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331节
宋濂对这事儿满口赞成。
简化字他都接受了,拼音也同样接受了。
现在皇帝再搞出一个标点来,那他还能说什么?
也不差这一哆嗦了。
再说,就算是自己也不赞成,皇帝的性子摆在这里,也必然会压着所有人,将这事儿给推行下去。
既然如此,拿自己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必要,在这个事情上和皇帝对着干,唱什么反调。
这件事很不明智。
况且,平心而论,这个举动确确实实也有很大的作用。
标点确实有存在的必要。
朱元璋闻言,哈哈笑道:“听见没有,宋先生都同意了,看了也都说好。
那说明这就是个好东西。
年后朝臣再上奏书,全部都要加标点。
官府的公文这些,也全部要加标点。
一切文字往来,都需要加标点,否则便是不合规。
到了明年,也将列入到考成中,成为考成的一项指标。
包括在校的学生等,在行文之时,同样要加上标点。”
朱元璋挥舞起来考成大棒。
汉语拼音,加上简化字,再加上标点符号。
三大利器同出,接下来传播学问,有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听了皇帝的话,不少人暗中撇嘴。
什么叫做宋先生都说好?
你这个当皇帝的,都已经把话给说到了这个份上,宋先生他就算是不想说好,又能怎么样?
根本就没有反对的机会!
皇帝真不当人子!
也有一些人在暗中骂宋讷,觉得这事,十有八九就是宋讷个北侉子给皇帝出的主意。
毕竟论起读书做学问,北侉子和他们比起来,那当真是差远了。
北侉子没办法与他们争雄。
只能是想一些别的办法,尽可能的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
降低学习的难度,让更多北方之人学习学问。
这种手段,当真无耻!
这就是皇帝出身低,所带来的一个隐形的好处。
许许多多的人都因为皇帝的低出身,而对皇帝形成了一些偏见。
尤其是在学问上面。
那么在学问的诸多事情上,皇帝要是做出来了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
很多人下意识的都会认为,这不是皇帝自己能干出来的。
是有人在后面,给皇帝出招。
会下意识的找到一些人,来为皇帝背锅。
比如宋讷,此时就被很多人把锅给他背上了。
“陛下,若是所有的经典这些都用简体字,加上标点符号。
那需要花费上诸多的钱财,对其进行重新雕版印刷,制作成书籍才行。”
宋濂开了口。
就算是圣人的经典想要传播,也同样需要钱。
朱元璋道:“无妨,这个钱朝廷出了。”
听到朱元璋的话,在场的许多人,都是不由的暗中腹诽。
皇帝手里面有太多的钱,也不是好事儿。
没事的就喜欢瞎搞。
皇帝折腾了当官的,从他们手里面弄出了那么多的钱。
现在又开始不干人事,折腾起学问来了。
但想归想,却也没有人胆敢再说什么。
这件事儿就此被定下。
朱元璋把这事说定后,打开翰林院的考勤表进行观看。
很多人的心,也随之悬起。
就算是宋濂,神色都多少有些变化……
第138章 没白来,真没白来!
排在最上面的,自然是考成合格之人。
宋濂这个翰林院当中,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的人,同时也是翰林院的一把手。
考成自然没的说。
虽然年纪不小了,但却从不缺勤。
该办的事儿,也一样没落下。
甚至于在自己提出来编撰字典,洪武大典等东西之后。
宋濂这个将近七十岁的人,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态。
没事了还熬夜。
果然,七十岁的年轻人,正是一个奋发向上的好年纪。
翰林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和之前相比,也是高上了很多。
朱元璋只觉得,现代这趟神奇的旅程,自己没有白来。
不然上哪里能找这么好的办法,来让大家心甘情愿的干活,奋发向上,为大明变好而发光发热呢?
没白来,真的没白来。
上辈子的时候,他这个皇帝就带头卷,也要让底下的人跟着卷。
但是只靠自己带头还不行,没有相应的制度,事情就不好办。
现在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在带头卷,又有了这么一个制度出来。
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如此向后翻看了一会儿后,朱元璋的好心情,逐渐的没了。
前面都是考成合格的。
可到了这后面,就已经出现了考成不合格之人。
越往后面越差。
由自己这个皇帝带头卷,又弄了这么一个考成制度出来。
还有相应的绩效奖金,用来发放。
多重动作之下,尚且还有考核不合格之人。
那上辈子浑水摸鱼,消极怠工之辈有多少,可想而知。
一想到这些人,领着自己开出的俸禄,还不好好干活,浑水摸鱼,带薪蹲厕所。
朱元璋心里,就老大不得劲儿。
当朱元璋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了最后一个人的名字时,这种感觉,直接就来到了顶峰。
眼睛都瞪得有些大,忍不住再次瞅了瞅。
伸手在上面一个一个的数。
一百零三天!
自己没有看错,居然真缺勤了一百零三天!
不仅缺了勤,工作进度,也还从来没有一个能按时完成的。
分给他的任务到现在为止,完成的不到三分之一。
而且按照考勤表上的记录来看,这三分之一,还都是后面赶工赶出来的。
上一篇: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下一篇:让你修渔船,52驱逐舰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