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病太子召唤诸天,暴压天下 第72节
再见身后官道上,有一血衣僧,一步数十米,飘然而来。
每一步落下,地上都会留下小拇指深的足印,几个呼吸就到了,落定于十米开外。
这是一个穿着血色袈裟的枯槁老僧,他手持一根浑铁水磨禅杖,禅杖落在地上,都能砸出一个坑来。
光秃秃的头顶上印着十二个鹌鹑蛋大小的戒疤,这枯槁老僧受的佛门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
只是在这枯槁老僧身上感受不到没有丝毫佛家禅道,倒是透着一股凉心的血意。
他持单掌礼,面带温和笑容,朝着李景源一拜,道:“贫僧与宋施主不同,贫僧此来,是借太子头颅一用。”
第91章 抬手,放手间皆是罗汉道理
血衣罗汉鸠摩罗歙,西域大雪山大觉寺的罗汉堂首座,佛门第一位以杀证得罗汉果位的传奇僧人。
他曾三次出佛入佛,前两次是报仇,第三次被魔教蛊惑由佛入魔,成了人人喊打的大魔头。
就这样一位杀人无数的大魔头却在最后幡然醒悟,重新皈依佛门,还证得佛门的罗汉果位。
正应了佛门那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偈语,因此还成了佛门教导众生的典故。
只是一个大魔头放下屠刀就不再追究以前的杀业罪孽,踏着魂骨血证得的果位还成了佛门典故,受人香火,这事怎么看都觉得讽刺和不可思议。
但佛门就是这道理。
说他斩断过去因果,那就是涅槃重生的新人。说他先前种种皆是在历恒河沙数劫难,那就是在度尽诸苦厄。
佛门梵音卷书说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在李景源看来这金刚怒目和菩萨低眉都是看人讲道理的手段。
所谓佛门道理大抵就是这两个了。
鸠摩罗歙缓步而来,落脚生根,身上那没有半点佛家道理的血色袈裟竟是艳丽起来,此刻那他那是什么佛门罗汉,反倒是头绝世老魔。
所谓罗汉果位在佛门三果位之一,为解脱道圣者,罗汉渡人,旨在解脱人。
而鸠摩罗歙曾经由魔入佛,大半生的杀业罪孽化作了金刚怒目手段,尤擅解脱他人。
赵高神色凝重,一晃身挡在李景源面前, 宽袍衣袖间出现细窄小剑,身上黑气升腾而起,两两对峙。不见二人有何动作,只看到俩人身前空间在震动,视野景象竟是扭曲起来。
邓太阿眉头一皱,轻声道:“这血衣罗汉倒是厉害,那他金身可不好破开。赵高,要不换个对手。”
赵高没说话,反倒是那木讷刻板的宋军刀说话了,道:“那可不行,我此来是要拦住你,我的刀还不够锋利,需要同级别的剑磨刀。”
邓太阿眯着眼,眼中杀机浮动。用他的剑磨刀,自他成了剑道鳌头以来,还没人有这么大的口气。
赵高面无表情道:“邓剑神,不用担心我。罗汉也好,菩萨也罢,胆敢伤害殿下,我的剔骨剑都会割下他的头颅。”
赵高身上黑气越发浓郁,衬托着无法无天的魔意。他本就不慈善的脸此刻尤为狰狞吓人,他已然动了真火。
那细小剔骨剑上黑光湛湛,森冷无比,冷冷道:“我要剔光你的肉,用你的罗汉金身骨塑一尊像送给殿下。”
赵高一步跨出,一剑刺出,竟是出现数百剑影。
看似一剑,实则出了百剑,密集剑影构成了漆黑剑网,要将鸠摩罗歙罩杀。
这位来自大觉寺的罗汉堂首座只是震了震手中水磨禅杖,那犀利剑网竟是被轻易震散了。
鸠摩罗歙脸上笑容敛去,面无表情的喝了一声佛号,道:“施主杀孽太重,死后必入阿鼻地狱。贫僧为施主解脱超度,让你去了阿鼻地狱也少受些困难。”
“我就是阿鼻之主,何须受难。” 赵高再度向前,剔骨剑上激射出一圈圈的森罗剑气。
鸠摩罗歙眼中蓦的出现一丝血意,李景源竟是在他背后看到了一尊闭眼罗汉金身像,罗汉金身盘坐在一条腥气血海上,无数枯骨冤魂在血海中挣扎。
这些枯骨冤魂抓着罗汉金身,企图将他拽入血海。
这座闭眼罗汉金身是在镇压这座血海中的枯骨亡魂。
李景源看懂了,罗汉金身是鸠摩罗歙的罗汉道,而血海亡魂则是他大半生的杀业孽障。他的罗汉道镇压着杀业孽障,也是在镇压着他的魔心。
闭眼罗汉金身像突然睁眼,轻轻看了一眼李景源。
只是一眼,李景源体内气血翻涌如潮水,嘴角流出血水。
他手中定秦剑猛地杵地,一条大正金龙咆哮而出,缠绕在身上。
鸠摩罗歙眉头微皱,平静叹道:“龙气加身,太子好气运,如此更留你不得。”
赵高眼下已是三尸神跳,整张脸凶恶无比。手中剔骨剑仿佛有了灵性,如一条狰狞毒蛇撕咬鸠摩罗歙。
剔骨剑不是软剑,却能做到如软剑一般柔软轻灵,这是因为剔骨剑被赋了灵性。
让死物生灵,这是天象境高手才有的本事。入了天象,等同于得了天运,大多能借助自身改天象气机蕴养凡物通灵。道家说法是点石成金,佛门则说是顽石点头,意思都差不多。
天下间那些顶级的神兵利刃为何威力不凡,皆源自于此。
黑蛇莽莽,犹如蛇潮淹没了向这尊血衣罗汉。
只见的鸠摩罗歙单手提起水磨禅杖,向下重重一跺,那千百条的黑蛇剑影瞬息间被砸出了无形气浪冲灭。
赵高栖身而来,漆黑的烟雾中浮现出阿鼻魔头,其后是冤魂无数的阿鼻地狱。
要论杀人,鸠摩罗歙在罗网首领赵高面前还不够看,他杀的人都可以填满一座大城。
他带着一座黑烟滚滚的阿鼻地狱而来,动人心魄的血腥煞气,比罗汉金身镇压的那座血海还要骇人。
鸠摩罗歙平静枯槁的老脸上首次出现惊容,老眼中浮动血意,他手持的单掌礼终于放下了。
虚无中镇压血海冤魂的罗汉金身上出现血意,坐下血海猩红海水逆流而上,将这座禅意佛身染成了瘆人血色。
抬起手,他是镇压罪业的阿罗汉。
放下手,他是佛门金刚怒目的道理。
没有佛理禅意,唯有一手熟练的解脱手段。
两人都认真了,如同两头老魔在倾轧斗法,在斗谁更凶,谁更恶,谁的道理更有道理。
李景源望着那尊血色罗汉,摇头讥笑道:“佛门还真是一肚子的道理,慈悲是佛,鬼能成佛,魔头也是佛,好像天下的道理都在他佛门。”
佛门根本传自遥远西方,所以佛门也有西方教之称。起先西方教并无贬义,只是一个源头称呼。
这些年来佛门所为倒让西方教三字成了浓重贬义。
佛门传过来时原叫释家,意为佛陀释迦摩尼一门。最初只是参证法门,求解脱。要说道理也只有一个静悟解脱。
第92章 紧随而来的杀招
初期释家只是一小门,又是东渡而来的外教,在中土天下并不得重视,在中原根抵和独尊儒术的道儒两派面前年只能算是不起眼的外来观众。
它真正崛起在春秋战国,儒道之争的时期。
春秋战国近两百年乱局,战乱频频,让整个天下都弥漫着压抑苦闷的气氛和情绪。尤其是战败亡国的那些遗老们,纷纷遁世。而释门的静悟解脱法正合了这些人的出世心思,很多遗老都在这时期皈依释门,因而形成了一股热潮。
当时释门还不被儒道各流派看重,见此热潮也只是讥讽了句畏死逃禅。
这群遁世的遗老们弃了凡尘俗事,一心求解脱禅道。释门原先的禅道经典入了中原有些水土不服,这些遗老们的加入将中原经义道理杂糅,观机逗教,创造出了适合中原的禅道佛理,佛门的多数经典都在这一时期著作而出。
释门也是在此时期更名为佛门。
佛门的第二次崛起时间是在春秋战国之后的儒道之争,春秋战国定了天下局势,儒道开始争王朝气运,争那第一。
儒道斗的很厉害,反让平定的天下再次出现混乱的苗头,惹的王朝君主不喜。许是有权衡考量,王朝君主开始崇佛,促进了佛门大兴,牵制了道儒两家。
佛门大兴,参佛皈依者成倍数增加,这其中不乏名利投机之辈。
郁郁不得志儒士、道家修士,还有借佛门招牌揽权谋私者……,他们确实让佛门一度达到鼎盛,比肩道儒两家。但也是这群人让原先讲清净慈悲的佛门多了许多世俗之气,有些理论甚至和最初释门道理背道而驰。
大雪山大觉寺和中原佛门都是佛门,但却属两派。要追本溯源的话,大雪山大觉寺的传承还要更早些。
当初远渡中土大地的释门有两宗,一为释门禅宗,一为释门密宗。
释门东渡的僧众在经过西域时,释门密宗选择在西域扎根。释门禅宗因西域多凶蛮,与禅宗的清净道理不符,便东出到中原。
释门密宗和释门禅宗本为一家,只是所参道理不同。
赵高和鸠摩罗歙两人都是杀生手段,阿鼻地狱、血涌罗汉,场面有些森罗可怖。比较而言,邓太阿和宋军刀的刀剑之争就赏心悦目许多。
刀道这一路向来是霸道路数,宋军刀的刀尤显霸道。一刀出,那刀意凛然张狂,好似要破开空间一般。即便李景源身居金刚不败,依旧有毛骨悚然,粉身碎骨之感。
邓太阿倒显得轻松潇洒,黄木剑匣已然开启。随手拔出小剑,临空跳跃飞舞,将袭来刀气击碎。
俩人以刀气、剑气搅乱面前空间,将刀剑之道的强大充分展现出来。
四位天象的战斗让李景源目不暇接,只可惜他只有一双眼,最后放弃了赵高这边,转而专心观看对他最有帮助的刀剑之争,期望着能从其中悟得几分道理。
但有人不乐意。
二三十骑从林间杀了出来,直奔车驾,这是专门埋伏于此处,是等待赵高和邓太阿被引走后的出的杀招。
一个先天武夫一脚踢在马背上,借力而出,最先奔向李景源,他大笑着:“太子的头,我断魂刀赵海收下了。”
结果一根大槊横空出现在眼前,狠狠砸在他的脸上。人被一槊拍落,脸都砸凹下去了,直挺挺倒在地上。
李存孝狮发吹起,眼中尽是狞色,他终于可以出手了。
李存孝扛着大槊,大声道:“你们终于动手了,可急死我了,你们这群菜鸡,一起上。”
“我来挡住此人,你们去杀太子。”一个宗师武夫跃众而出,自告奋勇的抵挡李存孝。
李存孝杀人只用一槊,宗师武夫也是如此。这位颇有自信的宗师武夫连人带马被大槊砸烂,场面血腥生冷到了极点,死时还得了李存孝一句垃圾。
李存孝一人一马轻松拦住了一面十数骑。
上一篇: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