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892节
“塞外乌桓确实如此,但咱们幽州关内乌桓却多倾慕使君,为您马首是瞻。”
“而韩使君那边据我所知已基本平定北方河间与中山的战事,唯有南方魏郡不服其统治。”
“如今苏曜将矛头对准我幽州,若我幽州失陷,冀州便会成为苏曜的下一个目标,韩使君只要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定会出兵相助。”
刘虞微微颔首,心中的忧虑稍减,但仍有一丝疑虑萦绕心头:“即便如此,韩馥出兵也需要时间,我军如何能在这段时间内抵挡住朝廷大军的进攻?”
这时,一直沉默的程绪开口了:“使君,我有一计。”
“代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可在代郡周边的险要之地设下伏兵,待朝廷大军进入伏击圈,再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定能给敌军造成重创。”
“同时,在卢龙塞也应加强防御,防止辽东诸胡趁虚而入。”
“但仅靠设伏和防御还不够。”
公孙纪接着说道:
“我们还可派人深入敌军后方,散布谣言,制造混乱,扰乱敌军的军心。”
“尤其是羽飞二人麾下的降卒,他们归降不久,忠诚度堪忧,只要我们许以厚利,或可使他们在关键时刻倒戈相向,如此一来,敌军大乱而我军必胜矣!”
刘虞听着众人的计策,心中逐渐有了主意:“好,就依各位所言。”
“鲜于辅、鲜于银听令,你二人即刻前往代郡,加强防御,同时按程绪的计策设下伏兵。”
“魏攸,你则负责联络冀州韩馥与关内乌桓,务必请他们出兵相助。”
“程绪和公孙纪,你们则派人深入敌军后方,散布谣言,联络降卒。”
“至于卢龙塞,就烦请赵别驾亲自走一趟,前去督战关塞,严防死守!”
众人齐声应诺,各自领命而去,很快郡守府厅堂中就只剩刘虞一人独坐其中。
刘虞凝视着眼前挂起的地图,暗暗握紧拳头。
正所谓时也命也,自己身为汉室宗亲,面对乱臣贼子绝不能轻易妥协。
还好,苏曜虽快,但韩馥那边这几个月也没在吃干饭。
镇守河间与中山的皆是苏曜旧识,能够将其平定就解决了后顾之忧,只要幽冀联手,他再通过卢龙塞阻挡辽东的贼兵,光靠苏曜并州的几万人马显然不足为虑。
甚至,他还可以建议韩馥兵出河内,攻敌必救。
不得不说,刘虞心中打的算盘还是不错的。
甚至韩馥在得知苏曜对刘虞出手后,第一时间也在幕僚们的建议下欲挥师南下,震动中原。
然而韩馥却没想到,一个意外的敌人竟然先于他出手,打上门来,搅乱了他的计划。
“东郡太守曹孟德,奉旨讨逆,尔等还不速速开城投降!”
第828章 定鼎之战爆发(合章)
数日后,冀州高邑。
“曹孟德?”
“他怎么又来了?”
韩馥瞪大眼睛,一脸的愤怒。
就在今天,他接到了急报,西南告急,魏郡太守张方与东郡太守曹操领兵三万,围攻邺城。
没错,这早已不是他们第一次交战了。
要说本来啊,在黄巾之乱平定后的中平元年,这冀州的治所就从高邑迁到了南方魏郡的邺城。
但是,由于韩馥的一番骚操作,本来同意与他共同举兵反苏的张方后来临时反水,一下子邺城就变成了前线之地。
毕竟,那张方乃是魏郡太守,其治所魏县就在邺城南方不远之地。
要说这家伙造了上司的反,韩馥第一时间自然是要加以剿灭的,不然这卧榻之旁留一带刀恶贼,那么保不齐哪天一整夜,自己就人头落地了。
因此,韩馥当时起兵才没去响应马腾的呼唤,而是直接纠集本部人马,还有冀州忠心于他的其他太守的军队,南下讨逆,想要灭了这个不知趣的张方。
于是乎,在数月前双方便在魏郡的领地内展开了激烈的交战和争夺。
那张方到底只不过一郡太守,而且还是在州牧眼皮子底下的太守,不管是手上兵力还是手中的领地都远远不能和韩馥相比。
韩馥凭借着冀州的雄厚家底和众多兵马,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连克数县,甚至连其治所魏县都被攻破拿下。
张方只能带着残兵败将一路西逃,跑到了太行山脚下的林虑县中,依托当地复杂的地形和太行山中的黑山军不时的游击来做最后的负隅顽抗。
“哈哈!”
“张方狗贼,居然出尔反尔,这就是汝背叛我的下场!”
当时,邺城中的韩馥是举杯高歌,畅快极了。
必须要承认,反苏这是他此生下出最大胆的一步棋。
本来他觉得那苏曜竟然连董卓都能这么快的收拾掉,他是万万不敢公然反叛的。
但是,随着马腾的来信,还有很多冀州世家、官吏甚至太守们都劝他站出来主持大局。
韩馥当时心想,我哪有那个本事?便送信给刘虞,请他即位皇帝,自己加以辅佐。
但是刘虞最后的表态却是非常令人失望,他撵走了韩馥派去的使者,只是表示自己不会干涉韩馥行事。
到这时,其实韩馥也依然没有拿定主意,到底要不要造反。
直到接下来,他收到了苏曜在河东杀捕世家,还有在河东河内等地施行均田的消息。
这一下子,整个冀州的世家都沸腾了。
在东汉时期,由于帝都东迁,关中凋敝,同时西北又处在羌乱的前线,关中世家们影响力与西汉时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反而是关东世家得以独霸天下。
而河北广袤的平原之地,孕育了大量人口的同时,也诞生了仅次于中原之地的世家势力。
尤其是河北深受黄巾之乱影响,世家们在战后大肆兼并土地,已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
如今,见到苏曜在三河之地倒行逆施,自然心惊胆战,害怕那一切落到自己头上,便一个个的怂恿韩馥起兵反苏,他们所有人都会大力支持。
为了让韩馥下定决心,其麾下长史耿武和别驾闵纯等人都纷纷劝进,把韩馥的仁德、才能和冀州的兵多将广夸得是天花乱坠。
像什么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还有韩使君英明神武,有治世之能、安邦之略,若能振臂一呼,天下英雄必然云集响应。
而苏贼不过出身低微、手段狠辣的暴发户,纵使有些勇力,但又怎能与韩使君这般德厚流光的贤达相提并论?
要说也不是没人劝过韩馥不要一时冲动,其校尉麴义、骑都尉沮授和张郃就力劝韩馥,说不能小看苏曜。
但是,他们韩馥自诩颍川名门,书香门第,对这三个出身平平,只是因黄巾军功而起家人不怎么重视,最终还是决定扯旗反苏。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那苏曜还没出手,他就先碰了个钉子——东郡太守曹孟德。
原来,就在韩馥大军势如破竹,逼近林虑,准备彻底剿灭张方的时候,曹操率领两万大军,自西南杀出,破内黄,围魏郡,威胁了他冀州大军的侧翼。
但只是如此也就罢了。
不过区区两万兵罢了,他冀州军的兵马可有十万之众,这还是没有充分动员的力量。
虽然不知道那东郡太守是怎么渡过黄河,跑到他这魏郡领地来的,但韩馥还是下令部分大军回防,解魏县之围,防止曹操破魏县后威胁邺城安全。
这时,韩馥还只是分兵,没有放弃剿灭张方的打算。
结果,似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数日间,韩馥就又得到急报,冀州北方的河间和中山两郡,先后扯旗作乱,公开抨击他韩馥是乱臣贼子,要与他势不两立。
这个消息让韩馥可谓是惊愕万分。
你要说那河间相王柔,举兵反叛韩馥倒是并不意外。
毕竟那个人是苏曜起家前在并州的老领导,张纯张举作乱时苏曜兵进河间,还对他有过救命之恩。
但是,这魏郡太守张方和中山郡的太守与苏曜可就没什么交情了,最多不过几面之缘罢了,又是何以如此呢?
韩馥搞不懂,但是他知道这个问题不解决,那怕是不等苏曜来讨,他自己就先自行覆灭了。
于是乎,不得已之下,韩馥只好放弃了只剩残兵败将,没什么威胁的张方,先集中兵力逼退曹操,解魏县之围。
且说曹操以一郡之力,带来两万大军已经是令人震惊,但面对韩馥一州之力的十万大军,自然难有赢的道理,只能作为偏师策应。
就这样,在斥候探得韩馥主力尽出的时候,曹操也匆匆收兵,撤出魏郡,屯兵河内。
没错,河内。
这自然是苏曜的意思。
在得知冀州造反后,苏曜自然不会置之不理。
自己分身无术,那就利用朝廷的威望,号召周边诸侯讨贼。
东郡太守曹操,本就与魏郡隔黄河相望,又素有野心,在苏曜表示开放河内渡口后,没太多犹豫,便加入了讨韩大军,与同样驻兵河内的中郎将宋宪与校尉郝萌一起,出兵讨贼,牵制韩馥,以解张方之困。
不得不说,他们的任务还是完成的不错的。
张方最后不但在林虑站住了脚,与身后太行山的黑山军一起相互合作,抵挡住了韩馥的进攻,甚至这几方联军还互相配合,不时出击,在魏郡展开拉锯,致魏县城池几易其手,逼得韩馥“迁都“北上,全力解决北方问题。
但是,最终还是由于兵力不济,中山与河间又在幽冀之间,交通往来断绝,相互之间难以配合,没能保住那两郡,让韩馥在这几个月里平定了北方内乱。
如今,内乱刚刚平定的韩馥又得到幽州消息,腾出手来的他自然就是准备收拾下南方的那些叛逆。
结果,没想到自己还没打出去,他们就又过来骚扰了。
“出击,全军出击!”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