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856节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吕布的坐镇,马超韩遂纵使提数万之兵,短时间内也进不得关来。
如此,眼下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提兵北上,解雁门之围,然后再将这些叛乱诸侯各个击破。
而要做到这一点,恢复河东地区的稳定,做好这战后处理工作也就尤为重要。
苏曜刚在书房坐定,思索战略,不多时,王凌、郭嘉、司马朗和卫凯等人便鱼贯而入,汇报工作。
“大将军,昨夜平叛之后,我已命人全城搜捕残余叛党。”
率先说话的乃是王凌:
“至此为止,除少数小卒漏网外,诸贼逆头目或擒或杀,已全数落网。”
“他们城中宅邸也已全部完成查封,其族人尽数押入大牢,等候大将军发落!”
王凌抱拳请旨,即便一日一夜没有合眼,脸上也没有丝毫疲惫,反而倍感兴奋,显然对收获极为满意。
“对于这些叛逆,绝不能心慈手软。”
“那些漏网的小卒,务必加大搜捕力度,一个都不能放过,至于已被押入大牢的那些世家叛党及其族人,务必从严从快处理,以儆效尤!”
苏曜如此说,众人哪里还能不明白该怎么处理?
虽然这次叛党人数之众,牵连之广令人咋舌,但在这等无从质疑的事实面前,司马朗还是咬着牙,把所有人都划入了谋逆重犯的行列。
上至范、裴、杨等豪门望姓,下至依附这些世家的小族旁支,皆是满门抄斩,财产充公的处置。
由于人数众多,这次处刑将持续整整三天,正好对应开仓放粮的时间。
叛乱家族的男丁将被全部处决,女子则尽数抄没为奴。
其中那些年轻貌美的适龄女子,将在第一批人中被挑出,用以嘉奖赏赐有功的将士。
而那些年纪稍长,又有一技之长的人将被安排到洛阳的官坊,或织坊劳作,为军队赶制衣物甲胄,或进入工坊从事其他手工劳作,为复兴大汉的经济添砖加瓦。
至于那些年幼的女童,苏曜则下令将她们交给蔡琰,由官方出资抚养,作为女学和文工团的预备种子。
这个方案让苏曜非常满意,处理完叛党的问题后,郭嘉便上前一步,拱手道:
“大将军,此次平叛大获全胜,实乃我军之幸,百姓之福。”
“不过,河东经此一乱,百废待兴,且北方战事吃紧,我军需尽快恢复此地的秩序与生产,方可为后续北伐提供坚实的后盾。”
苏曜一听,郭嘉和自己想的一样,便点头示意他继续说,看其有何高见。
“依嘉之见,当务之急,首重安抚民心。”
郭嘉侃侃而谈:
“一是除了眼下正在进行的开仓放粮之外,还应减免百姓赋税,让他们得以休养生息。”
“二是本次将军大胜,不但收复了大量无主土地,还抄没了叛党大量的田产。”
“此时,正该借本次大胜之威,将之前一直难以推行的清田计划与人口普查在全郡推行开来。”
“三是,在清查田亩和人口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民屯事业,将所得田地交给无地的百姓和流民,鼓励他们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如此一来,百姓有了土地,生活有了保障,自然会对大将军感恩戴德,河东之地也能迅速恢复生机。”
民屯,此乃大汉时在边疆地区施行的早期屯田制,是后世曹魏军屯制的雏形。
苏曜如今行的卫所制,便是在军屯制和府兵制基础上优化而来的制度。
因此,众人一听郭嘉说起民屯,顿时纷纷赞同。
荀攸和司马朗等人更是颇为感叹,没想到郭嘉这个小兄弟,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此快的得到大将军信任。
很快的,众人一番互吹互捧的赞叹后,就将重点放到了具体实施的策略和方式上。
然而,就在这时,苏曜却轻咳一声,打断道:
“民屯虽好,但依我看均田更妙啊。”
“啊?”
“均田?”
“那是什么???”
第797章 群臣激辩国策,苏曜力推均田,忠诚终获回报(合5K4)
傍晚,安邑城。
与城中喧嚣欢呼的场面相反,郡守府中一片沉寂。
在听到苏曜说均田一词之后,众人脸上皆露出震惊惶恐之色。
井田和屯田,身为饱读经文的士人,他们都很清楚。
而这均田则是闻所未闻,顾名思义
“难道大将军是想要平分天下土地吗?”
司马朗惊呼一声。
这屯田在他看来都是有失偏颇的行为,如今再听闻“均田”一说,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出的便是将天下土地不分贵贱、不论贫富,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他的心脏便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惶然在心底蔓延。
“万万不可啊大将军!”
司马朗声音发颤,忙不迭说:
“朗以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爵之制,而郡国无蒐狩习战之备故也。”
“今虽五等未可复行,但大将军广置卫所,屯兵地方,也不失为好事一件。”
“但均田之说,却亘古未闻!”
说话间,司马朗面色激动,手舞足蹈说:
“古圣之道,乃井田之制,昔周公制礼乐,依循井田,天下大治,成周八百年盛世,此乃万世楷模也。”
“想那时是邻里相助,出入相友,守望相互,疾病相扶持,百姓安居乐业,风俗淳朴。”
“而经秦汉之后,土地在民间世代相传,为累世之业,难中夺之,是以至今井田不复之有,方才有今乱世不治之厄。”
“如今大将军赫赫武功,破贼寇,除奸妄,收官田无数,再加之民人离散,土业无主多矣,正该及时恢复井田,以铸万世之基也!”
井田,没错。
司马朗虽然为人宽厚,处事得体,非迂腐之人,但是他的意识形态却是标准的崇古派儒者。
不过这其实也很正常。
两汉延续至今,王朝积弊繁多,天下有识之人无不竭尽全力,寻找救国治国之策。
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便成为世之正统。
儒家思想的核心便是以礼乐治天下,表现在敬天、法祖、崇圣之上。
因此,厚古薄今之风甚重,其言必称尧舜,认为上古圣贤们所制定的制度与道德准则,是解决当下一切问题的不二法门。
这司马朗便是其中代表,只不过嘛.
“井田之说,恐不可行。”
说话的乃是荀攸。
同为儒生,显然他并非司马朗那般的崇古之人,原因也很简单:
“伯达推崇井田制,其心可鉴,然古制虽好,却未必适用于当下。”
只见荀攸走上前来,目光凝重的从众人脸上扫过,摇了摇头,缓缓开口:
“昔年王莽篡汉,一心复古,推行王田之制,欲仿井田之法,将天下田亩收归国有,再按人口重新分配,美其名曰‘王田’。”
“其禁止土地买卖,意图借此解决土地兼并之弊,重现上古太平盛世。”
他微微顿了顿,语气愈发沉重:
“当时,王莽是打着恢复古圣之道的旗号,天下士人拥护者众,可结果呢?大家都知道的:此制一颁,那是天下大乱!”
“那些世家豪强大族,本就视土地为命根子,怎肯轻易交出手中田产?他们明里暗里抵制,使得政令难以推行。”
“而普通百姓,虽初闻能得田产,满心欢喜,可实际执行过程中,贪官污吏们上下其手,随意丈量土地,强行剥夺百姓私产,致使民怨沸腾。”
“王莽托古改制,非但没能解决积弊,反而让本就动荡的局势雪上加霜,最终天下揭竿而起,新朝短短数年便土崩瓦解。”
荀攸看向苏曜,眼中满是忧虑:
“大将军,如今您欲行均田,虽不知其与王田制有何不同,但仅是触动土地这一根本,便必须慎之又慎,若不能吸取王莽的教训,只怕重蹈覆辙,引发更大的祸乱啊。”
“大将军拳拳爱民之心,某深感佩服,但荀先生所言确有道理啊。”
荀攸说完后,卫觊也站了出来,他拱着手,小心翼翼的表示反对:
“且不说那些世家大族会如何抵制,单是这土地丈量、分配的细则,便繁杂无比。”
“天下之大,土地肥瘦、优劣各异,又该如何制定出一套公平公正的分配标准?”
“倘若有所差池,便会引发新的纷争,还望大将军慎重行事啊。”
“好家伙,我一句话,你们三个人能回我这么多。”
面对这重重反对之声,苏曜面色平静,将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郭嘉和王凌: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