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186节

  朱允炆就无奈的说道,“我此前也去了一趟昭狱,这些事情也是太孙殿下定的规矩。自己府上的事情,当家人先去问清楚了,然后再去回话。”

  朱橚本来还有些六神无主,只是猛然问道,“怎么?你府上也有人卷入其中?”

  “光禄少卿马全之子行事狂悖有违法度,殿下令我审案。”朱允炆淡定的说道,“此前去了一趟,倒也是他罪有应得。”

  朱橚看向朱允炆,嘿嘿一笑,“光禄少卿马全之子?那年就说你薄凉,现如今看来还是如此啊。你那舅子若是不仗着你的权势,能做成这事?光禄少卿,能算得上什么?”

  朱允炆握紧拳头,偶尔他也是复盘当年的那件事情,想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就是在看似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忽然一败涂地再无翻身的机会。

  惹怒了皇叔们,让皇叔们都支持朱允熥,或者是自己在朝堂没有太多的助理。只有一个詹徽,还是不能全心全意的支持等等......

  至于对自己的一些评价,如果是其他人倒也罢了,可是这是自家周王叔,就不能接受了。

  这也算是同样都倒霉啊,朱橚稍微的松了口气,看起来这件事情不只是自己的麻烦而已。

  不过他也猛然间意识到非常的不对劲,因为这件事情变得非常复杂了。原因就是其他的宗室也涉及其中,很有可能就变得难以处理了!

  朱橚现在也是什么都不想多说了,如果要去朱允炆继续聊下去的话,他觉得这更加没有什么必要,主要就是两人身份都比较敏感,不好多聊了。

  还是先想办法解决自身的一些麻烦吧,这些事情对于他来说太复杂了,他也需要想办法解决一些的麻烦。

  现在去求见父皇、现在去求见皇太孙,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把事情了解的更加清楚,才能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去应对。

  朱允熥自然也没有多关注,因为很多的事情也就是提前安排好的,按部就班的来执行也就行了。

  朱允炆也好、朱橚也罢,他们都需要经历这样的流程。而其他的宗室回京之后,也必须要经历这么一出。

  打击一下他们的一些信心和气焰,可千万别觉得是宗室就无所顾忌,千万别觉得自己可以从一些麻烦当中轻易的脱身,没那么好的事情!

  更何况在朱允熥看来,这些宗室的身边人做出来这些事情,不见得就是背着这些宗室藩王去做的。

  或许是仗势欺人,但是也有可能就是在这些宗室藩王的授意下去做的,这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殿下,陛下有旨意,令殿下不得在案情查清前召见周王殿下。”张福生小心翼翼的开口,传达旨意,“陛下令周王殿下宿于宫外。”

  朱允熥微微蹙眉,哭笑不得的说道,“怎么了?这是担心我和五叔关系好,偏颇他了?”

  张福生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接口,可是实事求是的来说,还真的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了,根本就不需要怀疑这件事情的。

  原因非常简单啊,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和朱允熥这个皇太孙关系最好的就是秦王和周王,这两位也是宗室当中最支持皇太孙的。

  而且这两位藩王的身份、地位也非常的特殊,和皇太孙的往来也是最多的。真的要是太孙偏心,可能就是对周王犯的事情轻拿轻放了。

  这也就是稍微一笑置之而已,朱允熥真的要是轻拿轻放,就不可能将朱橚等人给召回应天府了。

  他现在打算将这些事情放在朝堂上去说,显然也就是要让这些个宗室没有什么退路,只能乖乖的去接受、执行朝廷的一些条律。

  “这事情我知道了,我自不会召见周王。”朱允熥平静说道,“只是安排好周王等宗室,可别委屈了他们。”

  张福生等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原因就是这些宗室被罚,也不至于特别的严重,显然也不存在真的就是将这些藩王给直接正法等等,还是要有体面。

  在这个时候如果想着要去羞辱宗室,那才是自寻死路的事情了,稍微聪明点的人就不会如此。

  想了想,朱允熥说道,“让允炆也住在宫外,既然是一视同仁,也不该是让他也留宿宫中。”

  这倒不是朱允熥给老朱添堵,主要还是因为既然老朱下了决心,朱允熥自然也就是要全力配合了,不适合让朱允炆特殊点。

  要不然老朱的儿子们都要住在宫外,没理由让朱允熥的兄长留在宫里,要不然实在就是稍微的有些说不过去了。

  一视同仁的去处理好一些事情,这也是为了接下来顺利的去推进,这些事情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道衍看着朱允熥,说道,“殿下,现如今也就是齐王殿下尚未来京了。齐王殿下还在随大军回返,还需些许时日才行。”

  朱允熥就平静说道,“用不着等到宗室全到了才如此,明天直接安排人在早朝的时候弹劾吧。七叔在不在这里,也不碍大局。”

  道衍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实际上这件事情的一系列处置方式,还真的就不见得就需要让这些宗室藩王们回京再处理,也可以是直接朝廷处置了就行。

  宗室藩王默默地接受朝廷的处置方式就好,在这些事情上他们也确实没有什么太多的发言权。

  尤其是在自己犯了一些事情的情况,现在还就是乞求皇帝和太孙能够宽松一点,要不然真的会有很大的麻烦。

  “殿下,明日弹劾诸王,是朝着御下不严,还是朝着藩王行事无度?”道衍就认真问道,“若是弹劾,就该收权了。”

  朱允熥指了指道衍,笑着说道,“听你这意思,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本宫是要削藩了。你啊,这是在离间天家亲情,实在是放肆了!”

  道衍一副诚惶诚恐的在请罪的模样,似乎也是被朱允熥的话给吓唬到了。毕竟这话,确实太重了一点。

  但是道衍的内心里还真的不是特别慌,他现在甚至是有了足够的信心和底气了,他大概也是知道了皇太孙对于这件事情的一些态度了。

  不夸张的来说,他现在明白了为什么这件事情皇太孙就是要大张旗鼓的去弄,那不一定就是要让宗室藩王难堪,或者是想要整顿吏治等等。

  那些可能也就是捎带手的事情,这一次这位皇太孙说不定就是憋着心思的是在准备开始‘削藩’!

  真的也就是在削藩了,藩王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一些。哪怕有着种种的限制,可是依然是需要在该进一步限制的时候就限制。

  将藩王手里的兵权给收回来,让藩王们没办法进一步的去发展在地方的势力,这就是朱允熥的心思了。

  朱允熥非常的清楚和明白,“你看着去办,不要一开始就攻讦宗室,那样实在是不体面,实在是难看了一些。”

  道衍更加的心里清楚,这件事情也就是稍微可控一下才行,不能一开始就是摆出来一副图穷匕见的样子,不该是直接要攻讦宗室藩王。

  吏治要整顿,自然也是需要进一步的去规范宗室藩王了,两方面都是要齐头并进。

  心情不错的朱允熥继续开口,“对了,别让我手底下的那几个人露脸,这些个事情实在难看了些。”

  道衍自然也是心里明白的,说到底就是哪怕朱允熥不承认,可是在朝堂上依然存在着一些所谓的太孙党,朝堂上确实存在不少这类事情。

  有些心腹,就不好在这个时候直接出面了,要不然事情肯定要闹大。

  不是朱允熥自夸,以他现在在朝堂的权势和掌控力,一些所谓的太孙党要是直接出面攻讦、弹劾宗室藩王,事情就显然小不了。

  到了那时候,事情说不定也就是要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了,真要是如此那就有些不太好了。

  既然是要做些事情,显然也是需要稍微的控制一下,确实不好在一系列的事情上直接一开始就开大,要慢慢的持续推进。

  心情不错的朱允熥将一些事情给安排好,这也就行了,不需要特别的担心,他手底下不缺少聪明人!

  打道回府,只需要继续扮演好人的角色就行,只需要做好皇太孙的本职工作就好。

  其他的事情,皇帝出面!

第242章 头等大事

  本来以为大明的朝政现在安稳起来了,可是忽然间让不少人心惊肉跳的事情发生了。

  有御史言官弹劾宗室藩王御下不严,查的有宗室藩王以权势得盐引,授与一些商贾等等。

  这一下不少人就胆战心惊了,因为这怎么看就是一起大案爆发的前兆。

  皇帝也非常愤怒,令皇太孙主理此案彻查清楚!

  刚下朝,朱允熥就将三法司的主事人叫到文华殿,仔细的商议、讨论这件事情要如何调查,以及如何处置。

  实际上大家也都明白,这个案子不是小事。该严肃对待的时候肯定是需要严肃对待了,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想着要去保住一些人。

  皇帝和太孙的意思也非常明显,这都摆在朝堂上讨论这件事情了,那就说明皇帝和太孙无法容忍官商勾结,尤其是和藩王往来。

  再加上这还涉及开中法,涉及到边关安全的事宜,这件事情自然也就变得更加敏感了。

  在其他人离开之后,道衍就说道,“殿下,周王和武林郡王殿下对于此事知之不多,多半是被蒙蔽了。齐王殿下或有听闻,属他府上往辽东运盐最多。”

  “真要是运盐也就好了!”朱允熥忍不住吐槽说道,“我那七叔到底想些什么呢?他是齐王,自负勇略,还要敛财?”

  道衍也不好回答,谨慎说道,“回殿下,齐王殿下所得钱财多半用于大兴土木,并无造兵械、练兵之举。”

  “那算是他糊涂了半辈子,这事情办的还算聪明!”朱允熥冷哼一声说道,“真要是造了兵刃,他不去高墙都不行!”

  这话让一些人心惊肉跳了,不过想想看那位齐王的所作所为,也不怪皇太孙殿下如此愤怒了。

  如果那位齐王真的是依靠权势去和一些商贾往来倒也罢了,主要是只开盐引不送盐,这就是大事了,边关卫所的粮食、食盐都不是小事。

  历朝历代也没办法避免一些腐朽、贪污之类的事情,可是这开中法才推出来没多少年,一些聪明人就找到了漏洞。

  胆子真的非常大,对事关朝廷安全的事情也敢上下其手,只能说有些人眼里也确实只有利益了。

  夏原吉这时候则说道,“回殿下,臣以为齐王殿下让朝廷蒙受损失不下二万两,卫所士卒也多有怨言。”

  “抄家。”朱允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道,“那些商贾既然知道勾连齐王,自然也就知道这事有风险。得了好处,就给我连本带利吐出来。”

  那些不法商贩的下场如何,其实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了。而现在关键点是那些藩王,如何能服众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尤其是考虑到皇帝的性格,很多人都觉得这件事情齐王可能会被罚,但是也不会太严重,这也算是有些先例的。

  而齐王敢这么有恃无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吃准了皇帝不会重罚,而皇太孙也不敢严苛,这才变得有些横行不忌,反正无非一通责骂而已。

  朝廷削减了供用,我自己想办法来挣,多大点事啊!

  朱允熥叫来蒋瓛,直接问道,“这次让你抓的人,可都抓全了?”

  “回殿下,该抓的都抓了。”蒋瓛规规矩矩回答说道,“臣等也审讯过了,已移交刑部。”

  朱允熥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说道,“让人去催一催齐王,让他早些先回京,无需和燕王等人一道回来。”

  其他人也算是心知肚明了,这一次的整顿宗室,肯定是要拿齐王先开刀了。这一次被罚,齐王无疑是会被处罚最重的那一个了。

  不过想想看也不觉得奇怪,相比起其他宗室,齐王在这件事情上牵涉的最多,被重罚自然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而且单纯就私人关系来说,齐王倒是没有对朱允熥这个皇太孙不敬。可是很多人也都知道,朱允熥和那位齐王关系不咸不淡。

  哪怕很多人都说皇太孙会护着宗室,但是这不代表所有的宗室他都会力求保全,也就是秦王、周王等,和这位皇太孙关系亲近,看似亲密无间一般。

  所以齐王要是这一次比较倒霉,那显然也怪不得其他人了,谁让他做事张扬又不注意一些私谊呢,这怨不得其他人了。

  皇太孙似乎是摆出了自己的一些态度,对于有些事情不愿意插手,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而在朝堂上,不少官员也是在揣测皇帝和太孙的意思,到底是将这一次的案件办大,还是控制住范围,他们现在心里也没底。

首节 上一节 186/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