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950节

  “皇上,首辅方才所言,绝非是僭越皇上。首辅亦有言,我朝如今当先安民治内,再行外兵事。臣等读圣贤书,翻阅历朝史书。如前汉武帝之时,便因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百姓困苦,最终武帝晚年之时更是悔之不已,亲下《轮台诏》罪己。”

  “我皇圣明,自当效仿唐宗,内修民政,以史为鉴,不复汉武之事,国强民盛,再行域外兵事,则皇上圣明之名,自可使天下亿兆黎庶知。”

  随着高仪出言附和高拱,就连李春芳也终于是抬起头站了出来。

  在众人注视下,李春芳面带笑意,躬身作揖,劝谏道:“启禀皇上,当下嘉隆新政用急,国中诸事繁杂不已,文渊阁中夜灯长燃,六部五寺官吏奔走不息,此为何意乎?臣以为,此乃为我大明黎庶计,使民富,则国强。如今河套已复,阴山驻军,蒙古俺达部往日最盛,今亦被驱,放眼三五载之内,北地当不会再起大战。古人言,攘外必先安内,今国家内政未修,何谈用兵于外?臣以为,皇上圣文神武,天资聪睿,必当知晓此间之理。今尔,当平息战事,尽中枢官吏之力,全国库钱粮之存,广行新政于内,休养几载,安民定军,放军士回乡耕种,自壮己身,待数年之后,嘉隆新政上下通行,则我朝必当不战而屈人之兵。”

  文华殿内。

  仅有六位阁臣的内阁之中,就有半数阁臣要求皇帝休养生息。

  而更为关键的是,这件事还是首辅首倡。

  朱载坖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了一丝错乱,不知当下该如何应对。

  自他登极以来,实在是太顺了,从未遇到过挫折。

  而今日,这等挫折又来的太过猛烈和突然。

  皇帝已经全然不知自己该怎么决断,是否要将自己的意志坚持到底。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提出不同的意见,附和自己的意志和所求。

  叮咚。

  终于。

  就在皇帝要低头向自己的老师,自己的首辅低头妥协的时候。

  文华殿内响起一道脚步声。

  朱载坖猛然抬起头。

  只见新晋的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另有无数荣耀官职在身的严绍庭,面带微笑的信步走出。

  面对高拱为首的反对声,犹如处于狂风骤雨之中的朱载坖,心中一震,双眼瞪大。

  “兵者。”

  “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孙圣曰:不可不察也。”

  低沉却充满力量的声音,开始在文华殿内回荡着。

  严绍庭面带笑容的看向高拱、高仪以及脸色微变的李春芳,轻笑着躬身颔首:“下官所言,不知可有错乎?”

  他的脸上带着笑意,可心中却有些无奈。

  自己本想这一次携大胜回京,然后躲回昌平好生的休养几年,最好是能给小福孙弄出来几个弟弟妹妹。

  可是皇帝不让自己停歇,高拱等人也不会让自己回家安心生娃。

  那么……

  有些事情,现在也不是不能说了!

  高拱脸色一顿,他未曾想到严绍庭刚刚回京,刚刚得到加封,风光一时,就会选择站出来和自己正面对锋。

  但毕竟已经位列首辅,高拱亦是淡淡一笑:“此乃孙子兵法所载之言,并无错。”

  严绍庭点了点头:“谢元辅赐教,那下官便能继续说下去了。”

  “爱卿但说无妨!”

  不等高拱开口,朱载坖已经是抢先一步,满脸笑容的大喊了一声。

  皇帝这等反应,让众人一阵无奈。

  新君现在是演都不演了。

  高拱更是心中愈发恼火,却又只能憋在心中,免得自己在圣前失仪。

  严绍庭则是微笑着朝皇帝拱手作揖,随后才继续说:“商君书中画策篇说,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当孙子之言、商君之言从严绍庭的嘴里相继而出。

  高拱脸色愈发凝重起来。

  这是要在圣前辩经了!

  藏在那袭红袍下的手,不由一紧。

  李春芳更是开始搜肠刮肚起来,预备着以圣贤之言反驳严绍庭之言。

  而严绍庭则是从容开口:“韩非子于五蠹亦有书: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虽韩非子乃指战国为力政之世,国家强弱以军力而论。然韩非子所言,亦指国家当前,仁义靠后,于国家而言,当务实去虚以应时事乱局。”

  不等高拱等人开口。

  严绍庭又急声道:“管子参患言:君之所以卑尊,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管子举,作内政而寄军令。兵家军事当与国民内政相合,齐国遂纳其言,行寓兵于民之策,成春秋首霸。”

  说完之后。

  严绍庭双眼已经是瞄上了高拱。

  只见他面带笑意的说道:“元辅方才提及孔圣人论语所记载内容,远人不服,则内修文德以来之。然而,孔圣之言于内,未言于外。吴子图国说: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吴子提文武并重,认为废武备而恃仁政,国必危亡。吴子所起威武卒,精兵强国,则魏国一时强盛。”

  高拱眉头一紧,没想到自己用孔圣的话来驳斥皇帝,严绍庭偏偏就能找到吴子的话来补全内修文德的漏洞。

  然而,严绍庭却在继续出声道:“儒家荀圣在其所著议兵篇言: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儒家仁爱兼并,元辅与高阁老、李阁老据仁义而治国,难道不知儒家文圣此番言论?兵家武力,亦是仁义知兵,可止暴定乱,凝士以礼,凝民以政,兵事当与道义相合!”

  文华殿内一片寂静。

  在前不久,只有首辅高拱的声音。

  而现在则只有严绍庭的声音。

  强!

  太强了!

  所有人都知道严绍庭在治国谋略之上天赋异禀,更是功绩显著。

  但从来就没有人会觉得,严绍庭这个原本只是靠着蒙荫入朝为官的年轻人,竟然会在儒家以及各家经典道义上也有如此高的修为。

  如果换个比喻的话,该怎么说?

  就好比是一个富甲一方几十年打马游街的纨绔膏粱子弟,忽然有一天,他竟然能什么书都不看,就直接考中了状元。

  此刻的严绍庭,就是那考中状元的纨绔膏粱子弟!

  这可比什么文曲星照来的还骇人。

  这简直就是文曲星亲儿子!

  然而。

  严绍庭的声音却并非彻平息。

  他还在输出。

  他还在出声。

  严绍庭上前一步,近到高拱身边,离着皇帝只有几步距离。

  “墨子七患有言: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墨家常以兼爱非攻定本家圣道,春秋战国时也常不领兵,而造器械防备城池有敌来人,却亦有兵者国之爪也言论,可知便于儒家之外,墨家之内,也认为无兵备者,必守其害!”

  “汉臣魏王曹操,孙子略解,记言: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

  “东汉末年,三国乱世,曹操独一霸,常用兵,为何却亦有此言?强如曹操,兵压三国,亦认为一国之内,不可尚文,不可黩武,当文武并用,方为长久之术。今尔新边放定,当备边事,怎可以黩武而论,此实乃文武并用于国也!”

  说到此处。

  严绍庭又上前一步。

  他还在输出。

  “同为东汉末年,三国之时,天下三分,西蜀诸葛武侯,传世名篇将苑戒备亦说: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

  “武侯居西蜀,有居安思危之论,造连弩、木牛流马,强军备兵,以图天下一统。今我大明,虽有复河套故地,却仅是克敌于一时,非定敌于一世,更遑论万世?又怎可不备?”

  “两宋板荡,天下兴亡,故国黎庶、举朝文武扈从宋皇,北望中原。不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之景象。”

  “范公文正,愤而进言,奏上时务书,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若两宋一心,非尊文轻武,而文武并用,又怎会不知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又怎会不见那惟余莽莽的长城内外,顿失滔滔的大河上下?”

  满殿震骇。

  无人出声。

  但所有人都瞪大双眼,死死的注视着昂首挺胸,年纪轻轻却在此刻器宇轩昂的严绍庭。

  强。

  即便是反对这个时候耗费钱粮和国力于新边,实则是要压制皇权的高拱,也不得不在心中佩服严绍庭的辩论和才华。

  他真的太强了!

  瞬间,高拱想到了昌平书院,想到了在书院里多年的聂豹、王畿、钱德洪等一众大儒。

  他开始给自己和严绍庭寻找理由。

  或许,正是因为有昌平书院在,有这些大儒在,严绍庭才能在今日这文华殿的辩经场上如此的文思泉涌。

  而严绍庭则始终是面带微笑,神色从容。

首节 上一节 950/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