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280节
徐妙锦就继续说道,“臣妾原本是想着在殿下生辰之时赏赐宫中上下新衣。”
朱允熥认可的说道,“这么做自然也是最合适不过了,真的要等到我哦生辰之后再这么安排,显得就稍微有些刻意了。”
宫中的太监、侍女也需要赏赐,除了俸禄之外,有些时候也是需要赏赐衣服、用品,尤其是遇到了一些喜事的时候,更是需要赏赐才好。
当然朱允熥所说的‘刻意’,也就是掩耳盗铃罢了,这个时候赏赐新衣等物品,大家也都是心里有数的,皇帝寿辰的时候也不是回回都赏赐新衣。
现在这个时候来赏赐,确实就是为了朱允熥生辰之后的登基大典做些准备,这一切也都是为了让宫中看起来喜气洋洋,看着是更加的富贵。
该做的事情肯定都是要做好,这些也都是确确实实的大事,现在更重要的实际上也就是一些个细节方面的事情了。
毕竟相关的有司衙门都是在努力的做着一些大事,整个流程等等他们也都是心里有数,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些疏漏等等。
但是那些事情,很有可能也就是一些外在的、表面的,细节上的事情他们自然也在乎,可是到底不是摆在明面上,看似是不需要特别着急。
仔细的和徐妙锦聊着宫里的一些筹备情况,朱允熥心里头也算得上是比较安稳,看起来确实准备的不错。
虽然他这个皇太孙看起来不是特别着急,对于自己的登基大典好像不是特别的执着和认真,心态显得无比的平和等等,一点都不用担心的样子。
可是私下里有关衙门的人忙的脚不沾地了,老朱和徐妙锦也都是在帮忙,他们看似比朱允熥本人还要在意、重视登基大典的筹办情况。
不说事必躬亲、事事过问,可是时刻盯着一些事情的进展,这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也就是朱允熥看起来不着急而已,其他人该急还是要急,能够拿主意的人也非常多,方方面面都努力着呢。
看似事不关己的朱允熥早早的起床,然后不慌不忙的朝着武英殿走去,该上朝还是要继续上朝,该处理一些事情就需要继续给处理好。
“这天有些冷了。”朱允熥对张福生说道,“看着安排一下,宫中上下也该注意些清扫了。”
张福生快速的看了眼四周,心里头也跟着有些不太满意了,洒扫还是有些不太用心啊,这可是要误大事的,这些事情可不能容忍。
哪怕洒扫的事情不需要张福生操心,这不是他的职责范围。可是现在太孙都提出来了,那自然也就意味着张福生必须要记下来这事,该找谁找谁!
殿下登基的时候不会在树上绑上丝绸、彩缎弄出来一副富贵的样子,可是也不该是有着太多的落叶。
就算是如今的季节免不了一些落叶,可是及时清扫的话,自然也就不会看起来比较乱了,新皇登基怎么能是一副秋风萧索的样子呢!
看了眼张福生,朱允熥也不再多说什么了,响鼓不用重锤,有些事情他稍微表达一下意思,张福生这些人就可以将事情给办好。
笑了笑,朱允熥继续去操心自己需要做的大事,那些才是他应该去关心的事情。
至于这些细节的事情,自然也就是有人来做了,根本就不需要他过多的操心,有着很多人来帮忙收尾,大家各自做好该做的一些事情也就行了。
虽然看似守规矩,但是也不见得就是绝对。朱允熥只是在奉天门外微微点头,立刻有太监甩响净鞭,百官也就立刻跟上入殿。
哪怕也就是在走个过场而已,也稍微的做点表面文章,大家对此也都是心里有数,一个个的看起来也都不认为有什么问题。
说到底就是距离大典越来越近,有些事情可以稍微的装一下,而有些事情还真的不一定需要继续装下去了。
第343章 等不起
早朝就这么开始了,看似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大家也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哪怕知道接下来会有些大事,一个个的看起来也都非常平静。
皇太孙都不着急呢,其他人自然也就不要着急,尤其是在明面上不能表现的太欢喜,那是对皇帝的不敬,是大罪。
大概也是因为距离朱允熥的生辰越来越近,很多人也就会越来越着急,因为大家都明白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
在朱允熥的生辰之前,哪怕他现在大权在握、在观政、在理政,可是明面上这就是洪武皇帝的统治时期,任何人都不会因此有质疑。
但是在朱允熥的生辰之后,那就是新皇就要登基了,就要正式宣告洪武皇帝退位了。
陈迪等人自然也是在加班加点,红仓案在持续的推进着。这么一桩大案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是悬在头顶的刀,随时都有可能落下来。
时间不等人啊,这些人要是不抓紧时间将一些事情做好,那显然是无法让人满意的,这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
在朝堂上,不少人也都是在认真的听着一些奏报,该议事的时候自然是议事,该发表意见的时候也就是需要发表意见了。
在下朝后,朱允熥直接回到文华殿,也开始召见一系列的大臣。
暴昭刚刚到了文华殿,朱允熥就开门见山的问道,“这一次红仓案,你大约还能有多久时间给本宫一个回复?”
紧张的暴昭立刻果断的说道,“五天,五日之内臣等定会定好案、处置好犯官、士子以及乡绅等。”
朱允熥对于这个回答基本满意,不过还是强调,“五天,本宫倒是能够等下去。只是务必记好,及时是急着办案,也别给我造些冤案错案。”
暴昭自然赶紧应下,红仓案爆发的不是时候,对于他来说肯定也是不小的压力,方方面面的一些压力肯定是不会小。
最直接的压力就是来自于皇帝和太孙,这两位对这件案子实在是太在意了,所以暴昭等人就只能抓紧时间将这个案子给办好。
可是查案、审案,也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桩桩的线索需要梳理,也需要去查实,一些犯人也会负嵎顽抗等等,这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
更何况在这样的大案爆发的时候,方方面面的一些势力也会出现了,有人求情、有人阻挠,有些人看似在帮忙,可是也别有用心了。
不过现在的暴昭给了明确的态度,朱允熥自然也非常满意了。
其实他也明白,这个案子不算是完全结案,这只是阶段性的成果,只是将一些大事给查清、只是将这个案子给彻底定性,后续肯定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看着暴昭,朱允熥提醒说道,“这些案犯、首犯,刑部等现在是打算如何处置?”
这是要命的事情了,暴昭赶紧回答,“回殿下,朝廷自有法度,臣等以为当以朝廷律令为准,一应犯人自然当严惩。”
朱允熥也觉得暴昭这么说没什么问题,“这么说来倒也不错,只是本宫生辰前后杀人、正法,你觉得合适吗?”
暴昭顿时表明态度,说道,“回殿下,臣等定三日内将首犯、要犯正法,若是有其余漏网之鱼,查出后再行处置!”
朱允熥虽然是皇太孙,但是好歹也是储君。在他生日的时候杀人,那显然是不太合适。而他登基的时候去杀人,那显然也就是更加不合适了。
这可能也是一些犯人现在侥幸的理由,觉得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对于皇太孙来说太重要了,为了好名声可能会选择不杀人。
现在咬咬牙坚持住,那就不用丢脑袋了。按照他们对于一些事情的理解,新皇登基就是大赦天下了,到时候就算是可以转危为安了,可以平稳落地。
就算是可能会遭点罪、就算是可能有不小的损失,但是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保住了性命才是第一位。
官衙这边现在是在抢时间,要在皇太孙登基之前将一些案子给定下来。而对于不少犯官来说,他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拖延,拖出一条生路最好。
让暴昭离开之后,朱允熥将练子宁叫到了文华殿,“说说吧,这一次三法司查案,审的如何了?”
练子宁规规矩矩的回答说道,“回殿下,臣等奉旨查案,现已查出大小犯官一百七十余人,牵扯出涉事乡绅等七百余人。”
朱允熥就冷笑着说道,“这只怕是九牛一毛吧,这些人只是查出来的。再仔细查一查的话,只怕是能查出来更多的人了。”
练子宁自然也不好回答了,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现在虽然是查出来了一些人犯,现在也是在不断的加紧审案,牵扯出来更多的人也是很有可能的。
朱允熥随即关心的问道,“现在这些官员呢?你觉得这次案子,到底是哪个衙门该负起此责?”
这就是非常得罪人的事情了,这对于练子宁来说显然也是非常要命的事情了,一不小心可能就是葬送他的仕途、官声,但是也不得不回应。
咬了咬牙,练子宁说道,“回殿下,臣以为户部当承担此责任。涉事官员之中,户部牵扯最多。”
旁边的夏原吉心里直哆嗦,因为他和郁新的关系非常好,现在户部要是承担这个责任,郁新这个户部尚书自然也就是没办法轻易脱身了。
可是夏原吉也都是非常清楚,红仓案这样的一些事情,户部想要独善其身是根本不可能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案子户部肯定是被罚的最惨。
朱允熥微微点头,随即说道,“好,这些事情你们三法司抓紧时间来办,本宫这边拖不下去。”
练子宁对此也是心里有数,说到底就是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对于太孙来说非常敏感,继续拖下去的话,皇帝和太孙都要暴跳如雷了。
朱允熥随即继续问道,“真要是处置户部,你觉得这一次是尚书领责,还是其他人领责。”
这一下练子宁就更加的哆嗦了,说到底他就是正三品的大理寺卿,和正二品的户部尚书还是有着两级的差别。
不过练子宁也非常清楚,他必须要站出来。说到底就是大理寺是掌刑狱案件审理,这就是大明的最高法院了,自然也就要承担此责。
练子宁小心翼翼的回答说道,“回殿下,臣等审查此案时,未曾发现户部尚书有失责之处,更没有卷入其中、贪赃枉法之举。”
夏原吉松了口气,他的‘恩主’看样子是有机会全身而退。不过想想看也正常,他了解郁新,真的没必要在意红仓的一些蝇头小利。
朱允熥就笑了笑,“话不能这么说吧,他郁新虽说没有贪赃枉法,只是这御下不严、识人不明,怕是躲不过。红仓案,只是那些学子的事情?”
这一下练子宁、夏原吉等人也都紧张起来了,他们也明白太孙这么说实际上也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
现实情况就是红仓案只是冰山一角,看似是国子监的一些学子在骗朝廷的补助等等。
可是现在查出来的案子是有些士绅卷入其中,最要命的是那些人直接动摇了朝廷的一些根基,对养济院做了手脚、动摇了大明对孤老的照拂政策。
皇帝和太孙如此动怒的原因自然就是如此,补助等等是大事。但是那些贪官污吏、地主劣绅,他们是在毫无道德的压榨弱势群体啊。
朱允熥随即也说道,“户部难逃罪责,吏部也好不到哪去。你们大理寺未能及时洞察,刑部、都察院也未监察到位,本宫实在是心绪难平!”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了,练子宁干净利落的跪下,“罪臣知罪、罪臣惭愧!”
惭愧肯定是有的,练子宁是比较传统的士大夫,讲究忠君体国、讲究伦理道德,红仓案牵连出来的事情触目惊心,也让很多人非常不齿。
不管是那些学子,还是官吏,或者是一些地主豪绅等等,这些人对孤老下手,这就是最让人不齿的存在了。
朱允熥也没有多说,随即说道,“这一次一应案犯不得轻饶,及时日后有大赦,这些人也不在其中,可明白了?”
练子宁动了动嘴,随即回答说道,“罪臣明白!”
按照‘惯例’,新皇登基是要加开恩科,现在朱允熥看起来也是打算这么办。可是另一个大赦天下,这就没有打算去做了,或者说是打折扣了。
老朱登基的时候也是‘大赦天下’,一些还在囚牢的罪犯被放了出来。只是一些大罪,那肯定就不在赦免的范围内了。
现在的朱允熥也是一样,有些小罪可能也就赦免了。但是大罪根本不赦免,有些人冥顽不宁的想要负隅顽抗,很快他们就知道后悔了。
牵扯到红仓案的人,看起来是一律都不会赦免,不管是这些人犯,或者是牵连到的家眷等等,都不会得到朱允熥的同情。
挥了挥手让练子宁离开,朱允熥问道,“大和尚,这个案子你也过问了,觉得可有什么疏漏?”
道衍立刻回答说道,“殿下,臣旁听此案之时,最为担心的就是下面的州府。”
朱允熥也理解道衍的担心,红仓基本是照料国子监的学子,这是大明的最高学府。但是养济院可不是只有应天府才有,各地州府也都是有着养济院。
天子脚下的养济院都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其他地方的养济院说不定情况更为严重。或者是一些贪官污吏为了占便宜,将不符合标准的人送进去。
这也正常啊,养济院的都是‘五保户’,可是有些人动动手脚,自家生活和美的长辈就拿到了养济院的名额,可以拿到朝廷的钱粮、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