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891节
“如有工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初次违规,责令整改并罚款;再次违规,直接取消特许经营权,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而且,不单单是工部的监察,户部和都察院同样也会介入跟踪,对于其账目、税务和人员等方面进行严格核查。”
“户部会详细审查工坊的收支明细,确保特许费用和专利费按时足额缴纳,同时监督工坊在经营过程中有无偷税漏税、虚报账目等行为。”
“而都察院则负责监督整个监管过程中的官员行为,防止出现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情况。”
“如此诸机构交叉审查,以保证天下间不管是朝廷的官办工坊,还是特许经营制下的民营工坊,都能够依规行事,保证产品质量与朝廷利益。”
“再者,由于工坊分布各地,情况各异,而官员人手有限,故而众监督机构也将进行分级管理。”
“对于那些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广的工坊,朝廷将实行重点监管,增加巡查频次,深入检查生产的各个环节,而对于规模较小的工坊,则采取定期抽检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同时,朝廷还应鼓励工坊之间相互监督,乃至工人和其他民间人士进行举报,特别建立举报奖励机制,若其举报工坊的违规行为得以查实,举报者可获得丰厚的奖励。”
“.”
苏曜连珠炮般的发言,顿时让朝堂之上鸦雀无声。
发问的甄姜瞪大了眼睛,参议的大臣们也是面面相觑。
他们没想到,这位大将军竟然在短短时间里拿出如此多的办法,而且考虑的如此周全。
“大将军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实乃我等望尘莫及。”
“小女子受教,对此策再无半点疑虑。”
甄姜心悦诚服,微微欠身,美目中满满的光彩。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回过神来,一时间,朝堂上响起了一片片赞叹之声。
就这样,关于特许经营制,以及工部新部门的动议就此在朝堂上通过,改革之风也就此吹向了全国各地。
首先响应的,自然是无极甄氏、太原王氏、涿郡卢氏、颍川的荀氏和钟氏等苏曜铁杆支持者。
在政策落地前,他们便已经把申请书还有足额的金钱一车车的拉了过来。
这些家族迅速行动起来,纷纷在各自的地盘上建立起了造纸和印刷工坊,他们看中了其中的利润,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己在地方上的影响力。
而这些家族的行动,很快就引来了其他世家的争相效仿。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纸张和书籍的产量迅速提升。
而这一政策也在科举之后,成为了苏曜最广受天下赞叹的仁政。
“圣王之策,圣王之策啊!”
“大将军大兴文教,传道授业,广建纸坊和学校,实乃学子之福,天下百姓之幸也!”
孔子言有教无类,如今苏曜推行此政,正可谓是身体力行,将有教无类落到了实处。
以往间学子们求学艰难,纵使是世家大族,一门往往也只能精通一项家学,就更别提那些因书籍昂贵而难以求学的寒门学子了。
如今随着工坊的增多,纸张价格肉眼可见的将逐渐亲民,越来越多的学子们将有机会捧书苦读,不但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夫子的教诲也将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舆论的风口变化的极快。
以往那般鄙夷苏曜武人出身,不懂治国的声音几乎消亡,士林之间苏曜的美誉逐渐传播。
那些曾经轻视他的文人雅士,如今也不得不对他的才华和谋略刮目相看,声望值蹭蹭蹭的上涨。
就在这朝堂改革如火如荼,朝野之间一片热议的时候,只有极少数人注意到,一张天罗密布的大网,已经悄然罩向了幽州方向。
“不好了,刘使君!”
谋士齐周急匆匆地冲进幽州牧刘虞的府邸,面色惨白:
“据报朝廷的军队突然异常调动,看那架势,目标似是咱们。”
“使君,还请早做准备呀!”
第827章 幽冀备战
开元元年,冬十一月,幽州城。
“朝廷大军的目标是咱们?”
刘虞放下手中公文,眉头紧皱:
“怎么会事这样?”
“苏曜不是回京了吗?”
“你不要慌,慢慢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使君,此事恐怕假不了。”
齐周定了定神,汇报道:
“虽然大将军苏曜回京了不假,但他部将羽飞二人皆留驻并州,整军备战。”
“不久前,代郡太守刘恢上报,说他安排在雁门和太原的探子回报,羽飞二人今收编了马腾的降卒,又整编了部分并州郡兵,合三万余人,于前日再出雁门关,似是欲走平城(今大同),向我高柳(代郡治所)而来。”
“而与此同时,卢龙塞田凯校尉也有传报,说辽东方向塞外诸胡频频异动,其聚兵十万会师襄平,声势浩大,为防不测卢龙塞已进入戒严。”
“如今虽无实据,但从各方情报考量,苏曜是调动大军,已对我幽州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刘虞闻言,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他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厅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心中思绪万千。
作为幽州牧,刘虞自然清楚自己与朝廷的关系。
本来,对于董贼授首,朝廷回京的事情他是拍手称快的。
但自从苏曜掌权以来,其推行的一桩桩政策却让刘虞看的是目瞪口呆。
你说你立新帝那就立呗,那么多宗室子弟,你挑谁不好,竟然把公主扶上了皇位?而且还是和他苏曜有婚约的。
这岂不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吗?
更别提,其接下来又明目张胆的对三公九卿下手,废司隶校尉,设锦衣卫,排除异己,打击世家等等。
刘虞身为汉室宗亲,深受世家与士林的拥戴,自然不可能对这贼子有什么好脸。
然则不满归不满,幽州距洛阳太远,鞭长莫及。
因此,刘虞也就只能在暗中积蓄实力,同时与诸侯们协同,一起对抗苏曜。
这几个月来,他便一直在积极募兵备战,如今已有大军十余万。
在刘虞的设想中,他和马腾,韩馥三人将联手协同。
其中马腾取并州,韩馥据冀州,他则趁势东进,消灭苏曜在辽东的势力,然后三人雄踞北方,声援朝堂诸公,让苏曜不敢轻举妄动,以保大汉社稷。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苏曜的动作竟然如此迅速,进取并州的马腾转眼间便全军覆没,而苏曜更是跳过了冀州的韩馥,将矛头对准了自己。
不妙,不妙啊。
“使君,如今形势危急,咱们必须早做打算!”
齐周见刘虞沉默不语,急忙催促道:
“朝廷大军来势汹汹,若不及时应对,恐怕我幽州危矣!”
闻言,刘虞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速传众将议事!”
不得不说,刘虞在幽州经营的还是非常不赖的,有人心又颇有些用人之道。
在他的召集下,很快的,其麾下将领鲜于辅、鲜于银、阎柔与门下谋士别驾赵该,从事魏攸、程绪和公孙纪等人就齐聚一堂。
他们对于眼下的局势是各抒己见,各有各的看法,但无一人提及投降,所有人都是斗志昂扬。
“使君,我等既为汉室臣子,理当誓死抵抗,保我幽州百姓,护我汉家江山。”
鲜于辅率先站起身来,拱手说道:
“苏曜其虽势大,但我幽州也是兵强马壮,兵精粮足,加之地利之便和使君英明的领导,必可力挫来敌。”
“兄长说的不错。”
鲜于银也附和道:
“苏曜倒行逆施,扶立女帝,打压世家,此等大逆不道之举,天下人皆唾弃之。”
“某愿领兵出击,出兵代郡迎击羽飞二将,必不辱使命!”
赵该则较为谨慎,建议道:
“羽飞二将,昔日在辽东随苏曜战乌桓,虽不及苏曜亦是勇不可当。”
“我军被两面夹击,主力尽在卢龙塞,西侧代郡当以守为主,以逸待劳,待朝廷大军疲惫,再寻机反击猜对。”
魏攸点头赞同:“赵别驾言之有理,苏曜此次出兵,显然是早有预谋,我军若贸然出击,恐中其圈套。不如先固守城池,同时联络冀州韩馥与义从乌桓,许以重利,请他们出兵相助。”
“这,韩馥与乌桓能够请的动吗?”
刘虞闻言眉头微皱:
“我闻苏曜在塞外威名赫赫,雁门太守就是着了他的道,请胡人为援结果却遭其背叛。”
“而韩馥他在冀州不也战事正酣,可有余力相助于我?”
“使君放心。”
魏攸当即解释: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