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452节

  “甚至于,塞外五郡,还爆发了诸多暴力抗税的事件。”

  “也正因此,了辽东税款才会多年积欠!”

  “乃至于,在这里比起那力挽狂澜的冠军侯,那丘力居反而更像是塞外百姓们眼中的英雄。”

  “您说这岂不是咄咄怪事乎?”

  “竟有此事?”苏曜的眼中终于收起了玩世不恭的笑容,再一次冷若冰霜。

  王凌上前低头抱拳道:

  “虽然难以启齿,但卫长史所言确实不差”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丘力居一介造反的胡人,竟然是塞外五郡百姓们眼中的英雄?

  这到底是何缘故呢?

  “君侯,苛政猛于虎啊!”

  王凌叹气道:

  “塞外五郡,本来就首重军事,自保生存乃第一要务。”

  “他们时刻都面临鲜卑、扶余还有高句丽等人的威胁。”

  “虽然与咱们大仗没有,但其年年扰边劫掠却是从未停止。”

  “这里的百姓,别说和中原比,就是咱们太原,也比不上他们每年负担的劳役和兵役之苦。”

  “故而幽州人都知辽东有地,但若非朝廷发配或者隐居避难,根本无人愿来这里。”

  “实则是大家都很清楚,在这边的生活,那是一点都比不得关内自在。”

  王凌解释道:

  “本来,这清苦日子,边民也习惯了。”

  “但从十几年前开始,自檀石槐大胜朝廷,全灭了三路讨伐军后,一切都开始恶化,走向毁灭。”

  “一边是幽州边郡战乱骚扰频发,一边是大汉内部又爆发凉州和黄巾之乱。”

  “缺钱的朝廷是加完正赋又加派杂费,仗打完了不减税不说,皇帝竟然还大兴土木,派太监搜刮地方。”

  “这边郡百姓本就民风彪悍,哪里能忍得了他们?”

  “各县百姓们从暴力抗税,到迁居避难,甚至卖身豪门等不一而足。”

  “而本地官员根本处理不了,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他们也完全不敢谈这些事情。”

  王凌继续说道:

  “那丘力居他们说是乌桓叛乱,实则也不过是早先人一步。”

  “他们与塞外百姓有诸多联系,对局势看得很清楚。”

  “故而,那丘力居等人是全力打关内,对塞外诸郡这些窝边草倒是没怎么去动,反而还在争取他们,收买民心。”

  “乌桓人杀害太守,遮蔽交通,断绝了道路后,塞外百姓的日子反而过得比以前更好了。”

  “他们没有了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不必再担心被征召去遥远的战场送命,反而能在丘力居的‘保护’下,过上一段相对安宁的日子。”王凌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沉重。

  “丘力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以反暴政、诛阉党的名义和那张纯张举叛军一起作乱,居然还真叫他们赢得了塞外胡汉民众的支持,甚至有不少人主动依附过去。”

  卫明接过话茬,补充道:

  “大汉朝廷在这边的民心,也就可见一斑了。”

  “这些叛党,竟是他们在绝望之中唯一的喘息。”

  苏曜闻言,沉默片刻。

  对于这边民忠的情况也算有了一定了解。

  他也明白,两人所说怕是并无不实。

  黄巾起义能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不也正因如此么。

  而那一连串变乱带来的深远影响,对于边境来说,就更加深刻了。

  这些远离核心的地区,在兵力与财政资源紧张下,可以说是形同放弃了。

  凉州如此,并州如此,这幽州自然也不会免俗。

  “苏君侯。”

  卫明拱手道:

  “牵子经虽然是名师高徒,但是也正因此,他缺少了对民间的体察。”

  “他看得到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却看不见这塞外风霜下血淋淋的现实。”

  “依他所言,君侯固然可以位极人臣。”

  “但是,某却担心,那样一来您的道路会与您的理想背道而驰。”

  卫明继续道:

  “试想一下,若是君侯真要抓大放小,那势必要对下面多放权利,放纵那些不法行为,以换取世家豪强们对君侯下一步出兵行动的钱粮支持。”

  “而且,为了完成朝廷的补税任务,辽东就必须全面恢复,并且加强往年的摊牌与催收。”

  “如此一来.”

  “百姓的苦难非但不会减轻,反而会进一步加剧。”

  苏曜接过了话头,低声道:

  “我也就完全站到了百姓的对立面去,辽东的民心,也就彻底崩坏了。”

  “君侯所言极是。”

  王凌拱手道:

  “也因此,我们在查到这些事情后,便一刻不停的赶来这里。”

  “便是为了让君侯能够兼听则明,妥善抉择接下来施政的方略。”

  “辽东形势,与我等最初想象,确实有很大不同。”

  苏曜听了点了点头:

  “你们做到很好,来的也很及时。”

  “我苏曜虽非圣人,但也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若是为了个人的权势地位,而不顾百姓死活,那我与那些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官员又有何异?!”

  “我之前斩杀那些不法世家豪强的行为,不就像个小丑一样了?”

  苏曜微微眯眼,语气坚定:

  “辽东,我既然来了,就是要让这里成为一個模范点,要建立一套可以推及全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略,要让百姓们都能从战乱中走出,安居乐业,幼有所教,老有所养。”

  “对此,辽东之事还要重议才好。”

  “你们先且下去,明天,等大家来了后,把情况都说清楚。”

  “务必要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略出来!”

第413章 牵招再献策

  “所以君侯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是想扶汉,还是要自立?”

  “不会是打算一条路走到黑吧?”

  回到自己房间的卫明与王凌低声咬着耳朵。

  好消息是苏君侯终于认真了起来,想要在辽东大干一场。

  而坏消息是,他们本来是想要劝苏君侯坚定造反大业,以辽东为根基,割据一方,以谋天下之变的。

  但,苏君侯却仿佛是忘了他之前的暗示似的,完全没提这方面事情,让人搞不懂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卫先生无须担忧。”

  王凌顿了顿,点头道:

  “我一早便追随君侯,他虽然行事不羁,常有惊人之举,但其胸怀大志,目光深远,心系百姓,绝非池中之物。”

  “造反这等事情何其敏感,虽然辽东天高皇帝远,但也不得不慎重行事。”

  “君侯既没有反对训斥我等,已是一个极好的信号。”

  “或许他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或是想要先稳固辽东,再静观其变。”

  “总之,我等且不可操之过急。”

  王凌接着说:

  “君侯既然有意在辽东大施拳脚,我等便应全力辅佐,助他成就一番事业。”

  “至于最终是扶汉还是谋变,且看时势如何发展,再做打算吧。”

首节 上一节 452/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