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315节
这个时候就是先直接跪下,或许等人齐了才好,或许是等到陛下想要开口了就会说出事情。
哪怕是常升、蓝玉等人,在这个时候也是不敢多说什么。甚至蓝玉觉得自己有些后悔没有早点去关中,这样就可以躲开这些是非了。
对于蓝玉来说,打仗之类的事情才是他该发挥的地方。朝堂上的一些勾心斗角等等,他是真的不愿多插手,也不觉得自己擅长那些。
只是现在就算是有些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他还在京中,那就躲不过去。
眼看人是来齐了,朱允熥说道,“张福生,将东西给他们看看,让他们想好了再怎么开口和朕说。”
皇帝神情不好、语气不善,更加让常升等人有些紧张了,这可不是什么边关大事之类的,因为文官、勋贵都在其中,正常来说这两个集团泾渭分明啊。
这有到底是闹出了什么样的事情,才会让皇帝对于这两大集团都有不满呢,这叫个什么事情啊!
纳闷归纳闷、诧异归诧异,可是该知道一些原因的时候,那肯定也是需要知道原因才好。
张福生手持密信在一众重臣面前展示,不要说茹瑺这些人了,就算是蓝玉、常升等人也都是紧张的在阅读着密信上的内容。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吓一跳,一个个的都开始汗流浃背了,也都不觉得自己被叫过来是莫名其妙了。
真的要是认真开始计较,这一个个的也都算得上是牵涉其中了。
勋贵那边就不用说了,水师的一些将士都是五军都督府派出去的人,还有俞通渊这类勋贵。这么一看的话,勋贵这边算得上是落不得好了。
而文官们就更加紧张了,户部管着钱财,吏部和礼部、鸿胪寺等派遣的官员使节,而刑部自然也就是有着查案、刑律之权。
此前文官们还试着想要从皇帝手里夺回市舶司的控制权,不管是直接归六部,或者是分到地方布政使司,这基本上都是文官的势力范围,可以确保他们的利益。
毕竟不管怎么看,海贸都是获利颇丰的,在文官系统的人看来,拿下了市舶司的控制权、主导了海贸,国库可以更加充盈,他们的权力也会更多。
可是现在好了,海贸还没有正式开始呢,这些所谓精挑细选的一些官员当中就冒出来了不少蛀虫,这些人就在试图从海贸之中获取私利。
朱允熥冷哼一声,问道,“说吧,现在有何想要对朕说的?”
蓝玉、茹瑺等人态度干脆,齐声开口,“臣等失察,还请陛下责罚。”
朱允熥就笑了起来,开始阴阳了,“责罚,朕现在是该如何责罚了?是你们这些人失察,还是朕识人不明,用了你们这群人、选了那些蛀虫!”
百官们对此好像也是比较麻木的,主要是皇帝现在还在阴阳,那就不算是彻底的暴怒。眼前的这位皇帝有些时候就是言语刻薄,这也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情。
这位皇帝在还是储君的时候,甚至还只是皇孙的时候,就有些牙尖嘴利,有些时候就是抓住了一些人的言语漏洞在不断地攻讦等等。
朱允熥看向陈迪,直接质问,“礼部选的就是这么些个东西?让他们为使节出使诸国,这是去教蛮夷贪赃枉法,还是打算借着我大明旗号盘剥那些蛮夷?”
陈迪连连磕头,连忙说道,“臣有罪!臣定会严查,臣未能约束本衙官员,请陛下责罚。”
朱允熥随即看向茹瑺问道,“你呢?朕才让你对百官考评,这吏部好啊!不愧是衙门门槛高,自家官员贪赃枉法,还去考评别人,你们是如何心安理得的?”
茹瑺也是连连磕头,“请陛下责罚!”
这已经是无法辩解的事情了,吏部本来就是实权部门,掌管着文官的晋升、考评等,可是现在有吏部官员卷入贪腐,这就是立场不正了。
这样的一个情况,自然会让茹瑺无比尴尬,吏部现在还真的没办法说自己无辜。
朱允熥看向郁新,笑着问道,“朕的钱袋子,要疏浚运河的钱怕是不够吧?朕要是把市舶司归给你们,是不是就够了?”
郁新连连磕头,这个时候哪敢顺着杆子往上爬啊。
朱允熥就继续问道,“你们管着多好,五军都督府掏着出海的银子、对将士的赏赐,户部打发个一万两入国库,当官的家里堆着金山银海,这多好!”
夏原吉都在为郁新感觉到难堪,户部算是对市舶司最执着的衙门,毕竟关系着海量的银钱等,可是现在户部屁股不干净,这不是明摆着让陛下讽刺么!
朱允熥随即扫视了蓝玉等人,“五军都督府还是冤了,出钱出人,说不定还要打仗。朝廷的封赏哪够啊,自己动手多好,赚的更多不说,还不用担心上官贪墨。”
蓝玉等人也是无比尴尬,其实军中一直都有截留一些战利品的习惯,大家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赢了,皇帝也不会较真。
朝廷完成了战略目标,该封赏的也会封赏。将士们再私自留下一些战利品,也算是无伤大雅。
可是现在倒好了,水师那边算是开窍了,知道海贸赚钱,这是一个个的都想着先不当军人了,先想要当商人赚一笔再说,然后再去考虑军功等等。
这已经不是一举两得、鱼和熊掌兼得了,这是从头到尾都是要得到好处,朝廷有没有什么损失之类的,完全不用在意。
打仗就是为了军功、升官发财,现在先发了财再说,捞到手的可比当官、封赏多不少。
这些文武百官一个个的都是脸色不好看,哪怕是没有被点名的暴昭和练子宁也都没觉得这是逃过了一劫,这一个个的也都是心惊胆战。
陛下没有提及他们,不是因为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多么无辜,而是他们可能已经是让皇帝无比失望了,现在都已经开始懒得搭理这些人了。
现在没人可以独善其身,出现这么一桩窝案,这已经不只是一个衙门的责任了,大家或多或少的也都是会有些责任。
只是武英殿里的这些人也并非特别的担心,眼前的这位皇帝并不是喜欢搞株连的性格,不会像洪武皇帝直接从上到下直接给清洗一遍。
最主要的是各衙门虽然是有责任,不过暂时来看也不算是直接的责任人,所以在这个时候自然也就不需要战战兢兢的了。
朱允熥也懒得多说什么,“明天上朝,北镇抚司去奏事。锦衣卫去听着,听听其他人是如何办事的!”
蒋瓛欲哭无泪,可是在这个时候也只能老实的听着,出现这么大的失察,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自然是会陛下责罚。
而茹瑺等人也一个个的不敢有丝毫的意见,如果没有办错事等还有机会争辩、坚定自己的立场,可是现在不要说露脸了,屁股都漏出来了,哪有底气在陛下面前说什么立场呢。
其实大家也都明白,现在私下里商议处置方案也没什么问题,可是陛下就是要在朝堂上公开这些事情,就是为了让一些人丢脸、就是为了将这件事情闹大。
这是很明显的事情,让皇帝给抓住了把柄,这不是要去奚落百官,这是要进一步的掌控大权,皇帝这是明摆着更加不会将市舶司、海贸的权力下放了。
事情还没完全成功就有一大群贪官污吏出现了,这要是权力下放了,那还了得!
一些官员虽然面面相觑,也确实觉得心有不甘,可是在这样的一个形势下,他们好像也只能默认有些事情就算是想要去争取,难度也是在提升。
眼前的皇帝也绝不会错过这样的一些机会,毕竟是洪武皇帝的孙子,擅长利用各种方式高度集中皇权。
什么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就是最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样的事情暂时来看在大明就没有任何出现的机会。
第381章 不省心的宗室
朱允熥非常的忿怒,对于一些事情几乎是忍无可忍了。
他确实会借着这件事情来进一步的集中皇权,但是绝非是说他想要看到大规模的窝案发生。
这不符合他的利益,这也是不符合大明利益的事情,没有人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更不会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集中皇权。
等到一众重臣离开,朱允熥不无感慨的说道,“本来还觉得济熺几个要走了,心里还有些舍不得,现在可倒是好了。”
张福生连忙小心问道,“殿下,是不是该召诸位世子了?”
朱允熥看向道衍,问道,“大和尚,你觉得朕是不是要召兄弟们来议议这些事情?”
道衍斟酌片刻后说道,“回陛下,臣以为此间事情,诸位世子未必知情。”
夏原吉也是认可道衍这些观点,虽然现在的陛下是天下至尊,可是对于当初一起读书、一起玩闹的兄弟们还是有些感情,那自然就不能轻易去说坏话。
另一方面来说就是现在那些世子们基本上也就是世子,虽然成亲乃至生子,可是在各地藩王府之中也基本上是不管事,只是世子而已。
这自然也就意味着有些事情他们未必知情了,有些事情可能就是那些藩王们做的。
另一方面自然就是即使这些世子们对于事情有所知晓,可是谁让他们现在不是各自王府的话事人呢,既然都做不了主,事情也就不好怪罪他们。
道衍就继续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这件事情实在太大,当奏禀太上皇陛下,请太上皇陛下定夺。”
夏原吉就忍不住看了一眼道衍,这个大和尚还真的是非常狡猾,不过这么一个主意显然是非常好的,可以让陛下少很多的麻烦。
这么大一件事情,太上皇肯定是会知道,这一点毋庸置疑。既然太上皇知道了,就让他去处置那些宗室藩王,这样更加名正言顺了。
除此之外就是朱允熥这个皇帝就可以再次美美的隐身,等到事情办成了再出面,对于他来说名声也可以更好一些。
更何况大家也都清楚,洪武皇帝在位的时候从来都不担心皇太孙掌权。而现在承康皇帝也是一样,从不在意太上皇对朝堂之事非常了解。
现在有了一些难办的事情就让太上皇陛下出面,这也是当今天子的一贯作风,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朱允熥仔细想了想,笑着说道,“这事情他老人家肯定是知道,瞒是瞒不住了。只是事事都要麻烦他老人家,这也说不过去。”
道衍他们自然也都明白这件事情肯定瞒不住老朱,也觉得没有隐瞒的必要,最多也就是希望老朱出面解决宗室方面的一些问题。
毕竟老朱出手比较合适,到时候就不只是君臣了,这也是父子,教训的再厉害也都是天经地义。
朱允熥仔细想了想,说道,“还是先召诸王世子吧,这些事情他们也该知道。”
虽然皇帝没有采纳建议,但是道衍等人也习以为常了。虽然这位天子是比较虚心纳谏的,但是绝对不代表对于大臣的建议就是言听计从。
其实道衍他们也都明白,这件事情当中自然是有藩王卷入其中,但是和在京的这几位关系不是很大,看似不需要迁怒他们等。
只是这些人到底是大明的亲王世子,不出意外的话都是要承袭王位的,还个个都是一些显赫的王爵,那自然也就需要认真对待了。
和天子一起读书的情谊自然是有的,可是如果因为这些原因就肆意妄为,那就不好了。
朱济熺等人一头雾水,这都是在准备着回藩呢,虽然觉得应天府挺好的,可是这一个个的也都知道在应天府哪有在王府自在,都盼着回去呢。
朱允熥开门见山,说道,“张福生,将奏章给他们看看,也开开眼界,该知道以后如何让王府赚到更多银钱。”
大阴阳师又开始发力了,朱济熺等人一个个虽然一头雾水,可是心里也开始紧张起来。
都是一起长大的,自然也有所了解。尤其是朱允熥成为储君、皇帝之后,阴阳怪气更是一种习惯,哪怕现在看不出喜怒,也让人心里忐忑。
甚至可以说如果皇帝是愤怒的样子反而更好,那么大家心里反而有底。而现在这样什么也不说的,才是最为令人感觉到心惊肉跳了。
奏章在几个人面前传阅,一个个的脸色也都是非常的难看、不免也有心惊肉跳的。
秦王府那边又出了幺蛾子,户部采购的一些铁器等是次等品,这都是要用来海贸的。哪怕朱尚炳也知道海贸的铁器不算精致,但是也不能太差。
朱济熺也心惊肉跳的,本该是晋王府负责采购的一批茶叶、茶砖等,也都是以次充好的,这其中肯定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
六叔那边也没好到哪去,楚王府负责采购的一批瓷器也是以次充好。
虽然现在朱济熺等人也都听说过海外蛮夷,最喜欢中原王朝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可是现在这些个东西即使不是最好的,也不能是最次的吧?
朱尚炳连忙跪下,痛心疾首的说道,“启奏陛下,臣弟对此全然不知,必然是王府管事办事不力,臣弟请陛下恩准,令父王彻查此事!”
朱济熺也连忙跪下说道,“陛下,父王常年在处置西北边关、要塞之事,一应采买之事并不知情。臣弟还请陛下降恩,臣弟定彻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