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114节

  后续肯定还是要不断的深挖潜力和价值,进一步的去完善那些肥料的制造和研究,但是目前来说没什么好担心的,看到了价值就值得投入更多的研究和资源了。

  回到了文华殿,朱允熥就看到了大光头,“大和尚,这是有什么事情?”

  道衍就开口说道,“殿下,此次出兵只是威慑吗?”

  “怎么能算只是威慑?”朱允熥就笑着说道,“朝廷每年例行秋猎,朝廷兵马不断出没漠南,蒙古人敢南下?”

  道衍就认可说道,“自凉国公北上破元,蒙古人就是秋后蚂蚱一日不如一日。”

  当年徐达等人北伐,那是让蒙古人离开中原大陆,但是蒙古人的班底、框架还在。而蓝玉在捕鱼儿海的大捷,则是让蒙古人一口气回到了游牧民族年代,短时间再难形成一些朝廷的构建和格局了。

  朱允熥就笑着问道,“你觉得该如何?”

  道衍笑着说道,“捕鱼儿海之后,残元国主遭脱古思帖木儿弑杀,他夺走大印后雄踞漠北。只是臣以为此部不足为据,也速迭儿已死,现如今瓦剌部内乱。”

  朱允熥笑着说道,“看来你知道的还不够,也速迭儿三年前死了,他的儿子孛儿只斤·恩克在内乱中被杀,汗位再次丢了。”

  瓦剌内乱,鞑靼部也是一样,这两个蒙古主要的大部族都是在争夺汗位,也都是在不断的内乱,汗位就是要靠手里的刀来争,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在乎所谓的黄金家族的血脉。

  朱允熥看着道衍,开玩笑说道,“大和尚,难不成有什么主意?”

  道衍就问道,“殿下,臣可否知道殿下想要如何处置这些鞑子?”

  “真要是我,当然是想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朱允熥就严肃起来了,说道,“只是现在那些人打不过就逃,再者就是这些人到底能休养生息,哪能一口气都没了。”

  道衍就笑着说道,“殿下所图,恐怕不只是北边吧?”

  朱允熥就看着道衍,笑着说道,“这倒也是,不知道大和尚喜不喜欢读史。”

  道衍一点都不谦虚,“殿下想来也是知道,臣精通儒、道、释三家所学。要说史,臣还是粗通一些。”

  这就算是谦虚的说法了,朱允熥的‘粗通’,那真的也就是粗略的看过而已。大概的一些事情或者是感兴趣的知道,而道衍这样的粗通,基本上是连典故都清楚,甚至是典故的典故、出处,那都是要考证一番。

  朱允熥笑着说道,“自始皇帝以来,凡是有些抱负的帝皇无不想着一统。凡是有些进取之心的帝王,无不想着开疆拓土,大和尚以为呢?”

  道衍有些开玩笑的说道,“殿下只是殿下,岂能说出如此话语。”

  “皇帝听到了,也要夸我有志向。”朱允熥不以为意的说道,“大和尚,你说我祖父收归燕云十六州,云贵也纳入我大明版图。他这把事情都办了,我若是不向北取下漠南漠北,不向东取下高丽、东瀛,不南下拿下安南等地,是不是太差劲了?”

  朱允熥没说的还有乌斯藏等地,那些地方现在名义上也是大明的,向大明朝贡。

  道衍抬头看着朱允熥,随即说道,“殿下有抱负自然最好,只是疆域太大怕是也不好治理。取下如此多的地,怕是也要让百姓负担不小。”

  朱允熥就说道,“是啊,所以我才想着对内治民安民,对外进取。地多了管不过来,蒙元不还分封么,我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厉害的藩王,对吧?”

  道衍看着似笑非笑的朱允熥,猜不准这些话有几分真几分假。

第155章

  道衍没有想到这位皇太孙的野心如此大,这根本不像是一个皇储,更像是一个有着雄图壮志的开国君主。

  大明的版图已经足够大了,已经完成了大一统。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储君能够治理好江山就算得上一代明君了,必然会在史书上留下不错的名声。

  但是这一位皇太孙显然不是,他还在锐意进取,想要在原本雄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不过想想看好像也正常,这位储君的一些做法实际上根本不算是掩饰他的志向。

  郁新又来了,对朱允熥说道,“殿下,秋税征收之事臣等草拟了章程,有关以宝钞抵税的份额,现如今也初步定下来了。”

  朱允熥仔细看了看,说道,“九比一,是不是低了点?”

  郁新赶紧解释说道,“殿下,朝廷缺粮食,少收这一成粮食倒没有大碍,再多怕是不太好了。”

  夏原吉也跟着说道,“殿下,臣等也仔细核算过,现如今朝廷以宝钞抵税,可稍稍阻止宝钞贬废的趋势。若是今年回收一些破损旧钞,朝廷也能销毁一些。”

  朱允熥点头说道,“那好,就按这个比例下去折算。记好了政令发下去,万万不可是以折算之后的宝钞计算,要不然良政也变为苛政。”

  虽然这样一来可能是朝廷稍微有些损失,但是想想宝钞如今的贬值率,真要是按照折损率来算,百姓的损失就大了。

  哪怕这个数字对朝廷来说也不算小,不过能够承受的起,百姓小家小户的不一定能承受。

  另一方面来说,如果真的按照贬值率来算,那就起不到阻止宝钞进一步贬值的作用了。

  郁新、夏原吉等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也根本不敢在这件事情上马虎。这可以说是皇太孙主持朝政来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谁要是在这件事情上做小动作,那就是和皇权做对。

  张福生大概是收到了什么消息,小声说道,“殿下,陛下令象坊收集厩肥。”

  朱允熥看了一眼,说道,“让人去说一声,牛羊粪、马粪、猪粪或者是象粪等等都区分开来。到底哪些粪肥力更大,这都要算清楚才好,不能混为一谈。”

  种田上瘾的老朱是真的认真了,御马监的那些马粪等等不够用,盯着应天府外的象坊了。那些进贡来的大象排粪厉害,自然也就是宝贝疙瘩了。

  可是各种粪肥还是有些区别的,所以这些自然也都要记录清楚才好。

  就这么忙碌着,一边紧盯着秋收、宝钞,一边看着朝廷开始出兵,自然也需要主持好朝政,朱允熥不能说忙的脚不沾地,但是也确实不算轻松。

  眼看着就是到了秋收,朱允熥看着那些稻穗,心里头也不是滋味。

  实在是在他看来挂穗量太少了,可是老朱觉得非常的满意、开心,这算是丰收了。

  “允熥呐,这粪肥还是厉害。”老朱十分开心,说道,“今年冬天咱们就在城外弄些肥料堆,开春了咱们就弄个几百亩地。”

  朱允熥笑着说道,“按理来说应该是够用,厩肥本来就能多产些肥料,沤肥又能加一点。我就想着寻常百姓人家弄不了这么多肥料,哪怕是能给一亩地多产个十几斤、二十斤,那也能多吃几顿饭。”

  老朱就笑着点头,“是这个道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你先前说得好啊,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没了肥料,粮食的长势就差些。”

  朱允熥就看着老朱问道,“今年的圣诞不过了?”

  老朱摇头说道,“没什么心思,到时候给咱煮碗面就行。过个生辰又是要早起、又是要百官磕头、赐宴,咱也嫌麻烦。”

  朱允熥就说道,“那就让百官意思一下就行,咱们一家子人简单聚聚就好。到时候让大姑、小姑来煮面,肯定是不能指望我了,我不会。”

  老朱看了一眼朱允熥,更嫌弃的说道,“你那两个姑姑也好不到哪去,你的生辰怎么办?”

  “这不是还在守孝么,先不过。”朱允熥就直接说道,“等到明年过一个,正好也娶妻。”

  老朱欲言又止,随即叹了口气。

  老朱以前过生日,只是最近这两年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孙儿给他贺寿就行。只是自己这个宝贝孙儿一提到生辰就有些抵触,能推就推、能不过就不过,孝顺的令人心疼。

  朱允熥笑了笑,说道,“我想好了,明年过一个生辰,然后娶妻。我这是皇太孙,也用不着加冠。等到以后的话,就过个整数就行,反正有正旦这些大朝仪,我也省的麻烦。”

  老朱言不由衷的说道,“也好,能省点事,你也能轻松些。以后你生辰的时候,让百官磕个头就行,有家里人给你过生辰就好,外人到底不用心。”

  朱允熥笑着说道,“尚炳过两天就要回京了,我把济熺、高炽几个也叫了回来。本来是想要连允炆也叫回来的,他怕是不乐意,就没让他回来。”

  老朱有些埋怨的说道,“允炆是不敢回来!他一回来你就让他得罪人,他还敢回来吗?”

  “也不全是得罪人,现在士林里谁不说武林王贤明?”朱允熥脸皮厚,理直气壮的说道,“要不是都知道允炆和我当初闹了一番,说不定就有读书人去投奔他了。”

  老朱怀疑的打量着朱允熥,“你又想折腾他什么?”

  “哪是折腾他,是折腾浙江的一些商贾。”朱允熥笑着说道,“我现在就是觉得给允炆压的太厉害了,以至于他不接触商贾、商贾也不接触允炆。这不是想着商税么,正好武定侯剿了些倭寇,准备给商贾提高些商税。”

  老朱就严肃起来了,“提高商税?你不怕人骂你?”

  老朱定下了比较严格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农业税大概是十三税一左右,虽然也会有一些杂项,但是总体来说农民的负担不是特别大。

  而老朱在最初定下了三十税一的商税,甚至并没有对其内容作一个明确的限定。在实际征收过程中,常因时因地而不同,而且是代有损益。不过就总体而言,征收的范围很广,几乎是无物不税。

  现在大明的商税主要分为过税和住税两个大的方面,即使下面还有各种零零总总的杂项,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偏低。

  朱允熥就说道,“骂就骂呗,现在好多大商人富的流油,朝廷的商税少了。再一个就是现在看着是该交的不交,好多商税都是一些做小买卖的商贩在交,这哪行。”

  老朱就严肃起来问道,“真是这么回事?”

  “那些通海贸的、走私的,个个都富的厉害,纳的商税也少的可怜。”朱允熥就说道,“要不然我让武定侯在浙江那边株连一些商贾做什么?还不是给他们来个狠的,不打疼那些人,他们就不老实。”

  老朱严肃起来,对朱允熥说道,“这个事情不要急,让手底下的人查清楚了再说。等忙完了秋后,咱再看看这事。”

  宝钞的事情老朱意识到了严重性,所以可以放手让朱允熥来管,他只需要关注着这件事情的走向就好。

  但是涉及到税收的事情,不管是农业税还是商税,那都是无比重要的事情。哪怕现在朱允熥在主持朝政,哪怕老朱现在在忙着种田,不过他依然不敢马虎,这件事情必须要他确定好了再办。

  朱允熥自然也没有意见,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些事情到底是很少经手,还是有些心里不踏实。我也想着商税这些事情还是得祖父来定规矩,我也不好轻易变动不是?”

  老朱就看了一眼朱允熥,笑骂说道,“说你最为奸猾,还真是如此!得罪人的事情咱来做,好人你来当!”

  朱允熥也不反驳,不只是他来当好人而已,也是有些规矩老朱来变动,阻力更小一些。

  在这些事情上,爷孙两个还是有些默契的,不管是谁当好人、谁当坏人,没必要分的那么清楚。有必要的话,都可以是好人,也都可以是坏人。

  只要对大明的江山社稷有利,那么这件事情自然也就是值得的了。

  老朱随口问道,“傅友德那边现在如何了?”

  “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常家的人太多了,现在还有些勋贵想往跟前凑,就帮着在清理。”朱允熥就笑着说道,“前些天常升和蓝玉还来找我抱怨,我给堵回去了。”

  老朱笑着说道,“这傅友德是个聪明人,倒是有些人不够聪明。”

  那可不,要不历史上老朱刚刚表露意思,傅友德就刚烈无比的自杀了。

  “还不是看我和常家亲近,总想着更富贵一些,这也是人之常情。”朱允熥就说道,“常家问题倒也不大,看着是花团锦簇。就是等到以后,多半也就是富贵闲人了。”

  老朱打量着朱允熥,不无调侃的说道,“你啊,还真的是适合当皇帝,自己舅舅家都算计的厉害!”

  “哪能是算计,这是保常家世代富贵!”朱允熥不认可的说道,“常家要是再出一个蓝玉,我就坐不住了!现在这样多好,我二舅没多少本事,给他再多兵权、威风,还不是我拿在手里!”

  老朱笑着点头,常升那小子,确实就是朱允熥的傀儡!

第156章 兄友弟恭

  有人忙着秋收,有人忙着出征,有人则是忙着本衙门的本职工作。

  朱允熥也非常忙,天天天不亮就起来上朝,吃过午饭之后可以午睡一个半小时左右,然后还要忙到太阳落山。

首节 上一节 114/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