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第390节
而见魏哲这么一说,熟知士族掌故的荀攸当即解释道:
“殿下息怒!羊衜虽为蔡氏之婿,然此人终究是泰山羊氏家主。”
“羊氏家声,先祖清誉,实非区区妇人所能左右!”
要知道羊姓本源出于羊舌氏,其先祖乃春秋时晋国公室羊舌大夫也。
后来三家分晋,羊舌氏被其他晋卿攻灭,子孙避祸外逃而改姓羊,方有羊氏。
而泰山羊氏祖上本是关中人,自前汉开始便屡有族人为官,七世之中皆有先辈出任二千石、九卿、校尉等职。
等到了羊衜祖父羊侵那一辈时,更是鞠躬尽节,为羊氏博得忠臣世家的美誉。
羊侵便是在司隶校尉的任上病逝的,其子羊儒后来也为太常卿。
羊儒之子羊续亦是历任庐江太守、南阳太守,为官清廉。
“羊续悬鱼”的典故更是传遍天下,让泰山羊氏被世人敬为“九世清德”,家风为天下士人称颂。
可以说经过历代先人的不断积累,泰山羊氏才有了这么的好的名声。
在这种情况下,羊衜身上背负的已经不是一个会稽郡那么简单。
别说一个妻子了,就算是魏哲拿他儿子来威胁羊衜恐怕都不会屈从。
帅帐之中,荀攸在讲完泰山羊氏的缘故之后又分析了一番羊衜的处境。
最后荀攸严肃的总结道:“此人可怀柔,而不可威逼。”
见荀攸这么一说,魏哲顿时可惜的叹了口气。
说句老实话,如果不是荀攸分析的确实有道理,魏哲都有点想用泰山羊氏的满门性命来威胁羊衜,看他会不会就范了!
不过现在看来,说不定只会适得其反,反而让羊衜在史书上又留下一桩美谈。
与此同时,荀攸却忽然起身出列,笑着道:
“攸不才,愿走一遭会稽。”
“出来这么久了至今一事无成,还请殿下给个机会!”
毕竟泰山羊氏的清名传遍天下,他们颍川荀氏又何尝差了?
荀攸自问和羊衜还是有些共同语言的,应该能让他做出最明智的决断。
魏哲闻言想了想便颔首道:
“也好,莫走陆路,还是走水路吧,吾让水军送你一程!”
第330章 输得稀里糊涂
随着荀攸从海路前往会稽郡,魏哲身边便只剩下戏志才了。
这令魏哲顿生人手不足之感。
(⊙o⊙)…额,好吧,人才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嫌多。
幸而即便魏哲身边只剩下戏志才一名军师,对付袁术也绰绰有余了。
不对,准确来说对付袁术都用不着戏志才出手。
因为随着中路魏军完全渡过淮河,寿春县的袁术简直一日三惊。
袁术倚仗的海量大军在魏军面前全无作用。
别看魏哲手下只有两万府兵,而袁术纠集在寿春的袁军则足足有十万之多。
但魏军依旧选择主动出击,只是这战术却让袁军上下完全看不懂。
……
午后,当涂城外的田野上,杂草丛生,白骨隐现。
随着一阵微风拂过,不远处千余骑兵好似长蛇一般蜿蜒而至。为首的年轻将领仅着一件筒状身甲保护躯干。看似速度不快,但一转眼间便至一处土坡上,登高眺望。
不想他还未喘息均匀,便见一个中年将领同样率兵出现在不远处的官道上。
只一眼,双方便分辨出了对方是友军。
因为自从魏哲入主邺城之后,魏军的甲胄器械便越发规范。
旁人想要成批伪装在魏军,可以说完全不可能。
毕竟那不是一套甲胄和军服颜色的问题,而是整个后勤体系外在体现。
因此那中年将领只看了一眼,便洒然一笑:“幽州的?”
虽然中路军的两万府兵基本上都做到了一人双马,但大多数府兵只是将之用来机动,真正作战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选择最擅长的方式——重甲步战!
只有那些幽州来的边郡府兵,才会以骑战为主,并且为了尽可能保证肩、肘、腰胯等关节的灵活性,提高骑射的精准度,他们还会放弃一定的防御力。
比如披膊覆盖上臂但不包裹肘部,下裳长度不过膝都是为了这点。
外行或许觉得这些细节没什么,但在老卒眼中却满是标志。
但凡在魏军待得时间久一点的老卒,都能一眼认出哪些是幽州府兵。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路军算是“骑马步兵”与“精锐骑兵”的混合。
官道上,只见那年轻将校恭敬抱拳一礼道:
“上谷营右部司马韩奇,见过将军!”
至于韩奇为什么确定对方军职比自己高,倒不是因为他比自己年纪大,而是因为那一身鱼鳞甲!
虽然鱼鳞甲早就诞生了,并且由于这种甲片层层叠压之后防御更强,更加灵活,一直都为历代将领钟爱。
可这种甲胄成本高昂、工艺复杂,一般只有将军级别才能用上。
魏哲在辽东打造了一片原始工业基地之后倒是把成本打下来不少。
饶是如此,魏军中也依旧只有校尉及以上的高级将校才有资格装备。
甚至就算是魏哲自己,也不过只穿了一身精制鱼鳞甲而已。
不过整个魏军体系之中,唯独玄甲军例外。
因为玄甲军中无论将兵,一律都是身着鱼鳞甲,甚至连坐骑都是一身鱼鳞甲。
啧啧,三千玄甲,人马具装。
整个天下估计也只有魏国能造得出、养得起了。
与此同时,经过一番简单的情报交流之后,韩奇也终于知道了对方的身份:
“武威校尉毛坤!”
当听到这个名字时韩奇下意识便肃然起身,眼中满是敬佩。
没办法,魏军上下几乎没有谁不知道这位毛三郎。
据传就连魏公都曾经感慨其为“拼命三郎”,特授其为武威校尉!
这次魏哲定下了以快打慢,渗透击破的战术后,毛坤本不用这么快出马。
但他就是手痒坐不住,屡次请战之后终于得到了魏哲允许,这才亲领一千府兵冲在第一线,寻机破敌。
在听完韩奇的禀报之后毛坤没有多说什么,摆了摆手让对方自去。
至于他自己则是坐在原地沉思起来。
话说这次魏哲的战术,在毛坤看来其实就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倒卷珠帘”。
正好袁军兵弱将怯的特性,也确实符合倒卷珠帘的使用条件。
只不过这次的倒卷珠帘并不是以一城一地为战场,而是以整个九江为战场。
这千里之地,都是他们施展手段的舞台。
若非如此,魏哲也不会只带五千府兵在后压阵,而把其余一万五千兵全都放了出去,分成十五个千人队各自出击,搅和的九江大乱!
而这也是袁军上下为什么看不懂的缘故。
尤其是身处寿春的袁术,在接到各处救援信之后更是一脸不解。
明明魏哲只两万兵,他的兵力五倍于魏军,为什么各地将校还喊兵力不足?
甚至从他们的求援信来看,仿佛魏军的兵马已经排山倒海而来,无处不在。
一时间,袁术甚至差点以为他和魏哲的兵力被搞颠倒了。
按这个局势,他貌似只有两万兵,有十万大军的应该是魏哲才对!
只可惜无论袁术如何发怒,下面的战报依旧是一日比一日危急。
不过袁术看不懂,毛坤却觉得这个战术挺好理解的。
主打的就是一个快字呗!
转进快,出击快,破敌快!
只要抓住了这个核心,那么纵然有瑕疵也无伤大雅!
想到这里,毛坤豪迈一笑,当即纵身上马。
“走,去当涂!”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