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250节

  而就在与此同时,一个更为惊人的小道消息在队伍中迅速传播开来——冀州刺史王芬欲图谋不轨!

  “噗——”

  “这都什么垃圾。”

  苏曜在得知以后,则是气的跟随行而来卫明和王凌等人吐槽。

  他本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迷信,正准备找些科学方法说动皇帝继续推进,结果.

  “亏那许攸还敢自诩智计过人,谋划半天,就这?”

  卫明摇了摇头:

  “听说是守宫令荀彧先收到了友人告密,本是将信将疑。

  结果就传来王芬在冀州治所高邑(河北邢台柏乡县北固城店镇)起兵的事情,倒算是做实了此事。

  那太史赵温应就是得了守宫令的信儿,故而才借天象之说示警陛下.”

  “不止呢,我方才也收到了家父的来信”

  郭淮拿出了信件:

  “那王芬也不知哪里来的自信,居然起兵前还给家父去信,要配合响应他的作乱.”

  紧接着王凌捂脸:

  “刚刚下人报也有我的信件,别是也在说此事吧。”

  “什么玩意?!”

  苏曜拍桌:

  “废立之事,何等重大,他怎地就能整的人尽皆知,老子还没到冀州呢,这别介就要打道回府了吧?”

  “不行,等了这么半天了,敢给我搞虎头蛇尾的话,我跟他没完!”

  说完苏曜啪的一声合上手掌,眼中一抹精光一闪而过。

  正如袁绍的谋士以及曹操所预料的一样。

  在这里,王芬的性格缺陷暴露无遗。

  这位名满天下的王使君,根本不是搞阴谋,办大事的材料。

  被许攸那无稽的天象之说诱惑,以为天命在握的王芬,居然干起了大声密谋的蠢事。

  人许攸还知道只找些亲信死党,和那些深恨刘宏,决计不会告密的人。

  而这王芬,却自负于名望,不但向天下名士广发邀请,甚至连那些有名望,只相互吹捧过几次的朝廷大员,他都敢发信拉拢。

  一时间,人多嘴杂之下,雪片般的告密信唰唰的飞向了这皇帝的移动行在中,几乎就在这一两天之内,朝中大小官员,就无人不知其胆大枉为!

第236章 满朝庸碌之辈

  河内郡,皇帝行在。

  八月十五,月满中秋。

  大营中的空地,黑着脸的刘宏召集了诸位臣僚来议一下这个事情。

  “这次沸沸扬扬的传闻,各位觉得该当如何处理啊?”

  “陛下当即刻回京!”

  太史赵温劝谏道: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况陛下万乘之尊?”

  “贼逆愚鲁,行事疏忽,恐还不知事泄,此事切忌打草惊蛇。”

  卢植也劝道:

  “陛下当趁此良机,尽快回京。

  同时秘调州郡兵马,屏护京师,以为万一之保障。”

  大臣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撤!

  甚至刘宏询问张让等太监,他们的意见也全部相同。

  只能回去了吗?

  刘宏叹了口气,郁郁了。

  此行为了以防意外,各方议定后,专门从带了虎贲羽林和北军中抽调精锐,共带了八千人!

  对付寻常盗匪当然是不成问题。

  但是刘宏怎么也想不到,那王芬居然狗胆包天,以黑山军复起为由动员了两万余人说是要去剿匪,为他清理道路。

  当他傻吗?

  可是,就这点兵,硬碰过去实在危险。

  除了回京,似乎也没别的办法。

  但是回京

  刘宏抬头看了眼中秋的月色,长叹口气。

  刘宏有个预感,这怕是他此生最后一次回乡的机会了.

  近年以来,刘宏就隐约感到身体似是越发的力不从心,考虑到他之前历任先帝的寿数.

  刘宏是深恐自己身体继续恶化,怕没个几年时间可以给他慢慢磨蹭了。

  故而,在年初过后,他便在中枢透露过想要回乡祭祖的事情。

  然而今年各方的叛乱和战事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打个不停,他也一直没有这个机会成行。

  而在上月中,举行完盛大的献俘典以及次日的朝会后,那连续两日“高强度”的工作,更是让刘宏愈感困顿。

  那一日,刘宏一边在西园听着苏曜讲述并州的战绩,一边看着自己那一大一小的两个孩子,心中的紧迫感就越发的剧烈了。

  刘辩虽然年长,但被道士养育长大的他生性懦弱,行事轻佻,没有皇家威严,易受他人影响。

  而朝堂之上,不管是大将军何进也好,还是那张让赵忠也罢,他们早就跟自己不是同路人了。

  一旦他某天有个不测,靠现在朝堂上掌权的这些人,还能坚持他的道路吗?

  他与那些高门世家斗了一辈子,难道临到最后,却要被自己的孩子改弦易辙么?

  故而,刘宏甚至等不及祭祖归来,便急匆匆的上马了西园军,让久经考验的亲信蹇硕主掌兵权,同时加封董太后的侄子董重为骠骑将军。

  紧接着又特意带着董太后和刘协出来祭祖,把何皇后和刘辩名正言顺的留在京城。

  是的,这趟祭祖,对于刘宏而言,是有着个人感情与朝堂政治多重因素的考量,他实在是不愿意半途而废。

  莫非真是天不佑我大汉?

  ——“真是满朝庸碌之辈!”

  苏曜站了出来,行礼道:

  “区区王芬,陛下何须忧虑?

  某愿亲自前往,若其确有谋反之行,定将那逆贼拖回,交由陛下发落!”

  “庸,庸碌之辈?”

  “你说什么?!”

  “放肆!”

  “胡闹!”

  众位百官在短暂的惊愕之后,纷纷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呼。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位关内侯,这个最近一直沉默寡言、毫无存在感的年轻人,会在此刻语出惊人!

  是的,这些一直准备揪苏曜小毛病的人惊讶的发现,这位关内侯来京之后的日子居然是那么的低调乏味,深居简出。

  大半个月来,苏曜在京师的存在感稀薄得如同透明人一般,除了首次上朝时稍显活跃之外,其后便一直保持着静默和低调。

  在外人看来,他的生活似乎极其简单,除了上朝和一两次前往甄府外,就一直在朝廷安置的府邸中深居不出。

  甚至有时一连数日都不见其出门。

  即便是偶尔上朝,他也总是表现得如木雕泥塑般沉静,仿佛与世隔绝。若无人发问,他则默不作声,对旁人的搭话也置若罔闻。

  坦率的说,这个关内侯如此内敛沉稳的表现,也稍许为他赢得了一些长者的赞许。

  以为他懂得了规矩,学会了做人。

  正寻思孺子可教呢。

  这眼下,怎地突然就语出惊人了呢?

  “关内侯”

  卢植眉头紧皱,他看着苏曜劝诫道:

  “此非常之时,那王芬已起兵数万,若其真有谋反之意,固然你勇力可嘉,但恐双拳难敌四手。

  况且此事更涉及陛下安危与天下福祉,还需从长计议,不可轻率行事。”

首节 上一节 250/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