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188节

  朱允炆一瞬间都有些感动了,本来已经做好了要再次得罪宗室,让王妃心里也有隔阂的准备了。但是这一次,总算不是让他出面了!

  这绝对是大好事,这也是朱允炆根本就不敢想的一些待遇了。总算是熬出头了,得罪人的事情不会再让他一个人全都去做了!

  这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朱允炆确确实实觉得自己算得上是熬出头了,或许以后也不用一直私下里被宗室埋怨了。

  “只是这次事情,到底是打着你的旗号。”朱允熥就直接开口,说道,“此前制宗室考评之法,也不能只是摆设了。这一次就按宗室考评之法来,你去自请责罚好了,这事情也就不让你多掺和了。”

  本来还有点小小感动的朱允炆瞬间偃旗息鼓,这位太孙看似是宽容了一些,可是该做的事情依然是会继续做下去。

  看似是不需要朱允炆亲自上奏章弹劾他的老丈人,不需要让他请旨将小舅子正法。

  不过这些事情本身也就是属于朝廷该做的事情,也估计就是早就定下来的,根本就不会因为朱允炆的原因就会有什么好商讨的。

  而到了宗室这边的处置,此前的宗室考评之法明面上是朱允炆提出。现在开始大规模的直接落实、执行,依然是从他这里开始第一刀。

  不知道的以为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知道的就是这位武林郡王只是太孙打压宗室的工具。

  朱允炆也不敢多嘴,规规矩矩的说道,“殿下英明,臣谨遵令谕!”

  没办法啊,如果自己没做错事的话,或许还有机会去硬气一下。有皇祖父在,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在没错的情况下被不断的敲打等等。

  可是现在自己底气不足,一个御下不严的罪责是逃不掉的,再加上不能约束家人,那就是罪上加罪了,这时候自然也就是更加的没有底气去说些什么了。

  所以这个时候最聪明的做法就是乖乖的去执行,哪怕非常的肉疼,也只能这么做。

  这也算得上是一种破财免灾吧,虽然好处自己没有落到手,还要因此蒙受损失。

  可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回去就要整肃郡王府的规矩,手底下的人有些猖狂了!

  等到朱允炆离开,朱允熥笑着说道,“让我五叔过来吧,这几天他在京城上蹿下跳,也不怕闹出什么风言风语。”

  朱橚是真的混不吝,老朱和朱允熥采取了一些冷处理,这看似是在敲打朱橚。

  但是朱橚在去亲自审讯问案之后心里有了底,要说责任肯定是有一点,但是自认为不算是直接责任人,他也知道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

  所以直接采取无赖的方式应对,就算是被罚等等,也不要将他当做罪人。

  仗着老朱的偏爱,仗着和朱允熥的关系亲近,朱橚在这个时候自然也就是稍微有点底气了。

  他不会像朱允炆那样‘规规矩矩’,该认罚的时候认罚,但是绝对不能让他成为被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小聪明之类的,这位周王是真的不缺,小心思也多着呢。

  比如说朱允炆,摆明的态度就是挨打就立正,最多也就是想着要去怎么样才能让自身的责任小一点,看似是最好的办法了。

  但是朱橚才不会这样呢,他知道自己肯定是要被罚,知道自己也不能完全的没有责任,但是不代表就只能乖乖接受。

  他不去找文武官员,而是逮着宗室、外戚就去抱怨,一副在不断诉苦的模样。

  责任确实有责任,罚也确实可以认。但是决不能罚的太重,因为他也是被人蒙蔽了。

  看着朱橚过来,朱允熥就开玩笑,“五叔,我本来还以为你要去找我那两个姐姐,她们说不定能帮你说话。”

  “侄女们就算了,她们一贯都是向着你,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朱橚也不含糊,直接说道,“和她们说了,她们估计还要担忧。”

  朱允熥一瞬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才好,因为自家五叔说的这些基本上也就是等同于实际情况了。

  自己的那两个姐姐确实是胆子小、没主见,对于朝堂的一些事情也看不明白。让她们知道这些事情,也就只能是干着急、内耗。

  朱允熥也不开玩笑了,说道,“这事情五叔也是知道了,五叔觉得我该如何处置才好?”

  “这事也麻烦,宗室不少人有牵连。”朱橚就直接说道,“真要是不罚,肯定是有些难以服众,朝廷的威望多少也受些影响。”

  朱允熥就含笑看着自家五叔,而朱橚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也是在不断的观察着朱允熥的神情,好做一些及时的调整。

  这都是千年的狐狸了,所以在这时候也别唱什么聊斋。一个个的也都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直接、果断一点的比较好。

  朱橚就继续开口,“定我一个御下不严之罪,今年降些供用。作恶之人正法,这些我都认了。”

  朱允熥就笑着回答说道,“五叔,这本来就是应有之义。只是这么做,怕是还是有些难以服众吧?”

  这些也算得上是朱允熥的心里话,朱橚的那些提议显然就是最轻的处罚了。甚至可以说也就是例行公事,看似根本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大家也都是能够猜得到,宗室犯了错还是糊弄一下就过去了。犯事的人正法,看似是合情合理,可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就是推出来几个替罪羊。

  在任何年代都是有着一些阴谋论,有些时候那些人不愿意相信一些事情,只是坚定的认为自己想的那些才是最为正确的真相。

  朱橚有些不高兴的问道,“这样还不够?难道我就要回老家才行?真要是如此,老七那样的是废为庶人?”

  “五叔是朝廷亲王,如何有人打着五叔旗号就能让一些人攀附?”朱允熥也严肃起来,说道,“还不是五叔治家不严之过,还不是五叔不能约束亲信!”

  这一下朱橚也无言以对,他自认为被人坑了、被蒙蔽了。

  可是别人打的是他的旗号,而且那也确实是他比较信任的管事,这就是事实。

  “所造成的损失,自然是要五叔担着,以后也好管家、约束府中上下。”朱允熥直接说道,“你府中管事、一应官吏、军将等等,该抄家的抄家,该正法的正法。”

  朱橚也不好说什么,那些犯事的人肯定是要被重罚,这一点也是在预料之内。

  朱允熥图穷匕见,忽然说道,“这一次是你周王三卫当中有人串联,本是朝廷给的兵马,可是这串联去了辽东。想一想,我这后背也发凉啊!”

  朱橚也瞬间变色,他最怕的实际上就是这个,因为真要是借题发挥的话,就变成了藩王私下串联军队,而且还是外地的一些卫所。

  真要是被定个谋逆,到时候都没办法去叫屈!

第244章 这不是削藩

  一桩桩、一件件,很多的事情看起来就是这么的清楚、明朗了。

  所以朝野上下,现在很多的人也就是在等着看看皇帝和皇太孙如何处置宗室了。这些才是最为关键的事情,至于其他的犯事官员等等,自然有律法去定夺。

  很多人也非常的关心这件事情,毕竟涉及到宗室,这些显然也就不会是什么小事情。尤其是考虑到这一次案件不小,甚至算得上是大明开国以来的宗室第一案。

  以前秦王、晋王或者周王等人犯错,那也都是个人犯错。

  这一次是藩王犯法了,这些才是一些人眼里最为关键的事情,也是最敏感的。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周王朱橚和武林郡王朱允炆再次成为了‘众矢之的’。一个是很多官员眼里屡教不改的纨绔,一个是此前得罪了皇太孙的被猜忌的郡王。

  这两位显然也就是最好欺负的,可能也是最不容易被弹劾的。

  在早朝上,朱樉一脸的严肃。而朱允炆脸上全都是平静,看似没有受到风波影响一般。

  对于不少人来说,现在也就是在观察着这两位宗室的反应。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种种证据等等显然也是比较明确了,这个时候也该开始发落了。

  老朱坐在龙椅上,等到奏事环节直接问道,“皇太孙,北伐之事已经停歇,大军可回师了?”

  朱允熥则本本分分的回答说道,“回皇祖父,大军已经开始回返。各地卫所回返驻地,诸王已率领本部三卫回封地,朝廷大军已由颍国公、凉国公等率军回返。”

  对于这个回答,老朱自然是非常满意的,这就是正常的流程。

  这一次的北伐实际上没有太多的战果,这一点大家也都是心里有数的。

  不过也不能只是单纯的看战果而已,这一次出征的意义就是持续的压制、削弱蒙古。这就是大军出征的意义,能够有更多的斩杀自然是最好不过的,没有更多的斩杀也没问题。

  战略性的一系列安排,不一定就是要看短期的一系列成果。

  老朱继续说道,“令五军都督府、兵部等考评军功,太孙处置此事。”

  朱允熥自然领旨,而这些官员们也没有什么意见,一个个的早就习惯了。

  这都已经是熟悉的流程了,大家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好奇怪的。谁让皇太孙手里的权力非常大呢,这位太孙早就不只是单纯的观政了。

  大军回返的事情结束,老朱问道,“此前有官弹劾周王、齐王、武林郡王等御下不严,其手下部署多有枉法,太孙审查此案有何要说的?”

  朱橚和朱允炆立刻出班跪下,这件事情他们现在也心虚。虽然心里头是有着一些想法,可是事情现在就是已经出现了,他们肯定是没办法在这个时候说些什么了。

  因为就算是被重罚,他们在这时候显然也是没什么好说的。这个时候只能被动的等待着处理,只要不是罚的特别重,他们也只能是认了。

  朱允熥也出班,说道,“回皇祖父,此事已经查明。”

  朱允熥继续说道,“周王府管事串连周王左卫指挥使,予以太仓商贾赵友向辽东输送粮食、食盐。然只开盐引,并无食盐输送。”

  老朱看向朱橚,直接问道,“周王,这事情你可知情?”

  朱橚立刻跪下,规规矩矩的说道,“回父皇,儿臣并不知情。儿臣御下不严,以致犯下此大错,儿臣请旨责罚。”

  老朱就微微点头,严肃说道,“既然你不称冤枉,看来这事也是真的了。朕要是斩了你府中管事、指挥使,你可觉得冤屈?”

  朱橚哪敢说什么呢,这个时候自然也就是乖乖的听话也就足够了。如何处置等等,这些事情现在还真的是没办法多嘴什么,这件事情大家也都是心里有数。

  朱橚只能乖乖回答,“回父皇,儿臣谨遵朝廷法度,不敢妄言。”

  实际上朱橚心里头也是有着一些底气,说到底就是因为他私下里也算是和皇太孙朱允熥达成了一些小默契。这一次的事情,他肯定是要付出一些代价。

  朱允熥这个时候也出班了,说道,“回皇祖父,臣以为周王御下不严,当罚。其府中管事、指挥使串联,皆以周王名义。”

  朱橚还是跪在那里,对于朱允熥这看似落井下石的话也无话可说。说了也就说了,反正这件事情现在也没什么好说的,主要就是心里有数。

  老朱看向朱允熥,问道,“太孙,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朱允熥毫不犹豫的说道,“回皇祖父,臣以为周王御下不严、遭蒙蔽,其罪当罚。臣觉得该削减周王供用,以此昭告天下、整肃天下法纪。”

  又是削减宗室供用,很多官员对此也都是有些麻木了。不过这件事情好像也是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主要就是觉得习以为常了。

  削减宗室供用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尤其是此前制定了宗室考评之法,现在也就是在直接落实了,朱橚等人这也就是成为了所谓的杀鸡儆猴了。

  这件事情自然也就是无话可说了,既然制定了这样的法度,当然也就是要执行好。

  老朱看向朱橚,问道,“说说吧,可是心中有所不服?”

  朱橚跪的更加恭敬,“回父皇,儿臣不敢!儿臣御下不严,府中管事招摇撞骗,儿臣确实不知。只是儿臣懈怠,才使得贼獠得以猖獗。”

  朱允熥就继续说道,“周王府管事、指挥使等一应人犯,孙臣觉得当正法,彰显朝廷法度森严。周王罚供用也不足以显朝廷吏治森严,孙臣请旨废周王三卫。”

  朱允熥的话音刚落,这一下子在朝堂引起轩然大波了。

首节 上一节 188/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