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38节
可是心里头还是忍不住感慨,这哪里是十三岁的半大小子该有的心智啊!
简单的寒暄几句,朱允熥就离开了中军都督府。
待遇提升的朱允熥进入武英殿的时候没有被阻拦,这肯定是朱允炆梦寐以求的待遇。
老朱看了一眼朱允熥,说道,“学了些什么?”
“我说我翻了几次《孙子兵法》,李九江就在说庙算。”朱允熥回答说道,“我觉得挺有意思,比较敌我的条件,估算战事的胜负,是要慎重。”
老朱点了点头,又问道,“知道咱为何要你过去?”
“怕他们多想呗,觉得昨天的事让他们心里头有想法。”朱允熥就说着自己的想法,“再一个,除了安抚一二,也是他们是祖父留给我的左膀右臂。”
老朱一边批着奏章,一边说道,“是有那些心思,你还少算了他们的出身。徐辉祖到底是徐达的儿子,九江又是保儿的儿子。咱就是那么信任、重用中山王,也时常让保儿为副将。记好了,兵权你的抓手里,要不然做不成事。”
老朱继续说道,“中山王太有本事,在军中威望高。保儿也好,常开平也罢,他们有本事固然不假,也是咱用作制衡中山王。现在军中有颍国公、凉国公,也能制衡一二。九江是勋贵,更是外戚,和那些人尿不到一个壶,你得用好。”
李文忠能打、有本事,算得上是军方三号人物。老朱扶起来这个争气的外甥,又何尝不是在制约徐达、掌控兵权呢!
朱允熥点了点头,制衡确实是皇帝应该掌握的权谋手段之一。
老朱指了指一份奏章,说道,“拿回去看看,上头有八百字。你给咱看看这里头到底说了些什么,所奏何事。不用草拟旨意,先学会看奏章再说。”
第54章
朱允熥带着一份奏章回到了柔仪宫,要开始好好的学习了。
奏折,这是笼统的说法。
按内容可分为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及贺折四种,有事报告皇帝,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这也就是‘题奏本章’。
朱允熥手里的是题本,开头就是‘左佥都御史凌汉,跪’。
奏为凉国公强占东昌民田,蓄养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驱赶御史。
朱允熥微微皱眉,蓝玉嚣张跋扈的事情早就不是秘密,只是看看凌汉的奏折,这也就是专门调查、弹劾蓝玉。
朱允熥想了想,问道,“这个凌汉是什么人?”
张福生立刻回答说道,“凌汉以明经举荐至京师,历任司经局正字、会稽知县,后升任监察御史、巡按陕西,擢右都御史。”
朱允熥愣了一下,因为奏折上的凌汉官职是左佥都御史,正四品。而右都御史则是正二品,是仅次于左都御史。
张福生看出来朱允熥的疑惑,解释说道,“凌汉审案公正,只是他和左都御史詹徽交恶。此前御史桂满弹劾凌汉失职,先是被贬为刑部侍郎。不久改任吏部侍郎、礼部侍郎,又降任左佥都御史。”
朱允熥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看来这奏折是老朱精挑细选送过来的。
凌汉就是在调查蓝玉的各种不法之事,而他又和詹徽有恩怨。
朱允熥仔细的看着奏折,虽然他和蓝玉的关系人尽皆知,只是有些时候也不能只是想着那些关系。外戚要是不能约束好,麻烦事肯定会多,更何况还是蓝玉这样的悍将呢。
朱有容开开心心的端着茶进了书房,看到朱允熥手里的奏折吓了一跳。
随即她紧张又期待的问道,“小弟,这是皇祖父让你看的?”
“嗯。”朱允熥回答说道,“要是皇祖父不允许,不要说把它带回来了,就是翻看都不行。”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朱有容立刻眉开眼笑。
朱有容就说道,“以前听父王说过,原先有个大臣每次上奏章动则七八千字,且语意艰涩。有一回皇祖父实在气不过,将那人痛打一顿。”
朱允熥倒是知道这个人,也就是茹太素了。他的‘万言书’让人津津乐道,同时也是‘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的当事人之一。
不过这个据说‘抗直不屈’的官员已经因为连坐而死。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那也是好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要不是痛打那人一顿,说不定还有其他官员上奏折就要卖弄文采。”
大臣的奏折也有可能只是肉麻的在请安,或者是直接给皇帝一篇锦绣文章,根本找不到重点。
朱有容稍微聊了几句就准备离开,她可不想在这时候耽误了小弟的大事。
朱允熥想到些事情,对朱有容说道,“大姐,你明天出宫一趟。就去问问外祖母,就说如果王府缺银两,我能帮她筹一些金银。”
朱有容非常不理解,“小弟,外祖母那边不像是缺银钱。前些天她还问了,说我们若是缺了钱就去找她要。”
朱允熥就说道,“王府不缺钱?那应该是我误会凉国公了。”
“凉国公?”朱有容更是搞不清楚状况,“这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朱允熥笑着解释说道,“你就这么和外祖母说,她肯定能知道我的意思。”
朱有容若有所思,“那好,我明天就出宫传话。”
朱有容前脚刚离开,朱忠就来求见。
见到朱允熥后,朱忠直接说事,“殿下,武定侯世子明天就能回京。”
“好,我知道了。”朱允熥点头,“跟着过去的人说了些什么?”
郭镇去‘请’周德兴回京,肯定不会是单枪匹马的,跟着一起过去的人里也有锦衣卫的人。
朱忠立刻回答说道,“据说江夏侯当场就晕了过去,救醒后就在号哭。侯府上下人心惶惶,有府里人想要偷拿细软,被拿住了。”
“大难临头各自飞!”朱允熥微微摇头说道,“行吧,犯了这样的事,他们也难好过。”
周德兴被气晕了也好、被吓昏了也罢,都改变不了一些事情。
周骥做出了这样的事情,他只有死路一条。周德兴教子无方,肯定也是凶多吉少了,这些都是注定的事情。
现在唯一的悬念,看来也仅仅只是皇帝会不会从重处罚了。
考虑到老朱以前的狠辣、严酷,江夏侯府上下可能下场会无比的凄惨。
看完奏折的朱允熥仔细的在思考,蓝玉的事情不能不重视。
以后还要留着有大用,如果他继续这么嚣张跋扈、横行不法,到时候不处罚都不行。
猛然间朱允熥想起来事情,周德兴明天就要被带回京城了。从一开始的时候,这件事情基本上都是交给他来处理。
得抓紧时间才行,既然是杀鸡儆猴了,也需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朱允熥朝着武英殿走去,这件事情还是不能擅自做主。哪怕此前老朱授意了,可是最终的一些具体处罚等等,还是要老朱点头才行。
要不然朱允熥这里做了决定,老朱那边给否了。到时候就不是露脸了,是把屁股给露出来了!
“祖父,明天江夏侯就能入京了。”朱允熥说着情况,“我过来问问,只杀江夏侯父子可好?”
老朱看了一眼,说道,“那还不够,爵位得废黜。朝堂上的勋贵太多了,咱以前找不到罪名也就算了。现在找到了,能废一个是一个!”
老朱对勋贵越来越严格,利用胡惟庸案,将一些死去的勋贵也安上罪名,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废黜爵位了。
周德兴的儿子犯下如此大罪,要是轻饶肯定不行,那只会助长勋贵的跋扈气焰。
朱允熥就说道,“就不满门抄斩了,爵位废黜之后,该流放的流放。他府中的亲眷安置各地卫所,给个官身好歹也能活下去。”
老朱看着朱允熥,问道,“那畜生如此不敬,就这般放了他?”
“江夏侯一介布衣,厮杀半生才得了爵位。现在爵位没了,周家的荣华富贵也没了。现在将他们安置出去,比杀了他们还难受!”朱允熥就解释说道,“到底是江夏侯,总该给他留个香火对不对?”
老朱沉默不语,许久后才说道,“他还有两个儿子,最多只能给个百户。周骥那畜生的儿子不得为官,要不然难消咱心中怒气!”
百户,官阶正六品。
如果是以前,周德兴的次子、三子肯定也是先以勋卫的身份入宫,放出去轻轻松松也能得到四品左右的官职。现在只是正六品,这肯定不好受了。
而且大明的军事制度是卫所制,周家的这些人要被编入军户了。军户为世袭,且管理颇严格,除籍十分困难。
朱允熥就说道,“我本来也没打算让他们当个高官,正六品我都嫌高了。”
老朱随后继续说道,“咱要杀他全家,你去求情,明白了吗?”
朱允熥没有开口,好像是默认的样子。
老朱进一步说道,“江夏侯就给他体面,到底是咱从小到大的兄弟。那畜生凌迟,让你三叔去监刑。”
历史上的朱棡在蓝玉案当中,奉老朱旨意把三个侯爵曹兴、曹泰、韩勋凌迟。现在只是一个侯爵世子,算是降低级别了。
朱允熥也补充说道,“这个事情就不拿到朝堂上去说了,行吗?”
老朱哪能不明白朱允熥的意思,说道,“明天就让勋贵及其世子去中军都督府,你好好的立个威、施个恩。那些人啊,亲近你不假。只是那些人也不好收服,你要加把劲才好!”
第55章 处置
朱允熥有些恍惚,才刚到巳时,也就是九点,还在守灵的他就被张福生提醒要去中军都督府。
下意识的给朱樉这些没有大事不准上朝的藩王们告个别,就匆匆朝着中军都督府而去。
“我还不是皇太孙、还不是皇储,现在就这么忙了?”一边走,朱允熥一边纳闷,“不是要让我提前适应工作狂的模式吧?”
老朱知道打天下有多难,所以忧患意识也重,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甚至没有之一。
前几年,大明不只是有早朝,还有午朝和晚朝。他也曾在八天的时间里处理了近一千两百份奏章,他不只是偶尔如此,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着工作狂的样子。
对自己狠,对手底下的官员也狠。当初太子朱标在世的时候,老朱也一次次的提醒要勤政。
想着这些,朱允熥不寒而栗,自己的好日子可能也到头了。
中军都督府的气氛无比凝重,虽然此前已经来过一次了,也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如何处置江夏侯,今天就能知道答案了。
看到朱允熥坐在主位,一众勋贵立刻行礼。
“都平身吧。”朱允熥平静开口,说道,“这事我也不想让那些文官知道,自古就该文武泾渭分明。这些年文官武官都互相看不顺眼,你们聪明点,这事让他们知道了,你们也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