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268节

  老朱微微点头说道,“太孙妃心细、贤惠,是大明社稷之福。追赠中山王、中山王夫人少牢以祭祀,令宁国公主驸马亲祀。”

  但是下一刻,朱元璋看向梅殷,“你是主管国子监之事吧?这般大案,你为何不知情?”

  梅殷赶紧请罪说道,“罪臣万死莫赎!”

  “念在公主的情分上,朕饶你这一回!”老朱不高兴的说道,“你一向有才名,看来也不过如此。”

  朱允熥就赶紧出面挽回说道,“启奏陛下,宁国驸马主掌国子监后,国子监学子学业多有进益,中榜者颇多、入仕后也多有不俗政绩。”

  老朱不悦的说道,“真要是有才学、品德,岂会任由家眷在红仓之事上下其手?读书,当修德!之乎者也、天地人心,汝等有几人记在心里?”

  老朱非常不高兴,而百官当中不少人跪伏着,也觉得非常的耻辱。

  不是每个官员都只想着贪赃枉法等等,不少人还是有些品德的。可惜现在的这样事情让他们丢尽了颜面,读书人的体面都给丢完了。

  堂堂国子监,那可是大明的最高学府。可是那里的士子们呢,显然没有将圣贤的教诲记在心里,连蝇头小利都不放过。

  在朱允熥这个时候也不好说些什么,对于老朱的愤怒,他自然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他心里的火气并不比老朱小。

  老朱看向朱允熥问道,“太孙,你觉得这些事情该如何处置?”

  朱允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道,“回皇祖父陛下,此事牵连甚广,孙臣以为当从严从重处置,这样方能震慑一些贪官污吏,还大明清朗吏治。”

  对于朱允熥的这个回答,老朱自然是比较满意的。他对贪官污吏就是深恶痛绝的,动起手来自然也是不会有任何的手下留情。

  如果朱允熥真的打算网开一面的话,老朱多半也只能认了,毕竟在这么一个节骨眼上,肯定不会让朱允熥为难,更不会打击他的威信。

  不过好在朱允熥看起来根本就没有任何息事宁人的想法,哪怕是在这个时候,也非常有魄力的要将这个事情办好。

  这才对嘛,当皇帝肯定是要有魄力的,如果顶不住一些压力的话,那皇帝就没了真正的威信。

  朱允熥继续开口说道,“孙臣以为这件事情不能单纯由三法司来办,孙臣也觉得这件事情上,他们做的相当不好。”

  暴昭等人更是战战兢兢了,甚至暴昭都做好了要被处死的准备。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样的大案,皇帝必然会拿相关部门的主事人开刀。

  和暴昭差不多心思的还有郁新、茹瑺等人,他们的差事和这些事情稍微有所关联,很有可能就会因此被牵连。

  大明好不容易才算是让六部尚书补齐了,而且看起来配置也不错,能力和品行方面还算是令人觉得比较满意和放心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出了这么一件事情,很有可能又是一场官场的大清洗,六部尚书或者左右侍郎要是空缺出来很多,大家也不用觉得奇怪。

  此前就是这样的一些情况,皇帝估计也习惯了在六部尚书等官员空缺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朝廷的运转。

  朱允熥就继续开口说道,“孙臣请旨,以宗室王主理此案,三法司、锦衣卫、北镇抚司协理。”

  老朱认真起来了,说道,“按理来说是该如此,这般大案若是没有宗室,朕也难以放心。只是下月你就登基,不管是何缘故,宗室诸王不得回京。”

  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这也是老朱的一些底线,因为他想事情想的比较长远,他知道有些口子一旦开了,以后就有了‘灵活操作’的空间。

  新皇登基不许其他宗室藩王回京,甚至前三年都不许藩王回来,自然是为了让新皇帝有一个相对充裕的时间去掌控朝廷。

  现在因为一桩大案就让藩王回京,道理好似是没问题。但是假如以后又忽然间出现一个案子,藩王就有理由回来了,没案子也可以办出来案子。

  所以在藩王回京这件事情上根本就不需要想,这么个敏感的时刻,藩王注定是不可能回来的。

  朱允熥就立刻开口说道,“回皇祖父,孙臣以为尚且有皇叔在京,岁数也正好。”

  老朱不客气的说道,“朕那几个儿子岁数太小,能力和品行也不够,不足以主理此案。此次案子太过特殊,你若是不愿,朕亲自来办。”

  朱允熥一下子无话可说了,他其实是希望召回藩王来办,实在不行就让在京的几个皇子出面,可是都没能得逞。

  藩王回京是不可能的,还没有就藩的亲王能力和岁数不够,老朱似乎是有着十足的理由不让宗室参与其中。

  所以这个事情现在就是这么回事,要么是朱允熥亲自处理,要么就是老朱来亲自处理了,其他人没有这样的机会。

  朱允熥只能开口说道,“还请皇祖父陛下信重,孙臣愿意主理此案。”

  坐在龙椅上的朱文垚开金口了,指着朱允熥奶声奶气,“爹。”

  朱允熥要哭了,他教朱文垚许久了,都不知道当着朱文垚的面‘叫爹’说了多少次,这孩子偏偏就是不愿意开口,只是一个劲的在笑。

  可是现在这小胖娃是坐在龙椅上的,而朱允熥原本是跪着在回老朱的话,这一下好了。

  不知情的还以为他是在跪儿子呢,这便宜给占得实在让人无话可说了。

  朱文垚可不管那么多,好动的他开始扭动、爬行,小心翼翼的爬下龙椅,“祖,爹。”

  “你爹在办事,办大事。”老朱抱起来朱文垚,笑着说道,“这天底下的蛀虫不少,你爹都在帮忙清理。清理好了,咱文垚坐锦绣江山,可好?”

  朱文垚哪里懂那么多啊,他现在基本上都是单字节,很多的时候回答一些话语都是随着大人的最后一个字,或者是第一个字。

  但是现在,朱文垚可不客气,“好。”

  老朱开怀大笑,对朱允熥说道,“这江山社稷本就是你父子的,如何去办好此案,朕不过问。办好了是你本分,办不好朕也认了!”

  朱允熥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呢,自然也就是规规矩矩的领命了,这些事情看起来也确实应该他来办。

  其实如果老朱不过来,朱允熥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事情势必是需要仔细、认真的去处理好。

  无非就是现在老朱稍微给了些意见和要求,在督促着这件事情,要让朱允熥表明态度罢了。

  从重从严,这就是老朱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

第330章 斗而不破

  原本所有人都认为就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大明的政局肯定是十分平稳的,必然不可能在这么个重要的时刻出现一些事情。

  但是偏偏就是在这个时候真的爆发了一些大事,甚至还是那个看似最应该求稳的皇太孙主动引爆,这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想不到也没有什么办法,事情真的已经发生了,那自然也就意味着需要去解决。

  下朝后的朱允熥直接将六部尚书叫到了文华殿,有些事情还要进一步的落实。

  到了文华殿,朱允熥开口说道,“张福生,去将蒋瓛、朱忠叫来。关于红仓的一些事情,前期的证据等等也一并送来。”

  听着朱允熥的话,茹瑺等人更是如坐针毡,实在是因为这件事情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是他们此前根本没有预料的,将所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如果早知道这件事情,还真的可以尝试去做些补救措施。但是现在忽然间才知道这些,大家现在都心慌意乱的,实在不知道如何应对。

  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朝堂之上就是如此,总会忽然间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

  也不用担心没办法的事情,就算是有些事情是第一次发生,类似的情况的事件说不定此前就有发生,也可以作为参考。

  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和对待,满朝文武实际上也知道类似于红仓的案子要怎么样去处理,无非就是到底应该处理到什么样的地步而已。

  霍嬗看向暴昭,认真说道,“你是刑部尚书,这一次所牵涉到的官员一定不得宽宥!”

  暴昭立刻跪下说道,“臣谨遵殿下令谕!”

  “我其实不大喜欢株连,只是想想看也不太合适。”朱允熥就缓缓开口说道,“有些时候株连家人,总觉得有那么些于心不忍,尤其是一些稚童。”

  就在大家觉得朱允熥难道是真的仁慈起来的时候,觉得皇太孙难道真的是要在即将登基的时候开始考虑维护名声了,但是下一刻他们就觉得想多了。

  朱允熥再次开口,“现如今想想,祸不及家人的前提,那也该是惠不及家人,是这个理吧?”

  其他人在这个时候也不好说些什么,朱允熥说的这些道理他们自然也非常清楚。有些时候株连太广确实看似不好,但是这么做有威慑力。

  “拿着家里人贪赃枉法得到的赃银逍遥快活,回过头来还要伸冤、叫苦,这是什么道理?”朱允熥就开口说道,“这事情,依然不得宽宥!”

  这一下在场之人显然也明白了朱允熥的立场,自然也就是一桩大案显然是基本定型了,这一次太孙不会有任何仁慈。

  暴昭等人有些劝谏,可是想了想还是不好开口,说到底就是现在的一些人没有那么理直气壮了,现在没有足够的底气去劝谏。

  看看这一次事情卷入其中的一些人就知道了,六部尚书自身难保的同时,也觉得丢人啊。

  说到底就是觉得丢人,六部尚书当中的礼部、吏部、户部和刑部或多或少的也都是卷入其中了,这些也算得上是当事人了。

  暴昭等人自然也就是觉得如履薄冰了,现在的他们可能是六部尚书,但是下一刻说不定就是被抓起来丢进昭狱了,这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毕竟在老朱此前做出来的一些处置当中,已经对一些人进行了直接而冷酷的处理了。

  只是暴昭等人没有说些什么,除了自身难保之外,也是因为被处理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宫内的人,是属于皇室的人,所以自然不说什么也正常。

  除了现在自身难保之外,其实也是因为犯官多数是文官,士绅阶级也是这一次大案当中的另一个主角了。

  更何况这件事情直接引爆的点就是国子监的那些学子,是那些试图从红仓这里获取好处的读书人。

  这些人都已经不去管一些孤寡的死活了,甚至是从这些人身上谋取好处,昧良心的钱都要去赚,那自然也就意味着这些人都没有什么道德了。

  朱允熥看向暴昭,认真不已的说道,“这一次,万万不能留情。朝廷好不容易才稍微遏制前朝遗留的贪腐之风,吏治岂能再次污浊?”

  朱允熥随即看向茹瑺,说道,“吏部考评的时候,是不是除了对官声、政绩之外,也要看看品行了?”

  茹瑺这时候就跪的更规矩了,“臣惭愧!”

  茹瑺有着这样的态度非常正常,可以说发生了这样的一些事情,他这个吏部尚书想要独善其身也非常难,想要找他的麻烦其实也非常容易。

  要说现在最担心的,实际上就是茹瑺、陈迪了,暴昭和郁新反倒是稍微好一点。虽然也有可能被卷入,但是看似也不是‘直接当事人’。

  蒋瓛和朱忠都来了,这两个大特务头子显然也是有着十足的准备,在行礼后立刻将准备好的证据等等递交上来。

  朱允熥也没有接手,直接让这几位尚书先过目,让这些人看看这些证据再说话。

  茹瑺等人无疑是更加的尴尬了,因为那些证据非常的详实,说到底就是现在近乎是铁证如山了,就算是想要翻案几乎都不可能了。

  这得是多尴尬的一个事情呢,最后的一点侥幸在这个时候都彻底破碎了,一场大案必然会爆发,这一点根本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了。

  看着这些官员,朱允熥板着脸说道,“说说吧,看到这些证据,你们是什么想法?”

  这自然也就是一片请罪声、惭愧声,这些个官员们现在的处境更加尴尬了,也对这个时候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安全都觉得难了。

  毕竟按照以往的一些习惯,显然就是在这样的案件当中必然会牵联到很多的官员,越是重量级的一些官员,可能就会被处罚的越重。

  这些也就是实际情况了,大家现在还真的就是自身难保的一个处境了,这一个案子到底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谁也不敢保证。

  既然这几位官员看似是不会提出什么反对的意见,这个时候也都是底气不足的接受着接下来的命运和安排,朱允熥自然也就放心不少了。

首节 上一节 268/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