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80节
朱允熥就连忙解释着说道,“还不是那些文官不够胆大么,他们现在最多就是试探、揣测,不给他们添点火,他们怎敢肆意妄为?”
老朱就眯着眼睛,好整以暇问道,“你就不怕火烧的太旺,收拾不了?”
朱允熥也不是很在意,“先不说祖父震慑宵小,就是我手里握着兵权,那些文官们要是蹦起来了,一刀子砍下去就是。”
老朱虽然对这个回答满意,不过还是提醒,“一味杀人还不够,杀的多了他们不只是怕,离心离德不说,也要给你添一些不自在。”
“我知道这个理,先不说天下读书人何其多。”朱允熥就严肃回答说道,“既然是要杀人,肯定是要名正言顺。我又不是桀纣,杀一些人,我自然是要拉拢一些人。”
老朱就问道,“你现如今在朝上看好哪些人?”
朱允熥就回答说道,“暴昭有峻节,布衣麻履,也是清俭的性子。”
老朱微微点头,说道,“这人能为左都御史,刑部侍郎也不是不可。”
朱允熥继续说道,“副都御史练子宁也还不错,有操守不说,也有些才智。”
老朱就说道,“这人有些迂腐,倒是为人还算公允。可以用,只是万万不可让他去礼部、刑部、工部,要不然也是个祸害。”
朱允熥继续说道,“户部右侍郎郁新也不错,思虑周全不说,也是心胸疏阔的性子。”
老朱就说道,“这人能为尚书,杀了赵勉之后,郁新就是户部尚书。”
朱允熥继续说道,“还有一个齐德,这人恭顺仔细,只是有些不落实处。”
“若是历练少了,还能有些长进。”老朱仔细想了想,说道,“要是本身性子就是如此,让他去当个言官,去礼部也算是合适。”
老朱随即看着朱允熥,说道,“这还不够,这都是咱简拔起来的人。以后是能给你用,只是如今还不够,你的自个儿简拔一些栋梁之材。”
朱允熥大声抱怨说道,“祖父,我这才当了不到一年的太孙,能简拔多少人?就是一个许观,那也是前几年的状元,真要算也不是我简拔的人。”
老朱畅快一笑,说道,“倒也是这个理,你再仔细找找,找些可造之材。”
“我本是打算让许观去弹劾赵勉,只是想想还是不好。”朱允熥就说道,“就让蒋瓛去弹劾,一来是他们本来就和锦衣卫不对付,二来是要助长文官气焰,还是拿锦衣卫做样子为好。”
老朱也认可这个安排,说道,“明年开完年,就要杀人了。”
老朱感慨完之后,看着朱允熥说道,“杀了詹徽,你的威就立起来了。杀了赵勉,接下来几年手底下的人就要安分起来。以后咱真的是不能管事了,那些人也不敢随意乱动。”
朱允熥也点头认可的说道,“是这个理,杀一次狠的,几年就能安静些。就怕这些人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过也不要紧。这几年多做些事情,有了一些政绩、有了一些文功武治,他们就要老实。”
单纯的靠杀人来立威,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不管是皇帝还是皇储,肯定还是要靠政绩来说话,这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老朱也笑着点头,“今年好好的教教你,先让那些人肆意妄为好了。等到咱腾出手来,有他们好受!”
下一盘大棋,这是老朱要做的事情。
可是花一年的时间来悉心培养他选出来的皇储,这是老朱认为更加重要的事情。
所以只要一些事情没有超出控制,他不介意手底下的文官看似在上蹿下跳,本来也就是伸出根手指就能压下去的事情。
第111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
准备下一盘大棋的朱允熥将手底下的心腹朱忠叫来,有些事情就适合蒋瓛、朱忠这些人来做。
作为功勋之后,以及最早在朱允熥手下效力的,朱忠的仕途也算是走上了快车道。只是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现在已经是正四品的指挥佥事。
如果不是职位特殊,都已经够资格上朝了。
朱允熥开门见山,说道,“过两天赵勉那事,记得报上去,你来负责弹劾。”
朱忠眼前一亮,作为锦衣卫就应该办大案。一个尚书就够分量了,让满朝文武好好的看看锦衣卫的威风,千万别觉得此前皇帝打压了一下锦衣卫,他们就是落毛凤凰了!
看了一眼朱忠,朱允熥说道,“记得留几个纰漏,万万不可一下子给弹劾死了。”
这一下轮到朱忠愣住了,连忙问道,“殿下,请恕臣愚钝。”
朱允熥调侃着说道,“既然自知愚钝,就踏踏实实办好我交代的事情就好。”
看着朱忠惶恐的样子,朱允熥也不再瞒,“弹劾归弹劾,要让他们找到纰漏。这一趟的弹劾要败,你要被罚。被我打军棍,被我调离锦衣卫,明白了吗?”
朱忠立刻跪下,声音铿锵,“臣明白了!”
朱允熥笑着说道,“也不要弄得太难看,纰漏有归有,只是不要看着就难让人信服。”
“殿下放心就是,臣定能做的漂亮!”朱忠信心满满的说道,“他们若是察觉不出来,臣还能给他们提醒一番!”
做些脏活累活、得罪人的活,朱忠一点都不在意,因为这就是锦衣卫存在的意义。
而看似做了一些事情还要被罚,这一点更不需要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对于朱忠这些人来说,能够为皇储做一些事情,那才是真正被当做心腹的体现。更何况其他人不知道,朱忠这个锦衣卫难道还不知道吗?
皇太孙现在在筹建北镇抚司,这就是要制衡锦衣卫了。虽然北镇抚司比起锦衣卫还是要机构配置、官阶要低一点,不过那也是一个全新的衙门。
调离,自然是将朱忠调过去管北镇抚司,皇太孙需要他自己的人去掌管这样的特殊机构。
朱允熥看着朱忠,问道,“你若是调离锦衣卫,蒋瓛会不会心里不高兴?”
朱忠立刻回答说道,“回殿下,指挥使忠君体国,素来不会嫉妒贤能。”
“那就好。”朱允熥就笑着说道,“北镇抚司以后专理诏狱,设五个千户所吧。”
听到朱允熥的话,朱忠眼前一亮,顿时激动起来了。
锦衣卫一直都是特殊的存在,这是天子亲军。一般的卫都只统领五个千户所,即前、后、中、左、右千户所。由于锦衣卫的特殊地位,除了这五所之外,还设有其他千户所。
一路发展下来,现在的锦衣卫一共十九个千户所了,几乎等同于四个卫所的编制。
在锦衣卫权势滔天的时候,他们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不过前几年皇帝褫夺锦衣卫管理昭狱之权,锦衣卫不再有直接可以参与审理案件的权力。
可是现在呢,皇太孙殿下弄了个北镇抚司专理诏狱,锦衣卫处理的案件以京师地区一般犯罪居多。
看似锦衣卫是被削弱了,可是厂卫的权力依然大的惊人。只是稍微做了一些掩饰,只是稍微的制衡了一下,大名鼎鼎的锦衣卫或许很快就可以让满朝文武再次胆寒。
朱忠眉飞色舞、兴高采烈的离开了文华殿,在皇太孙跟前效力本来就是机遇。
而过去一年的时间他勤勤恳恳,也算是得到了朱允熥的信任,现在终于要重用起来了。
朱允熥再次让人将常升和蓝玉叫来,这两位也有大用。
看着常升,朱允熥笑着问道,“三舅练兵的事情,你们是一点都不上心啊!”
对于朱允熥的抱怨,常升先赶紧辩解,“殿下,舍弟练兵之事,臣已经差遣府中老人帮忙了。”
常森外出练兵,常升也确实帮了忙。府里的一些老兵都跟着出去了,那都是当初跟着常遇春征战天下的老人,虽然现在年纪大了身体机能下降不少,可是眼力和本事不容怀疑。
蓝玉也赶紧解释,“殿下,臣让数个义子跟着,应该是没事。”
“应该没事?”朱允熥没好气说道,“是不能有事!不能出纰漏!”
蓝玉就赶紧认错,“是臣疏忽了,殿下教训的对!”
虽然是被抱怨、被批评,但是蓝玉和常升没有生气、恼火等等。说到底朱允熥有些不满,那还不是因为他在意、重视常森么,那是他的三舅,也是常遇春的小儿子。
朱允熥说道,“过两天让长兴侯过去一趟,皇祖父有意让大姐下嫁长兴侯世子。这个事情你们两个知道就好,回头给我好好的考察一番。”
耿炳文也是老将,他的父亲耿君用当年就是随老朱过长江、攻占应天府。而耿炳文本人战功卓著,当年死守长安州,镇守长兴十年,让张士诚难以寸进。
开国后也征讨中原、随军北伐,南平云贵参与了,捕鱼儿海大捷也参与其中。
蓝玉眉飞色舞的说道,“长兴侯向来谨慎,当年守长兴,功劳与中山王并列第一等!”
常升随即又问道,“殿下,那咱们要示好长兴侯吗?”
“用不着,你们只是看着点耿璿。”朱允熥笑着开口说道,“我此前也是见过他几次,也算是一表人才、有些才智。凉国公就带着点,只是万万不可能让他为先锋。”
蓝玉有点不以为意的,在他看来如果当了先锋,那才是又真本事。出身将门的,哪个不向往先登之功?哪个不想陷阵?
不过这些也就是心里想想而已,他可不敢表露出来。
朱允熥有些不放心,对蓝玉说道,“过些天,你去一趟太原。”
蓝玉愣了一下,下意识的说道,“殿下,臣这个时候离京怕是不太妥当吧?”
“你!”朱允熥狠狠的一拍桌子,吼道,“凉国公,你想做什么?”
嘴比脑子快的蓝玉这些反应过来了,连忙跪下,“臣知罪!”
“我说过多少次了,你那张嘴迟早要招祸端!”朱允熥那叫一个气啊,痛心疾首的说道,“就差耳提面命,你还是不记得!你是长辈,有些事情我不好说!别逼的我总是请外祖母管教你,别逼的我代外祖父管教你!”
蓝玉连忙喊道,“殿下恕罪,臣知罪!”
朱允熥确实给气的不轻,现在朝野上下都是在猜测老朱的身体状况。蓝玉这个时候不想离开应天府,那也是可以理解,无非就是作为朱允熥的靠山之一,觉得手里掌着兵权可以帮助到朱允熥稳住龙椅。
可是有些话不该说出来,这一旦说出来了就是诅咒君父,那还了得!
更何况真的要是只能依靠蓝玉这个凉国公,朱允熥心里就不安稳了,老朱心里更不安稳。
“你去练兵,晋王在筑城、划分牧场。”朱允熥开口,说道,“你带着一些勋贵过去,准备好今年的秋猎。”
蓝玉心里着急,勋贵要是一口气都离京了,太孙殿下可怎么办啊?
不怪蓝玉这么急,前些天曹国公李景隆去了辽东,说是练兵、视察。而宋国公冯胜早就去关中练兵了,现在他这个凉国公再去准备练兵、秋猎,京中就剩下开国公常升以及魏国公徐辉祖了。
几大国公都不在京也就罢了,魏国公徐辉祖这人只忠于皇帝。自家二外甥是什么样的本事,蓝玉实际上心里也清楚。
看着欲言又止的蓝玉,朱允熥总算欣慰了点,“还好有点长进,话没说出来。没说出来就憋着,对你、对我,都没坏处!踏踏实实去秋猎,晋王挂帅,宗藩出兵。今年秋天势必要剿灭些蒙古部族,可明白了?”
蓝玉一想,只能低头领命,“臣遵令。”
看着常升,朱允熥说道,“二舅呢,寻常时候就多坐衙。在朝堂上不管发生了什么,二舅不要出头。我不授意、我不发话,二舅就装聋作哑。”
常升立刻开心说道,“那是最好,臣愚钝,还是听殿下的旨意做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