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553节
“回禀天国上使的话,下臣是见到天国上使前来之后,喜不自胜,情不自禁。
让人赶紧多准备物资,把我们这里最好的东西都给拿出来,送给天国上使。
能遇到天国上使,并给天国上使送上东西,是我们的荣幸,下臣因此开心。”
这人开口说的,是字正腔圆的汉话。
“娘的,合着你会说汉话,那之前还在那里叽里呱啦说什么鸟语?”
平安气的给了他一脚,将其踹翻在地。
而崔树踹在地上,也是满脸笑容,帮忙爬起来点头哈腰,半分生气的模样都没有。
和之前的表现,简直是天差地别。
蛮夷之辈,畏威而不怀德,很多时候和他们讲道理都不如揍他们一顿来的好用。
平安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家义父说的话。
对于义父所言,他深以为然。
义父当真高见!这些狗东西还真就是如此!
“从此刻开始,这里是我大明的了。”
沐英宣告了这么一个命令。
一听这话,跪在地上的崔树有些着急。
“上使,这里……这里乃是我高丽所有。
下国一直对上国分外尊敬,上使如此做,十分不合理,就不怕伤了和气?”
他鼓足勇气进行争辩。
“什么是你们高丽的?还在这里胡言乱语!
元鞑子在这里设立了军民总管府,这是北元鞑子所占据之地。
我大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里自然而然,就是我大明的地方!
这里自古以来,便是我华夏之领土!”
沐英义正词严出声呵斥。
这些人,果真如同义父所言,非常不老实,强行狡辩。
崔树还想据理力争,再说些什么。
可是看看那凶神恶煞的平安,终究还是闭了嘴。
没在这事情上再多言。
他已经尽力了,对得起高丽了。
沐英他们在登岛之后,也派遣兵卒,将这耽罗岛上的一应人员,汇集于原本的军民总管府所在之地。
向这里的众人,宣布了变天的事实。
告诉他们,无论是元朝,还是高丽,在这里所进行的非法统治,都已结束。
今后这里为大明所有。
他们愿意臣服者,就为大明之臣民。
不愿意臣服的也好说,直接杀了也就是了。
说罢之后,就让人将崔树,以及一部分耽罗岛上,高丽所设官员压到前面,进行砍头,斩首示众。
“别杀我!别杀我!我也愿意臣服。
我兄长乃是政事堂的崔莹,我有大用处,你们不能杀我!
你们杀了我,我兄长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你们接下来到高丽会有大麻烦!”
他接连开口进行求饶,将其兄长都给搬了出来。
要用其兄长的名头,来换自己的命。
他的这番话,既表明了他的重要性。
同时也是在威胁,让这些明国的人投鼠忌器,不敢真的太过分。
崔莹之弟的这个身份,在过去给他带来了太多太多的好处,与无尽的荣耀。
谁不得因此而高看三分?
这些明国人,也肯定不会例外。
而且,这些人既然是使者,出使自己高丽,那么必是有求自己高丽,肯定不敢把事情做的太过分。
到了这个时候,他都还觉得,这些人很大程度上,依然还是对他进行恐吓,让他臣服。
并不敢真的对他下死手。
却不知他的依仗,在沐英平安看来,什么都不算,他们根本就不在乎。
“砍了。”
看了一眼沐英之后,见文英哥没有多余表示,平安当即出声下令。
“不!不!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你们不能这样做!”
他惊恐的出声大叫。
“你们这样做会,惹恼我们高丽的!
这样的后果你们承受不起!”
但很可惜,他的话依旧就没什么用。
众目睽睽之下,大明这边的将士,随着平安的一声令下,一刀就将崔树的脑袋给砍了下来。
而后,又将崔树的那些手下,也给砍了头。
场面一时之间为之寂静。
崔树一直到死,都带着浓浓的不甘和不敢置信。
这些明国人居然如此不讲规矩,真就这样把他给杀了!
耽罗岛这边,活着的众人,一个二个瑟瑟发抖。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觉得很解气。
而沐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开始了进一步的动作。
初步带兵占领耽罗岛,并斩杀崔树等这些高丽的主要之人,只是最开始的手段而已。
想要把这边给牢牢的握在手里,还需要有别的手段才行……
……
黄河之畔,工部尚书薛祥,依然还在夜以继日的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治理黄河而努力。
同时也不住的在想,他的这封奏书送上去之后,陛下以及朝野之间会是一个什么反应。
如此小半日之后,陛下的旨意传来。
得了这么个消息后,他先是一喜,随后心便沉到了谷底。
陛下那边,这么快已经有了回复。
看来陛下并不同意自己的提议了……
第217章 皇帝连这都知道?这还是人吗?!
薛祥这样想,自然有着他的考虑在其中。
陛下若是同意他的提议,那么从陛下下诏召集天下有识之士,出言献策,再到从众多的提议当中找到比较好的,可行的建议,需要花费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最少两个月,甚至于一年半载都不算长。
可结果,这才多长时间,陛下那边就有了回复?
算算时间,基本上可以说是自己派人送的奏书,到了陛下那里之后,陛下没有太多的耽搁,就给了回复。
那么除了陛下将自己的提议给否定之外,不会有别的任何结果。
他的心情可谓十分复杂,平心而论,他自然能够理解陛下在这次的事情上,所做出来的选择。
这是陛下在维护自己这个工部尚书的名声,同时也是在维护朝廷的颜面,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来。
但是,他心里面对于这件事,在理解的同时还是感到一些难受。
他是真的想要做一些实事,是真的想要把黄河给彻底的治理好。
让黄河经过这次的治理之后,彻底永绝后患,如此才不负陛下所托,也不负这众多得知朝廷要治理黄河,而欢欣鼓舞,不少都自愿踊跃参与到治理黄河事情当中的百姓。
治理黄河是个大难题,若是连陛下这等有雄才大略,又极为有魄力的开国之君在的时候,还没有办彻底解决黄河。
那么在今后,再想要把黄河的难题给解决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能了。
相对于虚名,他更想要看到黄河能被彻底的治理好。
上一篇: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下一篇:让你修渔船,52驱逐舰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