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26节
“那是他,我看着亲近勋贵,也没说就想武夫治国。”朱允熥则说道,“文官也好、勋贵也罢,都是朝廷的臣子。要我说文武文武,都要用、都要治。像两宋那样文贵武轻肯定不行,只是像五代十国那般武将轮番篡国也不行。”
朱允熥也继续说道,“你此前想着允炆,不还是觉得他仁善么,觉得他能治天下。我要是当了太孙,怕我给勋贵架空了。”
老朱点头说道,“蓝玉是什么人你可知道?他带兵打仗的本事厉害,只是这人他跋扈。他敢侵占民田、驱赶御史,他还敢大胜后胡作非为。仗着功劳大、喝点酒,他敢攻打咱大明城关!”
这是没得洗的事情,蓝玉军事上的才华确实厉害,可是他做出来的荒唐事也不少。
老朱自信蓝玉在他手里头蹦跶不了,对太子朱标也很忠诚。
可是如果是一个十三岁的皇帝,还有纨绔的名声在外。蓝玉就算是再忠诚,难保不会有其他想法!
老朱叹了口气说道,“这些年他这个不服、那个不忿,天德没了、保儿也不在了。五军都督府里头没个人是他蓝玉能看在眼里的。他啊,现在盯着三公之位,还不能比傅友德低!”
朱允熥也不反驳,他的那个舅祖父本事是有,毛病也不少。
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老朱让人传膳。
看着朱允熥胃口很好的样子,老朱很欣慰,“你和咱那会儿一样,胃口大、能吃。”
朱允熥咽下饭菜,说道,“还行,我现如今能吃饱。”
老朱就说道,“咱辛辛苦苦打天下,以前那会儿哪想着是当皇帝。就想着能活下去就行,给咱朱家留点血脉就好。皇帝,想都不敢想哦!”
老朱随即有些好奇,“你看着纨绔,心里头有城府、有见识。以前不扬名,是怕吕氏?”
“怕她作甚?”朱允熥就直接说道,“就算以后允炆当了皇帝,他还得追封我娘为皇太后。他出生那会儿,都是记在我娘名下!”
老朱气的吹胡子瞪眼,可是也没办法反驳。
因为事实就是如此,朱允炆出生的那会儿,他的嫡母就是常太子妃。
朱允熥就随口胡说,“以前不想那些事,觉得反正能玩就玩。当皇帝哪里好了,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我要是当个太平王爷,我就去杭州。游山玩水、看钱江潮、游西湖,在王府饮酒作乐看看歌舞。心情好了,带着恶奴去调戏大姑娘小媳妇,这才惬意!”
老朱脸色顿时黑了下来,“这就是你志向?”
“想过,这得是多少人的梦想啊!”朱允熥眉飞色舞的说道,“皇祖父,你想想看啊。我要是当了王爷,肯定没多少律法管着我,只要我不是太恶就行。杭州好啊,又不是苦寒之地,又是富庶,在那边肯定玩的开心!”
老朱脸色更黑,气鼓鼓说道,“你现在就不争了,以后还能当个皇帝。到时候咱让你当吴王,你想去杭州去杭州,想去苏州去苏州。咱再下道遗诏,后继之君不得因吴王寻欢治罪!”
朱允熥嘿嘿一笑,“吴王?以前不是给过五叔么!”
老朱在开国前是吴王,开国后曾经是将吴王的王爵封号给了朱橚,然后才改的周王。
不过不管怎么说,吴王这个王爵在大明王朝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老朱盯着朱允熥的眼睛,说道,“你去当吴王,你们兄弟就不用争了。你去寻欢作乐当个纨绔,让允炆治理天下。”
朱允熥嬉皮笑脸的说道,“我爹若是在,我就去当吴王。我爹不在了,允炆守不住天下。”
老朱就生气了,“你就那么看不上允炆?”
我真看不上,关键是我也不想因为他受牵连被关进凤阳高墙啊!
他当了皇帝,我是要被封为吴王,建藩杭州。可是还没等到就藩就要被四叔降为郡王,然后关进凤阳高墙。
你觉得仁善的允炆当了皇帝,一心锐意复古,将宫殿名字改来改去。他确实有些仁善的政策,可是这个理想主义者对自家人下手狠呐!
五叔被抓回来贬为废人,齐王、代王、岷王被废关进凤阳高墙。任侠之气的十四叔被逼的没办法,骑着白马手持兵器冲进熊熊燃烧的湘王府。四叔装疯卖傻也没用,还是被逼的造反。
我那个好二哥,大赦天下、废黜一些严刑峻法,可是偏偏就是对自家人下手毫不留情。
让他当了皇帝,五叔他们被从凤阳高墙里接了出来,我就要住进去了!
只是这些事情没办法对老朱说,说了老朱也不会信。
控制狂老朱对自己的能力极为自信,能从一介布衣成为开国皇帝,再自信都不为过。他从方方面面制定了制度、规矩,连皇子皇孙的衣食住行都规定了,称呼都定死了,似乎觉得这样以后的皇帝肯定就能守好天下。
可是真的不是这样啊!
看到朱允熥不说话了,老朱说道,“行!咱最怕的就是以后咱朱家人为了皇位自相残杀。好啊,咱还没过世,你们就开始闹了。”
看出来老朱的郁闷,朱允熥就说道,“也不至于,咱们大明还是嫡长子接班。以后我当了皇帝,肯定是太孙妃、皇后的嫡长子封为太子。”
老朱指着殿门,“滚滚滚,咱见着你就烦!”
饭也吃好了,几乎光盘。
所以朱允熥从小太监手里结果锦帕擦了擦嘴,然后说道,“孙臣告退。”
在朱允熥就要出门的时候,老朱说道,“明天换好冕服,在奉先殿等着。”
朱允熥一愣,问道,“允炆去接五叔,我在奉先殿等着?”
“等你去接你二叔他们,允炆也在奉先殿等着。”老朱就笑着开口,说道,“你看不上允炆,觉得你那些叔叔们争不过你。好啊,咱倒是要看看他们看不看得上你这个纨绔!”
第37章 周王返京
老朱是偏心的,从朱标出生那一刻,他的很多待遇和其他弟弟们都不一样。
但是老朱也是公平的,有些时候皇子们的待遇是一样的。
老朱恢复汉人传统,自然就要用冕服。天子为十二旒冕十二章服,而太子和亲王们一样,都是九旒冕九章服。
朱允熥现在的情况比较复杂,按理来说亲王世子用八旒冕七章服、郡王用七旒冕五章服。
甚至当年老朱定下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或者是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朝廷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
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很多皇孙到了十岁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册封。
所以到底是以世子的冕服,还是以郡王的冕服,这原本是一个难题。可是这样的难题对老朱来说也不是问题,他自己定的规矩,很多的时候也是比较灵活。
七旒冕五章服,不只是朱允熥的待遇,东宫那边也给朱允炆送了一套冕服。
朱允熥早早的起床了,洗漱后换上冕服,然后就去奉先殿了。
接近中午的时候,朱允炆带着周王朱橚进入皇宫。
朱橚径直去奉先殿,老朱也是一身常服,接受了五儿子的三叩头转身离去。
朱允炆继续领着朱橚去奉先殿,祭祀祖先。
而老朱换上冕服,手持上面镂着‘奉天法祖,世世相传’八个大字的大圭。
朱橚在奉先殿祭祀完毕,再次去见老朱,这一次就是要行君臣礼了,要行五拜三叩头之礼。
老朱夺得天下后恢复汉人之礼,四拜礼、顿首礼、稽首礼等,都恢复了。胡人的跪拜之礼,老朱不许存在,那是‘胡跪’。
朱橚本身觉得奇怪,入城的时候是朱允炆。可是站在父皇身后的,应该是朱允熥那个侄儿。
朱允熥侧身,他虽然立志夺嫡,可是现在他还是侄子,岂能接受叔父的大礼。就算是当了皇帝,按照老朱定下来的规矩,在正式行礼后也是要叙家人礼。
而看到朱允熥的举动,朱允炆心里暗自得意。他此前已经和吕氏商讨过了,若是皇叔们行礼,他就受了,这是彰显自己可以震慑皇叔们的雄心,这是天子尊长的雄心!
再次到了偏殿,老朱再次换上了常服,而朱橚再次行四拜礼,只是这一次不叩头了。
礼仪繁琐,看似是这样,可是有些时候就需要讲这些礼仪。
看着明显憔悴、衰老的老朱,朱橚哀泣说道,“父皇!保重龙体啊!”
老朱看着朱橚,哀伤说道,“老五,你大哥没了,你义兄也没了。”
朱橚更是伤心,小时候他时常跟着沐英一起玩闹。小时候读书习武,也都是大哥在教导,长大就藩后屡次犯错,也都是大哥护着。
看着在流泪的朱橚,老朱哀伤说道,“老五,你说咱命怎么这么苦?都这把年纪了,儿子儿子没了,义子义子也没了。”
朱橚沉默半天才说道,“父皇节哀,儿臣去看看皇兄。”
老朱摆了摆手,指了指朱允炆和朱允熥,“老五啊,你这两个侄子也见了。你说说,你喜欢谁。”
朱允炆立刻严肃起来,端正坐姿。从今天去接周王开始,他就严格要求自己,一举一动都非常有皇家的气度。
朱橚面色大变,连忙惶恐说道,“两位侄儿都是人杰,儿臣岂敢妄言!”
老朱板着脸,说道,“咱让你说!”
朱橚看了看一脸严肃、努力装作庄重威严的朱允炆,再看看一脸和善、亲近的朱允熥,努力的在组织着措辞。
半天后,朱橚才缓缓开口,“允炆侄儿亲贤好学,和皇兄很像。”
对于这个评价,老朱基本满意,但是也不算满意。因为很多人都这么说,都说允炆像老大。可是在老朱的眼里,允炆连老大的皮毛都没学会。
朱橚小心的瞄了一眼老朱,继续说道,“允熥侄儿,儿臣并不相熟。”
老朱就更加不高兴了,“咱记得你是洪武十四年就藩,就不记得你这侄儿了?”
朱橚赶紧解释着说道,“父皇,儿臣洪武九年就和皇兄们去凤阳练兵,允熥侄儿出生那年儿臣才改封周王。儿臣,儿臣真的和侄儿不相熟。”
这也不算夸张,朱允熥出生的前后那几年,朱橚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凤阳。这也是朱橚就算是当了周王,还私下跑回凤阳的原因,他喜欢凤阳老家。
老朱沉着脸,问道,“允炆呢?”
朱橚低着头回答,“儿臣也不相熟,此前只是见过几面。”
怪不得朱允炆对自家叔父下手毫不留情呢,虽然是叔父,可是没有打过交道,没什么感情。
老朱也不是好糊弄的,说道,“有燉没和你说过?他现在在大本堂读书,和他一众兄长们在一起。说说吧,你觉得你这两个侄儿如何?”
朱橚是真的要哭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太得罪人、太敏感了。
皇位,朱橚虽然是皇子,可是他认为那个位子和他无关。
以前有大哥在,大哥的位子谁能动摇?
现在大哥不在了,先不说朝野上下都在说父皇打算直接绕过皇子立皇孙。
可是就算是立皇子,朱橚这才是老五呢。还有二哥、三哥、四哥,哪轮得着他这个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