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汉官

汉官 第323节

  吴氏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她之所以忽然提起孙坚的旧事就是想要告诉儿子一个道理,那就是选择比能力更重要。

  就比如孙坚,就因为选错人所以战死沙场,甚至死后都被袁术吃绝户。

  相比之下,魏哲以往的种种举动显然要比袁术讲究多了。

  说到这里,只见吴氏从袖中缓缓取出一枚玉珏递给孙策。

  见孙策面色不解,吴氏却是眼神复杂的摇头一笑道:

  “这件事你父应该未曾好意思与你说起过。”

  “当初汉军在下曲阳大破黄巾后,你父曾欲招揽魏骠骑为部曲,为其所拒后便将这枚玉珏赠与他,允诺日后倘若遇到难事,可来寿春县寻求帮助!”

  听到这里,孙策顿时忍不住哑然失笑。

  一旁的孙权和孙尚香头一次听说此事,此刻亦是瞠目结舌。

  一时间他们都不知道该夸自家父亲眼光好,还是自不量力。

  要知道即便他们远在江都都听说过魏哲的威名。

  一想到自家父亲竟试图招揽这样的天下霸主当部曲,他们就有点……

  好吧,只能说他们父亲眼光好的有点过分了。

  然而孙策很快便反应过来,转头惊讶的看向自家母亲。

  见此情形,吴氏这才拿出了一封征辟书交给自家儿子。

  孙策打开快速扫了一眼便当场愣住。

  因为这封征辟是骠骑将军幕府发出的,魏哲破格征辟他为“破虏校尉”,授其节制广陵郡兵之权,令他配合钟扈合击下邳曹军。

  这让孙策霎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毕竟他父亲孙坚往日的封号便是“破虏将军”。

  如今魏哲拜他为“破虏校尉”,显然是希望他能继承先父的威名。

  与此同时,见孙策这幅模样,吴氏想了想干脆道:

  “我兄长并不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没有那个胆量背弃袁术辅佐你。”

  “纵然他如今官居丹阳太守,但你去了依旧不会得到太多的助力。”

  “他姓吴,不姓孙,吴氏的利益才是他首要考虑的。”

  “如此一来,与其去丹阳蹉跎岁月,你还不如随魏骠骑建功立业。即便事有不谐,以魏骠骑的为人和你父的关系,想必他也不会亏待你的。”

  不得不承认,吴氏虽为女子,但她的眼光还是很犀利的。

  原历史中孙策被袁术拒绝后就曾投靠自家舅舅吴景。

  但彼时的吴景虽为丹阳太守,却只帮孙策召募到了数百人。

  这个人数看似不少了,但和吴景的地位相比却显得太寒酸了。

  须知当年周昂为丹阳太守的时候,可是毫不犹豫就资助了曹操万余丹阳兵。

  而见自家母亲都说的这么直白了,孙策忍不住苦笑着摇了摇头。

  “母亲莫要再说了,我依您的意思便是。”

  虽然孙策有心闯荡出一番事业,但如今的他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刚满十八岁的他此刻心中只想着不要堕了自家父亲威名。

  除此之外,恐怕就是迟早有一日要找袁术算账的心思了。

  故此当魏哲的征辟摆在他的面前之后,孙策犹豫之后倒是很自然的接受了。

  就这样,江东猛虎尚未出柙,便已经被魏哲纳入麾下。

  但说实在的,对于孙策,魏哲并没有处心积虑的算计。

  他只不过是见孙策刚好在广陵郡,这才想着给曹操再添点堵。

  至于孙策能够做到什么程度,魏哲还真没有抱太大的期待。

  毕竟孙策再如何勇猛,如今也不过才十八岁而已!

  但魏哲虽是这么想,孙策却一点没有妄自菲薄。

  在接受了魏哲的征辟之后他甚至有些跃跃欲试,想要和曹操掰腕子。

  而孙策受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给他的好基友周瑜写了一封信。

  内容很简单,大致可以概括为:“我要砍人,你来不来?”

  长江对岸的周瑜也有意思,看罢书信立刻率领家兵五百人,兼船粮器杖,星夜驰赴江都,主打的就是一个迫不及待。

  于是在曹操不知道的角落,两个来自江东的同龄青年就这样开始整起活来……

第284章 人才济济的徐州【4K】

  广陵郡,广陵城内。

  随着一场春雨落下,清晨空气中竟然弥漫着丝丝寒意。

  然而一大早郡府后院便传来一阵有节奏的翻地声。

  只见广陵太守赵昱熟练的使着板锄将沉眠了一冬的土地松开。

  与一般郡府不同,广陵郡太守府后院的花园并没有半株奇花异草,反倒是果蔬一畦接着一畦,仿若乡野农家一般。

  这使得本就幽静的太守府竟难得有种返璞归真之感。

  只可惜来者脚步匆匆,打破了这片静谧祥和的气氛。

  看着花园中赵昱忙碌的身影,主簿栾安忍不住跺脚道:

  “府君,这都什么时候您还种地呢?”

  赵昱闻言却丝毫不为所动,在锄完最后一点角落后,他方才直起身子一边扶着锄头一边捶着腰,洒脱一笑道:

  “什么时候也得种地呀,不然我吃什么?”

  在这方面赵昱就十分欣赏魏哲的屯田之法,视之为真正的救国良药。

  在他看来屯田虽起于边郡,但内地郡县实际上更需要这种模式。

  于是在担任广陵太守之后,赵昱也在境内推行尽力屯田之制。

  因此之故,在陶谦让位之后赵昱率先向魏哲表示臣服。

  从这个角度来看,赵昱和陈珪堪称是两个极端。

  毕竟琅琊赵氏本是郡中著姓,赵昱亦是琅琊士族的代表人物。

  但相比于陈珪而言,赵昱为人方正,潜志好学。

  中平年间他便举孝廉,后任莒县长,太平道造反后他曾协助讨伐黄巾,只是不愿受赏方才弃官归家。

  初平元年陶谦就任徐州刺史后听说了他的名声,便强行征辟其别驾从事,后又转任广陵太守,直至今日。

  也正是因为他为人太过方正,原历史中笮融奔走广陵时赵昱才会以礼相待,却不想反而惨遭笮融杀害。

  但方正也有方正的好处,这使得同为士族子弟的赵昱和陈珪完全是两种人。

  比如此刻,在听说郯城那边传来了骠骑将军任命,征辟孙策为破虏校尉,令其掌广陵郡兵的消息后,赵昱竟面色淡然的颔首道:“既如此,听令而行便是。”

  见他这么一说主簿栾安顿时不淡定了,不禁神色忧虑道:

  “府君,此乃乱命,那孙策不过一黄毛小儿,如何能掌一郡兵事?”

  说到这里栾安忍不住近前低语道:

  “骠骑将军此举显然就是冲您来的,切不可大意呀!”

  看栾安这幅着急上火的样子,显然就差把“削权”喊出来了。

  毕竟徐州五郡的太守都是陶谦时代的旧人,魏哲要换上自己人再正常不过。

  但他的格局显然远不如赵昱。

  赵昱闻言只说了一句话:

  “若能使徐州安定,我这官纵然不做又如何?”

  反正大不了他就再次弃官归家,正好可以让他安心读书。

  见赵昱都这么说了,栾安顿时无奈的长叹一声,彻底无言以对。

  不得不承认,在这乱世中赵昱简直就是一个另类,一个像刘虞一样的另类。

  然而赵昱的特立独行却让初出茅庐的孙策险些把腰给闪了。

  要知道他拿着任命前往郡府前早就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甚至连话术都想好了,就准备在赵昱抗命的时候义正严词的一顿输出,然后先礼后兵获得兵权。

  年轻的孙策甚至忍不住暗自嘚瑟,他这番举动说不定都能青史留名。

  只是孙策没想到赵昱答应的竟然这么干脆,顿时反倒叫他愣住了。

  幸好周瑜及时咳嗽一声让他回过神来,这才没有当场失态。

  赵昱见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抚须而笑道:

首节 上一节 323/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