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285节

  但是现在好了,他被留在应天府了,被朝廷授之官职。不知道的人会觉得这是太孙将人留下来当做质子,好似以此可以让胡季犛投鼠忌器一般。

  常升就赶紧回答说道,“好似也没多大事,就是加了几个毂辘,打的远一些不说,好似也能准一点。”

  虽然现在还没有什么红衣大炮之类的,可是一些火炮也存在。威力有大有小,守城的大铁炮自然威力比较大,这也不用争。

  水师的一些大船上也有火炮,这不是大明才有的改进,在元朝时一些大船上也是有着一些火炮了,也是一直都在努力的改进着。

  只是后坐力等问题,这对于不少战船也必须要考虑。尤其是一些威力比较大的火炮,开一炮的话甚至可能让船只航向有些变动,或者是甲板开裂。

  “这事情你怕是也不太清楚,我再让人问问。”朱允熥有些期待了,“这安南人还是有点本事,真要是做了点事情,那就值了。”

  这些自然也是朱允熥的心里话了,他确实就是这么想的。将黎元澄留下来,可只是单纯的想着什么质子不质子的。

  谁让黎元澄在安南的时候就号称是火器专家呢,对于改良火器有着独到的见解。现在将他留在应天府,可以帮助大明改进火器了。

  这才是将价值发挥出来,留在安南只能帮助胡季犛谋朝篡位,在大明就是有机会成长为兵器家、火器之神,这得是多划算的事情啊!

  朱允熥开始得意起来了,此前安排的一些事情,虽然经历的时间看似是稍微长了点,但是好歹看到了一些效果。

  这可能也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后续说不定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收获,这些也是更加值得让人期待的一些事情了。

  和常升稍微的聊了一会儿,不只是政事,也有不少的家事。毕竟常升的身份不同,他不只是开国公,同样也是朱允熥的舅舅,他的坚定支持者。

  “去让人和太孙妃说一声,安排一下明天就去开平王府。”朱允熥开口对张福生说道,“对了,你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事情如何了?”

  张福生立刻跪下,感恩戴德的说道,“蒙殿下赏识,奴婢不日就能升任掌印太监,陛下已经令人传来口谕了。”

  现在的张福生可以骄傲的称自己是‘太监’了,其实如果到了少监级别就可以称为‘太监’,但是到底情况特殊,掌印太监那是太监的顶峰。

  太监,这可不只是一种身份而已,这对于不少人来说也意味着官职。不是所有的阉人都可以被称为宦官,更别说是太监、大监了。

  “这是应该,你做事勤勉、仔细,还是好的。”朱允熥对于身边人还是比较宽容,也不吝啬肯定,“以后好好办事,莫要辜负我的期望。”

  张福生自然是连连叩头、表述决心,这也不是做做样子,这也他内心真实的写照。

  宫里头的宦官可不少,一心想要向上爬的人更多,很多人可能有些能力,但是没有出头的机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能够为太孙效力本身就是极大的机遇,太孙这么几年来对张福生重用、提拔不假,也没有因为一些小事动辄处罚,这就看似更加值得感激了。

  朱允熥自然也懒得多去管张福生的一些感激,他确实是喜欢能够做事的人,也喜欢用着顺手的人。

  张福生能够得到重用,不只是朱允熥的信任那么简单,归根到底还是能力的问题。要是没有点本事,真就是给了机会也把握不住。

  毕竟在朱允熥的身边做事看似是风光无限、地位超然,可是一再犯错的话,那简直就是取死之道了,没有能力再多的信任也是白搭。

  得到了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好消息,朱允熥肯定还是非常开心,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现在他组建出来了第一支全火器的军队,大明的火器在持续的发展,依然是站在这个世界的最前沿,这本身是值得开心的事情。

  但是朱允熥也知道这还真的不能算是他的功劳,这些无非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已,他看似也就是在摘现成的果实。

  火药从发明到现在已经千年了,被投入军事也有五百年的历史了。在战争当中展现出不俗的威力,那也有两百年的历史了。

  这就是清晰的发展脉络,朱允熥看似是推动了一下。可是如果他不这么做,历史上的朱棣会在十几年后就组建出全火器的部队,就是这么简单。

  而现在朱允熥在做的事情就是给与一定的资源,持续的推动和改进,让大明的火器发展的更为顺畅,威力如果能够更大一些自然就最好不过了。

  慢慢来吧,大明的火器现在称得上是独步天下,在这个年代的战争当中也堪称无往不利、威力绝伦,这看似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只是朱允熥的要求更高一些,现在的这些火器虽然发展的不俗,但是距离他心中的火器还有不少的发展空间。

  这也就意味着持续的改进和发明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绝对不能因为现在的一些进步就沾沾自喜,更不能认为火器的发展已经到了顶峰。

  差的还远着呢,或许也应该考虑投入更多的资源,看看能不能努力的去证明一个正确的方向,然后持续的投入资源、引导。

  这些对于朱允熥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将有限的资源投入进去,那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能够创造出来更大的价值,得到更多的回报。

  这件事情确实值得朱允熥好好的去想一想,值得他认真的去研究一下操作的空间。

  只是现在需要赶紧继续处理一些政事,不管是他的生辰即将到来,或者是大典很快就要开始了,也都改变不了政事依然很多的现实。

  天底下时刻都在发生一些事情,根本不以朱允熥的意志为转移。既然发生了一些事情,那自然也就是需要抓紧时间去处理好才行。

  大事即将到来当然令人开心,但是朱允熥没必要因为大典的事情就过度欢喜,毕竟有些事情在他看来顺理成章,处置政事才是他的本职工作。

  登基等等只是他应得的东西,没有人可以改变这样的一个事实,没有人能够在这件事情上给他制造更多的麻烦。

  这可不是盲目的自信,这就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看出来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来这样的现实。

  处理好这些事情之后,朱允熥还需要去西宫借孩子呢。想要从老朱手里带走朱文垚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老朱虽然认常蓝氏这个亲家,不过也有限。

  在老朱的眼里自然是他的子孙后代才是真正的自家人,要是因为所谓的亲家而劳累等等,老朱可就不会高兴了。

  尤其是涉及到自己的宝贝心头疙瘩,那么这件事情自然也就变得更加敏感了。

  在有些时候,老朱刻薄的不近人情,这一切似乎也都是大家都非常理解的事情了。

  虽然可能是要挨老朱的一顿骂,但是该做的事情还是需要去做,这对于朱允熥来说也不会是什么真正的压力。

  要来自己的亲儿子,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啊!

第349章 多做事

  朱允熥带着老婆孩子去了趟开平王府,常蓝氏是开心的,朱文垚也是开心的。

  一个是看到了外孙,看到了外重孙,一个则是因为看到了新的玩伴。

  常蓝氏十分虚弱,关心的问道,“殿下,老身僭越了。真要是到了那时候,老身的身后事该如何安排?”

  朱允熥自然就说道,“自然是和外祖父在一块了,以开平王妃之礼办。到那时,我多半是带着妙锦过来一趟。”

  常蓝氏就安心了,至于说朱允熥过来也没什么问题。前些年皇帝还偶尔去祭奠大臣呢,常蓝氏得到这样的待遇自然也没什么问题。

  常蓝氏小声问道,“老身怕是熬不住,殿下登基之后的年号是如何定的?”

  “祖父有意定为承康。”朱允熥笑着说道,“我父王为孝康皇帝,我自然是承孝康皇帝之大统。我娘为孝康皇后,我大哥只能是虞怀王了。”

  常蓝氏对此也没有任何的意见,朱雄英当年只是皇长孙,理论上是郡王级别。但是当年的朱雄英薨,是按照亲王级别入葬。

  而朱标、常太子妃被追封为帝后,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任何人对此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好意外的。

  常蓝氏有些担心的说道,“殿下,老身别的倒也没什么好担忧的。只是常升本事不够,万万不能让他做大事。”

  为人父母的自然是希望看到孩子有出息,可是有些时候也需要看清楚现实。常蓝氏就非常清楚常升的本事一般,甚至可以说相当一般。

  考虑到开平王妃家大业大,以及身份特殊,真的要是给常升安排一些特别重要的任务,那似乎也是说的过去。

  只是他的本事有些不够瞧,重用他的话,那自然也就是在害他。毕竟办砸了一些差事的话是要承担责任,就算是身份特殊也不行。

  朱允熥对此心里有数,连忙说道,“外祖母放心就是,真有军国大事,肯定还是凉国公去做。二舅、三舅本事如何,我也心里有数,自然不会乱来。”

  任人唯亲之类的事情没必要反对,只是也需要量力而行,真的赶鸭子上架的话显然就不太好了。

  常蓝氏没有不高兴,欣慰的说道,“做些力气活,那是他们该做的。大事朝中有不少有本事的人,他们来做就是。”

  旁边站着的常升没有一点不高兴,自己的本事如何,他自然也心里清楚。真的要是让他去带兵打仗肯定不行,他自认为没有那些本事。

  可是如果让他镇守应天府、必要的时候出去巡视各地卫所,那都没有问题。只要不做一些可能犯大错的事情就行,没多少技术含量的事情可以做。

  开平王府家大业大,现在也地位特殊,常升也不追求有多少功绩,保住家业对于他来说就足够了。

  徐妙锦一左一右抱着两个孩子,“外祖母,继祖过两年送去宫里伴读。文垚到时候还是要跟着皇祖父,上午读书、下午玩闹。”

  朱允熥也笑着说道,“我也是这般想的,定下来的也就是几个亲近人家的子弟。宗室里头一个不要,我总得想着文垚以后的事情。”

  常蓝氏关心的问道,“殿下,老身也知道继祖。看着是伶俐的孩子,只是有些犟、脾气也不太好,也是老身给惯的。”

  “继祖也好、徐钦也罢,我想着的都是品行最重要。”朱允熥笑着说道,“读书不一定要读的多少,懂道理就行。在大本堂读书,我也能时常去看看。”

  这待遇几乎是没谁了,虽然现在朝廷还是有着不少的勋贵或者外戚,但是能够有常继祖、徐钦这般待遇的,可以说寥寥无几了。

  只是大家对此也都没有什么意见,甚至可以说都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

  朱允熥就继续说道,“这几个孩子我得盯着,以后也是文垚的左膀右臂。除了品行,孩子们一道长大、关系也就和睦。”

  常蓝氏立刻笑着说道,“这是最好了,也是继祖的福气。以后开平王府的家业也都是他的,常升不争气,继祖就不能没出息了。”

  其实常继祖、徐钦如果真的平庸一点也都没什么问题,只是不好过于骄纵等等,所以该培养的时候自然也就需要好好的培养了。

  朱文垚扭头看着常蓝氏,奶声奶气,“祖祖。”

  常蓝氏笑的无比开心,连忙尝试坐起来,“小殿下,可安好?”

  朱文垚这一下就不给面子了,要不是爹娘说了很多次,他肯定不会叫人,主要是根本就不认识。

  但是常蓝氏不以为意,只是笑着说道,“老身这也是无憾了,就想着多撑一段时间,总不能误了殿下的大事。”

  这是常蓝氏的心里话,她现在只是想要撑到亲眼看到朱允熥坐上龙椅、穿上龙袍。她想着怎么也要撑到承康元年的到来,而不是在洪武三十年就走。

  毕竟她是朱允熥的外祖母,真的要是这个时候离开了,那么刚刚登基的朱允熥也就更忙了。

  朱允熥心里不是滋味,笑着说道,“那外祖母就好好休养,看着我治理好江山社稷,看着继祖长大,这才是最好!”

  “老身不愿多撑着。”常蓝氏倒是看得开,说道,“老身现在就想早些去见着你外祖父,就想和你娘说说话。我就一个闺女,这都走了二十年了。”

  朱允熥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虽然现在有了常继祖,确实给了常蓝氏更多的期待。但是内心当中还是有着很大的遗憾,毕竟亲生女儿走的太早。

  常蓝氏继续笑着说道,“常茂也不争气,走的也早。他那性子也靠不住,到了那头见了老常,说不定就是瞎说话。”

  蓝玉就连忙劝道,“姐,常茂不至于如此。姐夫那么利害的人物,还能让常茂受欺负了?”

  到底是蓝玉了解常蓝氏,毕竟常茂是常蓝氏亲自养大的。哪怕儿子不争气,那也是儿子,只可惜早年被发配死在了外头,也没能留个子嗣。

  要是他能多活一段时间,撑到朱允熥被册立为皇太孙,说不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可是没有如果,他没能等到那一天。

  在开平王府探望了一番,朱允熥和徐妙锦心里都不是滋味。先前来探望的时候就有了一些不太好的预感,而现在这种预感也是更加的强烈了。

首节 上一节 285/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