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185节

  在说话间,有护卫来报,“开国公,礼部右侍郎陈迪陈大人求见。”

  常升也觉得非常奇怪,“这礼部的人来我中军都督府做什么?能有何公事?”

  “估计是大军凯旋的事情!”王德想都不想的回答说道,“肯定是献俘这些事情了,大军凯旋,礼部也是要帮着忙。”

  常升更纳闷,“也没听说有何大胜,没听说抓了鞑子的大人物啊!兵部不先过来,礼部先过来,这事情闹的是什么理!”

  话虽然如此,但是常升还是让人先将陈迪给请过来。因为现在外头有消息传出,皇太孙有意让陈迪升任礼部尚书。

  陈迪有志操、为人忠孝,而且历任地方,这也是皇太孙聪一众大臣中提拔的原因。

  陈迪进入中军都督府,规矩行礼,“下官礼部右侍郎陈迪,见过开国公。”

  文官就是这样,哪怕有些时候看不起一些勋贵,可是在如今勋贵集团强势的时候,尤其是官阶比不上勋贵的时候,也只能按照规矩行礼。

  常升也直接开口,问道,“陈大人,都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来我这作何?”

  陈迪是真的不想和常升打交道,但是也没办法,“开国公,殿下令我在这月余备好仪仗、供祀之事。”

  常升更加的纳闷和不解了,“那这和我有什么干系?”

  陈迪耐心解释说道,“兵卫之事,开国公得安排好人。”

  常升仔细想了想之后说道,“那我得去殿下那里请旨,宫中宿卫、仪仗,也不是我的差事。”

  陈迪也继续说道,“殿下还有旨意,中都留守司该准备准备,孝陵卫也当准备共祀。”

  这一下不要说常升了,就算是王德在这个时候也反应过来了,一个个的也都开始振奋和期待起来了。

  实际上这倒不是说要准备着什么登基大典之类的事情,那些事情实在是有些太远了,暂时还不好提起这样的一些个事情。

  而这一切自然也就是在为皇太孙妃很快就要临盆做准备,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这可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如果是男孩,又嫡又长,那就是毋庸置疑的未来大明储君了。

  而就算是女儿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皇太孙能够有子嗣,这就不用让一些人瞎担心。

  这些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中山王那边肯定是更加在意徐妙锦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可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山王和开平王者都是一样,很多的时候利益可以说是一致的。这两位开国武将的前两位,也是要和大明与国同休的!

  常升在见完了陈迪之后,屁颠屁颠的赶往文华殿,“殿下,礼部右侍郎刚去了中军都督府,说是有殿下的旨意。”

  “是我的意思,照办就是。”朱允熥笑着开口,说道,“这些天盯好了宫中上下,快些将徐膺绪给召回来,让他宿守东宫。”

  常升立刻点头,“我回头就让人急召,肯定不会耽误了大事。”

  朱允熥仔细想了想,又说道,“让颍国公世子和武定侯世子守宫门,二舅这些天也就在中军都督府坐衙。”

  虽然惦记着家里的胖儿子,可是常升也知道现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刻,那自然也就是要以朝廷大事为主了。

  家里的事情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实际上常继祖出生之后,常升抱儿子的机会少的可怜。

  常蓝氏整天抱着,这就足够了。常升这个当爹的,也不敢多说什么。

  “过两天把继祖带到宫里来,给我添些福气。”朱允熥就笑着开口,“继祖现在会不会说话了?”

  一提起儿子,常升就眉开眼笑,“这还没满周岁,现如今还不会说话。就是皮的利害,在府里根本就呆不住,整天都要在外头跑。”

  “那也好,我喜欢皮实的孩子。”朱允熥看向张福生,说道,“让我外祖母明天带着继祖入宫,让我舅母也一道过来,去陪妙锦说说话。”

  干脆一碗水端平,朱允熥说道,“让魏国公夫人带着徐钦也过来吧,那孩子倒是听说也皮的厉害。”

  徐家的家风是比较严谨的,但是这也不算是绝对的事情。比如说徐钦,好像现在有些骄纵了,徐辉祖都有些管不住。

  常升也鼓起勇气问道,“殿下,这一趟如果只是孝陵供祀、中都供祀,臣以为是应该。只是禁卫的事情,臣实在不知如何去做。”

  “按照仪程来就是,我儿出生自然是要祭告先祖。”朱允熥就笑着说道,“至于那事,你就先带着人练一练。”

  常升心领神会了,有些事情也就是低调一点的操办,不适合大张旗鼓的去张扬。可是这不代表一点动作都没有,该准备的还是私下里要开始准备。

  朱允熥看着常升,笑着问道,“上回让你做的那事,你现在告诉几个人了?”

  “好几个了,也都是和我往来较多的。”常升就说道,“我特意吩咐王德,让他在大营、武苑走动走动。”

  在旁边的道衍听的心惊肉跳,这位胆大包天的皇太孙真的是有恃无恐。这要是不知道的人听着这些,还以为太孙打算谋反了呢。

  在朝野让开国公造势、摇旗呐喊,让心腹勋贵在军中行走,笼络一些年轻一些的中高级将领。

  而且这还是奔着京营来的,这简直就是要直接拿着兵权了,这是要彻彻底底的控制京城内外的事情了。甚至就算是皇宫的防卫,都打算接手了。

  朱允熥可不管道衍心里想什么,笑着点头,“事情就该这么做,我觉得这就挺好的,抓紧些。”

  得到了朱允熥的一些肯定,常升自然也就是更加的心里有底了,他最怕的事情就是自己没做好一些事情。

  只要自己没有办砸差事,这对于常升来说也就足够了。让他带兵打仗、克敌灭国,这些事情常升知道自己没本事。

  可是鞍前马后为皇太孙将一些事情给做好,常升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仔细一些也就行了。

  朱允熥看向道衍,说道,“盐引的一些事情,你也和开国公仔细商议一下。在藩王入京之前,事情都要给我半顺了,我不想到时候磨磨蹭蹭。”

  道衍也立刻干净利落的回答说道,“回殿下,卷宗已经整理好了,人犯的口供等等也备齐了。王爷们若是心存疑虑,可以随时查卷宗、审人犯。”

  朱允熥对这个回答更满意,道衍在办这些事情方面还是非常有天分的,也能够理解朱允熥的意思。

  常升不会随意的去做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朱允熥说了什么就去做什么,没有什么主观能动性。

  而道衍看似有些时候有些主观能动性,可是这不代表他会擅作主张。他会将朱允熥交代的事情办的完美,不留下什么缺陷和隐患。

  这也是朱允熥一开始不喜欢道衍,但是这两年让道衍就在跟前做事,也越来越认可的原因。这也是道衍升官速度不慢的理由,都是殿阁大学士了。

  这也算是平步青云了,道衍这个和尚的升官速度比得上开国初年的一些官员,连升好几级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朱允熥继续吩咐说道,“有些事情你和开国公也仔细商议一下,办的稳妥点。注意点分寸,别给我闹的满城风雨。”

  常升看向道衍,这古怪的和尚是个怪人。哪怕官职,身份都更高,可是在道衍面前,实际上也是会有着一些压力的。这个怪和尚,总是给人非常别扭的感受。

  常升和道衍也都明白朱允熥说的那些事情,无外乎也就是明年的事情。

  可是眼看着都是秋天了,眼看着就要准备迎接新的一年了。

  这也就意味着很多的事情确实可以主动考虑一下了,尤其是一些大事情必须要抓紧、必须要重视,抓紧时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仔仔细细的将一些事情给安排好,朱允熥觉得一天的任务也就算是基本上结束了,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接下来面对宗室,将会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想想看那些叔叔们可能的神情,朱允熥就越发期待了,那真的会非常有趣!

第241章 都是聪明人

  有些事情就是在这么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该准备的自然也就是在准备着了。

  该担心的肯定还是要担心,毕竟身在皇宫,而且还是皇太孙。这个时候得到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一系列待遇,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就比如说徐妙锦眼看着就要临盆,所以召集的御医、稳婆等等随时在待命。

  要说一点担忧都没有那肯定也是假的,毕竟医学水平就在这里。

  可是朱允熥更加知道有些事情是强求不来的,现如今就是这样的条件。有些事情就是尽人事听天命,谁也不知道到底最终会发生什么样的一些事情了。

  该重视的就需要重视、该准备的自然也就是在准备了,可是该放宽心态的时候自然也就是需要放宽心态,要不然就是自己给自己压力。

  现在心情没办法平静的就是朱允炆,本来以为只是自家小舅子卷入其中了。可是现在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他心里头也就是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担心了。

  这不算是当初郭桓案之类的,造成的损失直接影响着朝廷的税收,或者说数额没有那么夸张。

  只是这件事情非常的敏感,涉及到藩王和官员、卫所的联系,涉及到给边关部队输送盐引,以及一些商贾、地方大族等等。

  这就是非常敏感了,如果遇到了一个多疑的皇帝,还要觉得这些宗室藩王起了什么小心思呢。这么做的结果,看起来真的是很像要谋反一般,是在勾联各种势力。

  什么都不知道的朱橚回到了应天府,按照以前的规矩去奉先殿祭祀。

  祭祀结束,朱橚立刻去观察着四周,按照以前的惯例就算是见不到皇帝,也可以看到太孙。

  只是这一次出现的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武林郡王,是那个朱橚不太愿意往来的侄子朱允炆。

  朱允炆向前,规规矩矩的行礼,“侄儿朱允炆,见过皇叔。”

  朱橚更加一头雾水了,问道,“啊,你怎么也回京了?”

  这确实是让朱橚一头雾水了,原因就是这个朱允炆是武林郡王啊。正常的道理来说,没有什么大事的话,不可能和其他藩王一起回京。

  虽说前几年也曾经发生过几次好几个藩王同时在京的时候,只是朱橚不管怎么想,都想不出来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以至于需要几个藩王同时在京。

  而且别忘了,朱允炆的一些定位大家都非常清楚,宗室里头的头号贤王,专门提议一些损害宗室利益,让朝廷、大明百姓得利的贤王!

  朱允炆也不废话,直接说道,“周王叔,可知道府上有一管事,名魏长青。”

  朱橚立刻严肃起来,“你如何知道本王府上管事之名?郡王,你怕是僭越了!”

  朱允炆立刻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卷宗,“太孙令我查宗室诸王御下不严,府中恶仆勾连卫所、官吏、富商之事。王叔府上那恶仆仗周王叔之威名,与周王三卫勾连,往辽东运盐。”

  朱橚的脸色也瞬间惨白起来了,因为朱允炆这言之凿凿的事情,让人如遭雷击。

  如果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肯定没人敢说这些事情。

  而朱橚也无法想象在自己跟前那个恭恭敬敬、做事规矩的管事,居然闹出这么大的事情!

  这已经不是胆大而已了,这不只是在他自己作死,这也是在拿全族性命去贪。

  更何况朱橚也下意识的觉得自己麻烦可能大了,怪不得见不到皇帝和太孙,实在是因为这件事情太大了,大到了朱橚现在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周王叔,你看看卷宗吧。”朱允炆愁眉苦脸的说道,“这事情查清楚了,魏长青也带到了京城,就在昭狱里,还是去看看吧。”

  朱橚瞬间变色,“怎么?这就是要给我押入大牢了?”

首节 上一节 185/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