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453节

  听了王凌的话,卫明躁动的心也些许平复了下来。

  与此同时,对于眼前这个年纪轻轻的弱冠少年,他心中也有了丝佩服。

  这个小子,比初见时,可谓成长飞快,不但坐到了将军主簿的位置,而且聊起这些天下大势,也是能侃侃而谈。

  甚至让他都有了一丝危机感。

  这苏君侯该说他运气太好,还是眼光太毒呢?

  麾下能人志士可谓闪瞎人眼。

  武官中,那吕奉先和徐公明的武勇已是令人刮目相看。

  后来新来的这些关羽、张飞、赵云和典韦等人也各個身手不凡的当世高手。

  文官之中,王凌小小年纪便已是沉稳干练。

  而那刘玄德和牵子经也都是名师出身,各有独到见解。

  这些人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却都是有真才实学之辈,远非他过去所见那些义军首领的部属,或者普通太守的幕僚所能相提并论的。

  就光看这些人才,卫明就蓦然的生出一种天命在我的感觉。

  不过么,他也知道,王凌说的很对,这事儿现在急不来。

  于是乎,卫明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急躁与急切暂时压下,转而看向王凌:

  “王主簿所言极是,是在下太过心急了。”

  “君侯既有如此雄才大略,又有我等一众忠臣良将辅佐,何愁大事不成?”

  “我等只需耐心等待,时机一到,自然能够顺应天命,成就一番伟业。”

  “卫先生能这么想,再好不过。”

  王凌轻轻一笑:

  “我们等身为臣子,首要之务便是辅佐君侯,为辽东的百姓谋福祉,为天下的太平尽绵薄之力。”

  “对于君侯所说的方略,不知您有什么看法?”

  “是这样的.”

  夜色深沉,两位谋臣彻夜未眠,继续调整完善心中的方案。

  很快,月落日升,新的一天,带着希望与挑战悄然而至。

  次日的上午,阳光洒满驿馆,在用过早膳后,苏曜再次召集了所有亲信与随行官员,召开新的会议,确立方向。

  在请卫明等人正式把辽东情况讲解给众人后,苏曜首先发言,确定基调:

  “诸位,为了社稷与百姓,我等的辽东之行绝不可草率处之。”

  “不才蒙受皇恩,身负重任,不仅要稳固辽东乃至幽州边防,更要让此地百姓安居乐业。”

  “对此,我确实有一些初步想法,但是具体来说我又没有主政一方的经验。”

  “接下来具体该如何行事,希望各位能拿个章程出来,大家都议一下,集思广益,上不负皇恩,下不负黎庶。”

  身为一名战斗系玩家,苏曜对内政一向是能托管就托管。

  但这一次,不想当双标狗,准备认真来做事的苏曜发现,真的硬核手操,那实在是太令人秃头了。

  先通过集议,看看如今收到的这些人,能提出什么好的议案不能吧。

  然而,他的发言却又引来了一阵赞叹。

  这些人说些什么,他广纳贤言,心系苍生,真乃我大汉之福,辽东百姓之幸云云,让他差点绷不住表情。

  而在一番客套之后,率先发言的还是牵招。

  坦率的说,名师出身的他对自己在谋略政务上还是颇为自负的。

  结果,昨日他的提案却被卫明等人的乱入贸然打断。

  而苏君侯如今的态度看,显然是改变了方针。

  这让他颇有一种差人一子的感觉。

  怀抱着这份不甘,牵招率先出列,决定以实际行动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重新赢得苏曜的信任,稳固地位。

  于是乎,牵招率先出列,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

  “辽东局势虽然复杂,但正所谓万物一理,一通百通,治国之道也正是如此。”

  “而不管是治国也好,治郡也罢,乃至于小小的县城,所要虑及的也不过是人,财,兵,刑,礼五样。”

  “人财刑兵礼?”

  苏曜听了微微点头,这么个说法,让他不由想到了后世的那吏、户、礼、兵、刑、工部的三省六部制。

  牵招见苏曜点头,周围人也都在安静聆听,点点头继续道:

  “没错,君侯英明。”

  “人,乃国之根本,需选贤任能,安抚民心,整顿吏治,使百姓安居乐业,方能国富民强。

  财,乃国之血脉,需开源节流,劝农重本,兴修水利,鼓励工商,确保国库充盈,以应不时之需。

  兵,乃国之爪牙,需加强军备,训练士卒,使得外敌不敢轻犯,内乱得以平息。

  刑,乃国之规矩,需严明法度,理讼断狱,使百姓知法守法,社会井然有序。

  礼,乃国之教化,需倡礼兴学,广建学校,招揽名师,奖励风俗,使民风淳厚,地方长治久安。

  此即乃是属下归纳的治国五策,其治天下如此,治郡国亦然。”

  牵招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赢得了在场众人的赞同目光,他的脸上也带上了一丝得色。

  刘备见这个老朋友的表情就知道他尾巴开始翘了,赶紧追问道:

  “此圣贤书中的道理,凡经学出身者基本懂的都懂,但能真正做好,落到实处,保境安民者却是少之又少,子经应也知道其中难处吧。”

第414章 苏曜定计治辽策

  刘备这话,实则也是在替众人发问。

  为官谋士与在学舍中讲学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能总是高屋建瓴,高谈阔论,必须要把自己的想法落在实处,以解决实际问题。

  他很清楚,自己这位兄弟昨天也是熬了一宿,苦思良策,想来不会就是只在这叭叭两句大道理的就完了。

  果然,牵招闻言也是微微一笑。

  “玄德说的不错。”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做到这却百中无一,最终大家都成了碌碌无为之辈。”

  “原因嘛,无怪乎是只要想做事,就一定会触及他人利益,引来处处掣肘,明枪暗箭,世事难为。”

  “子经说的不错。”

  苏曜点头:

  “正所谓做多错多,只要做事,哪有不得罪人的道理。”

  “所以你之前便建议我集中精力在军事上,便是叫我避开这得罪人的环节?”

  见苏曜说的如此直白,牵招微微一愣,随即拱手道:

  “君侯明鉴,在下昨日所言,确实有此考量,但更多的,还是希望君侯能顺利完成任务,不负皇恩。”

  “同时,比起那些容易得罪人的政事,军事胜利,开疆拓土,也是凝聚人心最有利的武器。”

  “子经无需多虑,我并未责怪你的意思。”

  苏曜摆了摆手,笑道:

  “你所说之言,皆是肺腑之语,我自然明白。”

  “不过,我苏曜既然来了辽东,便不会只满足于完成任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

  “为官一任,便要造福一方,我要做的,是让这里成为一个真正的塞外乐土,让这里百姓们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为此,不管他是什么牛鬼神蛇,只要敢挡我道者,便通通都要被打扫干净!”

  众人闻言,皆是精神一振,对苏曜的决心和魄力深感敬佩,表示坚决支持,誓死追随云云。

  卫明对此也是深为认同:

  “官场之上想要有所为,就只有奋勇而上,争而胜之方可大展拳脚。”

  “可是咱们的敌人又是谁呢?”

  张飞听这帮文人云里雾里说了半天,完全理不清了:

  “君侯堂堂太守,谁会阻挠,谁能阻挠,咱们又该和谁去争呢?

  难道说,是这个县令有不法?

  俺现在就把他提过来,看他敢不敢不从!”

  ——“翼德莫急,且听子经他们说完。”

  刘备赶紧阻拦。

首节 上一节 453/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