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汉官

汉官 第369节

  “仆役们还好,都知道轻重没有当真。可是没想到陶家那小子竟是个憨的,真的一副泻药吃下去了,足足在床上躺了三天才缓过劲来。”

  闻听此言,魏哲这才收起玩笑的心思。

  要知道魏博的这个伴读陶文可不是一般人,乃是陶谦之孙。

  陶谦临死前魏哲曾亲口答应过他,只要陶文不犯大错,必然保他一世富贵。

  若是陶文被他家这个小兔崽子给治死了,那岂不是让他失信于天下?

  沉吟片刻,魏哲顿时有了主意:

  “明日我让人送一把戒尺去,许华佗体罚之权。”

  “玉不琢不成器,这小子该好好治治了!”

  管妍闻言当即秀眉微蹙,欲言又止。

  但随即她终究还是压下了心疼,银牙暗咬的点了点头。

  大不了……这小兔崽子挨揍的时候她不看就是了。

  闲聊了一会家事之后魏哲也终于有了睡意。

  只是正当魏哲昏昏欲睡之时,他怀中沉默许久的管妍却忽然闷声道:

  “夫君,你再纳一房妾侍吧!”

  此言一出,魏哲瞬间清醒了过来,不由好奇的把管妍的小脑袋掰过来。

  直到看见管妍那双单纯的大眼睛认真无比,魏哲这才意识到她不是在吃醋。

  他不由纳罕道:“怎么忽然想起这事儿了?”

  管妍闻言却一本正经道:

  “你近日不是在头疼该如何征辟蔡公等人为官吗?”

  “妾虽妇人,但也是读过些许典籍的。”

  “若夫君纳蔡公之女入府,岂不是两全其美?”

  说着管妍唯恐魏哲不知道蔡琰的好处,连忙补充道:

  “夫君你是不知道,琰儿可聪明了,她家的藏书那么多,琰儿居然都能背下来。若是你收了她,府中男孩女娃的启蒙交给琰儿就行了。”

  只是她越是怂恿,魏哲心中的疑惑就越多。

  “你们……很熟?”

  管妍闻言当即眼神躲闪道:“也…也不是很熟,就是偶尔说说话而已。”

  见此情形魏哲顿时便明白了,看来两人关系确实很好。

  至于两人为什么会认识的魏哲倒是不奇怪,邺城就这么大,上层的社交圈就那么点,时间一久自然都认识了。

  于是他当即不再追问,而是问起蔡琰的情况。

  说来魏哲虽认识蔡邕数年,但还从未见过蔡琰。

  毕竟他一个地方诸侯,莫名其妙的要求见别人家的女眷很容易引起误会。

  再说了,这些年他忙着南征北战,也确实没有猎艳的心思。

  尤其是像蔡邕这种对他意义非凡的老臣,魏哲就更不会为女色而得罪了。

  毕竟美女有的是,像蔡邕这样在天下都有极高声望的老臣却没几个。

  此刻听管妍一说魏哲这才知道,蔡琰是熹平二年生人(174年),早年虽许给河东卫氏,但15岁守寡了,如今也不过才21岁,堪称风华正茂。

  当听到这里,魏哲承认他确实狠狠的心动了。

  但魏哲想了想还是摇头道:

  “此事……蔡公怕是未必会同意吧?”

  不想管妍却是信心十足的得意道:

  “放心,我有办法。”

  虽然蔡琰隐藏的挺好的,但管妍却早看出她对某人芳心暗许了。

  要不然她这个二十出头的俏寡妇为什么迟迟没有改嫁?还不是心里有人了!

  也就是蔡公粗心,蔡琰又什么都不说,这才耽搁至今。

  当然,对此管妍丝毫不觉得意外。

  不是她自吹自擂,天下间男子能比得上她夫君的本就没几个。

  像他夫君这般优秀又这般年轻的,就更是只此一例了。

  这些年管妍不知道被多少名门仕女嫉恨,这些她心里都清楚很。

  说来这也怪魏哲,谁让他总是喜欢吃软饭呢。

  因此之故,他的几个女人几乎都是出于政治目的方才纳入房中的。

  比如他纳甄夫人是为了对付袁绍,纳糜夫人是为了谋取徐州。

  即便是家世寒素的甘夫人,当初他也是为了安抚豫州的刘备才收入府中的。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管妍是正妻也不好太过分,否则就容易影响前朝格局。

  若不是压力越来越大,要考虑的干系越来越多,管妍也不会想着把小姐妹拉来当帮手。

  ……

  话分两头,当管妍忙着给自家夫君纳妾的时候,魏哲在知行书院的讲学也终于随着言语、书信渐渐传开,冀州各郡的士族几乎都第一时间得知消息。

  众人受到的冲击与当日在场的士子一模一样,没有人不震惊的。

  邺城劝进的消息他们他听说过,心中大多都已经有过一些猜想。

  然而直到此刻,他们才发现还是低估了那位魏公!

  虽然受限于篇幅,他们并未得到《大学章句》的抄本,但仅凭魏哲对“义利之辨”的见解,就足以让他们对魏哲的治学水平佩服了!

  更别说还有“横渠四句”这个王炸!

  毫不夸张的说,魏哲治下八州的士族有一个算一个都忍不住对魏哲心服口服!

  一时间,本就受欢迎的知行书院顿时迎来了一波声势浩大的求**。

  即便是自有家学传承的颍川士族,这次都低下高傲的头颅来邺城求学了。

  没办法,有识之士都看得出来,魏哲如今在学术上已经开宗立派了。

  虽然他早年治经受郑玄影响甚大,但如今的很多理论已然超出了郑学。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章句》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门学问那么简单。

  需知当初光武帝将谶纬神学与今文经学融合,乃有谶纬经学诞生。

  而最先一批研究谶纬经学的儒生,后来基本上都成就了大大小小的士族。

  有此前例,这些底蕴深厚的士族哪里不明白魏哲在做什么。

  抛开成圣不谈,他明显是在建立一门新的官方学说取代谶纬经学。

  从本质上来讲,魏哲与光武帝当年的做法并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观其学说内容,或许要比光武帝那套更开明一点罢了。

  当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魏军治下本就式微的今文经学一脉算是彻底被抛弃了。

  甚至有不少以今文经学为家学的士族都准备改弦更张,投入古文经学门下……不对,准确来说是投入魏哲门下。

  昔日他们先祖如何苦心钻研“谶纬经学”,而今他们便准备如何研习魏氏学问。

  本来他们准备效仿郑学之例称这门新生的儒家学说为“魏学”,但是念及魏氏已经与魏国一体,于是很快便有好事者以“国学”称之。

  这个称呼一经叫出,很快便在天下间传开了。

  只是相比于魏国境内一片称颂的景象,天下各地对此事的反应就要激烈多了……

第314章 有利有弊【4K】

  “国学?他也配?”

  次日,洛阳金墉城内,只见曹操之侄曹安民一脸鄙夷。

  由于失去了河内郡,洛阳汉军几乎是最快得知这个消息的外军,毕竟金墉城距黄河不过五十里,可以说就在魏军的眼皮子底下。

  故此别说小道消息了,此时士孙端手中拿的甚至就是《大学章句》的抄本。

  看着抄本最后魏哲书于墙上那四句平生之志,士孙瑞忍不住由衷的感慨道:

  “可惜,此人若是早生一甲子该多好!”

  见他这么一说,倒是把曹安民搞不会了,一时不知该不该继续骂。

  不过士孙瑞之子士孙萌就没有那么顾忌了,当即就抱怨道:

  “父亲,那厮可是刚刚夺走了河内郡,你怎么还替他说话?”

  不想士孙瑞却摇了摇头:

首节 上一节 369/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