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汉官

汉官 第389节

  帅帐之中,待臧霸将前因后果介绍清楚后,魏哲不由眉头微皱。

  刘繇与严白虎的组合,让他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如果没有外部势力干涉的话,说不定刘繇就能复制刘表“单骑定荆州”的壮举,来一个“匹马平扬州”了。

  而严白虎、许昭,估计便是刘繇的“蒯良蔡瑁”了。

  想到这里,魏哲忍不住摇了摇头。

  此刻他忽然觉得,刘繇这个“正规”的扬州刺史貌似比袁术的威胁更大……

第329章 时代的浪花

  入夜,臧霸奉命早早离开了大营。

  不过帅帐之中却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忙碌异常。

  随着各路信使逐渐抵达,魏哲对当前江淮一带的局势也逐渐明晰。

  比如太史慈率领青徐府兵逼近芜湖,基本上截断了丹阳郡与九江郡的联系。

  张辽的左路军也深入汝南郡腹地,连斩袁军将领,正在围攻平舆城。

  说实在的,汝南袁军给张辽造成的麻烦还没有汝南黄巾大。

  张辽便在军报中感慨“袁军易破,黄巾难平”!

  倒不汝南黄巾的战力有多强,而是他们人实在太多了,并且大多都是百姓。

  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黄巾渠帅压根就不与张辽对阵,稍有不慎便率心腹兵马抛弃老弱而逃,因为只要这些骨干在,他们用不了多久就能再裹挟数万之众。

  说来这还是袁术造的孽。

  若非他横征暴敛、不顾民生,汝南这种五谷丰登之地也不会发生饥荒。

  要知道汝南郡虽不如南阳郡人烟稠密,但也有两百余万人,占豫州人口四成。

  结果现在被袁术弄得流民遍地,仿佛又回到了中平元年时的景象了。

  这十多万汝南黄巾,才是张辽目前最大的麻烦!

  黄巾不灭,纵然击败了袁军,汝南也很难平定。

  但魏哲比谁都清楚黄巾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不解决饥荒问题,汝南黄巾便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兵源。

  直到汝南这片中原富庶之地,变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汝南之症结在治不在战!”

  帅帐之中,只见张昭眉头紧皱道:

  “然黄巾渠帅不死,汝南灾民恐怕难以安心!”

  “这个不难!”

  魏哲倒是颇为自信一笑:

  “区区黄巾渠帅焉是文远对手?”

  张昭见魏哲这么有信心也没有再质疑张辽的能力,当即出席主动请缨:

  “微臣不才,愿赴汝南招抚灾民,安定人心!”

  魏哲闻言当即哈哈一笑道:“子布此去,吾无忧矣!”

  说罢魏哲便亲自将张昭扶起,当场任命其为汝南太守,主持汝南民生。

  当然,这只是临时任命,等到汝南灾情安定之后张昭肯定是要调回邺城的。

  而张昭之所以主动请缨,其实也是为了积攒功勋。

  毕竟政事堂四人之中,戏志才、国渊都是辽东元从,功勋卓著。

  唯独荀攸和张昭乃是后进,资历尚浅。

  若非魏哲简拔,两人论功勋是不如其他魏国文武的。

  不过这也不奇怪,人才通道活跃在新兴政权之中本就常有这种事情。

  正因为新兴势力能够大刀阔斧的改革,做到了“能者上,庸者下”,方才有别于旧政权,从而体现在方方面面。

  本来张昭也没有在意,但随着荀攸负责“攻心之策”,靠着知行邸报搅动天下风云之后,张昭心里难免有点压力。

  毕竟荀攸所行之事近似于汉初陈平,一旦能成必然是大功一件。

  两相对比之下,届时恐怕只有他最尴尬了!

  ……

  且不说张昭心里这点小心思如何。

  待张昭离开之后,荀攸、戏志才两人倒是泰然自若。

  戏志才甚至抚须而笑道:

  “二张既出,汝南不日可定。”

  “南阳、汝南皆去,丹阳亦为右军所隔绝,袁术已为冢中枯骨矣!”

  “只待明公军令一下,司命便至寿春,袁术纵有百万之兵又能如何?”

  “与其在这将死之人身上浪费精力,明公不如多多留心扬州事宜!”

  荀攸闻言亦是点了点头,赞同道:

  “刘繇终究为朝廷所任命,若放纵此人在吴郡站稳脚跟,日后纵然不能一统扬州,想必亦能为江东盟主。”

  “届时长江以北,刘表在西,刘繇在东,更兼有益州刘璋割据。”

  “三刘联盟之势若成,天下自此多事矣!”

  由于帐内都是魏国的核心,荀攸的言辞也十分大胆。

  但他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不能放任荆、扬、益三州形成联盟。

  一旦这三地形成同盟,那么魏国想要平定可就难了。

  其实前世便是如此,东吴与蜀汉的联盟就代表三州之地的统合。

  当这个格局形成之后,曹操再如何天纵神武也无可奈何了。

  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代人能够解决的了,需要时间来等待新的变数出现。

  对于这一点,魏哲自然比谁都清楚。

  于是在沉吟片刻之后,他忽然开口问道:

  “会稽郡还没有消息么?”

  “尚未回信!”荀攸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

  话说会稽太守羊衜(dào)与魏国其实渊源颇深。

  羊衜原配本是孔融的女儿,但不幸病逝,故此后来又续弦再娶。

  而羊衜的继妻蔡氏便是蔡邕次女蔡昭姬。

  从这个角度来说,羊衜不仅是魏国司空蔡邕的女婿,更与魏哲这个魏国之主是连襟,关系匪浅!

  因而在离开邺城之前魏哲曾请蔡邕写了一封家书,他本人也写了一封私信命人送往会稽郡,本意只是有枣没枣打两杆。

  可现在看来,会稽郡的站队就颇为重要了。

  如果羊衜愿意归顺魏国,那么刘繇的问题就比较容易处理了。

  即便刘繇击败了许贡,占据了吴郡,他也依旧折腾不出什么大乱子。

  毕竟吴郡北临徐州,南邻会稽,西有丹阳,东面大海。

  待魏哲消灭了袁术,那么刘繇可以说就在魏军的包围之中。

  相反,一旦羊衜依附刘繇这个正统的扬州刺史,那么刘繇坐大几乎不可避免。

  坐拥吴郡、会稽郡,扬州富庶之地刘繇便占据了一半。

  豫章郡兵少民弱,定然不是这两郡的对手,刘繇拿下不难。

  甚至如果刘繇愿意,他想占据南方的交州都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从某种程度而言,羊衜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扬州、交州的去留。

  这也是荀攸觉得遗憾的缘故。

  关键的时间,关键的地点,关键位置上的人就是这样影响历史大势的。

  不过荀攸只是觉得遗憾,魏哲就很不解了。

  “吾与其既为连襟,焉能薄待于他?”

  “更兼国中有蔡公照拂,此人日后自是前途无量。”

  “如此种种,竟换不来一纸降书?”

  也就是会稽郡在阴差阳错中被推到了历史的节点,否则羊衜投不投降魏哲还真不怎么在乎,大不了慢慢打过去就是了。

首节 上一节 389/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