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249节
最起码通过这与吕布真刀真枪的较量,分到他手下的并州骑士们,对他有了一层认可。
军中之事且不再多讲,苏曜回到家中,却没料到另有一个新问题在等他。
傍晚时分,洛阳城的天空被晚霞染成了金红色。
“你为什么不带我去?!”
在苏曜的临时宅邸内,云公主推开大门,脸上再一次现出那昔日的骄蛮:
“这次皇帝祭祖,不但太后和公主都去了,那其他有名爵的夫人也都没有落下。
我也是堂堂公主,你明媒正娶的妻子,难道还不配一道随行了吗?”
面对云公主的质问,苏曜微微一愣,转身大踏步的走上前来。
“那怎么可能?”
苏曜一把拉起云公主的手:
“皇帝祭祖,乃是国之大事,礼仪繁琐,容不得半点马虎。
你又怀了咱们的宝宝,我这不是想让你免受这些拘束,在家好好休养么。”
云公主听了苏曜的话,眼中的怒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淡淡的红晕。她低头轻抚着自己的腹部,感受着里面小生命的律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真的吗?你真的是为了我和孩子着想?”
云公主抬头看着苏曜,眼睛水汪汪的:
“不是因为我是胡人,觉得我不懂礼数,害怕让你丢人?”
“当然了!”
苏曜轻轻握住云公主的双肩,目光坚定:
“在我心中,你既是匈奴公主,也是我苏曜的妻子,你的身份和地位没人可以替代!
这次不带你去,纯粹是因为祭祖大典的严肃性和复杂性,我不希望你在孕期还要承受这些压力和繁琐。这与你是胡人还是汉人,没有任何关系!”
在苏曜如此大义凛然的说辞下云公主眼中的疑虑慢慢消散,被苏曜的真诚所打动。她轻轻靠在苏曜的胸膛,聆听着他稳健的心跳声,心中的不安终于平息。
“我知道你为我好,为孩子好。”云公主声音柔和,带着几分委屈和撒娇,“但我也想陪在你身边,分享你的荣耀和困难。下次,下次无论什么事,我都要和你一起去。”
“好,下次一定!”
苏曜微笑着,在她额头轻吻
“现在,你先好好休息,我会处理好一切的。”
两人相拥而立,安抚好云公主后,苏曜自己却很清楚,他说的话大半都是扯淡。
他根本不关心那些复杂琐碎的典礼,唯一的问题只有安全性。
对于那接下来可能在北巡路途中爆发的战斗,苏曜必须尽可能避免其对自己女人的影响。
已经被偷过一次家的苏曜绝对不允许第二次发生自己家眷被掳的事情。
在灵帝死前,洛阳的安全都是很有保证的。
让云公主还有红儿她们留在家里,才是最好的选择。
故而这一次,苏曜的随从人员,一个女眷都没带。
处理分配完了随行的问题后,苏曜见左右已无事可做,便老实在家过起躺平生活,飞快的推进时间
第235章 胆大妄为
岁月流转,在皇帝的离京准备终于进行到了最后一步,却发生了一件让苏曜都十分意外的事情。
在这如火般炽热的七月末尾
——七月三十日,西园军成立!
皇帝在西园置新军,设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在大朝上,皇帝亲自任命了小黄门蹇硕代其统领大军,虽大将军也要受其节制。
同时,皇帝还加封了董太后侄子,现任卫尉的外戚董重为骠骑将军,位在公上领近两千兵,驻防京师。
不过虽然苏曜未能进入这个系统,但他却意外的发现,皇帝对他带来的战士们给予了较高独立性,既未重组,也未归入任何人的序列。
是的,不管是蹇硕也好,还是大将军何进也罢,亦或者是这个新的骠骑将军,他们都不算自己的直属上级,苏曜的士兵们自打来了京师以后虽然被统一安置进了城北的军营,但在归属上却是一个游离于各大系统之外的部队。
至今也没给他一个明确的说法。
只有皇帝这次征调他派五百人随驾才让人发现原来自己没有被遗忘。
不过,这对苏曜来说似乎也并不重要,他更关心的是这个事件的时间。
本该在八月发生的历史事件,被提前到了七月底!
这是因为他的攻略进度带来了对世界事件的影响吗?
若是按照卫明王凌等人的说法。
这许是因为苏曜带来的了大量的财货,同时此次北巡,也将要带走大量兵士,皇帝担心京师空虚,便设立了西园军。
不过无论如何,这眼下与苏曜没什么关系,不,也不能说一点没有,因为老朋友袁绍没了!
是的,袁绍走了,他居然在这次事件中被降职留京。
从统虎贲骑的中央警备队长——虎贲中郎将,降为了西园军,这个野战军的中军校尉。
其实,苏曜不知道,这便是袁绍偷偷耍的一个小手段了。
作为与同样知道许攸王芬密谋的袁绍,他为了不与下来可能发生的政变产生瓜葛,也为了不与苏曜发生冲突。
袁绍发动了家族的力量,以自降一级的代价,退后一步,远离了漩涡。
而新的,走上台前的虎贲中郎将则是——袁术,袁公路。
“阁下便是那位著名的关内侯了吧”
袁术微微仰着下巴,拱手道:
“真是久仰,久仰。”
对这个鼻孔朝天的袁术,苏曜忍着直接扭头的冲动,听听看这家伙要说点什么。
在苏曜看来这袁术的傲慢比那袁绍更甚。
如今已是离京数日,渡过了黄河。
这个新任的虎贲中郎将却是第一次来正式跟他打招呼。
然而紧接着就听那袁术说道:
“关内侯之前上报击破黑山匪贼首,可保数年无忧。”
“然则为何那王使君又报黑山贼复起,威胁此行安全,关内侯你可知其中缘故?”
黑山贼复起?苏曜停下了脚步,回过头,神色复杂的看着袁术。
他当然知道其中的原因,但这其中的缘由却并非三言两语能够解释清楚。
就在他们这随着皇帝一行逐渐接近冀州时,那原本寂静无声,被打压缩在老家的黑山贼突然如雨后春笋般复苏?
那怎么可能,有心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王芬拙劣的借口罢了。
今日,也就是正在八月中旬。
当皇帝与八千随驾兵马及众多随行达官贵人们渡过黄河,刚刚离开孟津渡不两日,河内郡守朱儁的紧急塘报便飞速送达。
那王芬以黑山贼复起的为由请兵数万,先斩后奏,甚至还大张旗鼓地通知到了朝廷。
如此荒唐行事,让所有人都有些发懵,整个随驾的小朝廷陷入了短暂的慌乱。
其中率先出头的,是那随行的太史赵温。
他正气凌然的出列,禀告皇帝,直言道:
“臣观北方夜半有赤气,东西竟天,此乃不祥之兆,恐有阴谋,陛下继续不宜北行!”
阴谋?!
一时之间,可谓是人心惶惶,连皇帝刘宏也面露忧色。
这确实迷信,但,大汉朝,他就信这个。
天人感应,是古代华夏哲学的重要概念。
天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神性,成为了一个有意志、能赏善罚恶的主宰者。
人们认为,如果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这种观念实际上成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一种工具,因为它强调了君主的道德责任和天命的重要性。
可以说感应天意,乃是皇帝执政的合法性所在。
对于太史赵温的话,刘宏不得不重视。
于是皇帝车驾暂停,北巡行程暂时中止就地扎营。
皇帝召集随行众臣,在晚间召开大集议,讨论是去是留的问题。
一时间,整个队伍,人心惶惶。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