稳定、保障战事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

  如大汉的都督全称其实就是督军御史,是监督诸军、战事结束后要回师罢官的流官。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都督也逐渐从事毕即撤的流官变成了常任官制,就此变成了军事一把手。

  而如今,袁本初既然领的是朝廷的诏令和军队,那再派个监军都督过去,自然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苏曜心中暗自思忖,目光在众人身上缓缓扫过,试图从他们的神色中寻找到那个最为合适的人选。

  一时间,政事堂内一片寂静,众人皆在等待着苏曜的决断。

  “唐公,依臣愚见,郭嘉郭奉孝可担此重任。”

  荀彧见苏曜久久未语,率先开口举荐道:

  “郭奉孝智谋过人,行事不拘一格却又能切中要害,且其对人心的洞察极为敏锐,定能在袁绍军中周旋自如,将其一举一动及时传报回来。”

  苏曜微微颔首,郭嘉的才能他自然是知晓的,但且不说如今郭嘉还有审计司的任务要做,就单说这监军任务艰巨,他一时间就有点不太想放郭嘉过去。

  这倒不是他觉得郭嘉办不好此事,而是如今毕竟不是和平年代,他与袁绍貌合神离,稍有差池这监军就会人头落地,让郭嘉冒这个险是否有必要呢?一时之间苏曜倒还有些犹豫。

  正好,这时王允也对此提出了异议:

  “荀侍郎,郭奉孝虽有大才,但行事过于跳脱,监军一职关乎战事全局,容不得半点马虎。若是因他的随性而误了大事,那可如何是好?老臣以为,还是稳重之人更为合适。”

  朱儁也点头附和:“王大夫所言极是,监军既要监视袁绍,又要协调各方,还需应对战场的突发状况,稳重谨慎方能胜任。”

  苏曜沉思片刻,目光落在了一直沉默不语的卢植身上:“卢公,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卢植缓缓抬起头,神色凝重,目光中透着深思熟虑。

  他轻抚胡须,沉稳开口:“唐公,依老臣之见,皇甫嵩将军堪称监军的不二人选。”

  “皇甫将军历仕两朝,战功赫赫,早年平定黄巾之乱,威名远扬,在军中素有威望,其为人刚正不阿,忠诚不二,对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鉴。”

  “且皇甫嵩久经沙场,深谙军事谋略与战场局势,无论是行军布阵,还是应对突发变故,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袁绍虽野心勃勃,但面对皇甫嵩将军的威名,想必也不敢轻易造次。”

  苏曜微微皱眉,陷入沉思。

  皇甫嵩的威名他自然知晓,此人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将,在朝野威望极高,之前说服刘虞更是又立一功,足以见其可靠。

  唯一的问题就是皇甫嵩毕竟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是否还能承受监军这份奔波劳累的差事,成为了苏曜心中的一大顾虑。

  “唐公不必担忧。”卢植拱手道,“皇甫义真虽年过六旬,但每日仍坚持习武,前日还与老臣比试箭术,三箭皆中靶心。让他坐镇后方督军,绝无问题。”

  正当苏曜准备应允时,贾诩突然轻咳一声:“唐公,下官倒有个两全之策。不如以皇甫将军为都督,郭奉孝为军师祭酒,再让关将军为其副手。如此既显朝廷重视,也可统合地方联军,不至于各自为战,为术贼所乘。”

  苏曜眼前一亮:“文和此计甚妙!就这么办。”

  说着转向荀彧:“即刻拟旨:车骑将军皇甫嵩加持节都督,郭嘉为军师祭酒,领关羽等诸军南下驰援,配合袁绍。”

  “然后再给徐州刺史陶谦和荆州刺史刘表发信,让他们动员兵马,与朝廷大军配对袁术形成合围之势。”

  “嗯?”

  一直沉默听讲的侍中董承突然发出一声诧异的声音:

  “荆州刘表不是据报与袁术暗通款曲吗?咱们给他下诏又有何用?”

  “正因如此,才更要给他下诏。”

  贾诩轻摇羽扇说:

  “刘表若抗旨不遵,便是公然叛逆;若遵旨出兵,则与袁术反目成仇;若是阳奉阴违,那逃不掉一个事后问责的缘由,无论他在此次大战中如何选择,结果都对我们有利。”

  “正是如此,不过徐州的话“

  苏曜说话间将目光转向荀彧:

  “文若,你还需再拟一道密旨给陶谦,就说朝廷知他徐州兵少将寡,许他量力而行,主要提供水师即可。“

  荀彧会意,拱手应道:“臣明白。“

  议事已毕,众臣纷纷告退,苏曜则独自站在沙盘前,双手抱胸,闭着眼睛,通过系统战略地图凝视着江淮地区的地形。

  “唐公还有何吩咐?“贾诩去而复返,低声问道。

  苏曜眼皮子都不动一下,直接问道:“文和觉得,袁绍此番能有几分胜算?“

  贾诩沉吟片刻:“若论实力,袁绍兵马不足,又长途跋涉,胜算难有五成之数。但有皇甫将军和关将军等人的驰援,只要陆康能顽抗到底,大家齐心协力,胜算当在七成以上,只不过“

  “不过什么?“

  “救庐江容易,想灭袁术怕是很难。”

  “袁术割据九江,占据合肥,得其地利,又有部分江东世家支持,若是全力防守,那也不是个把月就能拿下的。如此战事迁延日久,难保不会出什么变故。”

  “不过无论如何,此战过后,袁氏兄弟必有一伤,对我朝廷而言都是好事。“

  贾诩的回答非常谨慎,苏曜听得微微点头,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只是沉默片刻后睁开眼睛,大步流星的就往殿外走:

  “走,随我去看看那位袁家小姐。本公倒要瞧瞧,袁本初舍得下多大本钱。“

  “.”

  不是说三日后设宴吗?

  贾诩凝望着苏曜的背影,一时间目光有些发愣。

  直到今天,这位大将军随心所欲的样子,他还是很难跟上啊.

第879章 袁氏嫡女

  洛阳城西,某豪华宅邸

  袁筱语坐在后宅阁楼的窗前,望着外面的景色出神。

  眼前的景色,熟悉又陌生。

  自数日前抵达京师后,她便被安置在京中的这座豪宅之中。

  “小姐,该用膳了。“贴身婢女轻声提醒。

首节 上一节 958/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