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49节

  只是每一次出宫都需要提前报备,需要老朱的允许,需要提前说好要去什么地方,要带多少人,就算是逗留时间等等都有限制。

  至于吃吃喝喝的那更是不用想了,老朱绝对是不会允许朱允熥外出的时候随便乱吃乱喝。

  一身看起来就算是华贵的衣裳,人靠衣裳马靠鞍,穿上一些好衣服也可以避免一定的麻烦。

  ‘上承周汉,下取唐宋’,这也是明朝的服饰制度。

  穿衣自由肯定是不存在,是什么样的身份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算是衣服的用料、颜色,在这样的年代都有严格的规定。

  现在穿的圆领大袖衫,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有功名的学子呢。

  直奔忠勤楼雅座,这里早就有锦衣卫提前来排查、防卫,这也是一家有着浓厚官家气质的酒楼,算是皇宫内帑的业务之一,皇帝也要赚钱。

  国库的是朝廷的,内帑的勉强算是皇帝的小金库。有些大公无私的皇帝在朝廷缺钱的时候会拿内帑的钱补贴国库,也有一些臣子恨不得将内帑也划归朝廷。

  徐增寿肯定是不能成为朱棣追封的定国公了,从勋卫带刀侍从变成了在朱允熥手下做事。

  李文忠的幼子李芳英也被调回应天府,再加上傅友德的小儿子傅让、王弼的三儿子王政。

  算得上是勋贵四大山头的代表人物,现在都规规矩矩的在朱允熥跟前站着。傅让还是上过战场的,当年随着傅友德征讨云南。

  朱允熥把玩着酒杯,说道,“按说你们几个到了五军都督府都有大用,现在在我跟前,心里有没有委屈?”

  李芳英等人立刻回答说道,“回殿下,臣等不敢。”

  “不敢?”朱允熥对于这个回答不满意,直接说道,“不敢,那就是有了?”

  李芳英等人惶恐跪下,连忙辩白,“回殿下,臣等既食君禄、当尽君事,岂敢有怨言。”

  徐增寿也跟着说道,“殿下,臣等皆出自勋贵人家,世受皇恩。能听殿下差遣,是臣等福分。”

  这话也不算夸张,徐辉祖那么谨慎的人,也算是有些关系好的勋贵人家。可是对于这个正六品的五城兵马司指挥还是无比看重,让他弟弟过来。

  要不是身份不适合,一些世子都要打破头来抢位置了,这是‘皇太孙’的班底。

  朱允熥直接说道,“你们也都是出身将门,也在宫中历练。有些事情我不用说你们也该明白,即刻走马上任。京中这些时候不能乱,但凡有官员、勋贵行不法事,直接缉拿。”

  看着徐增寿等人,朱允熥笑盈盈的说道,“你们出身好,不用怕得罪人。曹孟德为洛阳北部尉,尚且敢用五色大棒将蹇硕的叔父打死。你们几个要是连些不法之人处置不了,连着父兄都要蒙羞。”

  别看朱允熥笑盈盈的,可是徐增寿等人还是心里有些畏惧。这时候他们似乎明白了这位皇孙为什么非要选勋贵人家的来任五城兵马司,这可不只是培养班底那么简单。

  五城兵马司位卑权重,负责京中治安。这是得罪人的活,因为高官显贵不少,说不定也会有些富家子弟忘乎所以。

  皇孙特意点出来曹操的实际,不就是希望这段时间‘京师敛迹,无敢犯者’吗!

  京中治安绝非小事,哪怕朱允熥也明白现在的应天府总的来说是比较安全,没有那么乱。

  不过这些事情就算是再小心也不为过,他也不介意拿一两个纨绔子弟立威。

  因为不管是在老朱的计划里,还是在朱允熥的计划内,对勋贵的安抚自然重要。可是该有的打压和限制,也不能缺。

  开国初期的勋贵已经足够强势了,朱允熥这个皇孙的勋贵背景有太浓烈。要是不给勋贵一些压力,那些人会膨胀到无法无天。

  朱允熥看了一眼徐增寿,说道,“中山王家风好,徐家子弟还没听说有不法之事。可是我听说了不少勋贵人家的子弟闹市纵马、殴打百姓,这些事情应天府府尹要是不办,你们来办。”

  徐增寿心里一激灵,连忙说道,“臣明白了。”

  张福生走上前,说道,“殿下,该动身了。”

  朱允熥只能起身,现在就是身不由己。他现在任性一点,回宫之后肯定要挨骂,说不定要被收回出宫的权利。

  所以还是听话一点,他现在在很多事情上做不了主,自然也只能乖乖听话了。

  就像徐增寿乃至徐辉祖一样,普通人眼里他们就是高门大户,是无数人都不敢抬头直视的了不得的大人物。但是在朱允熥面前,他们只能听令办事。

  朱允熥也是一样,哪怕已经成为了实质上的‘天下第二’,可是他这个第二和天下第一有着根本无法衡量的差距,那也只能听话。

  也没必要觉得不服气,先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再说,权力自然也就可以慢慢的变大。

  权贵人家的少爷朱允熥背着双手在繁华的应天府溜达,身边跟着一些看起来就不好招惹的人。

  这些人看着就非富即贵,自然没有什么人主动过来惹事、冲撞,天子脚下再大的官都不算大。惹出来了惹不起的人物,不只是自己遭殃,家族也跟着受牵连。

  欺压平民百姓、弱小,对于一些人来说没压力。可是面对不知根底的权贵,还是能不招惹就不招惹。

  朱允熥也不用担心被人冲撞,在应天府没什么好担心的,明面上、暗地里的护卫就不少。

  真要是这些精锐护卫都护不住,立刻还能调遣皇宫、衙门守卫,应天府城外还有京军大营呢。

  将五城兵马司交给朱允熥,老朱根本就不会担心什么。一方面是舐犊情深,希望朱允熥能够多些锻炼、可以掌控京城。

  同样也是五城兵马司在老朱眼里也就是那么回事,掌控京城乃至天下,还是要看精锐的京军,这才是大明朝军事力量的支柱。

  朱允熥这个皇孙开始尝试着慢慢的掌控应天府的一些治安,自然要开始做些事情了。

  让勋贵子弟作为手里的刀,就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之一。

  这一次他也不打算拿平民百姓,或者是一些单纯的富商来立威。那些人缺少点分量,还是需要一些更加有身份的人才适合立威。

  如果身份比较合适的人最近这段时间聪明一点,一个个的偃旗息鼓,那也不是什么坏事。

  朱允熥不一定是非得通过杀人才能立威,只要能够确保京城的治安良好,只要证明了他有能力掌控京师,这也就足够了。

  时间还多呢,以老朱的身体素质,朱允熥一点都不觉得时间紧迫。

  刚回到皇宫,朱有容就跑来说道,“小弟,二叔说找你有事。”

  朱允熥立刻装傻充愣了,说道,“有正事肯定早就让人来找了,私事我现在帮不了他们。祖父铁了心,我哪能去劝。”

  听到朱允熥提起这个,朱有容眉开眼笑的说道,“刚刚来了人,送来了冕服、朝服和常服。”

  朱允熥的服饰等级马上就要提高了,既然成为了皇太孙,那就是和亲王一个级别了。冕服也该是九旒冕九章服,和他的兄弟们彻底的区分开来。

  朱允熥笑了笑,说道,“先不急着试穿,也没几天就要册立了,到时再穿。”

第71章 不好惹的叔叔们

  老朱心力交瘁,最近这几个月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可是很多的时候他都没时间去伤心,天下大事还需要他去决断。

  文武百官们也不好过,最近几个月他们都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触怒了皇帝惹来大祸,也担心莫名其妙的站错了队遭到清算。

  对于礼部等衙门的官员们来说,事情更多了。

  前几个月一直在准备太子的丧事,也是在太子的丧事的时候发现了开国之初定下来的很多规矩还不够全面、完善,所以现在要考虑去修补。

  只是他们显然也来不及立刻去解决这件事情,因为马上就要开始举办皇太孙的册立大典。

  虽然此前有过一次册立皇太子,但是那是和皇帝的登基大典几乎一起办的。

  这也就意味着皇太孙的册立大典意义非凡,这是大明王朝第一次正式举办皇储的册立仪式。和此前洪武皇帝祭告天地登基称帝,然后一并册立皇后、太子有些区别。

  理论上太子和太孙都是皇储,照搬册立太子的仪式就好。

  只是这时候很多人才尴尬的发现,以前皇帝定下来的规矩还是不完善。

  一些大儒、礼部官员再次开始翻阅史书,从唐宋两朝的册立皇储的仪式寻找蓝本。他们也都知道,送到皇帝跟前之后,肯定还是会有一些修改,更加符合大明的特色。

  朱允熥仔细的看着送到他跟前的册立大典的仪式流程,都要记在心里。

  磕几个头、说什么话,这都是规定好了的,不允许有自由发挥。

  张福生小心翼翼上前,说道,“殿下,秦王殿下他们在殿外候着。”

  朱允熥顿时头疼,还没成皇太孙呢,叔叔们就不省心了,“那也不能拦着,这多难看!”

  张福生立刻认罪,“奴婢知罪!”

  肯定是张福生的错,是他将朱樉等人挡在文华殿外的。朱允熥这个皇孙肯定不会做伤害宗室感情的事情,尤其是和他的这些叔叔们,相处的好着呢。

  一窝蜂来了六七个叔叔,朱允熥瞬间头大。

  朱樉马马虎虎行礼,随即说道,“侄子哎,真的要等着咱们几个给你磕了头才能回去?”

  “二叔,这事真的轮不到我做主。”朱允熥哭丧着脸,说道,“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我的处境,在皇祖父跟前跟个鹌鹑一样,哪敢多嘴。”

  朱棡就直接说道,“你?也没少见到你顶嘴,咱们几个才是跟鹌鹑一样。你顶了嘴,还能和老爷子一起用膳。”

  朱允熥直接祸水东引,“二叔能不能先回去难说,三叔肯定不能急着走。还有很多的事都要三叔来办,皇祖父前些天还说了,边塞的事情得三叔来办。”

  朱棡立刻感受到了一众兄弟们有些羡慕嫉妒的目光,也忍不住咬了咬牙。

  想要在这个侄子跟前占便宜,哪有那么容易!

  朱樉心情烦躁起来了,他这个秦王当的非常憋屈。以前大哥在的时候,他这个秦王就是靶子。那时候虽然时不时的被压制一下,不过好歹会让他做些事情。

  可是现在大哥没了,他这个秦王就是首当其冲被压制的,现在是明摆着的要去扶植老三了。

  扶植老三是做什么的,自然也就是牵制他这个秦王了!

  朱棣这时候岔开话题,问道,“侄子,下个月咱几个回去,能不能把自家小子给带回去?”

  朱樉就立刻说道,“是这个道理,允炆那小子下个月就要去杭州了,没理由让你堂兄弟们在大本堂读书。”

  “二叔,我可舍不得我尚炳弟弟。”朱允熥就笑着说道,“他们和允炆的情况又不同,你们也都知道这个道理。他们都是亲王世子,还是在京城多留几年好一些。正好皇祖父年龄也不小了,我们这些小辈的该尽孝。”

  “尽孝?”朱樉非常不乐意的说道,“你皇祖父能看几次尚炳?”

  朱棡咳嗽一声,提醒说道,“二哥,这话传出去了可不好。”

  朱樉立刻偃旗息鼓,他当然不怕老朱会杀他。但是现在在应天府,要是被揍一顿就不划算。

  朱樉就看着朱允熥,严肃起来,“磕头的事咱几个心里都有分寸,迟早的事,咱几个也不至于磕不下去。你是太孙储君,咱几个虽说是长辈,那也是臣。”

  朱允熥客气说道,“二叔言重了,就是二叔几个回京,我也是要行家人礼,到底是晚辈。”

  “咱可得把丑话说前头,真要是有什么事,你得让咱几个回来。”朱樉无比严肃,对朱允熥说道,“咱几个只带几十护卫,你不能拦着咱几个!”

首节 上一节 49/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