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646节
嘉靖当即点头道:“此言说的在理。”
见皇帝也如此认定,杨博心中更是焦急了起来。
倒是徐阶,带着满头雾水的看向原本一番言辞,已经将所有过错都推到蒙古人和白莲教身上的严绍庭。
这小子又要搞什么事?
这不是自己拆自己的台?
不过想到严绍庭说的,宣府镇还要担责,徐阶亦是心中暗自生笑。
严绍庭默默感受着殿内气氛的转变,微微一笑。
他说道:“微臣思来想去,或许是宣府镇总兵官马芳久在边关,可能是因此少了长久谋略,只将精力灌注在一时御敌之上。当下虽然不宜临阵换将,但宣府镇却也不是不能做出调整。
“微臣以为,皇上可降旨,宣召宣府镇总兵官马芳进京述职,前线暂交宣府巡抚赵孔昭代管,继续抵御蒙古人。
算算时节,当下即将入秋,等到了九十月份关外就要降雪,蒙古人绝无可能一直拖延到降雪之后才撤军,必然要在降雪前撤回去。若是微臣猜测无错,恐怕此时关外那三路蒙古人眼看潜入关内的人没有消息传出,已经开始在筹谋退兵之事了。”
严绍庭话音刚落。
严嵩便皱眉开口:“小儿乱言!未曾经历边疆战阵,如何敢妄加揣测边关战事走向!”
嘉靖却是笑着伸手:“阁老言重,既是廷议,当畅所欲言。关外蒙古人何时退兵,想一想也是有成例可鉴的。”
说罢。
嘉靖已经是目光看向杨博。
杨博则是默默的看了眼严绍庭,虽然不知严绍庭为何会有提宣府镇要担责的事情,但想着今日一开始对方将这一次事情的过错都推到蒙古人和白莲教身上。
杨博觉得自己还是要再信严绍庭一次。
他迎着皇帝的注视,躬身道:“回禀皇上,严宾客所言并非胡乱揣测。北方时节靠前,入秋之后不用多久关外草原便会降雪,若是蒙古人这个时候不退回去,那么他们就要顶着风雪赶回各部,路途上必然会有大量伤亡。”
嘉靖搓动着拇指,目光审视的环顾了一圈。
“诸卿以为呢?”
其实这事就如杨博所言,就算蒙古人是铁打的,也不可能在降雪之后还待在边墙不走。
于是众人一阵附和。
嘉靖终于是心满意足的看了眼严绍庭。
还好这小子最后没有坏了自己的图谋。
他当即站起身,目光下沉。
“诸卿既有言,便以严绍庭所说照办。”
“朝廷即刻拟旨,传召马芳回京述职。”
“朕要问一问他,还能不能继续替朝廷坐镇宣府!”
…………
月票月票
推书:《大明:1392》
洪武二十五年,太祖数十年培养的太子驾鹤西去,幼年丧父,中年亡妻,老年丧子,建立不过二十余年的大明王朝,即将迎来场权利的更替。
京外藩王,等着册封太子的诏书,京内皇孙,奋起直追,淮西勋贵大祸临头。
而这一切的终结,都要从应天府的一间客栈说起,从此大明开始走向世界,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日月所照,皆为明土!
率土之滨,皆是明臣!
第399章 小严阁老深明大义
随着皇帝最终的裁夺。
马芳回京,已经成了势在必行的事情。
随之而来的,就是皇帝降旨,如同严绍庭所谏言的一样,狠狠的褒奖了一番朝堂上下各部司官员。
随后便借着这一次文武百官有功,以及中秋将至的由头,由内府库依着前朝官员品级,各领一份赏赐。
也算是做到了严绍庭所说的,朝廷皆有功劳。
至于宣府那边,倒是未曾降旨褒奖赏赐。
毕竟蒙古人还没退回草原深处,马芳也没有回京,一切都要留作后话再议。
但严绍庭今天在西苑万寿宫的功过之言,却随着皇帝褒奖赏赐前朝官员而迅速传开。
不管大伙的屁股是放在哪边,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有功大家一起领的事情,走到哪都招人喜欢。
毕竟是人,就不能免俗。
从万寿宫出来,将老严头送回内阁,再与班房里的另外四人扯皮一阵子,严绍庭这才慢悠悠的走出内阁班房。
这时候,皇帝的旨意也已经传达了下来。
刚出班房。
严绍庭便见迎面就有名不知名的官员满脸笑容的朝着自己拱手作揖。
“小严阁老好!”
“小严阁老近来辛苦了!”
看着来人莫名的夸赞,严绍庭愣了一下,连忙摆手:“此话万万要不得。”
那人却是笑呵呵的抱着拳:“要得要得,朝中如今似小严阁老这等深明大义的人,可是越来越少了。”
说完后。
这人又道了一声,才走进内阁班房。
严绍庭眉头微皱,目光环视周围,便见在内阁中当差做事的官员们,个个都冲着自己笑脸相迎。
如此这般严绍庭才反应过来。
这是因为老道长从内帑掏银子赏赐前朝文武百官的事情呢。
严绍庭面带笑容,他将这一次的过错都推给蒙古人和白莲教,喊出朝堂内外都用功劳,那是为了全盘的谋划。至于老道长会不再吝啬的从内帑掏钱赏赐前朝官员,倒是未曾想到。
不过显然这些人是将人情落在自己身上了。
严绍庭心中暗自窃喜,也算是从老道长在昌平算计到自己和小雀儿那笔账收回了些利息。
等他出了文渊阁,要往宫外去的时候。
却是忽然眼前一黑。
只见杨博正眉头皱紧,神色颇为凝重的挡在了面前。
严绍庭看了眼四周,不再有旁人。
便好奇的躬身行礼,而后面含笑容的询问道:“杨尚书有何事指教?”
杨博此刻心中念头错综复杂。
他一把拉住严绍庭的手臂,就往一旁无人的角落里过去。
严绍庭眉头微皱:“杨尚书,你我上下有别,如此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杨博却是沉着脸:“快说,今日为何要在万寿宫当着皇上的面多说那么多后话!”
在杨博心中,今天严绍庭前半场发挥那是完全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甚至是超乎想象的完美。原本到功劳属于大明,罪过属于敌人这里的时候停下,就已经足够了。
但偏偏严绍庭最后又好似多嘴一样的,非得要再提宣府镇和马芳战略短浅。
要是没有这句话,恐怕皇帝也不会转而同意,让宣府巡抚赵孔昭暂管前线军务,而让马芳即刻回京述职。
属于是万万不该的多嘴!
严绍庭淡淡的看了眼杨博。
虽然两人官阶还有些差距,但谁身上不是穿着大红袍的。
严绍庭双手压在腰带上,微微板着脸向后退了一步。
“杨尚书这是在怪罪于我?”
杨博愣了一下。
他看着退后一步的严绍庭,没想到对方反应竟然这么大。
杨博不禁又看了一眼角落外头,而后面露笑容的说:“方才是我言辞有失,让润物会错了意。只是你我原本商定的,便是莫要让皇上和朝廷将罪责按在宣府头上,如今如何又能让马芳回京?”
严绍庭默默的打量了杨博一眼,却是让他有些疑惑,不知这眼神是个什么意思。
杨博目光转动,脸色却已经恢复了平静:“若是润物另有谋划,还请早早告知,这等天大的事情可不能出了纰漏。”
严绍庭没搭理杨博的询问,只是平静开口,反问道:“杨尚书再想想,今日皇上可有降罪于宣府镇或总兵官马芳?”
说完后。
严绍庭便背起双手,往角落外走去,仪态轻松的迈着步子。
他不着急,可杨博着急啊。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