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353节

  不然岂不就是历代皇帝的错了?

  果然。

  也如同高燿所想。

  嘉靖挥了挥手,有些无聊的哼哼着:“二百年的税课今加一县百姓之身,又岂能说是你高燿的错?朕岂不是还要上追历代户部尚书之错?”

  说完之后。

  嘉靖的目光却是看向了严绍庭。

  徽州府的这笔六千一百四十六两银子的人丁丝绢,还是过去那六千一百四十四两银子的夏税生丝,都不重要。

  歙县一县百姓当了二百年的冤大头也不重要。

  徽州府其他五县占了二百年的便宜同样不重要。

  对朝廷而言,这笔钱是足数收上来的就行。

  他现在关心的却是另一件事。

  海瑞。

  张居正。

  这两人和严绍庭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

  作为皇帝。

  嘉靖更关心这件事情。

  他随后说道:“既然账已经算明白了,现在徽州府这摊子事情,该如何解决?”

  这话。

  显然是问严绍庭的。

  严绍庭当即躬身颔首,抱拳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当恢复太祖洪武皇帝乙巳改科之时所征税课数额,歙县每岁两千九百一十两银,其他五县每岁三千二百三十四两银以田地亩数均摊。

  值此,臣亦奏请,因徽州府事,可命都察院监察御史、南直隶巡抚衙门通判海瑞,照办苏松两府,清丈徽州一府田亩,以便五县均摊三千二百三十四两人丁丝绢银。”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啊。

  严绍庭顺势提出了解决办法,也顺势奏请将徽州府的田亩重新清丈。

  但是现在。

  因为张居正这个新晋铁头娃,严绍庭已经变得有些拿不住,老道长到底会不会同意这件事。

  如果老道长同意。

  在其他人看来,是不是就是皇帝同意了张居正的改革变法奏请。

  若是不同意。

  又是否是从徽州府出发,否决了张居正的奏请。

  这都成了今日这场圣前奏议,政治斗争的根本因素,也是真正需要议论的问题。

  徽州府的六千一百四十六两人丁丝绢银重要吗?

  从一开始就不重要。

  如果真的很重要,就不会存在近二百年,或许中间有人发现却无人愿意去做更改。

  以为不重要。

  朝堂之上的争斗,朝廷未来的走向,才是最重要的。

  果然。

  等严绍庭说出要将这六千多两银子,按照乙巳改科时确定的数目重新分摊,并且要徽州五县重新丈量田地后。

  嘉靖目光一缩。

  他当即轻声问道:“你认同张居正今日所奏,朝廷已到必须变法革新之际?”

  严绍庭顿时一愣。

  虽然这根本就是两件事,可现在只能是一件事。

  因为只有严绍庭认同张居正的变法革新奏疏,认同里面的清丈天下田亩,才会有动机去促使徽州府清丈田亩,作为变法革新的突破口。

  徽州府能因为一笔人丁丝绢税课,重新清丈田亩,那么其他地方就可以找到足够多的理由来陆续清丈。

  毕竟还是那句话。

  大明到现在已经近二百年,而按照过去的不成文惯例,很多本来是临时加派的税课,往往经年累月之后就会变成固定的税课。

  这个时候一个一个查过去。

  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的田地,也就要一并清丈了。

  清丈是不是好事。

  是!

  但嘉靖却不愿意动。

  动了。

  就是波及整个天下现在已经拿到好处的所有人的利益。

  到时候朝廷会变成什么样子?

  嘉靖觉得自己就算是这个时候拖一头猪过来,这头猪都能想明白会变成什么样子。

  朝廷到时候就会陷入无休无止的争斗之中。

  即便是那些想要置身事外的人,也会因此而被卷入进来。

  到时候所有的问题都会冲到自己面前,堆在自己的这张御案上。

  自己不论如何处置。

  都会被另一半的人疯狂抨击。

  严讷更是顺势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徽州府歙县这笔所谓人丁丝绢税课,所谓六县均摊,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若是当真有问题,难道独陛下本朝才能知晓?才有人举告上来?

  “过去二百年里,难道我朝历代君王,历代贤臣都不知晓?

  既然已经是施行二百年由歙县承担的人丁丝绢一事,如今本就应该继续下去。”

  潘恩这个时候也反应了过来。

  皇帝不愿意在本朝变法革新!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潘恩当即开口道:“陛下,臣附议礼部尚书所言。徽州府本就不必就已行二百年的税课,再做更改。

  微臣也是现在方才知晓,严……郎中此前所言句句,皆是为了附和张居正所奏之事,其目的便是为了清丈天下田亩,妄图名利,却不思会累及天下黎庶大乱,民心惶惶,以致天下大乱!”

  事情。

  又一次兜兜转转,回到了原点。

  即。

  大明朝现在是不是要变法革新。

  严绍庭当即拱手:“回禀陛下,臣非认同张阁老所奏之事,而是单言徽州府一地,都察院监察御史海瑞所奏徽州府人丁丝绢一事,望陛下明鉴。”

  嘉靖却是哼哼了一声。

  “海瑞所奏人丁丝绢?”

  皇帝的目光变得有些悠长。

  半响之后。

  他才开口道:“海瑞在去徽州府之前,可是在苏州督粮道署停留许久,与张居正一同督办苏松事?”

  严绍庭眉峰一紧。

  老道长还是将海瑞和张居正放在了一起。

  甚至于,在老道长看来。

  张居正就是变法头子,而海瑞则是配合发生的科道言官。

  不然为什么海瑞就好好的不在苏州府待着,跑到徽州府去,然后就有了徽州府这个人丁丝绢一事发生?

  然而。

  嘉靖的话却并未说完,他几度沉吟后,才开口道:“朕还记着,上一回也是在这万寿宫大殿上,那时候尔等奏议两淮盐政盐课一事,你严绍庭便有意奏请,整顿两淮盐政,推行新法……”

  严绍庭赶忙低下头。

  嘉靖则是继续道:“朕同样记得,那日你严绍庭何等激昂,朕当日亦有言,尔似四十年前之朕!”

  这话一出。

  大殿内,众人目光诧异的看向皇帝和严绍庭。

  皇帝说过这等话?

首节 上一节 353/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