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603节

  长史刘艾则与中郎将徐荣亦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间传递着无声的默契,决定按照李儒的安排行事。

  于是乎,就在李儒的努力下,风波暂歇,众人终是逐渐散去。

  待送别诸人后,李儒转身,脸色却马上又变的十分之凝重。

  他看了眼长出了口气的董旻,点了点头便立刻快步走向董卓的卧房。

  一进门,他就见董卓躺在床上,面色苍白,气息微弱,显然还未从打击中完全恢复过来。

  李儒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单膝跪在床前,问道:

  “董公感觉可好些了?”

  董卓缓缓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与不甘,他挣扎着想要起身,李儒连忙上前扶住,轻声劝慰:

  “董公切勿勉强,身体要紧。”

  “哎~”

  董卓叹了口气:

  “某恨呐!”

  “那黄口小儿,怎能如此犀利?”

  “早知如此,当初就.”

  话没说完,董卓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李儒连忙轻拍其背,摇头道:

  “董公勿虑,事既已来,咱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

  董卓缓了缓后,又叹了口气:

  “文优可是有计策了?”

  李儒点了点头:

  “我虽已暂时安抚了军心,但苏曜兵锋之盛令人震惊。”

  “虽然短期内他被洛水所阻,无法威胁京师,但长远来看,洛阳已非久留之地。”

  “这,文优是叫某逃跑吗?”董卓瞪大了眼睛。

  而李儒则摇头:“非是逃跑,而是迁都!”

  见董卓震惊李儒继续分析道:

  “洛阳居天下之中,乃天子之都,太平时此地可通赋贡于四方,朝宗于万国。”

  “但如今关东皆反,乱世已至。”

  “洛阳虽有八关之险,但四周皆敌,我等又已失先机,被苏曜趁虚而入。”

  “此天子之都已成为陷阱死地。”

  “为今之计,当尽快迁都于长安,据函崤之险以阻苏曜。”

  “我闻那袁术等人与苏曜颇有些旧日恩怨,袁绍更是不服他的号召,另立了一个联盟。”

  “若是我等离去,只要守住些时日,他们之间的矛盾必会爆发。”

  “到时董公积蓄力量,坐山观虎斗,岂不妙哉?”

  董卓惨白的脸色泛上一丝红晕,难得的露出了些许笑容:

  “文优所言甚妙。”

  “迁都好啊。”

  “明日我便在朝会上动议迁都!”

第576章 董卓掀桌,袁太傅血洒金銮殿

  在李儒的提醒下,董卓明白了迁都的妙处,他连连称赞这个女婿靠谱。

  然而,他很快就又想到一个让他头疼的问题:

  “文优啊,我如今尚未完全掌握大权,要如何说动那满朝臣公呢?”

  没错,说服。

  要知道,迁都不是逃跑,不是说大军抢了皇帝然后直接开溜那么简单的。

  迁都,那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国家工程,涉及无数官员、百姓的安置,府库财物、朝廷礼器、仪章的转运,甚至于新都的规划与建设等等等等。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求周密的筹划,广泛的共识,以及强有力的执行。

  董卓本来是打算借着清缴苏曜叛乱的机会,立下大功,给自己加国相,大权独揽后想干嘛干嘛。

  但是,由于苏曜的活跃,董卓根本就来不及集权。

  别说什么国相了,他现在连丞相都没当上,还是个太尉。

  朝堂中,太傅袁隗仍在隐隐的与他分庭抗礼,如司徒杨彪等京中诸公族也都有着很大的势力。

  这些人,眼见自己吃了大亏,怕是高兴都来不及,他们能同意迁都?

  “事急从权。”

  李儒深吸了一口:

  “这个时候,董公就不要顾忌那么多了。”

  说罢,他在董卓身侧耳语几句,董卓听得是两眼放光,连连点头。

  次日朝堂,董卓提刀上殿,看得百官皆是一惊。

  “这董仲颖又在搞什么名堂?”

  司徒杨彪眉头一皱,与左右窃窃私语。

  “想来是虚张声势罢了。”

  司空黄琬接话道:

  “据传董仲颖派去洛南讨伐苏曜和卢公的大军吃了个败仗,全军覆没,连女婿都死在了那里。”

  “昨天一日都不见他人影,想来是惶惶不可终日。”

  “今日,其虚张声势想来是要立威,防止京中出事。

  说罢,黄琬暗地里啐了一口,冷哼道:

  “我看这他这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周毖,伍琼,许靖等人听得是连连点头,都说董卓末日要到了。

  就盼着卢公和袁绍等人的大军进城解放他们,甚至,他们已经都开始暗地谋划该怎么避人耳目,暗中出力了。

  就这时,那太傅袁隗则吓得连连摇头:

  “诸位慎言,慎言呀!”

  袁隗看了一眼远处那按刀而立的董卓,又压低了几度嗓音:

  “董卓如今大军在握,生杀予夺尽在其手。”

  “越是此时,我等越不可心急,切记不可轻举妄动,以免落人口实,惹来杀身之祸啊!”

  “太傅说的是。”

  太仆王允赞同道:

  “董卓虽败迹已现,但困兽犹斗之志尚存,此刻正乃是黎明前的黑暗,我等万不可大意才好。”

  诸人又说了两句,随即,太监发话,传时辰已到,大朝开始,于是鱼贯入殿。

  然而,还不及众人落座归位,就听董卓直言:

  “今多事之秋,贼寇汹汹,威胁圣驾。”

  “我听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这童谣说的真是再明白不过:‘这西头一个汉’,当是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是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正所谓天运合回之意。”

  “如今,东都洛阳气数已衰,西都长安则龙气日旺。”

  “故而,为天下计,吾欲奉驾西幸,汝等赶快收拾行装,咱们不日即走。”

  “什么?!”

  刚刚才议定不要轻举妄动的大臣们全都傻了眼。

  没想到,这董卓打不过苏曜竟然准备拔腿开溜?

  你拔腿开溜便罢,还要拽他们一起,这哪里能行啊?

  眼瞅着破晓的黎明之光将至,他们谁愿意跟着董卓去长安吃苦啊。

  到了那边,有函崤之险加固,还不知这董卓能霍霍多久呢。

  于是乎,杨彪当即站出来道:

  “此议实不可行矣。”

首节 上一节 603/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