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64节

  这些道理他怎么可能不清楚呢。

  视线转向左安门城楼,方才被炮火轰开的缺口处,隐约可见明黄龙旗翻卷。

  若不是这龙旗,按照宋献策牛金星的计策稳扎稳打,大宝之位都唾手可得。

  若能在拖上两个时辰,他就能和高高在上的皇帝平坐而论。

  看着十万流民被精骑驱赶着涌向城墙,最前排的饥民抓着云梯还未搭稳,就被后方人潮推着撞向墙根。

  有人被铁蒺藜刺穿脚掌,惨叫着滚入护城河,溅起的水花在月光下泛着猩红。

  纠结许久,李自成的锐气终是钝了下来。

  “传令,鸣金收兵!放开左路,让这群辽东狗进城啃骨头!”

  牛金星宋献策二人松了口气,赶忙下令鸣金。

  铜钲声穿透战场时,刘宗敏正把明军百户的脑袋按在箭垛上。

  听着鸣金声大为不解,“此时退兵?俺马上就能占下城头,此时却退兵??”

  可军令不得不听,刘宗敏愤恨的将百户一刀枭首,而后大吼一声。

  “撤!!”

  成千上万的闯军如潮水般退去。

  新军再次接回城防。

  吴襄一身脏污的趴在德胜门箭楼上,虽然夜深看不清具体。

  但三万骑军的威势比十万步卒还要壮观。

  吴字大旗在月色与火光中若隐若现。

  让吴襄激动的浑身都在颤抖。

  我儿来了……我儿来了!

  还是在京师最危急的关头登场,只要把握好度,他敢跟皇帝要个国公!!

  以后这京师内,谁也别想看不起自己!

  倪元璐是首辅又怎样!?

  只要关宁军进城,一切都是他说了算!

  ……

  战事起的快退的也快。

  七十万大军用了不到半个时辰,便退回大营中。

  只留下五万老营兵和关宁军对峙。

  随着十二杆龙旗立在德胜门之上。

  以勇卫营、三千营、近卫虎贲为首的两万大军鱼贯而出。

  将洞开的德胜门挡在身后。

  吴三桂没有犹豫,当即带着大军自德胜门入城。

  期间老营兵只是目送,丝毫没有进攻的意思。

  就在这种怪异的和平中,三月二十三日的朝霞穿透云层,洒在京师之上。

  吴三桂身骑一匹枣红战马,玄色山文甲黯淡无光,同样为玄色铁兜鍪下,衬出一张铁青的脸。

  身形不算太壮,但绷得笔直。

  看谁都带着三分戾气的眼眸,此刻正震惊的打量着两侧的人墙。

  自德胜门开始,朱由检手下几大精锐便分列官道两侧,一直延伸到外校场。

  即使给吴三桂立立威,也担心关宁军会扰乱城防。

  效果很好。

  光是近卫虎贲的三层重甲,便已让吴三桂咋舌。

  更何况还有堆了几十个词条的勇卫营。

  仅是站在路旁,身体都时刻处于战斗状态,三人左右间距绝不超过两米,且必定是一人刀盾一人持矛一人负弓的配置。

  光看站姿就知道这群人强的可怕!

  最起码也要跟他的亲军不相上下,只比建奴白甲兵略逊一筹。

  陛下何时练出的如此雄兵!?

  去年建奴抵京他来勤王的时候,还是只有京营撑场面呢。

  正看着,耳边突然传来副将的惊呼。

  “总兵!”

  吴三桂扭头看去,但见朱由检的金甲在晨曦中流光溢彩,背后十二面龙旗像燃烧的金焰般展动。

  尤其是皇帝身侧的一千御林军,哪怕是吴三桂也心惊肉跳。

  这卖相也太好了吧!!!!

  急忙滚鞍下马,“臣吴三桂救驾来迟,还请……”

  “长伯星夜勤王,朕心甚慰。”朱由检开口打断吴三桂的话。

  快步走上前去,将吴三桂扶起。

  朱由检的手冷得像块冰,声音却温煦如春,“长伯勿要多礼,你父子的一言一行朕都清楚,定不会辜负长伯。”

  在外人听来,二人的对话简直就是古之君明将贤的典范,将不居功君不吝赏。

  可到了吴三桂耳朵里,却比针扎还难受。

  这摆明了是陛下在警告自己,辽东的那些破事他都清楚,别想着索求无度。

  他现在可以确定,自己父亲吴襄的密信中,陛下性情大变的传言属实!

  英明与否暂且不知,但他能清楚的感受到眼前人散发出的压迫感!

  这下吴三桂更惶恐了,口中连称不敢

  朱由检笑着摆摆手,“这都是你父子二人应得的,长伯一路劳顿,快先去歇息,今日午时,朕于乾清殿摆宴,大赏长伯勤王之功!”

  “范监军,王尚书,快些给关宁军安排营帐。”

  “陛下,还请赏些吃……”吴三桂话没说完。

  朱由检已经带着御林军转身离开。

  大批新军民夫恢复如常,穿梭在德胜门城墙之间,紧急修补攻城时留下的缺口。

  吴襄这才来到吴三桂面前。

  抚摸着吴三桂的肩头,感慨道,“一年未见,吾儿壮了。”

  说罢,眼见周围没人,趁机小声说道,“锦衣卫复起,回府再说!”

  吴三桂立即大声应和,“爹,咱先回府吧。”

  “唉,回府回府。”吴襄笑眯眯的将守城一事交接给王二虎,而后和吴三桂及几名亲军打马离开。

第62章 封冀国公

  吴襄和吴三桂在府中待了足足两个多时辰。

  直到巳时过半,才穿着一身甲胄,腰悬天子剑跟吴襄往紫禁城赶去。

  路上吴襄还在不断叮嘱着,“记住不要提什么辽地苦寒,只需说明骑兵损失后哭灵便可,咱们吴家能不能起势,就看午时这顿御宴了!”

  吴三桂连连点头,刚刚两个时辰吴襄将皇帝最近几日的变化全说了出来。

  他心底已经有了底。

  在他看来,皇帝完全是被闯逆逼到顶了,在亡国的威胁下,做事终于不再瞻前顾后,也不讲究什么名声面子了。

  反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又收回了锦衣卫,和可能是私下培养的数千精锐,才有了些许和大臣对抗的底气。

  这些和他带来的三万精骑完全没有可比性。

  你不吃名声面子了,那就吃点实际的吧。

  百万辽响总是欠的吧。

  虽然吴襄跟他说过,皇帝抄了不少大臣勋贵的家。

  但吴三桂觉得,抄家能抄出多少白银?这些大臣勋贵一个个比耗子还能藏。

  顶天抄出百万两白银,就这些银子能拉起五万新军已经很艰难了。

  根本不够供养辽响的。

  朝廷没钱,那主动权不就又回到他身上了吗。

首节 上一节 64/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