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79节
朱允熥对于这一点也是认可的,说到底就是给地方一些自主权没问题。可是有些底线不能触碰,要不然的话底下的官吏权力太大,并非就是什么好事情。
老朱随即翻出一份奏章,说道,“你看这里,前两年遭了灾,现在还在报灾。这天高皇帝远的,一些小灾他能报成滔天之祸。咱许下万石赈灾的粮食,他能扣在手里半月不发下去。”
对于一些官员的弄虚作假等等,朱允熥也是心里明白。
“所以你用锦衣卫,咱心里高兴。”老朱认真说道,“你以后当了天子,一定要耳目顺通,这样才不用被那些官吏诓骗。想想那胡亥,久居深宫还以为天下太平!”
朱允熥笑着点头,不过还是说道,“锦衣卫的事情我也是在筹谋,他们权力也大了点。虽说祖父先前压制一二,只是用起来了,这些人权力就大。我想着拆分一下,我准备筹建一个镇抚司。”
以前老朱欲办大案,往往不经刑部,直接交给锦衣卫镇抚司。镇抚司一时权势赫赫,恣肆枉法、以致洪武二十年皇帝下诏“悉焚卫刑具,以囚送刑部审理”。
而北镇抚司这些,实际上是朱棣在位时期新设的,专治诏狱。
老朱仔细想了想,说道,“是这个理,前些年锦衣卫天怒人怨,咱也觉得这些爪牙有些势大了。”
“除了制衡锦衣卫,我还是想着将一些事情给分开。”朱允熥就说道,“现在锦衣卫还兼着刺探境外军情的职责,这有些不太好。我想着建个北镇抚司,一来是制衡锦衣卫,二来就是收集军情。”
老朱也不反对,说道,“这事你要是愿意做,就看着去做。只是你记好了,既然是制衡锦衣卫,你那个北镇抚司就不该让锦衣卫管着。他们若是要刺探军情,五军都督府可以知道些许事情,只是不该让五军都督府管着。”
朱允熥直接说道,“那是自然,北镇抚司还是祖父亲管比较好。”
老朱就笑着拒绝,“北镇抚司说来也是和锦衣卫相似,以后自然是天子亲自管束。咱现在年纪大管不了,你筹建北镇抚司,你就先兼着。”
朱允熥也没客气,就答应了,“那行。只是这么一来,锦衣卫的人要说我了。那些文武官员的话,心里头肯定是牢骚不断。”
一个锦衣卫就够他们提心吊胆的,现在皇太孙还要弄个北镇抚司,这不就是另一个锦衣卫么!
在这样的皇太孙手底下效力,心里头肯定也会有压力,会觉得非常不自在。
“牢骚就牢骚,这事轮不着他们去管。”老朱就霸道的说道,“真要是依着他们,他们恨不得你垂拱而治,他们想着的你就是个泥胎菩萨。”
这倒也是实话了,一个不断放权的皇帝,才是一些文臣武将眼里的好皇帝。
只是现在看起来他们肯定不会如愿,老朱不是那样的性格,朱允熥也没有那么‘仁’。
“祖父,我现在想着户部那边的事情,也是要收一收。”朱允熥说道,“税收的事情,咱们得想想法子。”
老朱立刻瞪眼,直接拒绝,“不准!”
“祖父!”朱允熥也急了,他知道历史上大明亡国,很大的原因就是税收不上来,“祖父,我也不是想着要从百姓手里收税,现在也是该休养生息。只是如今的税制,肯定会让有心人钻空子。”
如今的大明是延续着两税法,额评定依据南方与北方地理种植而定。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现金为主,一年两次征税,分夏、秋两季征收。
虽然地方不同,也有一些区别。
但是总的来说,南方一年两熟的水稻要负担两次的税收。
田赋占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盐政为第二大项收入。其余是:炒关税、商税、船运税、门摊税、酒醋税、房地契税、矿银、渔税等。
朱允熥就急着对老朱说道,“祖父,历朝历代败亡,多是土地兼并。洪武十四年,朝廷编制鱼鳞册,百姓不足六千万人。早年赏赐功臣、宽待读书人,免了他们很多田税,这不好!”
当年老朱大封功臣,自然也是赏赐王侯、功臣、贵族非常多的土地,这些土地被载入了田策,享有免收赋税和差役的特权。
而且朝廷在职官员也享有一定特权,他们按照各自的官阶品级可以免除一定数量的差役,一品大员可以免税田一万亩,按序递减,最末的生员也能免交八十亩的税粮,虽然法制规定只是免役,但明代役法是以民为役,以田治役。
田亩和丁口都可以作为征役的对象,由“忧免田”而获得“忧免粮”,那就给以免役为名而实行逃税之实,留下了缺口。
现在的大明田税每亩才收两升到三升左右的税,与元代持平,甚至比宋代还要轻。
可是有些杂税还有,一些有心人也明白了,大明的田税基础是人口和土地。有田就有租,有田就有役。
朱允熥继续说道,“若是我,我就把田投效到地主人家,从他们手里租田种。我免了税,地主还能有更多的田。要是运作一番,这些田也都要免税。到时候权贵的土地越来越多,朝廷收上来的税越来越少,真要是税收得少了,朝廷就巧立各种名目变得法地收税,而赋税越重,老百姓就倾向把土地卖给权贵就越多!”
朱允熥忧心忡忡,说道,“祖父,长此以往那还如何得了!”
老朱愤怒的一拍桌子,“他们敢!”
“怎么不敢?”朱允熥就说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现在好多勋贵、地主都是这般做的!就是那欧阳伦,他明里暗里不也是攒了不少土地,有几亩是要纳税的?再者说了,那些投效之后的百姓,就不登记造册,不用赋税!”
历史上的明朝中后期就是如此,朝廷收不上来税收,但是地主权贵富得流油。
敢增税,就喊着与民夺利。想清丈土地,无数忧国忧民的大臣就声嘶力竭的去阻止。
老朱仔细的想了想,说道,“再议!”
朱允熥也是没法子,老朱这样从布衣成为开国皇帝的,从来都不缺少自信。所以老朱定下《祖训录》,定下万世之法,认为只要子孙照办肯定能够守住天下、当好皇帝。
可是现在合适的政策,不要说一两百年之后了,几十年后就不一定合适了。
再者说了,老朱定下的一些政策,朱允熥还是很想吐槽的。所以改变,要从现在开始!
第110章 烈火烹油
关于防止土地兼并,朱允熥很想要和老朱好好的沟通一番。
关于宝钞的贬值乃至几乎沦为废纸,朱允熥也是很想要去聊一聊,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还有很多的事情值得好好的聊一聊,只可惜朱允熥现在只是皇太孙,而不是皇帝。哪怕老朱现在在悉心的培养着,也是使得不断的放权。
不过有些事情,朱允熥现在还做不了主。在没有更多证明自己的前提下,他只是一个储君而已,真正做决定的还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
虽然心中是有些无奈,但是朱允熥也没有太多的沮丧,踏踏实实的去做好一些事情,总还是有着一些帮助的,未来还是有很多的可能性。
毕竟他还年轻,留给他的时间还有很多。
不少文武官员越发能够感受到洪武皇帝的年老体衰,这些是从皇帝处理政事的速度看出来了,也可以从皇帝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置没有以前凌厉感受到。
哪怕是一代帝王,也改变不了年老的事实。
尤其是在李成桂这件事情上,赵胖等高丽使臣入京已经超过三个月了。
但是皇太孙在这件事情上犹豫不决,皇帝在这件事情上也左右为难没有定论。
这一切也都让人感受到了不同,这哪里还是那个以前雷厉风行的洪武皇帝呢。看看皇帝现在的样子,似乎是真的没有以前的掌控力了。
另一方面来看,皇帝也好、太孙也罢,他们似乎对于勋贵有所压制。但是动作不敢太大,只是小小的敲打、提醒。
尤其是皇太孙,这个自带勋贵血统的皇储,现在是在极力的笼络勋贵。
据说现在在筹建什么北镇抚司,似乎是有些畏惧锦衣卫的强势,想要从锦衣卫当中分出来一部分的人手,看样子是想要制衡了。
老朱心情愉快,对朱允熥说道,“今天早朝之上,你可看出来了什么?”
扇着风的朱允熥就说道,“这是在试探咱们呢!”
“是这个理!”老朱笑的很畅快,说道,“现在这些人总算是上钩了,咱们布局大半年,这些人也觉得是探得了咱们的底细。咱想着,下半年他们就要开始动起来了。”
朱允熥就看着老朱,问道,“可有我该做的事情?”
“提一个礼部尚书,这事咱来提。”老朱就笑着说道,“六部尚书缺了两个,也不叫个事。”
朱允熥就问道,“礼部尚书谁合适些?”
老朱直接说道,“襄阳任。”
襄阳任,也就是任亨泰。这是洪武二十一年的状元,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状元牌坊的人。
朱允熥又问道,“工部尚书呢?”
“严子敏。”老朱直接说道,“英雄不问出处,咱的这个严震直是了不得的人物!”
严子敏确实是了不得的人物,也是老朱非常喜欢的大臣。
其实严子敏就是严震直,以家道厚富被选为粮长,每年按时征田粮万石至京都。这个没有功名的大臣,甚至都不算是正经的小吏。
不过短短几年功夫,从通政司参议,改任户部郎中,再迁工部侍郎,现在就要成为工部尚书了。
“这是个干实事的人,我也喜欢。”朱允熥就笑着开口,说道,“让他为工部尚书,读书人也要恶心一把了。”
此前的大明科举曾经一度停止,而科举取士再次开始后,读书人都认为那是他们的基本盘。文官,基本上都是以读书人为主。
可是现在好了,六部尚书之一的有一个不是正经的读书人,甚至以前还是大家看不上的‘吏’。
这可不是开国初期,更不是打天下的草莽时期,现在很多人都觉得一切走上了正轨。
老朱不误感慨的说道,“那些人就是不服气也不成,这严子敏好才干!”
这也是事实,现在朝廷有大量的营建工程,集天下工匠于京师,这是近二十万人。
这要是不能好好的安排,自然是造成极大的劳动力浪费,也影响这些工匠的生活。
严震直能够将工匠编好姓名、行业,平时在家劳作,有役按籍轮番召用。这不只是得到了工匠的爱戴和用户,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能够主管一些大型工程,这就是了不起的本事了。
老朱也不误感慨的说道,“以前都说是咱淮西老家的那帮勋贵和刘伯温这些浙东文官在斗,现如今是南方文官了。”
朱允熥也跟着说道,“是啊,六部尚书都要成南方人了。”
任亨泰是湖广襄阳人,严震直是浙江湖州人,詹徽是徽州府婺源人。赵勉则是湖广夷陵,杨靖则是直隶淮安府,茹瑺是湖南衡山人。
六部尚书,全都是南方人了!
朱允熥就说道,“一个詹徽还不够,我准备把户部尚书赵勉也给推出去。”
老朱冷哼一声,说道,“他去年就该死!”
这位户部尚书收受赃物的事情基本上是查实了,或者说引而不发。如果是老朱以前的脾气,那肯定是直接处死。但是现在还要留一段时间,既然是要弥合南北、要收邀北方士子的人心,那就需要有分量的人来祭旗。
一老一少大眼瞪小眼,好像在一些事情上不谋而合。
老朱主动打破了安静,说道,“又憋着什么坏心思?”
朱允熥尴尬一笑,随即解释,“这不是怕那些文官还不够胆大么,这要是安排人弹劾一下赵勉,祖父觉得如何?”
老朱气的吹胡子瞪眼,“让那些人觉得咱杀不动人了?你这个混账东西,就想着败坏咱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