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245节
他轻声开口,为三位老夫子解释。
“此物名为麻将。”
“最能消磨时间。”
……
厢房内。
听到屋外脚步声远去。
嘉靖方才摆了摆手,转口说道:“不说这些了,今日出城一趟,朕亦未曾想到,你也会在此。”
朱载坖立马躬身抱拳。
嘉靖却又挥挥手:“此间只你我父子二人,便不要再议君臣之道了。”
说完之后,嘉靖闭上了嘴。
等离开昌平,回到京城,入了西苑。
他与眼前这个儿子,便又只能是君臣而论了。
朱载坖点点头,但仍然是解释道:“儿臣未经请旨,便私自出城,还请父……亲责罚。”
“罚什么?为何罚?”
嘉靖淡淡一笑:“罚了你,是不是朕也要自罚?”
朱载坖脸色一紧,有些惶惶不安。
见着儿子这般模样。
嘉靖却是畅怀大笑:“免了免了。你啊,就是太过谨慎,太过刻板了一些。这样……很不好。”
最后一句话,嘉靖是双目盯着朱载坖说的。
朱载坖俯首谨听。
但嘉靖却是摇头道:“你啊……还是不懂。”
想了想。
嘉靖这才想好该如何和多年未见的儿子说些不能与外人说及的话。
“天家……”
“乃君也。”
“御下当有君王威严。”
朱载坖目光闪烁,这话其实含义很明显了。
甚至于若不是当初的事情,自己在十多年前,就能以次序被册立为大明东宫太子储君。
朱载坖稍稍放松了一些,点头:“儿臣明白。”
说话之间。
朱载坖也站直了一些,微微昂首挺胸。
见到儿子明白,嘉靖这才点点头。
他又说道:“你常年在王府,出来走走也是好,能亲眼看看我大明的百姓如何,不光是昌平,若是有机会……还要看看别处百姓。”
说到这里,嘉靖却是眼底闪过几道阴霾。
半响后。
他才说道:“天下……并非处处都如昌平。”
朱载坖嗯了一声:“儿臣晓得,百姓时艰,经年只为饱腹。”
“你能明白就好。”
嘉靖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若是大明将来的君王,不知道百姓真正的日子是怎样的,只会被朝堂之上那所谓衮衮诸公所欺瞒蒙骗。
自己虽然知晓。
但是……
嘉靖不由一叹,不愿再想此事,而是转口道:“严绍庭此子,你如何看?”
见身为皇帝的老父亲终于不再提前面那些事。
朱载坖亦是心中松了一口气。
他笑着说道:“严侍读少年英才,得陛下宠信拔擢,充任世子侍读,虽偶见于王府,却也能看得出,乃是治国之才。”
嘉靖却是当即说道:“错!”
朱载坖连忙躬身,面向嘉靖,露出疑惑。
嘉靖摆摆手:“无关紧要,只是你要记得,治国唯君王,诸臣皆辅国。”
此言一出。
朱载坖也是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他迟疑着开口道:“所以,严侍读便是我大明辅国之臣?”
嘉靖点点头,却又摇头道:“如今看来,辅国之说尚早,但治民一方却已可用之,谋略一事亦可任之。”
说着话,他看向朱载坖,面露笑容。
“朕大抵还能活些年头,且替你……们看着,若他不曾走错路,那时候便是辅国之臣了。”
朱载坖顺着这话便往下说道:“那时,严侍读便可居庙堂之高,为大明辅国治世?”
“压。”
嘉靖却又说了一个让朱载坖不曾想到的回答,而后就解释道:“君君臣臣,但有辅国之臣,可重用不可一时拔擢。而若急一时之需的幸臣,重用拔擢于高位,当需用毕而废,此乃君王正道。”
朱载坖目光流转,明白之后才点头回应。
所以在父皇的心中。
严侍读便是那种若不走过路,就要一步一步升用的辅国之臣。
见朱载坖明白这层道理。
嘉靖说道:“记住,若用一人,当先压此人。朕……”
朱载坖眼底闪过一丝担忧。
父皇不会现在就要压严师傅了吧。
嘉靖却是继续说道:“这件事,等等再说,等朕……真到那一日了,再替你压一压他。”
朱载坖当即跪在了地上。
他清楚。
此刻父皇嘴里的那一日。
就是他失去父亲的日子。
嘉靖则是轻叹一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下黎庶,谁不愿携子捧孙?”
“起来吧。”
“让……为父看看你这些年课业如何……”
厢房内,归于平静。
只是偶有笔墨掠纸声响起。
而在书院后面的夹山别院中。
却是一片欢声笑语。
“碰!”
“等下!”
“老夫胡了!”
“哇哈哈哈哈……”
可观山林竞秀的庭院之中,王老夫子满脸红光,一把将面前的牌推倒。
而聂豹和钱德洪两位老夫子,则是黑着一张脸,不情不愿的从袖中掏了好一阵子,才掏出三瓜两枣的铜钱,甩到了王老夫子面前。
严嵩则是满脸笑容。
随意的将面前一粒碎银子丢给了王畿。
严世蕃和严绍庭两人陪在一旁,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炒豆子,对四位老头子一局就要花上小半天功夫的牌术表示很是无力。
王畿也是不管多少,双手将面前的碎银子和铜钱揽到胸前。
王老夫子跟前的钱,已经快要堆成小山。
满脸涨红的喊着:“再来!再来!”
“且看老夫大杀四方!”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