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玄幻:病太子召唤诸天,暴压天下

玄幻:病太子召唤诸天,暴压天下 第124节

李景源捏碎迷信,大步流星的出了营帐,骑着照夜玉狮子,铁鹰锐士随行,奔出了营区。

没走五里,便碰到了白幡开路,黄纸漫天的队伍。

晋安王骑着挂白健马,身披丧服,满脸悲戚而来。

近了五米,晋安王翻身下马,步行至两米处,轰然跪地,声音悲愤道:“臣,晋安王李元夔请太子殿下为亡妻亡子主持公道。”

“请太子殿下为王妃、郡王主持公道。”

晋安王身后的军卒以及鸡鸣巷的文人儒生全部跪地,同样悲愤声凄。

再之后随行百姓们纷纷跪地请太子主持公道。

李景源眯着眼,晋安王这一跪,昆州江湖没了。

晋安王将舞台准备好了,该轮到他上场唱戏了。

李景源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搀扶晋安王,神情悲痛道:“王叔,我刚收到消息,你放心,我一定会为婶婶,为霖郡王报仇。”

晋安王再次跪地感谢。

这场戏演的差不多后,李景源和晋安王走至无人处。

晋安王平静道:“王妃和郡王之死已经传向天下,今日我跪求太子主持公道之事也会以最快速度传遍天下。

我已花了大代价请来百晓堂的人,他们此刻就散布在昆州江湖,我给了他们昆州江湖势力作恶的证据,他们要确认后会传遍天下。”

晋安王手中递出一张纸,李景源接过看了一眼,脸色一变。晋安王说道:“这几个势力中有魔教之人,魔教会出一位法王和三位旗主。但你不能杀法王和三位旗主,其他魔教人你随便杀。”

李景源沉声道:“你和魔教有勾结?”

晋安王淡淡道:“不是勾结,只是互相利用而已。王妃和郡王之死,是你名正言顺的动刀理由。可即便有此理由,你屠了整座昆州江湖的行为依旧凶残了些。但若是加上江湖人恨之入骨的魔教,你大开杀戒便能被接受。

李景源赞叹道:“王叔好手段啊,不过为了名正言顺让我动刀,你舍弃了最爱的王妃和器重的郡王,这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晋安王面无表情,轻声道:“你要屠整个昆州江湖,若没有捅破天的理由是不够的。我最爱的女人被凌辱奸杀,最疼的儿子被斩首,我发疯请求、逼迫太子大开杀戒才说得过去。”

李景源淡淡道:“王叔,这话骗骗其他人还行,骗我可不够,我要听实话。”

晋安王哈哈一笑,随后说道:“苇青青这个女人有问题,当年她故意接近我儿子,我调查过她的身份,查不出问题来。但查不出问题才是问题。本来是想杀了她以绝后患的,但又想了想,她若真是有人故意推来,就算杀了她,还会有第二个,所以我先娶了她,将她好好的养在王府中。

养了她这么多年,给她无限风光,她死的不冤。

至于霖郡王。

晋安王冷哼了一声道:“我待他如亲子,他却想要我儿的世子之位,这几年昆州军中支持他的人不少,甚至都开始拉拢大弩青冠郎,他该死。”

李景源点点头,和他所想大差不差。

李景源轻轻一笑道:“时间不等人,我要出发了。昆州江湖屠灭之日,王叔会得到你想要的。”

他勒马调头,奔向已经整装待发的大雪龙骑军。

李景源策马归阵,对赵高说道:“让暗谍做好准备,五日之后,传圣旨。”

赵高轻声道:“殿下放心,早已安排妥当了,圣旨会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天下。”

李景源根本没有上奏衡顺帝,哪来的圣旨。

自然是要伪造圣旨。

他和衡顺帝都撕破脸皮了,又怎么会在意多加一条伪造圣旨的罪名。

圣旨内容自然是奉衡顺帝之命铲除昆州江湖,让衡顺帝也替他承担一部分大开杀戒的骂名。

他哈哈大笑,挥鞭起马,意气风发。

“先屠昆州十宗,再扫灭昆州其他江湖势力。”

“是。”

大雪龙骑军兵分十路,朝着昆州十宗举刀而去。

而李景源带着铁鹰锐士奔向了昆州江湖执牛耳的书剑乐府,会一会那魔教法王。

李景源在昆州等了近二十日,终于张开了凶残的獠牙。这一口咬下去,天下江湖又要去一州。

李景源走的第二日夜里,一袭青衣入了襄阳城。

荀青衣出京城之后,便步履未停的赶来了这座千年襄阳,走在鸡鸣巷中,听着两边屋子传来的细微读书声,轻轻摇首,道了一声:不读春秋大义,终究是歧路。

读书为何?

都说为明事理天心。

但这是圣人说的。

能做到的也都是圣贤之流。

读书人也是人,寒窗苦读十年,读个利禄之实不为过。

但读书人读个名利二字也是有要求的,起码要读春秋大义。

明理和名利,音差不多。但两字之别大相径庭,离了十万八千里。若是再连心中大义都没有,也就不是读书,和武人弄枪执刀没甚区别了。

他走到巷尾草庐,轻轻推门而入。

东方乐坐在茅草凉亭,他没在读书,靠在椅子上仰头望月,也不看荀青衣,淡淡说了一句:“你是来杀我的?”

第172章 鼎盛春秋

今晚月圆正好,东方乐罕见的没有读书,靠椅赏月。

桌上有半壶自己酿的老酒,还有放着一碟已经不怎么新鲜的花生,饮酒赏月,悠然自在。

荀青衣缓步入草庐,在东方乐说出你是来杀我的这句话时,荀青衣眉头微皱,拱手行礼后,淡淡道:“大燕士子荀仲道特来借东方前辈的大儒气运。”

东方乐微微颔首,平静道:“我重回大儒之日时就隐约有感觉了,只是没想到来的会是你。”

东方乐轻酌一杯酒,捏起一粒灰黑花生放入口中轻嚼起来,看向荀青衣,继续说道:“借别人的气运破禁锢于礼不合,于义有缺,以你的气魄不应该这么做?”

荀青衣淡淡道:“我不过亡燕的落魄士子,国亡礼不存,我的义从来都是国之大义。”

东方乐笑了起来,略带欣赏的道:“以身为国,此乃读书人最大的义。”

春秋大义,一开始写的就是国之大义。

荀青衣的大义便是春秋大义,所以他瞧不上鸡鸣巷中那些不读春秋的读书人。

话音刚落,东方乐目光凌厉起来,他自躺椅上站立起来,年已古稀却不见任何年迈疲态,气势更是足如高山大川。他缓缓道:“我东方乐虽告老,结庐人间二十二年,不问庙堂江湖。虽对衡顺帝不满,对皇室不满,但我依旧是大衡的儒士。

你有国之大义,老头子也不缺春秋大义。”

“你想借老头子的大儒气运破境复国,老头子可不会答应。”

荀青衣点点头,淡淡道:“大儒之义合该如此。”

他一步踏出,整个草庐剧烈震动,有黑白十九纵横而出。

东方乐抬手一按,十九道黑白纵横定在原地,有无量浩然气自草庐涌出,荀青衣困在原地,他沉声道:“老头子结庐二十二年,这草庐一天地也不是说着玩的。”

荀青衣面无表情,一步踏出,如有万千丝拽着他,不让他向前。步虽慢,但坚定如山,那浩然丝线根根断裂。

“我自龙庭饮君酒,千秋皆入喉。我自崂山携君恩,青山映白首。”

……

“此生已有春秋志,纵死犹闻蝶骨香。”

余燕龙庭中余燕皇帝亲自为荀青衣斟酒寄行,他携余燕所剩不多的气运自崂山而出,那年他二十岁。

再回时龙庭那位待他如子的明德皇帝走了,大半生的郁郁不得志用了最后心血留下了一位赋志龙气的小公主。

小公主爱花,尤爱蝶骨花。荀青衣回龙庭教导小公主半年春秋。半年后,荀青衣再出崂山,走前小公主送了他有一捧蝶骨花,还大人模样的说:我是大燕的女王,我不能有爱好。所以不过五岁的小公主,将她的爱好送给了荀青衣。

荀青衣得两代余燕皇恩,岂不夙夜,报君黄金台。

每一次落足,草庐中的浩然气便暗淡一分。

草庐天地如同结界一方,东方乐是此间仙。但困不住春秋鼎盛的荀青衣,行了二十步,走到东方乐身前。他一指轻轻点出,东方乐眉心多了一个血洞。

东方乐苦涩一笑,不顾眉心血洞,重重一叹,转身回到木椅上。再喝一口酒,撮一粒花生,口中念叨着:“我少小离家求学,本意只想做个经学家,走万里路,再读万卷书,能够训诂注疏就好。那成想万里路生了个为民报国志……”

说着说着越是含糊不清,终是永远合眼了。

荀青衣恭敬一拜,沉声道:“儒生荀仲道送东方大儒。”

荀青衣取出白玉匣,拿出了洁白丹丸,荀青衣以洁白丹丸取走了东方乐身上的大儒气运。他抬头看了一眼王府方向,踏空消失。

不久后,晋安王来到了草庐,凝视东方乐尸体许久,久久不语。

他身后的大弩青冠郎主将金鹏讥笑道:“要说杀人还是读书人最狠毒,尤其是读书人杀读书人,比谁都肯出力气。

东方乐都结庐归隐,不问世事了,荀青衣还要杀他。文人相轻这个臭毛病,比妇人相妒还无药可救。”

晋安王冷道:“闭嘴,你懂什么?”

金鹏立马闭嘴,不敢再说话。

右侧张文白轻笑道:“金将军说的不无道理,但这次不同,荀青衣归为儒家第一气魄,岂会因为文人相轻就杀人。”

金鹏不解,晋安王幽幽道:“东方乐的死早已定下,只是谁能想到他偏偏在这几日重回大儒境。若是早知这一点,这买卖不能做,亏了啊。”

张文白喝了一口酒,淡淡道:“东方乐纵是大儒,可惜不为王爷所用。时至乱世之际,他不出力,还不如荀青衣的一句承诺。”

“若是荀青衣成功了,一个无用大儒换四个春秋君子,王爷是赚了。”

首节 上一节 124/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