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211节

  严绍庭微微一笑。

  和那些被赶走的只知聒噪的秀才生员相比,此刻还留在严府巷的举人们,就显得更容易理智一些。

  这些人说到底,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身份,已经不同于那些秀才生员。

  举人。

  他们已经拥有了入仕为官的资格,在政治上是拥有官身的。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

  他们受到科举官场规矩调教的,时间也就更长更深一些。

  而今天。

  在接连被调教之后。

  这些人,哪怕是真的不满自己担任明年壬戌科春闱会试主考官,这时候也不会不管不顾的指责。

  严绍庭面上满是笑容,眼神明睿的环视在场举子们。

  拿捏他们。

  不过尔尔。

  严绍庭开口道:“如此说来,本官业已知晓,诸位今日前来我严府,所为之事便是觉得本官不堪担任明岁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春闱会试考官?”

  到了此刻。

  诸多在场举人,已经面有戚戚。

  严绍庭也不等候,紧接着就拱手朝于西苑方向。

  “本官今日西苑奏对事毕,出宫而回。”

  “于家中,惊闻圣上旨意,百思而不解,惶恐难安重任。”

  “本官经学不及诸同学,才能不及朝堂诸公。”

  “本官惶惶,诸同学来严府之前,本官本欲以官卑为由,奏请内阁及西苑。然本官细查本朝历往春闱会试考官。”

  “本朝洪武四年,大明首届春闱会试,考官乃是耆儒鲍恂、翰林学士宋濂。”

  “永乐四年,乃是翰林侍读学士王逵、太子洗马兼翰林编修杨溥。”

  “永乐七年,是翰林侍读邬缉和詹事府左春坊左司直郎徐善述。十年乃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杨士奇,詹事府右春坊右渝德兼翰林侍读金幼孜。”

  “永乐十三年则是翰林修撰梁潜、王洪。十六年是翰林侍读曾棨、王英。”

  “本官本欲上奏请辞,然本朝历代先君所点春闱会试考官,非皆比本官贵之。而今日圣旨乃陛下明旨昭告朝野,本官若违,上请辞之,则为抗旨,乃大逆。”

  “本官难矣,望诸同学若有良策,定莫吝惜,万望相告。”

  严府门前。

  严绍庭面色郑重,言辞灼灼,可谓是推心置腹。

  说完之后,他更是拱手而礼。

  随后便默默无声的坐在椅子上。

  严府巷亦是一片安静。

  而严绍庭这一手可以说是以退为进。

  更是手握祖宗成法。

  既然某人能开口闭口便是祖宗成法,自己自然也可以有样学样。

  瞧着面前这些举子们沉默不语,严绍庭心中生笑。

  果然。

  祖宗成法真好用!

  见一众举子们闭口不言。

  严绍庭却是忽的站起身来。

  在应天府府尹吕时中、北直隶提学官于业不解的注视下。

  严绍庭面对一众看向自己的举子们。

  他拱手面朝西苑长长一拜。

  随后目光闪烁的看着举子们。

  “本官知晓,今日陛下圣意钦点,或被诸同学不满。”

  “本官这就奏请面圣。”

  “便是大逆,触怒圣上。”

  “本官也要辞了这壬戌科春闱会试考官一职!”

  “诸同学不可阻拦,使我陷入不义之地!”

  …………

  月票推荐票

第174章 两极反转

  “哈哈哈哈哈哈哈……”

  “小子属实狡猾!”

  万寿宫大殿外。

  戍守在此的禁军、厂卫、京军士卒,纷纷目露疑惑,看向传出笑声的大殿。

  殿内。

  嘉靖侧卧在道台上,拿着黄锦刚刚送来的严府巷最新消息。

  终于是忍俊不禁,大笑而起。

  黄锦和吕芳两人,亦是在一旁陪着笑,看着主子爷此刻笑得两眼都挤出泪来。

  半响之后。

  嘉靖这才畅快的大喝几声。

  “就让这小子!”

  “好好教教这些饱读圣人之书的废物们。”

  “什么叫做规矩。”

  黄锦看向身边的吕芳。

  吕芳目光转动,而后上前小声道:“主子爷,严侍读机智过人,这一关便算是过了吧。”

  嘉靖笑容一消,而后眼睑微微眯起,看向吕芳、黄锦。

  “便算是他过关了。”

  吕芳点点头默默退后。

  嘉靖则是面露玩味。

  这一次他之所以降旨钦点严绍庭为明年壬戌科春闱会试主考官。

  一来确实是为了补偿这个满腔热血,励精图治,要让大明朝野焕新却无可奈何的严绍庭。

  二来,则是考验。

  若是这等小事都无法解决。

  那么这份补偿,便也不是他的了。

  到时候西苑这边,大可再下一道旨意,只说士林学子民心所向,将严绍庭开除出壬戌科春闱会试考官之列。

  现在。

  倒是不必多下这道旨意了。

  嘉靖眼底闪过几道笑意。

  吕芳却是忽然小声说道:“主子爷,文渊阁那边的消息。”

  嘉靖抬起头:“何事。”

  吕芳愈发小声道:“严侍读今天呈了一份奏疏到内阁,言及要朝廷严查民间无关儒家经学及科考的讲学,严令生员不许议事。”

  嘉靖双眼不禁眯起,眼神也变得悠长起来。

  不多时。

  嘉靖才再次问道:“内阁是什么意思?”

  吕芳回道:“严阁老、袁阁老、高阁老先后表态赞同,最后徐阁老也点头同意了。随后严阁老便要袁阁老督促礼部操办此事。”

  嘉靖当即冷笑一声。

  “不管,就让内阁自己斗去。”

首节 上一节 211/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