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82节

  叛了,但是没有完全叛。

  不听调令,却依然忠于大汉。

  “既然他不愿听本将良言,先做正事,那我等自当将其斩杀,换个听话的上来。”

  这便是大汉对匈奴数百年来屡试不爽的法子。

  “如此,只需苏贤侄一人,随我持节入胡营,当众斩杀夺权便可。”

  “如此…倒似乎也未尝不可……”

  王凌差不多被说动了。

  既然没有完全敌对,能让恩公近得主将身边。

  那么手起刀落,威震敌营显然是可行的。

  但是

  “这就是王将军的方案吗?”

  苏曜轻轻一笑

  “快刀斩乱麻的杀死于夫罗夺取军队控制权,然后带他们再远赴幽州完成王命。

  这样一来将军也算是亡羊补牢,将功补过,最低也能有个不过不失的评价。”

  王柔皱眉,没想到苏曜一眼看穿了他的想法,而且还说得如此直白,但还是点头道

  “没错,如此贤侄弥平叛乱又立一大功,更可证明武勇。

  而后本将军再你引荐刘虞,自可得天下名士器重。”

  王柔看苏曜面色微妙,不住问道

  “莫非贤侄觉得有何不可?”

  “王凌,你觉得呢?”苏曜问。

  “凌也觉得此事可为。”

  王凌也纳闷了,他跟随苏曜久了,一看就知道恩公这意思是有不同意见了啊。

  可是扬名天下,结交名仕为其作保,不正是恩公现在的目的吗?

  刘虞那可不但是天下仅有的三位封疆州牧之一,更是名满天下的贤士。

  若能有刘虞出面,这事就成了大半了呀。

  不,本身他们并州丁原就是大将军的人,此时宦官连带打击刺史府,这简直是打脸大将军。

  若有机会,想来大将军也会发力吧。

  这内有大将军站台,外有丁原刘虞和诸位郡守作保,此事定能叫那些阉人吃个大亏。

  恩公没道理拒绝的呀。

  谁知苏曜嘿嘿一笑,说道

  “你们呀,格局小了。”

  苏曜虽然眼睛看着大堂中尚在舞蹈的红儿,但他的系统界面已经打开了大地图。

  并州西北那一圈红格外瞩目。

  随着这个匈奴王子的出现,一条新路线展开在苏曜的面前

  “王将军,想不想回老家看看?”

  “啊?”

  “什么?!”

  王凌懵了,而王柔则是惊呆了,他当然不会认为苏曜说的老家会是他们脚下的晋阳……

  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这个小子在想什么:

  “伱要…去美稷?!”

  王柔嘴巴张大的仿佛能放下一个鸡蛋。

  “没错,比起远赴幽州,看人眼色,那当然还是平定胡乱,夺回老家更能一展将军成色啊。”

  “这…”

  这当然不假,他使匈奴中郎将的本职便是屯驻美稷监督匈奴事务。

  但是

  “你知道外面那些那些叛乱的匈奴人有多少吗?!”

  “最多不过十万众”苏曜一笑。

  不过十万众?王柔翻了个白眼:

  “那你知道我部有多少人吗?”

  “我部”

  苏曜笑着强调一下

  “能派上用场的大约就我这汉胡骑百多余人吧。”

  与匈奴作战,只能以骑对骑,那些步兵苏曜完全不打算当战力。

  不过便是如此,王柔也是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苏曜。

  心说这家伙之前表现虽然跳脱,但不是个傻子啊。

  这百余骑就妄想帮他平乱?

  不会真是在这晋阳城中的声声吹捧中迷失了自己吧。

  有天赋的人在盛名中迷失,不自量力,最终陨落的事情王柔可是见过,这小子别也是如此如流星般的角色吧。

  但他哪里知道呢,于夫罗,匈奴王子,三千胡骑。

  还有使匈奴中郎将节制匈奴的大义。

  这对于现在的苏曜来说简直是瞌睡了有人递枕头。

  一口气,宣称,兵力,义务都解决了。

  有这在手,他哪里还需要远走幽州,一步步的取得什么刘虞的认可?

  苏曜准备一步到位,搞个更大的事情出来,甩在所有人脸上。

  这加的声望不比一点点挨个去肝那些要人好感要强得多了。

  如此

  “废话无用,我便先拿下这于夫罗给将军做个见面礼吧。”

  苏曜站起身,笑道

  “不过将军的节杖,我且暂借一下,如何?”

第88章 都是红名怪

  节杖。

  这根长有八尺的竹竿,最上头装饰着黄色的旄羽,是身份的象征与凭证。

  而一方大员手持的节杖代表了皇帝的权威,在外可代行皇权,甚至拥有自行处斩两千石以下官吏的权利。

  可以说正是这根节杖,赋予了使匈奴中郎将有别于其他所有同级甚至高级将领的特权。

  他甚至可以肆意处决匈奴单于。

  正因为这根节杖如此重要,即便是被绑了丢到路边时,那些匈奴人也老老实实把节杖放在一边,让王柔顺利带了回来,他怎么可能假节于人呢。

  应该说他根本没有这个权利,也是万万不敢的。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府中的王柔发出了杀猪般的惨叫声。

  “老夫的节杖呢?!”

  “老夫的节杖哪里去了!!!”

  “这节杖怎么会在你手里……”

  雁门郡的山路上,汉胡混编的百余骑扬起滚滚尘烟,疾驰而走。

  与苏曜并行的张辽在考虑再三后,还是问出了这个憋了一路的问题。

  “这重要吗?”

  苏曜瞥了眼节杖道具旁红色的小手图标,面不改色

  “重点是雁门,我来了。

  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首节 上一节 82/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