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150节
其实朱有薇也明白,她出嫁的时候肯定是以郡主之礼,这没什么好说的。
可是皇太孙会不会添些嫁妆、会不会送嫁,这就是关系着她的面子和地位。要是不出面没人挑理,可是要是出面了自然会让她地位飙升,哪怕只是出面一趟也是如此。
朱允熥看向张福生,“把老四老五也给叫过来,他们也要稍微学学规矩。”
朱允熞带着朱允熙就来了,一个虚岁十一,一个虚岁六岁。
看着朱允熙白白胖胖的,朱允熥非常开心,“老五长的喜庆,以后当福王好不好?”
已经略微懂点事情的朱允熙就说道,“但凭太孙安排。”
“逗你玩呢!”朱允熥就说道,“福王,这不好算,还是要有个正经的封地才行。”
福王,倒不是朱允熥恶趣味的想到了历史上的那个福王朱常洵,更不是什么‘福禄酒’。
至于现在的大明藩王的王爵封号,基本上都是和地名相关。这要是给了朱允熙一个福王的王爵,很多人都要觉得朱允熥是在欺负弟弟了,给了个不明不白的王爵。
朱允熥看着朱允熞,问道,“你有想要去的地方吗?”
朱允熞也好不到哪去,还是有些怕朱允熥,“但凭兄长吩咐。”
“你读书也读的不好,又没个吃苦的性子。”朱允熥忍不住头疼说道,“前几天还听说你在大本堂课上瞌睡,这倒是我的亲弟弟了,我以前也是那个德行。”
朱有龄就打趣说道,“真要是如此,父亲的名声都给你们毁了。一个两个都是这样,那还了得。我还听说了,老五最喜欢吃肉、玩闹,一听读书就要闹。”
朱允熥忍不住看向朱允熞,问道,“可是你们母妃说的?你们只管好好读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想着藏拙、自污,我和允炆闹归闹,到底是亲兄弟,更不至于牵连到你们。”
朱允熞可不敢这么想,当年二哥和三哥争的时候,他不懂事还说过狠话。而现在呢,他的母妃时常教导要谨小慎微,生怕被皇太孙记恨。
朱允熥也继续说道,“好好读书,别让人觉得我总是在记恨你们。这事闹的,也就是她整天瞎琢磨一些事情。”
朱允熞等人也不敢回话,因为不管是朱允熥的身份,还是太子妃吕氏的身份,都不是他们能够去议论的。
“姐姐们给教的除了会读点书、只会诗书字画,就没了其他的本事。”朱允熥不高兴的说道,“兄弟们呢,一个个的要么只会读书、读死书,要么就是像我以前那样吃吃喝喝当个纨绔。我看真要是这么下去,老四老五我来教!”
朱有龄就抢先说道,“小弟,不至于如此,她到底是老四老五生母,还能害他们不成?”
朱允熞也连忙说道,“兄长忙于国事,臣弟不长进也就罢了,岂能连累兄长?回去后臣弟自当发奋,不再让兄长费心。”
“二姐出嫁,你们两个跟我一道送嫁。”朱允熥就开口说道,“我只能送到宫门,你们两个给我送到郡主府,看到了行完礼再回来。”
朱允熞就连忙说道,“这是臣弟的本分,兄长放心就是。”
朱有薇也开开心心的说道,“还是有劳允熥了。”
朱允熥笑了笑,这一大家子的事情,现在很多都是他来主持。说起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朱标不在了,老朱也懒得管除了朱允熥之外的孙子孙女,吕氏更是不可能插手一些事情。
所以也没办法了,只能是朱允熥来劳心劳力了。好在很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有规矩,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朱允熥只需要在一些大事上拿主意,在一些小细节上稍微表现下就好。
朱有薇算是风风光光的出嫁了,很多人也都知道了皇太孙亲自将这位同父异母的姐姐送到宫门口,这也让不少人觉得太孙除了他的那两个胞姐之外,对其他兄弟姐妹也不差。
就在这桩喜事还在继续的时候,蒋瓛慌慌张张的来了,“殿下,信国公昨夜薨了。”
朱允熥叹了口气,虽然已经预料到了这些事情,不过还是有些小小的失落。
“去和陛下说一声吧,他怕是最难受的。”朱允熥才说一半,就改口了,“还是我去吧,让五军都督府、礼部的人准备准备,这事他们得知道。”
朱允熥说完这些就朝着武英殿走去,“祖父,信国公昨晚走了。”
老朱手里的毛笔都停住了,片刻后才开口,“知道了,前些天就说了我那老兄弟撑不住了。咱心里有准备,心里有准备。”
自小一起长大的发小没了,这是一起打天下的真兄弟,现在也没了。这个世界上能够让老朱说说心里话、不摆皇帝架子的人,现在是一个都没了。
就算是朱允熥都不行,这只是老朱疼爱的孙子,有些话没法说。
老朱说道,“罢朝三日,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就这样吧,咱只能这样了。”
汤和的待遇确实是没得说,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老朱对汤和一直都是特别照顾的。
朱允熥就说道,“那我就遣使吊祭,让诸位叔叔们也遣官致祭。信国公到底不是寻常勋贵,也是我们亲戚、长辈。”
老朱绝对不反对这个说法,他亲自定下来的亲戚人家当中除了宗室之外,也就是徐达家、李文忠家、沐英家、汤和家和郭英家。
就算是开平王常遇春也不算,只是因为朱允熥的原因勉强算得上。
朱允熥就问道,“像祀于功臣庙,配享于太庙这是应该的,陵寝还是在曹山之原?”
老朱就说道,“他告老之前就和咱说了,就葬老家,离他爹妈不远,离他姨母也近。咱成全他,我这兄弟也命苦。”
汤和就是自幼父母双亡,只是寄养在姨母家里头。所以这一次陵墓也不是真正的家乡,而是选择在离有着生育之恩的父母和养育之恩的姨母中间。
朱允熥也不反对,说道,“我想着还是过去一趟,祖父觉得如何?”
老朱直接说道,“你不去,你和他本就没多少往来,他倒是抱过你大哥。让你弟弟过去一趟,你有心就亲撰祭文吧。到时候遣官过去一趟,这就行了。”
朱允熥也不强求,他现在的地位没必要在祭奠汤和这件事情上拉拢人心。尤其是淮西勋贵这方面,早就是早早的控制着。
老朱继续说道,“行了,咱知道这个事情了,你去忙其他的事情。”
看到朱允熥有些担心的样子,老朱勉强笑了笑,“咱这辈子什么没经历?咱爹娘、兄长没了,咱侄儿、外甥没了,咱老婆儿子孙子都没了,咱都撑过来了。兄弟没了就没了,咱这些年没了的兄弟也不少,哪次还真让咱撑不住了?”
听着老朱的话,朱允熥更是心里不是滋味。
就算是郭英,在老朱面前更多的也只是心腹,而不是兄弟。
老朱指着大门,吼道,“滚,咱想一个人呆会。”
朱允熥也不再废话,需要关心老朱是应该的。可是有些时候也确实需要给老朱一些空间,让他一个人独处也不是什么坏事情。
离开武英殿之后,朱允熥直奔文华殿,汤和离世了,自然也是有着很多的身后之事需要安排。这么一个重量级的勋贵离世本身就不是小事,哪怕他远离朝堂多年,可是影响力真的不算少。
对于汤和的离世,很多人也都有心理准备。毕竟几年前他就中风,先前也一度传出病危。不客气的来说,汤和离世也是在很多人预料之中。
能够在病于家、享年七十,这肯定是寿终正寝了,方方面面来说也没有什么遗憾。
开心的事情、不开心的事情,惊喜或者意外,总是会时有发生,这也都是非常正常的。就算是皇帝、皇太孙,也没办法避免这些事情的出现。
只能向前看,只能继续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些也就是朱允熥的一些想法了。
他需要做的事情可不少,没时间在这里伤春悲秋。
第202章 借题发挥
汤和的离世对老朱来说确实是一个打击,只是老朱这辈子经历了太多。所以就算是伤心、难过,也不至于悲痛欲绝。
朱允熥也是要做些正经事情,朝政的事情还有不少。
蓝玉和常升欢欢喜喜的来到了文华殿,“殿下,龙州土官赵宗寿奉表请降。”
朱允熥瞬间乐了起来,“他这才刚刚造反,朝廷大军还未到,他这就开始请降了,这叫个什么事情?”
蓝玉则理所当然的说道,“王师强悍,那些土司自然心生畏惧。不要说他只是个龙州知州了,就是蒙元梁王、蟠踞云贵的段家,那又如何?王师所向披靡,这些人还不够瞧!”
这么说自然也是没问题,听闻朝廷大军来平叛,赵宗寿这样的土司自然肝胆俱裂。
元朝的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面对大明王师的所向披靡逃离昆明后自杀,世代镇守大理的大理总管一系末代总管段世在沐英和王弼夹击后被生俘。明夏皇帝明升反绑双手、车载棺材,与母亲彭氏及官属前往军门投降。
麓川的司伦法在赵宗寿等人看来是多么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可是被大明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将一些心腹连同贡物一起进献大明皇帝。
朱允熥也不置可否,只是问道,“你们觉得该如何?”
蓝玉则立刻回答,“殿下,臣以为那些蛮人反复无常,还不如这一次一举荡平,免得这些人又是降而复叛,实在是闹心。”
常升在这个时候也附和说道,“殿下,臣以为凉国公言之有理。先不说那些蛮人降而复叛本就是天理不容,这赵宗寿本又是阴险狡诈之辈,更不可饶恕!”
朱允熥看着常升,说道,“你怕不是想要给大舅报仇吧?”
常茂死的时候就是在龙州地界,虽然和赵宗寿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常升可是迁怒于赵宗寿等人。
常升立刻有些尴尬,连忙说道,“殿下,臣并非是因公废私之人。只是这赵宗寿本就是前任知州赵贴坚侄子,岂能承袭官职?”
“赵贴坚无子,只有两个女儿,其中一女还成了大舅侍妾。”朱允熥没好气的说道,“总不能是让那女子知州龙州吧?”
赵贴坚和他的妻子黄氏也算得上是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荣华富贵毫不犹豫的将女儿送给常茂暖床。
常升就连忙说道,“赵贴坚还有一个弟弟,当年遣使奉表、贡方物便是其弟。再者说了,赵宗寿不是还有一个女婿么,叫什么李圆泰,也是土官。”
朱允熥忍不住上下打量着常升,问道,“二舅,家里头可是有了荣华富贵,你可别给我收受不该收的东西,别叫我为难。”
常升立刻急忙辩解,“殿下放心就是,现在京中上下谁还敢去府中送礼?不要说进门了,就算是进了门也要给我打出来!”
这话朱允熥倒是不怀疑,现在的常家有着足够的荣华富贵,普通的金银珠宝还真的看不上。
现在常家最在乎的,一个就是朱允熥的地位,另一个就是常升妻子肚子里的孩子,这两个才是常家的无价之宝。
朱允熥有些头疼,说道,“我知道按说是和赵家更为亲近一些,只是这事情有些复杂。算了,你们两个也都是武人心思,立场也有偏私。这事情报到朝堂之上,你们不用管了。”
既然朱允熥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哪怕觉得有那么一些失望,蓝玉和常升也没有过多的劝谏,这些事情也确实不是他们所擅长的。
等到这两位国公离开,道衍就笑着说道,“殿下,赵宗寿上表请降,朝廷该是要允准了吧?”
朱允熥就问道,“大和尚,这人都叛了,现在只是上表请降朝廷就允准了,这是不是有些儿戏了?真要是如此,以后那些土司可就肆无忌惮了。”
前两年年建昌卫降而复叛的时候,蓝玉可是直接带人平叛,建昌卫土司月鲁帖木儿并其子胖伯被俘后可是押解应天府正法的。
道衍就笑着说道,“殿下,龙州虽说也是卷入叛乱,只是这赵家并未卷入其中。要说这些土司之中,赵家算是最为恭顺了。”
真要是这么说也有道理,道衍这倒是没有夸大其词。
常茂被贬到龙州安置,赵家上下都恭恭敬敬百般讨好。对朝廷也是按时上贡,从不敢有什么耽搁。
至于说这一次龙州也算是叛乱了,但是赵家没有卷入其中,而是一些小土司或者是周边的一些部族开始叛乱。
道衍继续说道,“朝廷若是停兵也不妥,该剿的还是要剿。只是这赵家倒是可以留下来,朝廷若是一举剿灭龙州诸土司,怕是会再有祸乱。”
这也就是朱允熥有些为难的地方了,因为他知道道衍说的这些是非常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