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122节

  而且作战起来极其诡异,济尔哈朗敢发誓,那是他见过最邪门的部队。

  个个悍不畏死,越战越猛,仿佛没有体力上限,受伤了还能一边打一边救治,兵甲都现场修。

  那一场战斗,他投了四个甲喇,才堪堪将那一千人击退。

  自身折损近千人,却只留下了不足百具尸体。

  山海关沿线就这么长,蓟州军守住山海关外三十里,他根本无法越过去。

  如果绕远路,又要多浪费四五天时间,很可能贻误战机。

  所以现在济尔哈朗格外纠结。

  如果按照济尔哈朗的意思,他很想做做样子,表示越不过山海关,无法支援代善。

  最好让多尔衮一系全部折在明朝腹地!

  他是皇太极的坚定拥护者,在皇太极死后,便是他一力支持豪格为帝,让现在的皇帝福临为太子。

  算是皇太极一系的领军人物。

  奈何在政治斗争上,还是比不过多尔衮,才造就了现在他和多尔衮共同辅政的局面。

  说是二王辅帝,其实早在多尔衮拿下两黄两白旗之后,便成了多尔衮的一言堂。

  从军事安排上就能看出来,皇太极一系能拿出门的,就只有豪格和济尔哈朗。

  然后豪格便被安排粮草运输,而他济尔哈朗则被安排到山海关喝西北风。

  一旦多尔衮计策成功,那拿下北地的功劳便和他们豪格一系一点关系没有。

  那多尔衮一系的威望在关外将如日中天,便是搬师之后自己上位都无不可。

  济尔哈朗完全有理由可以坑死多尔衮。

  但他还是没有这么做。

  无他。

  别看他们女真现在如日中天,入中原大地都和跑马一般轻松。

  但底子还是太薄了。

  一旦多尔衮和多铎被明军围住,损失不是一般的大。

  只要折损超过四万人,那对于现在的大清朝来说,简直是场灾难,没有十年根本缓不过来。

  他和多尔衮是政治敌人不假,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便是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使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部族受损!

  也正是因为如此,多尔衮才会如此放心将后勤交给豪格,将退路交给济尔哈朗。

  大军南下,既为大清扩土开疆,又能树立声望,还能转移政治压力。

  济尔哈朗都不得不佩服多尔衮的政治敏锐性。

  可以说满清现在到处都是漏洞,随便一个漏洞被破开,都能使这个新声朝代万劫不复。

  但凭借强盛的军力,外加多尔衮这代人一致对外,一心为公的心态,硬生生将所有漏洞都按压在了帝国之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盯着烛火,济尔哈朗思索了一夜。

  也没想到两全之策。

  最终决定,还是率军绕路而行,虽然耽误四五天,但能保证大军的战斗力。

  如果和蓟州军开战,损失有多大暂且另说,便是战事要持续多长时间,济尔哈朗就没底。

  他无法确定那种邪门的军队,在蓟州军中还有多少。

  正当准备下令之时,一则来自张家口的急信,将他的计划彻底打乱了。

  而且济尔哈朗还没看,便知道十万火急。

  因为急信是信鹰传来的。

  在这个没有远距离通讯的年代,一般涉及军事机密等信息,还是依靠传令兵千里传递。

  而信鹰是独属于蒙古的传递方式,在科尔沁部归附之后,才被满清习得。

  因为不稳定性,往往一封信要写上几十封,一起放飞,这样不管有几只能到,总能把信息传到。

  但也有可能导致敌军截获,所以除非十万紧急,不然绝不会用信鹰传递。

  济尔哈朗连忙从亲卫手中接过信筒,展开看去。

  上面只有一句话。

  “南帝军五万熬战于飞狐岭,察哈尔叛,速援!”

  仅仅扫了一眼,济尔哈朗便当即下令,“击鼓聚将,大军即刻造饭!”

  随着亲卫将军鼓敲响,济尔哈朗的心情也沉落谷底。

  以他对代善的理解,除非局势已经危险到一定程度,否则绝对不会发信求援。

  虽然济尔哈朗没想明白,区区五万明军外加个察哈尔部两三万骑,是怎么将代善二十万大军逼到这个程度的。

  但他还是决定第一时间出兵救援。

  很快,镶蓝旗下的甲喇、固山章京们便匆匆而至。

  镶蓝旗总共有两万九千人,总共95个牛录,分为四个固山十九个甲喇。

  还有豪格支援的一个固山,由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带领。

  所以眼下济尔哈朗总共有三万六千人。

  得力大将并不多,也没有什么谋主。

  因此他能商议的也只有两个人而已。

  一个是阿巴泰,另一个则是号称大清第一巴图鲁的鳌拜!

  尤其是后者,济尔哈朗格外看重。

  而鳌拜也争气,一路连战连胜,无论什么战事都一马当先,升迁频频。

  见众人坐定,济尔哈朗便开门见山的说道,“礼亲王将南朝皇帝困于飞狐岭,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速速整顿兵马,携十日粮草,巳时出关,直奔张家口!”

  话音落下,堂内一片哗然。

  他们都以为这次的战事跟他们没关系呢,都做好在山海关收拢点东西,好回关外享受去了。

  没想到竟然还能碰上擒杀南朝皇帝的好事。

  一个个眉眼间顿时露出激动神色。

  济尔哈朗没搭理众人反应,继续开口。

  “阿巴泰!”

  听到呼唤,阿巴泰当即站出,单膝跪地。

  “命你率部出战蓟州军,要大张旗鼓,大造声威,引明军主力后即刻退守山海关,不容有失!”

  “嗻!”

  “鳌拜!”

  身材格外健硕,无战也甲不离身的鳌拜当即出班,抱拳行礼。

  “命你率本部快马疾驰,为军先锋,日夜不停强占三屯营!”

  “嗻!”

  “其余各部,以往日军阵,火速动身!”

  堂中二十几名大将同时行礼,山海关内顿时活跃了起来。

  得益于现在的满清八旗还没有孵化。

  命令在辰时下达,巳时一刻,大军便准时行动起来。

  阿巴泰带着正蓝旗的一个固山,打着济尔哈朗和镶蓝旗其余各固山的旗号,刚刚出关不到十里,便被探子查获。

  不知是明军因为多次胜利还是轻视敌军了,在还没查明有多少人的情况下,在山海关外大营的一万余人直接出战。

  周围几十里的军镇也同时出营。

  正好给济尔哈朗省了不必要的麻烦。

  只是派出几十支游骑清理完明军探子后。

  便以鳌拜为先,大军随后的模样直奔张家口而去。

  而这一幕,却全被隐藏在暗处的夜不收看的一清二楚。

  阿巴泰也不是想要和明军硬碰硬。

  在济尔哈朗远去之后,便收军回了山海关。

  而聚集起来的明军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直接将防线前推二十里,彻底将山海关堵死。

  ……

  黄海波涛在八月骄阳下泛着细碎银光,郑成功站在飞云舰三层甲板上,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带。

首节 上一节 122/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