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汉官

汉官 第375节

  当初魏哲在辽东如何看着洛阳公卿的消息吃瓜,现在书院学子就如何看热闹。

  结果本来只是试水的书院邸报,只出了一期竟然就盈利了。

  别说普通学子了,现在就连书院大儒,藏书阁的郑玄等人都人手一份。

  别看藏书阁三老年纪大了,但是看热闹的心思反而比年轻人更加起劲。

  而解释了几句之后见王粲越发好奇,诸葛亮干脆从袖中取出一卷邸报交予他。

  王粲接过展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知行邸报”四个字。

  接下往下看去,王粲便见上面基本上写的都是和士林有关的消息。

  比如荆州的士林风波就在其中,王粲一举力压襄阳学宫的壮举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被详细的介绍了一番。

  但总得来说,这份邸报基本上还是以探讨儒学经义为主。

  其中有像王粲这样对国学的研究论述,但同样也刊登着宋忠的反驳之文。

  这样的一份“邸报”纵然放在刘表面前,他恐怕也只会欣然阅之。

  毕竟在没有知行邸报之前,辩经本就是常态,现在不过是被人汇总起来罢了,

  只是看到这里,王粲心中那叫一个惊喜莫名。

  但他不是为自己能名列其中高兴,而是为“知行邸报”的出现而高兴。

  看罢,王粲忍不住由衷的感慨道:

  “此物若能大行天下,日后天下士子有福了!”

  诸葛亮闻言亦是微微颔首,深以为然。

  不说别的,单是开阔眼界这一条,就帮了寒素士子大忙了。

  要知道消息壁垒有时候比知识壁垒还恐怖。

  如果不是荀攸弄了这份“知行邸报”广而告之,普通寒素士子绝对没有途径了解数千里之外的荆州、徐州等地的动静,更别说分析局势,抓住机会了。

  当然,“知行邸报”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周期长。

  当初魏哲在辽东所见的洛阳邸报能够每旬一份,那是天下太平才有的便利。

  因而元骏才能凭借侍御史的身份,不断的往外传送信息。

  但现在大汉天下支离破碎,山匪、水贼不胜枚举,大小乱军更是不知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行人司提供的方便,荀攸也只能做到三月一次。

  而且出了魏国境内,外界的消息传递还会更加迟缓。

  所以荀攸眼下准备在荆州寻一人负责“知行邸报”的收发。

  司马徽也好,庞德公也罢,荀攸觉得荆州之地最好能设立一个分点。

  如果能有这么一个分点,那么日后不论是收集荆州消息汇总至邺城,还是将“知行邸报”分发至荆州各郡,都会方便许多,

  最关键的是,荀攸觉得这是一个很好团结荆州士人,传播国学的途径。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

  当初党人闹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颍川就曾经是党人的大本营。

  在袁绍充当党人庇护所,在洛阳搞风搞雨之前,很多党人都习惯在颍川活动。

  荀攸从小到大见多了党人如何组织朋党对抗宦官,如今不过升级了一点罢了。

  此刻见王粲对邸报如此感兴趣,诸葛亮不由轻笑道:

  “王君若是技痒难耐,可再书雄文一篇投递书院藏书阁。”

  “以足下的文采与造诣,想必能再次登于邸报之上!”

  原来那日魏哲讲学之后,卢植、郑玄、蔡邕三人便接受了魏哲征辟,成为魏国的三公,用一生名望来替这个新生的魏国站台。

  于是荀攸定计之后,便将邸报的基地放在了书院的藏书阁,其目的自然也是想要借助三老的名望来保证邸报的公信力。

  为此邸报上的总编撰都是蔡邕三人的大名,而荀攸只领了一个校书名号。

  如今书院学子投文基本上都是荀攸先过一遍,汇总定版之后才会交给三老。

  待诸葛亮详细的讲解了一番之后,王粲顿时感激的致谢一番。

  他决定了,就冲这份便利他也要留在书院!

  只是王粲这边和诸葛亮聊的不亦乐乎,后方的张松、庞统两人却等不下去了。

  果然,两人找过来时就看见王粲在那大谈襄阳学宫的迂腐,全然忘记了他们。

  张松、庞统两人顿时面色一黑,忽然有种拔剑的冲动。

  直到此刻王粲方才后知后觉,在尴尬的向诸葛亮介绍了两人之后他这才连忙问起刚才一众士子的怪异之处。

  诸葛亮闻言当即大笑,忍俊不禁道:

  “此乃五禽戏尔!”

  “五禽戏?”三人一脸茫然。

  还不等诸葛亮继续解释,便听见一道清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此为元化先生所献,乃先秦炼气士之养生秘术。”

  几人转身看去,只见来人身穿一袭玄色宽袍,腰间仅系一条素带,气质娴静。

  “河内司马懿,见过诸君!”

  庞统闻言忍不住眉头微挑:“原来足下便是凤雏?”

  司马懿见状洒然一笑:“私下谈笑之言尔,不足为道也。”

  庞统闻言嘴角微动,却没有再说什么。

  而诸葛亮见司马懿来了也乐得轻松,当即示意他解释,自己则去收拾书籍。

  司马懿这才笑着看向三人继续解释道:

  “据传庄子曾感悟天地创【熊经鸟伸】之术,名曰《二禽戏》。”

  “是故庄子能享年九旬,近百岁而终。”

  “后此术为先秦炼气士所得,循天地自然之理补为五禽之戏。”

  “所谓五禽者,虎、鹿、熊、猿、鸟也!”

  “仿此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可消谷食,益气力,除百病,更有延年养生之妙!”

  诸葛亮此时也收拾好物品,便语气感慨的补充道:

  “元华先生得此先秦导引之术后多赖此功,便献于魏公。”

  “魏公得之曾当众叹曰:长生乃歧路,养生方为正途也!”

  “然而魏公却未韫匵而藏,反令元华先生将此术公之于众,传于书院。”

  “如此胸怀,也难怪魏公不过而立便创下这般宏伟基业!”

  诸葛亮此言一出,庞统三人都忍不住颔首赞同。

  确实,要知道先秦导引术时下在各家都是宝贝一般的存在。

  甚至此术能与房中术一般,成为富甲一方的根基,是可以传之子孙的。

  可魏哲就这样广传四方,只能说他确实心怀天下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书院学子也不是每个人都想学这个。

  毕竟一个个都年纪轻轻,正是朝气蓬勃的时候,对养生并不怎么在意。

  只是郑玄、卢植、蔡邕三人却知道强健的体魄有多重要。

  比如他们年轻时曾遇到过比他们更有天赋、家世更好的士子,但这些人并未取得多大成就,便早早的夭折了。

  有些是伤寒,有些是瘟疫,还有些就是单纯的体虚,一场小病就没了。

  时间一久,郑玄等人都意识到一个真理,那就是活得久很重要。

  说不定活到最后熬死了所有同时代的大儒,你就成为了那个权威了!

  也正是在三老的威望下,书院士子才重视起五禽戏,日日操练。

  还真别说,气血畅通之后这些学子一个个精神头都好多了。

  尤其是诸葛亮,如今日日操练,从不曾懈怠。

  庞统三人本来就对五禽戏好奇了,听诸葛亮说完效果之后心中越发蠢蠢欲动。

  几人就这样一路闲聊着,不一会便来到了诚心学舍外。

  王粲抬眼望去,却见朱漆大门敞开,两侧的桃符上竟然各写着一行字。

  左侧是“实事求是,格物致知”!

  右侧是“知行合一,义利并举”!

  “这又是何风俗?”王粲纳罕。

  司马懿见状温声解释道:

首节 上一节 375/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