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100节

  “以臣之见,当速速发兵赶赴喜峰口,堵住建奴南下关口!”

  “虎山的意思朕明白了,但四千浙兵不能派往喜峰口。”朱由检将手中奏报放下,看着黄得功说道。

  后者一惊,赶忙劝阻,“陛下!浙兵守京师确实万无一失,然若是让建奴掠山东地,那后果也不堪设想啊!”

  朱由检摇摇头,“朕的意思不是放任建奴去山东道。”

  “朕问你,若真如你所推测那般,有一偏师自喜峰口出,直扑山东道,以建奴的速度,恐怕等浙兵抵达,喜峰口早已破了吧?”

  “这……”黄得功愣住,这个确实是他所忽略的,虽然去喜峰口要绕道四百里,但多尔衮已经在山海关外待了两三天了,以建奴的行军速度,若是偏师和多尔衮一起动身,恐怕现在都过喜峰口了。

  “所以浙兵不该派往喜峰口,而是山海关一线!”朱由检按住桌上奏报,“将多尔衮压在山海关附近,使建奴中军及后勤不得寸进。”

  “另遣京师附近守军至喜峰口,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不妥,建奴偏师既已越过喜峰口,就应当急调重兵回援,山东道守军不过数万,且久无战事,一万建奴便可横扫。”黄得功想了想,还是否决了这个策略。

  朱由检的安排没什么纰漏,但那是对山海关建奴的。

  等建奴偏师扫过山东道,北地便彻底沦为飞地。

  北有建奴、西有闯逆,就算挡下了多尔衮的中军,也没有什么大用。

  谁知朱由检再次摇摇头,“山东道有泽清部三万,前日不是还上折子说要勤王吗?告诉他不用来了,就给朕守在黄河边。”

  说完,又抬头看向王家彦,“王卿,史可法部到哪了?”

  “禀陛下,昨日寅时史尚书刚出徐州,眼下应该快到曹州了。”王家彦张口答道。

  虽然京师大胜没震慑到建奴,但天下军头还是很受震撼的。

  对待朝廷的态度也愈发恭敬。

  要是放在以往,除了发饷,谁搭理你兵部啊。

  “通知史可法,让他也不要来京师了,加封他为山东提刑按察使司、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总使,总督山东道防务,带着人直接去济南府。”

  “他不是有五万人吗,刘泽清的人和山东道全地的卫所也归他管,缺钱缺粮就地取材,战事结束之前,朕不会管他,保证不放建奴匹马过山东即可!”

  “啊?”王家彦和黄得功同时惊吓出声。

  这给史可法的权利也太大了吧!

  三司同身啊,要是史可法今天想自立,晚上就能登基!

  然而倪元璐却没有任何惊讶之情。

  或者说他都已经习惯了,自从闯军破宣府以来,陛下做事完全变了一个模样。

  不管你是忠是奸,也不管你到底想要什么,只要能完成他给的任务,那他就什么都能给到。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典范。

  要是放到太平年月,倪元璐感觉自家陛下都能和唐宗汉祖比肩。

  当然,也只是他这么想而已。

  “诸卿莫要多言,王尚书一会下去就给史可法传令便是,圣旨朕会让王伴伴拟好,由夜不收一起送过去。”

  “臣……臣遵旨。”

  朱由检心意已决,王家彦也只能领命。

  黄得功则是在心里默默盘算一番,按照他的推测,这支偏师人数不可能太多,毕竟是千里穿插,粮草是个大问题,山东道的粮草储备情况朝廷都没弄清楚呢,建奴不可能派大军过去。

  一旗之众已是极限,以刘泽清和史可法加上山东道卫所,十万人应该能依靠坚城和黄河天险挡住。

  那眼下就只有一个威胁了。

  “陛下,山海关外有多尔衮的两黄旗和镶蓝旗,偏师应当是正白或镶白无疑,然建奴有八旗,此时尚余四旗,蒙古科尔沁部和土默特部及北境诸番也皆顺从建奴。”

  “多尔衮既然抱有吞并北地之意,余下诸军不可能留在关外。”

  “臣担心……”

  朱由检缓缓点头,“朕知道。”

  “虎山无非是在担心建奴余部与闯逆联军,共侵我大明北地罢了。”

  这个猜测非常合理,甚至极有可能发生。

  如果朱由检还是原来的崇祯,那他百分百会把为数不多的大军调到大同一带,防备李自成。

  可他是从后世来的,知道李自成的所作所为。

  前世李自成攻破京师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南下,而是调集大军北上防备跟满清决战。

  其中虽然有吴三桂引满清入关的原因在。

  但朱由检看过的史书中都有记载,李自成还没拿下山西时,就已经在牛金星和宋献策的协助下,定好了攻克京师之后,李岩南下,李自成大军北上的计策。

  可以说李自成虽然是大明朝的逆贼,但他依旧是汉人。

  再加上朱由检之前的汉贼两论,李自成和满清联盟的概率几近于无。

  除非他不想要山陕两道的基本盘。

  “此事莫虑,李自成定然不会与建奴联军的,虎山只需把精力放到建奴余部的动向上便是。”

  “陛下……臣遵命。”黄得功嘴张了数次,最终还是低下了头。

  “都说说,这建奴余部应该在什么地方啊?”朱由检看着殿中三人再次问道。

  “禀陛下。”王家彦率先站出来。

  “臣以为,建奴此番入关,狼子野心世人皆知,妄图驱圣天子南迁,以图北地。”

  “山海关、喜峰口俱有敌寇,使我王师只得北进,则西地空虚,建奴余部定是在等待此等时机,自张家口入,席卷宣府等城。”

  倪元璐深感赞同,“臣以为然。”

  “臣也一样。”黄得功也觉得建奴会从西边攻宣府,三面施压,迫使朝廷南迁。

  而且这种局面几乎无解。

  哪怕按照他的计策,将中军挡在山海关一线,也只能是勉强招架。

  后续想要翻盘,还要靠南方援军。

  可就目前看来,短时间内能到的援军,就只有周王的十万人。

  毕竟史可法的部队要在山东道驻防。

  而凭借这十万人,加上北直隶剩余的七万大军,黄得功真没信心跟建奴的二十万大军打。

  最少这个数字翻倍,才能有一丝胜率。

  双方单体素质差距太大,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弥补的。

  “若是建奴余部联合蒙古诸番自张家口入,朝廷该如何应对呢?”

  朱由检看着三人,沉声问道。

  “这……”王家彦和倪元璐一时语塞。

  黄得功只能硬着头皮解释,“禀陛下,建奴余部四旗,最少十万大军,另有蒙古八旗三万,汉军八旗两万,土默特部外加诸番也能凑出三万轻骑,这便是十八万人。”

  “而除却支援山海关一线的大军外,宣府王师只剩两万六千众。”

  “臣……臣以为……守不住……”

  最后一句话黄得功的声音几乎低到听不见。

  朱由检却没什么反应,“嗯,十八万大军南下,以两万多人守城,确实守不住。”

  “宣府春耕之事还需多久?”

  “尚需九日。”黄得功赶忙回答。

  “九日……”朱由检盘算着。

  宣府的动作确实挺快,还要九天就能完成春耕,而其余的地方最快也要十天左右。

  像京师这种人口众多,需要开垦的土地更多,最少也要十五天才能结束。

  也就是说自己最少也要顶住十五天,才能安心的回京师守城。

  李若琏那边第一批银子要在一个月后才能送来。

  也就是说,按照自己的设想,在不影响春耕的情况下,守住北直隶,需要将满清大军挡在关外十五天,然后守城十五天才行。

  周王援军还剩七天,以他们打个李岩四万人都能大败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三千营从漠南回来也要十五天。

  所以……自己要凭借手里的七万多人,野战挡住满清二十多万大军整整十五天。

  其他的都还好说,毕竟满清真正有战力的,也只有八旗兵而已。

  最多六个旗,十二万人。

  五军营加上玄甲骑和戚家军,凭借边关大城应该能守。

  在朱由检眼中,只需要考虑如何让多尔衮不乱跑,跟着自己在边关耗十五天就行了。

  这件事对于朱由检来说,简直轻松的可怕。

  钓鱼而已,李自成不就是这么上钩的吗。

  多尔衮想让自己南迁。

首节 上一节 100/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