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91节
安庆公主打趣说道,“你偏要和他们比,能行?沐家兄长本来就是沙场厮杀的悍将,你湘王叔也是父皇都夸赞的英武、弓马娴熟。实在不行,你去找你那些兄弟。”
朱允熥顿时有自信了,“那倒也是,我这些兄弟没一个能打的。要不是济熺、高炽他们都回去了,我就给你们表演一个揍哭兄长!”
自家这个侄儿很有意思,在朝堂上可能是心思深沉的性子,尤其是前段时间将文官收拾的服服帖帖,安庆公主她们也都觉得这个侄儿手段厉害,怪不得能成为皇太孙,不愧是皇兄亲自教出来的。
可是私下里,这个侄儿一点架子没有,总是喜欢说些四六不靠的话,明明是个晚辈,总是喜欢开玩笑、说笑,看着就不像是正经人,他小时候的那些纨绔名声果然不是白来的。
朱允熥手里的长枪舞的犹如舞动的梨花,遍体纷纷、犹如飘落的瑞雪,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赵云嫡传。
朱有容她们也都是在纷纷喝彩,让朱允熥这个人来疯更是卖力的在展示着自己的武艺。
看着唬人也不错,朱允熥也就是强身健体而已,又不是要他冲锋陷阵。他也没打算以后来个御驾亲征,更没打算学习‘镇国公朱寿’亲自斩杀几个敌人。
练完舞、洗好澡,再次出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英武皇太孙朱允熥了。
“姑父要去国子监了,顺昌得送到宫里来。”朱允熥喝着粥,对宁国公主说道,“我这表弟,我打算亲自带,大姑觉得如何?”
宁国公主喜形于色,连忙说道,“那是他的福气,当然好了!”
虽然她也明白,朱允熥未必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亲自教梅顺昌,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够‘陪太孙读书’,这就是梅顺昌的福气和机缘。
毕竟梅殷身上没有爵位,梅顺昌最大的倚仗就是皇帝的外孙。
安庆公主想了想说道,“我以后若是有了子嗣,也要送到宫里来。”
她的准夫婿王骥也是一样,身上也没有爵位,自然也就不存在让子孙后代有爵位。她们这些公主在的时候还好,要是不在了,那就很难说了。
比普通人肯定是要强不知道多少倍,但是谁又能甘心从权力中心离开呢,谁又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福泽绵长、位高权重呢。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那是最好不过了,就是小姑也是要抓紧了。别到时候我的表弟,要陪着我的儿子读书,要不然也不好。”
安庆公主就笑嘻嘻说道,“那更好,还是机缘,一起长大的交情就是要好些。再者说了,也没少看到你们兄弟几个和叔叔们一起读书。”
那可未必,要是朱允炆那家伙,对一起长大的叔叔们可没有半点亲情。
到东宫来,这也是有一些规矩的。
比如说安庆公主这两年一直住在东宫,就算都是公主,其他的公主们也都明白,她们和太孙的那个嫡亲姑姑还是有区别的。
而就算是前几年一起在大本堂读书、一起玩闹的皇子们,也都明白现在和朱允熥的区别,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打打闹闹。甚至朱允熥小时候的一些事情,他们也不会再提,即使是一些丑事也要帮忙美化。
朱允熥看着历史上献门的朱橞,说道,“十九叔,过些天二十叔和二十一叔要去探视二叔、三叔、四叔和五叔,你带着二十三叔、二十四叔、二十五叔回老家一趟。”
二十五叔朱?刚刚七岁,是老朱现在最小的儿子。不过在年初的时候,老朱本来是有了二十六子,只可惜早产夭折了。
老朱也是给朱允熥带来了一个惊喜,因为此前传来了一个消息,老朱的妃嫔张美人有了身孕。不出意外的话,大概是在过年左右,朱允熥不是要多一个皇叔就是多一个皇姑。
六十七了啊,算起来是过去两年还造了两个孩子!
朱橞就有些为难的说道,“带他们回去?太小了吧?”
带小二十三朱桱回去还说的过去,眼看着就要十岁了,按照规矩也是可以分封王爵了,可是小二十四、二十五,还早了点。
宁国公主直接骂道,“让你回乡就回乡,哪里用得着你多嘴!”
朱橞瞬间偃旗息鼓,虽然他是皇子,可是也就是普通皇子之一。这个二姐,可是父皇嫡女。更何况朱橞才十五,还是一个少年,心虚着呢。
朱楩也跟着说道,“让你做事,你总是推三阻四。过两年咱们几个就藩了,哪个带小二十三他们几个回去?早些年不还是咱们带你回去,现在让你带弟弟回去你就推三阻四,是何道理?”
只是说错了一句话,甚至没有表示拒绝带弟弟们回老家的意思,这就挨了兄长、姐姐的训斥,朱橞现在心里头郁闷着呢。
可是他也不是没心思的人,谁让这里是在东宫呢,他就不该表现出任何的犹豫。谁让他那个侄儿是皇太孙呢,地位还非常的稳固,权势和声望也都越来越大。
所以哪怕就算是和朱允熥一起长大,这个时候君臣的区别也开始明显了。
别看朱允熥和老朱相处的非常融洽,或者是朱允熥和他的姐姐们、和他的嫡亲小姑关系亲近。可是皇家无亲情不是随便说说的,尤其是皇储的一些事情,大家也会默契、清醒的保持距离。
朱允熥就开口,看着朱松和朱模说道,“本来是打算让你们一道的,只是祖父的意思是还是分别探望。你们同日启程,走宿州,先去祭拜徐王。”
这个徐王,自然也就是指马太公了,马皇后的生父。
而马皇后的养父郭子兴,就是被老朱追封的滁阳王,身份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虽然当年马公犯事后流落异乡,但是在老家宿州还是有衣冠冢,也是建庙祭祀。
朱允熥看着朱模,说道,“二十一叔先探望七叔,然后是四叔、三叔,最后是二叔,回程的时候去看五叔。”
看着朱松,朱允熥也安排着,“二十叔先探望五叔,给五叔带些我找到的医书,然后是二叔、三叔,最后是四叔和七叔。”
朱松有些疑惑的问道,“七哥那里也要去?父皇先前说的,不用去七哥那里。”
朱允熥解释说道,“既然是北上,顺路去看看七叔,免得他又牢骚。”
朱松、朱模他们对于那个七哥也没多少感情,本来就差了年纪,也不是一起长大,更不是一母同胞。去看二哥他们几个也正常,是父皇嫡子,七哥又不是嫡子。
不过就算是心里不以为意,还是不会表达出来。
不管怎么说,齐王也是兄长,更何况这是皇太孙安排的事情。
朱松、朱模他们很清楚,他们的富贵是来自老朱。但是以后能不能过的好,要看朱允熥。
所以皇帝他们是得罪不起的,眼前的这个皇太孙也不能招惹,要不然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想想同样算是一起长大的朱允炆,偏偏就是他一个郡王不清不楚的就藩了。看着是在杭州逍遥自在,但是谁不知道那位武林王有多难受。
身边都是皇太孙安排的人不说,当地的一些官吏恨不得时刻盯着他,就是在准备找到一些可以弹劾的地方讨好皇储。
更何况宗室明面上是在骂朱允炆,但是削减宗室待遇的事情,大家都猜不是皇帝的主意,就是皇太孙的想法。
在朱允熥的有意示好和善下,在其他宗室有意的逢迎和讨好下,现在也是宾主尽欢。
大家心里都有分寸,有些事情该做、有些事情不该说,掌握好了这样的一个分寸,在皇宫里就可以逍遥自在一些。
想要成为逍遥富贵的藩王,也不是说只有出身就行,还要看自己的表现。
第125章 媳妇不好找
给自己的叔叔们安排一些事情,对朱允熥来说也习以为常了。
不要说他现在越来越习惯这样的事情了,就算是他的叔叔们也都对此不觉得有什么难以接受。
朱楩这样的不用说,就是宗室亲王之长的秦王朱樉,现如今看待朱允熥,首先想到的是皇太孙,然后才是侄子。
东宫这边气氛不错,直到有小太监将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给叫走。
其他人也都当做不知道什么,皇帝的嫡女就是待遇不一样,其他人就算是心里不平衡也没法子。
武英殿里,老朱笑着问道,“允熥是不是又在折腾他叔叔了?”
“父皇!”安庆公主有些抱怨的说道,“真要是给允熥知道了这些,他又该找你拼命了!”
“他敢!”老朱信心十足的说道,“那孩子懂规矩,就是心思太活,他还真的敢和咱吵起来不成?”
安庆公主不相信这些,哪怕是在东宫住了两年,也没少听到皇帝和太孙争吵的事情。
宁国公主就说道,“允熥向来对自家人好,让小二十、二十一去拜访二哥他们,定好了路线。本来我还觉得直接去开封就好,他非要让人先回宿州拜祭。”
老朱立刻眉开眼笑,说道,“虽说允熥不是他祖母带大的,但是这孩子有心。这孩子啊,就是太孝顺、太心善!”
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不好说什么,也就是自家父皇觉得允熥心善。不过要说孝顺,她们倒是都觉得朱允熥非常孝顺。
“你们久在宫外,一些命妇、勋贵家眷也都知道。”老朱就收敛笑容,严肃说道,“你们觉得哪家的闺女配得上咱孙儿?”
宁国公主就赶紧说道,“父皇,太孙婚事,儿臣岂敢多嘴!”
安庆公主也赶忙说道,“父皇,太孙妃是大事,儿臣不敢妄言。”
“咱那个孙儿是人中龙凤,又心智成熟,咱现在也为难。”老朱就自顾自的说道,“给他找个温婉的女子吧,怕是他们最多相敬如宾,那不好。”
相敬如宾,这看起来是挺不错的了,可是老朱也觉得这对朱允熥来说并非良配。
安庆公主就有些心疼的说道,“那是不好,允熥小时候那样,这些年也都是藏着心事。等他两个姐姐出宫了,都没个说话的人。”
老朱长长的叹了口气,说道,“咱现在就是怕这个!现在你们在东宫,还有人和他说话,在咱跟前他也没装下去。十来岁的孩子最是顽劣,他那心智给磋磨成什么样了!”
越想这些,老朱就越心疼,觉得朱允熥现在心智成熟等等,就是自小受到了不少磨难。他可是皇太孙啊,都是这个样子了!
宁国公主就说道,“像嫂子和大哥那样也好,看着是打打闹闹的,回到屋里头有个人说话也好。”
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也是有发言权的,说到底就是她们小时候也是看到过老朱和马皇后的相处,也是知道朱标和常太子妃的相处。
老朱就说道,“咱一开始不喜欢你们大嫂,总是和老大又吵又闹没个贤淑样子。后来看看你们大哥和那吕氏,看着是好,怕是也同床异梦。”
“给允熥找个灵秀一些的,要不然他能闷着一天不说话。”安庆公主就说道,“他回了东宫要不是和我们说话,能在书房一天。”
宁国公主就忍不住看了一眼妹妹,有些事情她知道的不算太多,毕竟她现在不住在东宫。
“有容和有龄岁数是比允熥大,要我说还不是允熥把她们当妹妹哄着,大事小事都安排好。”安庆公主继续说道,“找个能管家的,要不然允熥以后有的麻烦。”
老朱更是忍不住叹气,“你们娘走了之后,后宫就没了主。允熥的媳妇要是管不住事,那是得让他烦了。”
老朱忽然问道,“你们说徐家的闺女怎么样?”
安庆公主愣了一下,问道,“徐家?哪个徐家?”
宁国公主吓了一跳,赶紧说道,“父皇,这不妥!”
安庆公主也反应过来了,徐家自然是指中山王家了。徐辉祖可没有大闺女,那还能是谁呢!
安庆公主也赶紧说道,“父皇,这肯定不行!中山王四女,长女是我们四嫂,次女大前年才许给十三弟,徐家有两个王妃了。”
老朱就说道,“两个王妃,就是二十个王妃,也顶不上一个太孙妃!咱听说徐家三闺女机敏灵秀,长的也好,勉强能配得上咱孙儿。”
宁国公主就赶紧说道,“那辈分就乱了!”
辈分确实是要乱,朱允熥到底是朱棣他们的子侄辈,怎么可以是连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