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123节

  远处胶州湾的沙滩上,数百艘战船列成二十八宿阵型,宝船高耸的九桅在风中扯出猎猎作响的日月旗。

  二十岁的将军生得鹰目狭面,左颊有道寸许箭疤隐入鬓角,那是去年澎湖剿寇时留下的。

  他在这里已经驻扎三日了。

  三日来,他每天都站在舰首远眺,期待着京师陛下的回信。

  虽然郑成功的父亲是大海盗,但他却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年轻小伙子正是一腔热血,想要闯出一番事业,不在恩荫于父辈羽翼之下。

  而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或者说想要获得士林的认可。

  最好的路线便是忠君报国,效仿那汉终军,弱冠系虏,封狼居胥!

  学那班定远,绝域轻骑,万里灭国!

  自从郑芝龙让他带军北上勤王之时,郑成功便下定了决心,他要当大明的冠军侯!

  而且年轻人还没受到过官场熏陶,将礼法看的比任何都重。

  没有圣旨,他只敢在胶州湾待着。

  本以为今天也要无功而返时,甲板后方突然传来亲兵郑平的急呼。

  “少将军!少将军!天使到了!陛下有旨意!”

  郑成功先是一怔,而后激动的回过头来看向郑平。

  “天使到了?在哪?”

  郑平喘着粗气,但也掩盖不下脸上的喜悦,“少将军,陈督尉已经乘舟去迎了,约摸三刻就能抵达主船,小的先来给少将军报喜。”

  “太好了,快摆开香案,迎天使。”郑成功脸上终于流露出喜色。

  不是喜悦有圣旨,而是他终于可以建功立业了!

  郑成功的座舰也是整支特混舰队的旗舰是一艘宝船,长149米,宽50米,九桅十二帆,吃水达八米。

  载有重炮一百一十门。

  四层甲板上,各类设施一应俱全。

  饶是宫里来的太监,面对这种大舰也不免惊恐。

  更何况郑成功这次带来了二十艘宝船。

  心中收起了轻视之心,踏上甲板,面对郑成功更是礼遇有加,毕恭毕敬的样子,和郑成功听说的阉党完全不符合。

  一番寒暄之后,内侍婉拒掉郑平给的一沓银票。

  站在香案前,身后十二名锦衣卫按绣春刀分立两排。

  郑成功单膝砸在甲板,飞鱼服下摆扫过三寸厚的桐油甲板。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尖锐的声音响起,胶州湾四百艘战船突然死寂,连浪涛拍打的声响都弱了三分。

  “朕知…………封登莱总兵…………赐天子剑!”

  冗长的圣旨念完,看着还在发愣的郑成功,内侍笑呵呵的躬身走到他面前。

  “给郑总兵道喜了,弱冠之年便得封一方总兵,奉天子剑,总领数万大军防务,真可谓是人间英杰,大明麒麟也。”

  “还请郑总兵先接旨吧,杂家这里还有一封皇爷写给总兵的亲笔信,得总兵亲自接过呢。”

  “什么!?!”不待内侍说完,郑成功惊的差点跳起来。

  他还为立战功,就被封为总兵已经很超乎想象了,而现在还有一封陛下写给他的亲笔信,要不是现在人多,郑成功都差点给自己两巴掌,看看是怒视做梦了。

  他是个谁啊,纵使他爹是福建总兵,麾下数十万大军,但跟坐拥天下的皇帝一比,连屁都不是。

  别说是他了,就算是郑芝龙来了,也得诚惶诚恐的接过亲笔信。

  伸出双手,颤颤巍巍的接过信笺。

  当着内侍的面打开信封,算是让内侍可以回去交差。

  而后郑成功也不起身,捧着信纸看了起来。

  “.卿围城十五日,待朕旨意.”郑成功逐字咀嚼着绢帛上铁画银钩的字迹,海风突然变得滚烫。

  他想起去年在南京国子监,看到那些醉生梦死的东林君子如何嘲笑北方战事,而此刻手中这份诏书,每个字都浸着天子剑的寒芒。

  过了不知多久,郑成功终于颤抖着双手起身,亲兵郑平看见少将军喉结滚动数次,这强压泪意的模样他从未见过。

  “有劳公公和众锦衣使者,为郑某着御赐金鳞甲。”郑成功眼眶发红,微笑着沙哑说道。

  “本该如此,何言劳尔。”内侍谄媚一笑,十二名锦衣卫捧起金甲,为郑成功穿戴。

  当穿戴完毕后,郑成功再次跪地,面向京师方向。

  “有劳公公帮郑某回禀陛下,陛下天恩浩荡,竟能如此器重成功,某不才,唯效死尔!”

  “这是自然。”内侍朝郑成功行了一礼,而后带着锦衣卫匆匆离去。

  “传令各舰主官,三刻钟后帅帐议事!”郑成功霍然起身,眼中流露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暮色降临。

  郑成功站在三尺高的《坤舆东夷图》前,三十四名身着锁子甲的水师将领将帅房挤得密不透风。

  “陈泽领苍山舰五十,配发熕船十五,战兵三千,明日丑时启程朝鲜。”郑成功剑鞘点在黄海北端,“具体怎么做,就不用本总兵教你了吧?”

  房中顿时响起压抑的笑声。

  这些闽南海盗出身的汉子最懂如何敲打恐吓。

  尤其是陈泽。

  陈泽甚至故意把腰间倭刀晃得哗啦作响,那是去年剿灭萨摩藩劫掠船的战利品。

  “主力舰队分三波次抢滩。”

  郑成功突然提高声调,帐内瞬间鸦雀无声,“施琅带八十艘沙船先行,本总兵领宝船炮火掩护。”

  “记住,金州湾涨潮在卯时三刻,战兵要在辰时前占据望海岭!”

  “这一战,我要直捣黄龙府!”

第96章 艰难

  济尔哈朗正在飞速支援的路上,却不知身在张家口的代善,根本没有发出过什么求援令。

  信鹰本就是女真从蒙古部族身上学到的传信手段,用的最多地还是蒙古部落。

  正是张世泽让察哈尔部发的!

  在他从西逃的牧民口中,得知朱由检和代善会猎张家口之后,便想到了这个计策。

  按照以往的经验,建奴入关肯定会分虚明两军,现在代善在张家口,那另一支肯定会在山海关附近。

  张世泽现在马不停蹄的赶路,只能用这种方法帮点忙。

  哪怕只是干扰一下敌方的判断,也是值得的。

  他现在也联系不上朱由检,毕竟信鹰也是要认主归群的,蒙古部族和满清八旗内都有养鹰的习惯,而明军没有。

  然而他却不知道,这么一番操作,正好歪打正着的促成了朱由检的计策。

  此时的张家口清军大营内。

  代善的五根指节重重叩在牛皮舆图上,震得案头烛火摇曳。

  刚刚他也截获了两只信鹰,立马就明白了过来,是明军想要围点打援!

  一旦济尔哈朗带大军西进,那山海关必然丢失。

  一旦山海关丢失,那就代表多尔衮和多铎只能从张家口撤军。

  而明军只需要在沿途布置下伏兵,哪怕不要战果,只拖缓多尔衮行军速度,也会对缺少粮草的两黄两白旗造成巨大的损失!

  现在代善也不确定济尔哈朗有没有带大军进发,但他不能去赌。

  想要破局,要么多尔衮和多铎能打过长江,逼迫朱由检南迁。

  要么就是尽快吃下或击败对面的朱由检大军,放弃吃掉北地的计策,像往常打秋风一样,掠点银钱人口回关外。

  很显然,第一个要求不太现实,不然多尔衮也不会要求他在北地打出些战果了。

  焦急的喊叫声穿透牛皮大帐,镶红旗戈什哈跪在帐帘外,背上插着的令旗还在往下滴血。

  “飞狐岭当真危急至此!?”代善回神,急忙开口询问。

  之前蒙古台吉说飞狐岭危急,代善便第一时间派人去查探了。

  哪里有他的三个亲卫甲喇,一整个正红旗,三四万大军在,短时间内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因此才没有轻举妄动,而看到眼前的探子状态后,代善就知道,必须得出兵了。

  正好趁这个机会,大军压上,将朱由检的大军击退。

  手指划过舆图上犬牙交错的等高线,镶银甲胄在烛光里泛着暗红,“科尔沁的人马到哪了?”

  “回主子,奥巴台吉的五千前锋距飞狐岭北口还有十五里。”

  探子的满语带着辽东汉腔,“但飞狐岭地形陡峭,山高树密,骑兵无法发挥作用,喀喇沁部言”

首节 上一节 123/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