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汉官

汉官 第322节

  他努力回忆再三,也没想起曹操和魏哲有什么深仇大恨。

  甚至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两人应该渊源颇深,交情不浅。

  据说当初魏哲参加诸侯讨董便是应曹操所邀,这才不远千里赴约。

  但不管是为了什么,见魏哲一副欲除之而后快的架势糜竺识趣的没有再劝。

  而随着大军逼近彭城,魏哲顺便询问起此地的风土人情来。

  还真别说,糜竺虽是东海人,可对于徐州各郡的风物却都了如指掌。

  身为徐州巨贾的他当即便如数家珍的介绍道:

  “彭城八县俱乃膏腴之地,良田沃土,河流密布,堪称是徐方粮仓。”

  “是故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之间,不过……”

  言及此处,糜竺先是微微一顿,而后忍不住摇头感慨道:

  “此地受沙门影响颇深,自世祖驾崩,明帝于洛阳立白马寺以来,沙门之说便在此地流传,士族、官吏多有信奉者,笮融便是于此寻得诡诈之机。”

  别人或许不清楚,但是作为陶谦的心腹糜竺对笮融的手段却心知肚明。

  这厮以往在扬州时压根就不信奉什么佛陀菩萨,只是来了徐州才搞这一套。

  因陶谦让他督彭城、下邳、广陵三郡漕粮,这厮方才想尽办法搜刮。

  实际上供奉佛陀是假,笮融以此为借口搜刮财货才是真。

  毕竟他若是真心信奉沙门经义,也不会行如此诸多残民之举了。

  如今洛阳的白马寺已经被董卓烧成废墟,天下间反倒是下邳三郡佛徒最多。

  对于这一点,次日彭城西郊,彭城相汲廉也证实了糜竺的说法。

  这让魏哲忍不住眉头微皱,如此一来彭城的消息估计是隐瞒不了多久了。

  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汲廉准备大军十日的粮草。

  待汲廉回去之后,魏哲方才开口道:

  “伯远到哪了?”

  虽然事发突然,但魏哲轻骑离开邺城之后还是给青州下了调令。

  不过青州屯兵召集需要时间,三万大军的速度也不能和骑兵化的府兵相比。

  “已至琅琊国东莞县。”戏志才知道魏哲在担心什么,当即解释道:“东莞毗邻沂水,顺流而下两日可至郯城,三日之内必能出现在下邳城外。”

  闻听此言,魏哲当即果断道:

  “告诉伯远,下邳之战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一切以牵制曹操为主。”

  待传令兵离去后,魏哲略作沉吟便又吩咐道:

  “传令横海将军魏慕华率渤海水军南下,自东海入淮河,配合伯远行事。”

  然而在布置了两条绞索之后魏哲还是觉得有些不稳妥。

  曹操虽说算不得真龙,但绝对算是一条潜龙。

  想要缚住这样的蛟龙,魏哲觉得怎么认真都不为过。

  于是思量再三之后,魏哲不由咬牙道:

  “传令邺城,命张辽率剩余冀州府兵即日南下,攻东郡;太史慈率幽州府兵两万攻济北国;并州徐荣率部入兖州,攻陈留。”

  “首战即决战,这次我要让曹孟德无路可逃!”

  此言一出,帐内众将俱都大惊。

  毕竟这样一来魏军动用的兵马没有十万也差不多了。

  自入徐州以来众将知道魏哲重视曹操,但还没有想到他竟然如此重视。

  不过戏志才在惊讶过后倒是忍不住缓缓点头:

  “确实,首战即决战,此言大善!”

  狮子搏兔,亦需全力。

  既然出手,确实应该不要给曹军还手的余地。

  而随着一道道命令从彭城传出,魏哲同时也随手安排一招闲棋。

  ……

  广陵郡,江都县。

  一处平平无奇的宅邸中,只见一名俊朗英武,笑容阳光的青年长身而立。

  也不知他说了什么,却是逗得廊下一位仪态素雅的中年妇人掩嘴而笑。

  在妇人身旁,一个高鼻碧眼的少年则与妇人身后的少女挤眉弄眼。

  一时间,不大的院子中俨然是一副其乐融融的和美景象。

  良久之后,那妇人忍不住叹息道:

  “可惜你父早逝,享受不到此等天伦之乐了。”

  没错,此人便是孙坚的遗孀吴氏,院中的青年自然就是孙策了。

  见吴氏忽然伤感起来,孙策当即宽慰道:

  “若无父亲拼搏厮杀,我等如何能享受此等余荫。”

  闻听此言,吴氏倒是认可的点了点头:

  “这话倒不是不错……就是可惜他跟错人了。”

  此言一出,孙策顿时无言以对。。

  一旁的少年孙权更是忍不住面露不忿之色。

  话说孙坚被朱儁推荐为佐军司马攻打黄巾军时,曾将家人留在寿春居住。

  中平六年(189年),孙坚参与讨伐董卓后孙策便携母移居庐江郡舒县。

  只是初平三年孙坚意外战死,于是当时才十七岁的孙策不得不又带着家人搬到了广陵郡江都县,一边守孝,一边照顾家人。

  毕竟纵观周边区域,也就只有徐州比较太平了。

  只是去年当孙策守孝结束,欲找袁术讨回其父孙坚的旧部时袁术却变卦了。

  不仅一兵一卒都没有还给他,甚至连军费都没有给他半个铜子。

  只表示他已任命孙策的舅父吴景为丹杨太守、堂兄孙贲为都尉。

  袁术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呢?

  其言外之意无非就是他已经不欠孙坚什么,孙策要的兵马自然就没了。

  说实在的,以袁术的品行做出这种翻脸不认人的事情一点都不奇怪。

  但即便如此,孙策也只能无奈的吃下这个闷亏。

  可是这件事情对于孙家人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要知道孙坚这些年积累的底蕴几乎全在那些旧部兵马上面。

  袁术扣下来不还,对于孙家人而言就相当于孙坚的遗产被袁术给侵吞了。

  这便是为什么即便事情过去了一年,再提起此事孙权依旧忿忿不平的缘故。

  甚至就连吴氏这个一介妇人,都忍不住叹息孙坚跟错了人。

  即便事情已经过去很久,如今吴氏依旧忍不住心生感慨:

  “当年你父曾与骠骑将军并肩作战,共击黄巾。”

  “只可惜他心高气傲,错过了此人,否则今日成就恐怕不会低于太史慈。”

  闻听此言孙策倒是没说什么,但角落处守卫的韩当却忍不住苦涩一笑。

  说句老实话,如今后悔又何尝只有吴氏呢。

  要知道当年平定黄巾之乱时他可是也在汉军之中,也曾与魏哲并肩作战。

  甚至他还出自令支韩氏,与魏哲也算是半个乡党。

  若他当初选择跟随魏哲而不是孙坚,如今恐怕成就远不止如此。

  毕竟韩忠那厮都能魏军中混到校尉的位置,他自认为不会比韩忠差。

  只是如今两人的地位却是截然不同了。

  韩忠已经贵为校尉,而他韩当却只是孙氏家将,权且充作家丁护卫之职。

  可以说吴氏的一句无心之言,瞬间就让韩当遍体鳞伤。

  不过她并没有察觉,而是继续看着孙策苦头婆心道:

  “伯符,我知你志向高远,然而世上的很多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机缘与能力,缺一不可。”

  “纵然以你父之才能,一朝踏错也难免战败身死,何况你呢?”

首节 上一节 322/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推荐阅读