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210节
朱载坖又回头看了一眼抱着孩子的李妃。
李妃面露笑容,点头道:“王爷历来英明,有什么主意,只管做就是了。”
说完之后。
李妃停顿了一下,方才继续开口。
“严师傅说到底,还是咱们王府世子的侍读师傅。”
朱载坖嗯了一声,而后转头挺胸。
“去严府,当着那些举子的面。”
“就说本王许久不见严师傅,望严师傅能抽个日子来王府,本王有几处经学上的疑问,想要与严师傅斧正一二。”
说完之后,朱载坖便瞪眼看向王府仆役。
“还不快去!”
那人慌慌张张的应下,便转身跑出王府。
朱载坖则是站在殿前,目光凝重。
严绍庭是朝堂大臣,他是大明裕王,明面上的赏赐自然是不能有的。
但有方才那句话。
想来那些举人们,在经学上就不会太过为难严侍读了。
朱载坖心中默默的想着。
而严府巷的消息,也不单单是送到了裕王府。
内阁。
消息是高翰文送进来的。
听到严府巷里的秀才生员们已经被劝返。
班房里,几人尽是沉默。
谁也没有料到,数量最多也是最为聒噪的秀才生员们,会这么快就被严绍庭劝散。
袁炜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不愧是自己的知己!
但很快他就反应过来,瞥了一眼上面的三位,赶忙低下头。
高拱则是哈哈一笑:“看来润物接到消息的时候,便已经有了成算,如今秀才生员退散,余下的举人们也不会再有什么麻烦了。”
说完,他看向严嵩、徐阶。
区区学子,也敢闹事。
朝廷以后要不要做事了!
其实依着高拱原本的想法,严绍庭只需要报官,让顺天府出面驱赶今日这些想要闹事的学子们。
如今看来。
这个严润物却是让自己意料不到。
而反观徐阶,脸色平静,但心中却已经变得沉甸甸的。
那帮秀才生员们,到底是不管用的。
现在只剩下那些举人在场,恐怕也再难出什么事。
徐阶的眼神瞥向了坐在内阁那张头把交椅上的严嵩。
严嵩却始终稳如泰山。
或者说……
老严头始终都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正在这时。
高翰文却是又上前一步。
他心中有些迟疑,可想到徐家来人说的话。
高翰文便继续上前,自袖中掏出那份奏疏。
奏疏放在了徐阶面前的桌案上。
“回禀阁老。”
“严侍读有奏疏言事。”
徐阶抬起头,面露不解。
今日严家被一众学子前往,严绍庭竟然还有时间写奏疏?
而高翰文则是浑身紧绷,开口道:“严侍读奏请,朝廷查验一切无关儒家经学及科考之讲学,遵太祖洪武皇帝圣训,查禁秀才生员议事,不可乱我朝祖宗成法!”
说完之后。
高翰文便立马低下了头。
数遍当下的朝廷,最爱讲学的就是眼前这位徐阁老了。
很显然。
严侍读这道奏疏,就是奔着徐阁老来的。
而当高翰文解释完之后,本来刚好要打开奏疏的徐阶,立马反手按在了奏疏上。
另一只藏在袖袍下的手,紧紧的握成拳头。
班房里,气氛忽然一变。
一阵沉默之后。
严嵩才缓缓睁眼,开口道:“太祖洪武皇帝圣训,自当遵从。而今天下生员,似也确实多有议事,此风不可助长,祖宗成法不可违。”
随着严嵩开口表明态度。
一直低着头的袁炜立马抬起头:“严阁老所言极是,太祖洪武皇帝圣训不可违!祖宗成法不可违!”
无形的交锋,瞬间展开。
高拱左右看了看,而后才缓缓说道:“本官今日下衙,便往国子监去,交道明白。至于两京一十三省学府……还是要朝廷行文才是。”
他如今兼着国子监祭酒的官职,如此说倒是无错。
但这话,却也是将徐阶架了起来。
高翰文悄默默的抬头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徐阁老,然后快速的低下头。
许久之后。
徐阶才开口道:“国朝二百年,太祖洪武皇帝圣训,自当不可违……”
这话刚一说出口,不等徐阶说完。
严嵩便看向袁炜,抢话道:“既然内阁意见一致,无有争议,又是太祖洪武皇帝圣训,这件事就交给礼部去办吧,还要袁阁老辛苦,多加叮嘱。”
被点名的袁炜其实有些想要推辞。
但他是从礼部尚书位子进的内阁,如今在内阁也是兼管礼部差事。
天下学风的事情,都归礼部管辖。
袁炜目光飞快的在徐阶脸上扫过,而后才开口道:“谨遵严阁老之命。”
内阁班房归于寂静。
高翰文见机,悄悄的退出班房。
国朝大佬们的暗中争斗,可不是自己这细胳膊细腿能扛得动的。
退出班房,高翰文还顺手将班房的门合上。
然后便走到门口那张属于严绍庭的桌案前。
高翰文坐下之后,上下翻找了一阵子,终于是找到了严绍庭存放在这里的几样茶。
取茶。
倒水。
……
而在严府巷里。
当徐时行和王锡爵愣在原地。
不知如何开口的时候。
严绍庭轻咳一声:“两位同学。”
徐时行和王锡爵却是浑身一颤。
两人连忙躬身。
“侍读言重,学生不敢。”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