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汉官

汉官 第379节

  旌旗所指,必摧枯拉朽;王师所临,定拯民水火!

  淮南诸君,明辨顺逆。若能倒戈以迎王师;缚逆而投辕门,非但前愆可宥,更待朝廷封赏之荣!

  若执迷不悟,甘为伪帝之犬马,待城破之日,必尽数锁拿,明正典刑,悬首藁街,以儆天下不臣!

  呜呼!王师之锋正锐,克期奏凯!凡我忠义士民,当共奋余烈,涤荡妖氛,复我朗朗乾坤!

  布告州郡,咸使闻知!——

  不得不说,蔡邕笔力当真是老而弥坚。

  即便陆康为魏哲自领魏公的举动依旧耿耿于怀,但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认魏哲确实是在匡扶正义,除暴安良。

  要知道庐江郡就在袁军的眼皮子底下,陆康比任何一路势力都要清楚如今淮南百姓的惨状,那是真的水深火热!

  如果说今年关中的大饥荒是天灾的话,那么如今淮南的饥荒就是纯粹的人祸。

  若不是袁术占领此地之后横征暴敛,称帝之后又不顾民生,兴师动众的攻伐庐江郡,淮南之地的农耕也不会因此被耽误了。

  最让陆康气愤的是,袁术此贼别说是赈灾了,他甚至连灾民最后一口粮食都要抢走,有县令违抗他的旨意将本来充做军粮的仓储散于灾民,他竟然直接下令索拿,枭首示众。

  就因为他的各种倒行逆施,曾经已经近乎消弭的豫州黄巾竟然再起。

  尤其是汝南黄巾,更是在短短数月之间就啸聚数万之众。

  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贼各聚众数万,自号渠帅,兴风作浪。

  由此可见袁术在不做人这方面,是真的一点都不做人呐!

  一念至此,陆康终于轻叹道:

  “庐江力弱,仅可攻合肥一地,至于能牵制多少兵马,就非我所能决定了!”

  然而此言一出,相仲华却立刻面露喜色。

  “如此便可,陆府君高义,吾定当禀明魏公!”

  毕竟庐江军的实力在年初的大战中早已经证明了,尤其是巢湖水军,几乎是压着袁术的水军打。若非如此,眼下巢湖之上也不会尽是庐江水军的船只了。

  而有了陆康的牵制,袁术这回面对的就不是三路夹击,而是四面合围了。

  只是在相仲华告辞之后,一旁的陆康之子陆儁却忍不住疑惑道:

  “父亲为何插手袁魏之争?您不是说魏公威与袁公路实乃一丘之貉吗?”

  其实陆康本来对魏哲的印象十分不错,甚至他和魏军之间也有着不小的联系。

  公孙昭的亲姐公孙鱼,便是嫁给了陆康的次子为妻。

  年初袁术御驾亲征时庐江郡危在旦夕,故此陆儁曾建议父亲向徐州的魏军求援,但却被陆康断然拒绝。

  因为当时先有魏哲自号魏公,方才有袁术称帝、刘璋称王。

  彼时陆康觉得魏哲与袁术都是野心勃勃的逆贼,并没有什么区别,若是向魏军求援,对于他来说与投降袁术无异。

  结果陆康硬是没有张口,靠在庐江郡自己撑过了这场大难。

  陆儁想不明白,最难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开口求援,为何现在反而要配合魏军呢?

  对于这个问题,陆康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默然片刻之后,他方才眼神纠结的怅然道:

  “魏公威或许德行有亏,然此人对天下百姓有大功。”

  “为天下之公利,吾心中的一己私义又算什么呢?”

  说到这里,陆康忍不住拿起手边的《知行录》轻轻摩挲着。

  对于他这种纯儒来说,思想的力量其实要比刀兵更有攻击力。

  其实不光是他,扬州各郡都被这本《知行录》搅得心绪不宁,越是身居高位者越能意识到这本书代表着什么。

  即便他们内心不太想承认,但心底却明白这或许真是治理天下的良方……

第322章 明珠暗投

  “竖子焉敢辱我?”

  寿春,皇宫深处。

  只见袁术好似一头暴怒的老虎一般发泄着愤怒,周围的宫女、太监吓得战栗不止,一个个匍匐在地屏气凝神,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古语有云:

  天子一怒,流血千里。

  可惜袁术这个仲家天子有点水,故此他此刻就有点无能狂怒了。

  而对于袁术的反应,阶下的阎象、杨弘等人则毫不意外。

  没办法,蔡邕的嘴实在太毒了。

  “豺枭成性,窃据淮南,沐猴而冠,伪称尊号”这句话一出,两人就已经预料到袁术会破防,所以没有丝毫劝谏的意思。

  侍奉袁术这么多年,他们早已明白有些事情是劝不住的。

  果不其然,在随机杖毙了几个倒霉的宫女太监之后,袁术终于稍微冷静下来。

  只见他双目通红的瞪着下方的文武咬牙道:

  “传朕旨意,自寿春以下,全国城池皆扩军备战。”

  “朕要让魏哲小儿知道,袁氏不是他这个贱民可以轻辱的!”

  张勋、纪灵、桥蕤等将领闻言当即轰然应诺,而阎象等文臣也没说什么。

  事已至此,唯战而已,也没什么地方可逃了。

  而且魏国虽疆域广阔,魏军之坚也确实冠绝天下,但袁军并非没有还手之力。

  要知道袁术所占四郡都是富庶之地,即便地方豪强大族争相隐匿丁口,但是根据洛阳尚书台的中平元年的户籍记载之中,这四郡依旧有一百零五县,计有丁口五百五十九万之多。

  若是算上被士族豪强隐匿的人口,那么这四郡人口恐怕会超过六百万。

  这是什么概念?

  几乎等同一州之地!并且还是中原大州。

  像人口不足五十万的凉州,人口只有七十万的并州,根本不配与此相比。

  甚至就连兖州、徐州、青州、幽州、扬州都颇有不如。

  大汉十三州,也就只有冀州、豫州、司隶才能压其一头。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本钱,加上又有本土作战的优势,阎象、杨弘等人才有信心守住,至少他们是这么觉得。

  魏哲十万大军浩浩荡荡,那么他们召集二十万大军在就地防御总能守住吧!

  不过鉴于魏哲过往彪悍的战绩,阎象最后还是忍不住建议道:

  “陛下,魏贼来势汹汹,恐怕所图并非我一家。”

  “荆州之地向来富庶,年初刘表亦自号楚公,我等不如与之结盟,守望相助,共抗魏贼?”

  “如此一来,魏军纵然凶悍,亦无法奈何我军。”

  袁术闻言瞪了他一眼,当场就破口大骂。

  毕竟阎象此言在袁术看来那就是小瞧他这个仲家天子的实力!

  或许是刚刚才被蔡邕讽刺是“沐猴而冠”,此刻袁术格外敏感。

  若不是阎象二十年前就是袁氏家臣,忠心耿耿,袁术杀人泄愤的心都有了。

  然而除了袁术之外,大殿之中文武众臣却都觉得阎象说的有理。

  有把握归有把握,面对魏哲的兴师动众来袭此间所有人都感到沉重的压力。

  人的名,树的影,魏哲的威慑力就是这么直接。

  阎象独自进谏袁术或许能不为所动,可当大殿中的一众文武都委婉的劝说之后,袁术纵然再如何嚣张也知道现状了。

  故此在沉默片刻之后,袁术终究还是憋屈的点了点头,让阎象安排此事。

  袁术狂归狂,但还不至于脑残,他也知道只有活下来才能继续享受人生。

  于是在檄文传到寿春之后,袁军也终于开始行动起来。

  袁术治下四郡开始大规模的征兵,青壮不管愿不愿意,只要被袁军将校看见了都会二话不说就拉入军中。

  依靠这样的手段,袁军规模很快便扩充至二十万之多。

  袁术以纪灵守卫寿春,另以张勋、桥蕤为首,统领大军抵抗魏军。

  至于阎象则受命前往荆州说服刘表结盟,共抗魏军。

  不过阎象此去说白了就是求援,否则两家结盟没有丝毫意义。

  阎象也知道此去必然艰难,但他依旧坚定前往襄阳。

  ……

  是日,襄阳郡。

  当阎象来到楚公府外,发现屋宇皆如王府形制,心中大安。

首节 上一节 379/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