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809节

  很显然。

  眼前这位已经荣退在家的老太师,定然是早就看明白了高拱所图。

  他也不再藏掖,点了点头:“元辅所图……下官虽与子实觉得有所偏激,却也是为了国朝新政。”

  袁炜这明显是为自己解释,而非是为了高拱。

  严嵩也不管这些,倒是转口又说起来别处的事情。

  “前几日南边来了书信,奏疏应该这两日也就要入朝,说的是浙直总督、浙江巡抚赵贞吉近来在江浙当差,清退田地的事情干的不错。”

  听到这话时,袁炜先是一愣,明明比严嵩更年轻,可思路却完全跟不上对方。但整句话听完后,却又立马明白了过来。

  袁炜当即笑着附和道:“这个赵孟静确实是个能臣,下官也多有听闻。他受您老举荐,接替胡汝贞执掌浙直两地,这也有几年时间了,如今朝中于新政上正是用人之际,正该让他多多出力。”

  严嵩这才点了点头,而后开口说:“新政历来艰难,自古诸法施行,利弊参半。此番朝廷新政,自然也是要面面俱到,可一人之力终有穷尽之时,届时新政诸事也定然是要分与内阁几人。樊中在朝中多年,入阁也有年头,熟稔朝堂内外,新政之际,朝堂上下选贤任能、督查百官的事情,也该担起来,为皇上和朝廷分忧。”

  终于。

  在得到这一番话后,袁炜心中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严老太师这是为自己指了一条路。

  这条路自然不是让他掌握吏部,更不是让他去和高拱争抢任用朝堂官员的差事。

  而是让他在朝廷选才之法以及监察百官的事情上入手,担起这一份担子。

  这么一想倒也是合乎情理。

  毕竟严世蕃现在就是刑部左侍郎兼管刑部事,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欧阳必进也是严家的亲家,再到大理寺更不要说,依旧是严家这一边的。

  这是将严家在朝中三法司的人力,作为自己在内阁的依仗了。

  于是袁炜立马小心试探道:“如今严讷被贬为庶民,礼部尚书一职便空缺了出来,此次皇上又命我等推举填补官缺,可否受累于赵孟静,召他回京担起礼部的差事……”

  他这是想要让赵贞吉通过回京接任礼部尚书,然后再谋求入阁。

  严嵩却没再说话,而是起身拉住袁炜,带着严世蕃往山下走去。

  “你在内阁,是国家辅臣,当初老夫未曾离开朝堂,在内阁便对你分外放心,如今亦是。”

  袁炜心领神会,反手搀扶着老太师往山下走去。

  是夜。

  大明的袁阁老心满意足的带着一车昌平的土特产返回北京城。

  夜色茫茫。

  城中各处只有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的人结队巡哨,防备奸人宵小。

  至丑时末。

  正是万籁俱寂,人世间万事万物最为困乏安静的时刻,也是人们睡得最深的时候。

  忽的。

  夜风变得炙热了起来。

  漆黑的夜空竟然是一点点的染上橙黄色,无数闪烁着的星点子在空中漂浮着。

  轰的一声!

  是木材被大火燃烧烘烤崩裂垮塌的动静。

  大半个西城都在惊恐之中,亲眼目睹着西苑高墙内,那道巨大的火柱冲天升起。橙黄的火光照耀了半座皇城,烟火不断的升腾着。

  巨大的轰鸣声在不断的响起。

  渐渐地。

  开始有人们的呼喊声响起,跨过宫墙飘散到宫闱之外。

  火!

  皇帝居住的西苑失火了!

  …………

  月票月票

  今天和编辑申请换书名和简介,可能很快就会改过来了。老爷们要是看到书名不一样了不要紧张,一切照旧。

第491章 皇帝招火

  西苑的火烧了整整一夜。

  宫人们也忙碌了一整夜,但效果显然并不是太好。

  北方的夏季不似南方,同样的炎热,却没有南方的水气充足,宫里虽然各处都有储水,西苑还有一大片的太液池水可以取用。

  但在黑夜里突发的火海面前,所有人都是匆忙无比手足无措的。

  虽然圣驾所在被祝融侵犯不是第一次了。

  但发生在紫禁城里,却是第一次。

  上一次圣驾遭遇祝融,还是在二十七年前的嘉靖十八年春。皇帝第一次离开北京城,离开北方,如同他的皇兄一样南下,随后在河南道卫辉行宫遭遇祝融侵犯。

  武宗皇帝是以宁王之乱南下平叛为由,起驾南下。

  而当今,则是因嘉靖十七年生母蒋太后病逝,为了父母合葬大事,决定南巡。

  “这一次的火,到底是因为什么烧起来的?”

  昌平治安司衙署。

  肖俊鹏眉头皱紧,神色略带着些不安的问了句。

  他虽然在这京师只能算是个小官,可却又因为离着中枢近,朝中但凡发生点什么事情,京官都是最容易受到波及的。

  现在西苑失火,闹不明白缘由的话,官场上还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尤其是如今皇帝一心决意新政,前几天还闹出百官跪谏,皇帝废黜所有跪谏官员的事情。

  就如今日。

  昨夜西苑一把火刚起,今天内阁就已经行文京畿地区所有官府衙署,要求所有人不得擅动。

  现在可是快要到双抢时节了。

  夏粮快要收割,百姓们要抢种秋粮。

  正是抢收抢种的时候,各处官署也是事情最繁忙的时候。

  这不是给自己添乱吗。

  钦天监监正、太常寺少卿周云逸摇摇头,看向坐在昌平治安司司正位子上的徐渭。

  而徐渭却在桌案上不停的翻阅着一本本书籍。

  这些书里记录的都是二十七年前,也就是嘉靖十八年有关于朝廷和皇帝的言行以及当时的政令。

  肖俊鹏看着两人都没有开口,不由小声道:“该不会是陛下自己点的火吧。”

  这样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大了。

  肖俊鹏觉得皇帝自己放火的动机很大。

  毕竟现在朝廷要新政,反对的人很多,皇帝自己点一把火,自然是能压住那些不臣之心。

  这也算是皇帝自己以身入局了。

  一直没有开口的徐渭,这时候终于是视线离开面前的书本,看向肖俊鹏:“这一次的火到底怎么起的,现在谁也不清楚。但二十七年前那把火,却绝对不是皇帝自己放的。”

  周云逸眉头一挑:“嘉靖十八年皇帝南巡?那一次不是皇上在卫辉行宫,因宫人遗烛造成行宫失火的?”

  这是二十七年前,对于皇帝驾临卫辉行宫,遭遇祝融侵犯后,朝廷官方层面给出的解释。

  徐渭却淡淡的看向周云逸。

  他脸上冷笑着,举起一份放到现在已经很是陈旧的书籍。

  “这是皇上在嘉靖十八年,自二月定下南巡之事后,所有的谕令旨意……”

  周云逸立马上前接过,开始翻阅起来。

  徐渭眉头微皱,低声解释着:“皇上当年因太后之事降旨南巡,以备皇考合葬之事。然而,二月未曾起驾前,皇上便命大学士翟銮改任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充行边使,巡抚九边。”

  “随后皇上又降旨发太仓银五十万两,分往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偏头关、雁门关、宁武关、延绥、宁夏、固原、甘肃等处犒赏官兵。”

  “又命兵部尚书毛伯温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关等处军务。左侍郎樊继祖提督蓟州山海关等处边备。”

  “毛伯温、樊继祖等人皆发太仓银、两淮两浙积盐价银随行赏赐边军。”

  已经将二十七年皇帝南巡前后的事情看完的徐渭,嘴里低声的念道着。

  肖俊鹏侧目道:“皇上南巡,离开京畿,九边按例必然是要加强整顿边备,以防京师空虚,外贼袭扰。这……似乎没什么问题啊。”

  毕竟自从成祖皇帝迁都北京以来,大明就是以天子守国门。皇帝离京南巡,派人提督巡视九边,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徐渭却是笑着摇了摇头:“皇考合葬,南巡不过三两月的时间,便是为了加强边备,降旨敕令九边严守,再派中官巡边、给旨九边各处巡抚巡视即可。又何必连点大臣,携银巡边犒赏九边将士?”

  皇帝离京南巡,加强边备,这是合情合理的。

  但又是从京师派人巡边,又是发银随行犒赏,这就显得太过于谨慎了。

首节 上一节 809/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